大宋帝国风云录-第5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项人虽然对我们形成不了威胁,但就目前的形势来说,这始终是个祸患,如鲠在喉,不拔不行。”
黄涉试探着问道,“总帅是打算先打西北,还是在平定东南之后再打西北?”
“等刘?出使回来再说。”
刘?到贺兰山去了,主动议和。这次李虎全取代北,隔断了女真和党项之间的联系,这对党项人来说,是个打击,对刘?在谈判中取得优势有帮助。
“党项人不会甘心做个藩王。”
黄涉对此不抱希望。
“我也不指望党项人会答应。”
李虎说道,“我之所以叫耶律马哥统领大半个西北,甚至答应他,只要他能平定倒塌岭,倒塌岭就是他契丹人的地盘,这其中的原因你当真不知道?”
“这我当然知道。”
黄涉笑道,“总帅打算利用耶律马哥的威名,结盟大漠诸蕃,一方面确保代北安全,一方面威胁金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唆使大漠诸蕃攻打党项人,但是,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时机,而对我们来说,当前必须要解决财赋拮据问题,否则总帅拿什么西征党项?”
“这是你个人的意思还是宰执们的意思?”
“迅平定东南,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财赋,才能西征,才能攻打女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李虎摇摇手,断然说道:“这个问题不要和我争。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在目前天下三分的格局下,如果我们不先把党项人解决掉,就永远无法平定东南。”
李虎既然把话说得这样坚决,黄涉也只好翻白眼。
“至于财赋的问题,我已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宰相和你,但你们一直没有给我答复。”
李虎皱皱眉,十分不满,“燕青什么时候到长安?”
“新皇登基大典的时候,他肯定能到。”
黄涉犹豫了半天,还是忍不住说到了财赋,“你召集关陕和西南一带的富豪巨贾共议财经变革之策,这势必牵涉到财经变革的核心问题,抑兼并还是不抑兼并。值此中兴之刻,朝廷需要大量的钱财,如果不抑兼并,藏富于民,于国于民皆不利。”
“所以我召集他们和朝廷一起商讨这个问题。”
李虎说到,“当务之急是朝廷急需钱粮,而这些富豪巨贾手里有钱粮,你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国策的变革,把他们手里的钱粮统统收上来,为朝廷所用,至于用什么办法让他们和朝廷互利互惠,那是你们的事,需要你们的智慧,否则朝廷要你们这些大臣干什么?”
黄涉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你要抢就抢,偷偷摸摸的干什么?把我们拉出来,用变革来做挡箭牌,就能抢到钱粮?
第十六章 欲速则不达
“长安的事怎么样?”
李虎忽然低声问道,“可有遗漏之处?”
“大宋分裂,父子兄弟相残,国祚凋零,山河破碎,皇帝痛苦不堪,忧郁成疾。”
黄涉一脸悲戚,“本月皇帝突闻黄河决堤,生灵涂炭,病情陡然加重,虽经御医全力救治,奈何天不遂人愿,终于撒手西去。这是大宋之不幸,中兴大业更是因此遭受重挫。”
李虎用力点点头,拍拍黄涉的手臂,想说什么,但终觉多余,于是又重重拍了两下,仰身靠在软垫上,闭上了眼睛。皇统的事顺利解决了,自己王霸天下的最大障碍去掉了,接下来的事就是要把皇权全部控制在手。
“宰相离开洛阳之前,对后事可有考虑?”
“按照惯例,未成年的太子继位,则由皇太后摄政,待皇帝加冠礼之后亲政。”
黄涉说到,“今幼主三岁,理所当然由皇太后摄政。”
黄涉看了李虎一样,目露不屑之色,“王太后的家人都随老皇帝逃到东南去了,她没有可以倚仗的外戚,再说,大宋律严禁后宫、外戚和宦官干政,即使王太后的家人回到了长安,他们也休想进入中枢。”
“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李虎冷笑,“童贯、梁师成、杨戬之流算不算阉宦干政?”
“此一时彼一时。”
黄涉说到,“老。皇帝之所以重用童贯、梁师成等内侍宦官,也是迫于无奈,是被蔡京一帮文臣逼出来的。蔡京一党把持朝纲,皇权受到严重威胁,老皇帝没有可以信任的外官,只好用内侍来制衡蔡京一党。事实上老皇帝这一手的确起到了作用,童贯和蔡京斗了二十多年,屡次击败蔡京就是例子。童贯的背后如果没有老皇帝的支持,他能斗败蔡京?”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祸根就是。党争,就是元佑党人案,始作俑者就是老皇帝和蔡京,假如老皇帝继续禀乘前朝两党共同执政的局面,假如蔡京能够容忍元佑党人的存在,那么就不会出现阉宦干政的事。假如没有阉宦干政,假如元佑党人继续执政,那么在党争延续的情况下,国策不至于矫枉过正,蔡京也不会只手遮天,而大宋也不至于在瞬间崩溃。”
黄涉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在朝堂之上待久了,受到大宋文臣沮丧和反思情绪的影响,我现在也常常为大宋的败亡而扼腕叹息,常常在反思,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国策应该如何改变,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呢?”
“我现在需要独揽权柄,而不是。反思大宋败亡的教训。”
李虎对黄涉的东拉西扯有些不耐烦了。
“总帅,我现在正在告诉你宰相和一帮大宋文臣们。在皇帝驾崩后,如何处理后事,如何保证皇权顺利交接的思路。”
黄涉正色说道,“总帅难道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你什么意思?”
李虎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李纲和李。复那帮人打算在朝堂之上再搞个党争?让虎烈党和大宋党互相制约、互相攻击?”
黄涉想了片刻,微微点头,“总帅这样理解也可以……目前变革势在必行,我虎烈人要颠覆大宋律制,而大宋人则坚持在现有律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简单一点说,就是我虎烈人在变革上非常激进,而大宋人在变革上趋于保守,两党在变革上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策略必然导致激烈的争论,继而导致在权力上的争夺。”
黄涉指指李虎,“总帅现在独揽大权,大宋人在权力斗争上明显落于下风,为此他们要不惜代价保护皇权,利用皇权来抗衡和遏制总帅的权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变革遵循他们的思路来进行。”
“这种想法归结。到此刻的皇权交接上,就是太后摄政,宰执大臣共同辅政。”
“共同辅政?”
李虎面如寒霜,脸颊上的肉剧烈抽搐着,强自按捺于内心的愤怒,“这是李纲一个人的意思,还是除我们几个外,其它宰执大臣共同的意思?赵明诚也是这个意思?”
“董帅、柴中书和你一直在中原,罗帅在代北,十位宰执有四位不在,我一个人的力量太过薄弱,当然无力阻止他们。”
黄涉愤怒地说到,“李纲、李复和刘延庆、折可求等西北人联手与你抗衡,实力还是不容小觑。侥幸的是,皇帝突然驾崩了,否则等你把中原的事处理完了,再回到长安,有些事恐怕就难办了,即使你有强悍的武力,也不得不向他们妥协,毕竟天下三分,你需要一个稳定的朝廷和地方,你能不妥协吗?”李虎慢慢眯起眼睛,两道带着凛冽杀气的目光落在黄涉的身上,让跛子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战,背后霎时冒出一层冷汗。
“你的意见呢?”
“欲则不达。”
黄涉唯恐激怒李虎,十分小心地说到,“黄河决堤,导致我收复河北之计完全失败,天下三分之格局就此形成,此刻正值皇帝驾崩,新皇继位,朝堂和地方无不惶恐之时,如果总帅强行摄政,过早暴露吞噬大宋之心,势必会引起大宋人的强烈不满,继而叛乱迭起,对我十分不利。”
李虎脸色稍缓,沉默不语。
黄涉看到李虎没有暴怒,胆气略壮,于是继续说道:“自大宋分裂开始到现在快一年了,在基本国策上的变革基本顺利,政经制度上的矫正也颇有成效,但更多的问题正在暴露并严重制约着展,其中基本国策和中央官制的冲突,中央机构职能和地方机构职能的冲突正在加剧,而这些直接关系到王国的稳定和国力的恢复,所以,中央权力斗争要尽力控制在一个可以允许的范围内,要把皇权和相权、政权和军权、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的分配合理化,以适应当前形势,在确保稳定和展的前提下,把它们引向正确的变革道路上,从而逐步完善,形成一个符合我们利益的、有助于王霸大业,有利于天下一统的崭新律法。”
李虎沉思良久,接受了黄涉的建议。
变革要符合形势的展,王霸大业更需要一个稳定而坚固的朝廷,为了控制权力而牺牲稳定的内部局面显然与大业展背道而驰,一切都要以符合大业展为前提,否则败亡在即。
=从这一天夜里开始,李虎把董小丑、黄涉、柴云和折可求召集到一起,具体商议展策略。
李虎想了很久,还是决定把折家拉到自己的利益团体里。折家从与虎烈府结盟那一天开始,就把自己的利益和李虎的利益捆到了一起,虽然这几年双方的关系屡有波折,但总体上还是紧密合作,没有生直接冲突。
从长远来看,李虎需要折家的力量,折家在西北的势力不但有助于李虎稳定西北,更有助于李虎在北方的展,人为的把折家排除在虎烈利益团体之外,显然不符合虎烈团体的利益。
李虎为此和折可求长谈了一次,双方开诚布公。李虎把自己王霸天下的目标直接说了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虎要铲除一切阻碍,折家如果愿意加入虎烈利益团体,那么大家就精诚合作,反之,李虎直言不讳,到了双方冲突激烈的时候,我不会手软,该杀的一定要杀。
折可求没有选择。在这之前,他和李纲、李复、刘延庆、赵明诚、张孝纯曾不止一次坐在政事堂里讨论过大宋的未来,在天下三分格局中,继续延续赵氏大宋的国祚显然不现实,但赵氏大宋统治中土一百六十多年,突然之间推翻赵氏大宋也不现实。当年曹操挟天子而号令天下,二十多年都不敢篡僭,直到他死后才由儿子推翻了四百多年的大汉国祚。今天的李虎若想代宋自立,没有二十年也要十年,而且在这之前他要统一中土,实施中兴策略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土百姓,否则他没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李虎有耐心等待十年甚至二十年?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
折可求面对李虎的坦诚,十分感动,也是实话实说。就李虎的目标而言,统一中土是其王霸天下的前提,在没有统一中土之前,没有灭亡东南宋廷之前,李虎若想吞噬大宋国祚,条件不成熟,极有可能引更大的内乱,给中土造成更大的伤害。
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三国,曹魏最终未能统一中土,统一大业由司马氏的晋完成,司马氏则是在灭亡东南吴国后形成统一。比如南北朝,宇文氏的北周最终也是未能统一中土,而是由杨氏的大隋完成,大隋也是在灭亡东南的陈国之后形成统一。赵氏大宋的统一也是可以借鉴的,统一大业最终也是灭亡东南的唐国而形成。
折可求的意思和黄涉的差不多,希望李虎不要着急,不要乘着这个机会马上吞噬大宋国祚,这时候吞噬大宋国祚,等于把自己推到了大宋人的对立面,会成为众矢之的,中土会更乱,分裂的时间会更长。也正因为如此,李纲、李复、赵明诚、刘延庆、张孝纯等人才联合起来,抗衡李虎,阻止李虎夺取大宋国祚。
“不管是为了中土百姓,还是为了大帅本人的王霸大业,当前都不是夺取大宋国祚的最好机会。”
李虎本来就没有即刻夺取大宋国祚的意思,这个要求他当然可以答应,于是双方达成约定,只待李虎统一了中土,折家就不遗余力帮助李虎建立王霸大业。
第十七章 我们愤怒了
六月初十,李虎一行抵达长安。在这之前,因为皇帝病重,李虎急召各地大员回京议事,其中罗青汉、高宝龙、霍六哥从代北返回,范直昌从成都返回,毛军从襄阳返回,虎烈主要大员云集长安。
宰相李纲和一帮朝中大臣亲自到城外迎接,所有人都忐忑不安,不知道李虎是不是乘机夺取国祚。这种惶恐的心理到李虎进入皇宫觐见太后时达到顶峰,因为这时候太后要和李虎商议皇统承继的大事了。
王太后非常恐惧,皇帝突然驾崩,让她几乎崩溃,好在茂德公主和柔福公主早在皇帝病重的时候就到了长安,一直待在她身边百般安慰,但这两位公主也不知道大宋国祚是否还能延续,她们甚至比太后更害怕。
李纲、李复等宰执大臣到了长安后,先确立了太子,然后把太子登基的事全部准备好了,与此同时,李纲以最快的度把皇帝驾崩新君继位的诏书送达西北军统帅王渊,还有陕西各路的西北大将姚平仲、种溪、王?、赵哲、刘光世、赵明等人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