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初放逐 >

第6章

明初放逐-第6章

小说: 明初放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不上啊。”关兴依然纯朴性格,已经把沈越他们当做自己人,总想帮着出些力气。

    沈越笑着转头看向高升,自己初来乍到对明朝的现今的风土人情不如跑商的高升了解,他既是客商,为人又机敏,想必早有主意。

    高升会意,放下碗筷,

    “要说现今这世道做生意什么最赚钱,自然是粮食和盐,但粮食需要大本钱,咱们插不上手,可以做些盐的生意,虽然说是有盐铁专卖的规矩,却是可以给官府交些税钱,领些粗盐到周边的乡镇去卖。我之前就是这么跑商的。虽说外边不太安定,但咱们现在有了马匹,万一有元兵来了足以安全逃掉。”一提起生意经,平时不多说的高升话多了起来。

    听高升这么一说,几人都点头称赞。沈越笑着说道:“那就由高大哥和关大哥先做贩盐的生意,大勇、大山还有平元年纪还小,就留在家里照顾马匹,婶娘和平兰负责饭食。我也刚想了个计划,如果能够做成,估计能够让咱们住的更安心些,等过两日再和你们细说。”

    几人对沈越的安排没有疑义,却对他神秘的计划有些好奇,轮番旁敲侧击的打探,一顿饭吃的有些人气。

    回到房间,沈越放好纸笔,画了几下,毛笔不太顺手,又从厨房里找来几根炭条用刀削尖,用起来效果不错,一张简单造型的弓弩跃然纸上。仰头靠在椅子上,沈越脑中勾勒出后世弓弩的样子,尽量筛选出明朝能够制造又稍微先进的类型,虽不算资深军迷,但毕竟沈越是做汽车研发设计的,之前做设计软件培训的时候,见过一些做弓弩结构的案例,一番思考,沈越想到了滑轮弓弩,结构并不复杂,只是在弓弩上增加了一组辅助上弦的滑轮。明朝现今虽然装备了火器,但还不太实用,弓弩依然是重要的武器,但如果是需要射程远的强力弓弩,在上弦时需要弯腰用脚踩着用力,若加上滑轮却可直接用手上弦,更加方便快捷。

    虽然现在朝廷弓弩管制的厉害,私藏等同造反,但重点是私藏,如果自己设计出来,再和官府办个公私合营,把生产出来的弓弩交付给明军使用却未尝不可。而且一旦有了这批现先进的弓弩,明军的战力增加,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县城也提升些安全。忙碌到半夜,沈越看着手中几幅图纸有些满足,便安心睡去。

    第二天吃过早饭,几人便根据昨日的安排各行其职,沈越和平兰打好招呼也走上街去。

    县城中坊市的铁匠铺子没什么生意,外边的架子上零星摆着几件铁质的农具、厨具,一个老铁匠坐在架子后面的火炉旁,想必也是战乱的影响有些萧条。看到这些产品都很精致,沈越对能够加工出自己所要的零件有了希望。上前一边取出图纸一边对店铺的老铁匠询问:“老师傅,你看这几个东西能否打制出来?”

    沈越递过去的当然不是完整的弓弩图,就算自己拿出来他也不敢给造,沈越在平家庄的废墟上见过元兵丢弃的弓弩,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滑轮组及一些固定零件。图纸上便只是这些部分。

    老铁匠端详着图纸一阵琢磨后说道:“东西应该能做出来,但尺寸和材质咱们得商量好。”

    沈越对此早有预料,毕竟自己因不了解明朝图纸怎么标注,尺寸怎么计算,所以在图上也没敢向后世那样将所有信息标注得清清楚楚,正准备和铁匠打听清楚。

    一番解释,两人互相都有些明白。问起价格和取货的时间,老铁匠面露难色,支吾着说:“这些东西虽小,省去咱到官府领铁,但咱从来没有做过,一个人做也有些麻烦,就得收你一两银子,半个月交货。”

    沈越对钱倒不在乎,但时间要紧,要求三天,老铁匠为难道:“小哥你别说笑,咱要是前两年一样,还有三四个伙计,两天就能做出来,可现在就咱一人不太好办呐。”

    沈越听着铁匠诉苦,打探到由于这两年生意不好,伙计们陆续都转做其他勉强糊口,而他又年纪太大,对别的行当难以上手,只能守着这个铺子维持生计。

    沈越听罢有了打算,

    “这次我给你五两银子,你把你的那些伙计能找到的先叫过来帮忙,三日后我来取货,如果东西合用,我就把这个铺子买下来,然后请您老坐镇,以后这个东西还要大量的做下去。”

    老铁匠听沈越一说心下大喜,忙着收拾家伙就准备出去找人,沈越留下些定金又向周围的店铺走去,想要多了解一下当下的情况。

    街上行人不多只有几家粮店、布庄,店里商品都不甚丰富,只是摆着几样,其他都是一些小贩挑着担子在街边叫卖。街头墙根下蹲着一群乡民,大部分面有菜色,衣衫褴褛,蓬乱的头发上插着草标。沈越虽心感不忍,却也暂时没有能力去改变。旁边还有一行人与之泾渭分明,穿着还算完整的,身前各自摆放着一些如锯子、锤子、锄头之类的工具,有些像后世天桥下摆着技能牌子的杂工,想必他们识字不多,只能通过各自的工具来显示自己的职业。沈越心想若要人救,需先自救,世上除去父母爱人,谁又能无所保留的去帮助你,生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却是存在的。不过以后自己若是需要用人时可以来这里招工。

    

    本书提到圣火令只是对其提出另一种诠释,不会成为武侠或外星科技文,会保持历史性为主。请书友放心。

第十章 厨房聚餐() 
一条小巷出口站着几个涂脂抹粉的中年妇女,向路过的人四下张望,见到沈越过来,呼啦啦围上来,扯着他的袖子在胸脯上蹭着,嬉笑间就要往巷子里拉,沈越大囧,心道这明朝的妓女竟如此豪放,眼见小巷里都是些低矮的草棚屋子,这些人素质又极差,若是有陈圆圆的水准,自己或许就沦陷了,可现在还是逃走为好。

    正在拉扯中,耳边传来一声娇叱,

    “你们这些人拉着我相公干嘛!”

    沈越回头张望又喜又羞,来人正是平兰,胳膊上挎着菜篮,双手叉腰,杏眼冒火。妇女们连忙散去,沈越解脱出来,想要解释,平兰却也不给他机会,甩头就走。

    沈越只好快步上前跟着,一路无言。二人走到一个肉铺,平兰停下来有些犹豫。沈越欣喜,机会来了,对肉铺老板说道:“来两只肥点的鸡,再切六斤五花肉。”

    平兰忙说:“我买好菜了,少要点肉吧。”说完却下意识地咽了下口水。沈越见她这样觉得有些可爱,后世网上盛传有个吃货妹子是最幸福的,果然不虚。

    “咱们好不容易在城里住下,是该补补了,回去我来下厨,给你们露两手,保证你以后天天吵着要吃。”

    肉铺旁边有个老农面前摆着一筐小鸡,叽叽地叫着,平兰指着那里说道:“咱们买些小**,以后养大了可以卖鸡蛋。”

    沈越也想给院子增添些热闹,这样王氏母女也有些事做,能为这个集体出些贡献,不至于感觉寄人篱下。取了肉,又买了十几只小鸡,二人便向家里走去。

    临到门口,平兰接过沈越提着的鸡笼,面红耳赤,扭捏着说道:“以后不许你再去那种地方。”言罢一溜小跑进到院中。

    沈越苦笑,却也意识到平兰对自己的那份情愫,在花柳巷时她也可以称自己为哥哥,然而却叫相公,这其中的暗示沈越如何不明白。自己自来到这明朝已经近一个来月,第一个接触到的,也是时间最长的人便是平兰,但沈越还停留在自己后世是个大龄宅男的心态上,当初得平兰母女收留,平书文临死前将她们托付给自己,只是想好好照顾他们,对只有十三来岁的平兰未曾有过其他的念头。自己对回到后世还心存幻想,初涉明朝一直战战兢兢,此时面对平兰的这份感情有些无所适从。

    带着满腹愁肠,沈越来到院中的厨房,这里油盐酱醋一应俱全,毕竟中华民族延续了这么多年,又经唐宋盛世,对吃上的造诣已是炉火纯青。后世在外漂泊也经常自己做饭,对此虽不精通却也自信拿得出手。当下忙活开来,一锅红烧肉炖豆角,一锅香菇鸡块,在炉火中咕嘟咕嘟的炖着。

    沈越一边烧着火,转头却见王氏和平兰早站在身后看着,对沈越书生模样却做的一手流利厨艺有些好奇。平兰见沈越看过来有些羞却,转身拉着母亲去准备其它的吃食。

    锅中香味散开,引得在后院喂马的平元及平大勇平大山兄弟都围在了厨房,盯着两口锅口水直流,如馋猫般坐立不安。临近正午,高升和关兴从官府回来,见正堂没人吃饭,也循着香味来到厨房。关兴笑呵呵的搓着手,冲高升打趣:“早知道沈兄弟有这手厨艺,咱们还贩什么盐,开个饭庄保管被挤破大门。”

    众人开怀大笑,连日来的劳累与苦涩在笑声与食物的香气中一扫而空,也不再转移阵地,直接蹲坐在厨房,每人端着大碗,就着米饭,上边再浇上几勺香气扑鼻的肉汤,大吃起来。两大锅菜完全不能满足众人的胃口,连汤都被搜刮的一干二净,若不是稍后高升、关兴二人要出城贩盐,沈越都要出去再买些肉继续做。

    吃完午饭,沈越拉着余兴未尽的几人回到大堂,地上摆一个大麻包,这是从官府办好临时手续,又从指定的盐商处领来的粗盐,约有百十来斤。这里的位置靠近渤海湾,有海边的晒盐场,产盐充足,但是由于元兵和盗匪横行,流通不是很顺畅,因而官府特批一些胆大的人可以带少量的盐到周边的乡镇贩卖。白花花的粗盐色泽上与后世相差不大,只是颗粒不那么精细,可见此时的工艺已是十分先进。

    高升又叫众人将大袋的粗盐称好斤两,分装到几十个小布袋中方便售卖,此行出城贩盐并不是挨家挨户的去兜售,而是直接卖给村镇中的大户和里长等人,再由他们分卖给村民,这样虽然会被他们赚去些差价,但胜在安全快捷,不过要跑周围几十个乡镇,路途遥远,即使骑马也要两三天才能回来。因此王氏又给二人准备些干粮水袋,将盐袋捆好放上马匹,又将干粮衣物用方巾包好系在肩上,高升二人便骑马出城而去。

    沈越对平兰的事一直挂怀,心念万一自己找到回后世的方法或是遭遇什么不测,不知对她们一家如何安置。但见到二人包裹干粮的方巾有了些灵感。送别二人,当即回屋开始谋划起来,不多时便带着几张图纸来到王氏母女的房间,招呼二人找来些布块裁剪,虽对图画上的东西有些新奇,二人却也心灵手巧,按照沈越的指导一番裁剪缝补。沈越这次要做的便是后世的背包。

    自打准备做些生意维持生计,沈越考虑许久,尽管脑中有很多创新实用,又在明朝能够实现的产品,比如肥皂,玻璃,香水等等,但这些东西却不适合眼下的环境,如今北方还不安定,人丁稀少,百姓贫苦,那些奢侈品难以推广,虽然转到南方的富庶之地,可能会有些销路,可几人还记挂着山中的玉米土豆等作物,只能等收获之后再做南下的打算。因此沈越计划的都是对当下实用或是急需的商品。虽然战乱使得百姓穷苦,但搞军需物资的话却正当时。沈越打算将背包也划入军需品中,卖给官府,或是周边村镇士绅组织的乡团。

    背包暂且设计了三个样式,双肩大背包,单肩斜背包,还有前胸包,只是现在没法生产拉链,但三人商量着在开口处做了几个钉眼,然后用细绳穿起来收紧,肩带上连接的金属扣结构简单,可以找铁匠打制。这样大明版的背包便诞生了,做好后平兰欣喜着逐个试背,对沈越不光做的手好菜,竟也在针线活上精通颇为不满,沈越自怨自艾的叹声走出家门,找老铁匠去定制金属扣。

第十一章 烽火商号() 
再回到家中时,还没坐稳,平兰便兴冲冲的钻了进来,偷笑着在沈越面前晃来晃去,原来她们二人在沈越走后又将剩下的布头拼接起来,做了一个小的手提包,内连一根长些的带子也可挎在肩上,提包的收口处却是用纽扣扣起来的。

    沈越有些傻眼,没想到女人对包包的热爱竟能激发出这样高的创造力,联想到后世女人对名牌皮包的疯狂,沈越对今后的男同胞们苦难的命运心中祷告,兄弟们不要怪我,我只想做军需品方便咱们自己人的,这可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

    次日,沈越带着平元和平大勇平大山兄弟一行四人,来到官衙办理商号,既然决定要做军需供应,官府对供应的一方有资质要求,成立商号也便于以后的发展。

    从高升口中得知,明朝对人口管制非常严格,每个人都有对应的类似身份证的号牌,上面标注所持人的籍贯、体征特点、家庭情况,最苛刻的是上面还刻有身份,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