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宋 >

第14章

乱宋-第14章

小说: 乱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志这时已经被李成的一番话说的彻底没了脾气,又听李成这样赞叹,也有些不好意思,忍不住羞愧地拱手道:“杨某乃是大宋忠良之后,自然知道信义二字,何况生辰纲虽然是搜刮自民间,却终究是为了呈给皇上的,杨家一向深知忠义,怎能因贪生怕死,而降贼失节?这次若非李兄出手相救,恐怕杨志只有战死一途!”

虽然口中这样说,杨志还是想起自己先前的计划若能顺利实施,此刻就算战死,族人也能得到高俅照应,也算是一点收获了。可是,如果李成的话是真的,能够投靠在一名皇子的羽翼下,显然还是要比投靠一名臭名昭著的奸臣强上许多倍了。

想到这些,杨志不觉大为自己遇到李成而庆幸,更加决心追随康王,以图将来建功立业,也算是对得起忠烈满门的杨家了。

看到杨志的神色逐渐坦然,李成就已经猜到了杨志的想法,终于避免了杨志后来落草梁山,招安后又不得善终的结局。

看着眼前的杨志,李成忽然想起不知道有没有林冲这个人,看来回到汴梁就应该立刻着手查找林冲这个人了。

看到李成沉吟无语,杨志的确有些惭愧,早前若非周竟全力营救,自己就差点失手伤到他了。想起先前急怒之下对李成全力劈出的几刀也不禁替暗自出了一身冷汗,为李成能躲过那几刀也有些震惊。想不到看起来文弱的李成,竟然也是一身好身手,果然有些真人不露相的感觉。

不觉收起轻视之心,上前恭敬地拱手道:“这里终究都是险境,若是那伙梁山贼寇找不到生辰纲,恐怕还要找我们的麻烦,若是舍人不怕杨某牵连,就请随杨某尽快离开这里。”

李成也早就想离开这种密林深山,不觉点头道:“哪有连累一说,大家自己人,我们尽快赶到前面的集镇,不管生辰纲是否被劫,都直接返回汴梁。”

杨志这时虽然还抱着一线希望,却还是清楚地知道,在自己之前混在北方贩卖茶叶的商队中的那些生辰纲基本没什么希望了。只是这时还是有些不甘心,听李成说完,便立刻翻身上马,向吴加亮撤退的方向猛追了上去。

当一个时辰之后,李成和杨志在距离前面的望仙集只有半里地的时候,果然听到前面隐隐传来呻吟和呼救声,随风飘来的一阵血腥气让几人登时紧张了起来。

杨志握紧手中的钢刀回头望了一眼紧随身后的李成,点头道:“公子稍后,待杨志前去查看。”说毕,猛地一踢马腹,纵马飞奔而去。

李成看着杨志的背影,猜到前面应该就是那贩卖茶叶的商队了,眼样子,很有可能已经被梁山的人追上,并且劫走了生辰纲。对于这东西,李成并不觉得有多重要,不就是高俅搜刮的一些向皇帝行贿的金银财宝。这些东西,丢了活该,都是不义之财,被梁山的人劫了也算是情理之中。

在北宋这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繁华富庶的时代,农民却还要被迫起义,可见官府和贵族的压迫对于百姓来说是多么的残酷,恐怕很多地方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虽然李成并没有亲眼看见这些残酷的压榨行为,却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在富足的生活中百姓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可能。

这时,孙园悄悄来到身后,低声道:“若是生辰纲真的被劫了,这杨志最少也是要查办个失职之罪,充军流放的。官人把他留下,难保不会得罪高太尉,这样的话,康王势单就怕保不下来。”

李成闻言,惊讶地看了一眼孙园,他有些意外,没想到孙园一个内侍竟然也能想到这些。不由轻轻摇头道:“杨志虽然这次丢了生辰纲,但是已经算是尽了力,梁山草寇为祸地方,致使生辰纲被劫,与地方政府有极大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保护不力。若是高俅真的为此要追究,不惜同康王撕破脸面的话,就是这一点,也不能让所有罪责有杨志一人承担,何况这里面还有康王府的面子。高俅应该明白的。”

孙园闻言,小心地笑道:“官人的话孙园明白了,既然这样,杨志终究都是忠烈之后,这次王爷能救他性命,日后必定死命效忠王爷。”

李成淡淡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其实孙园还没有看到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这次即便是高俅全力追究,自己也能说服赵构保下杨志。有了杨志这样武将世家出身的人,对于自己和赵构的实力都是一次绝好的充实。

思忖之间,只听一阵马蹄声从前面传来,举目望去,正好看到杨志脸色铁青地纵马赶来。

看到李成,杨志冲到马车前,控制着胯下的战马,沉重地看了一眼李成,不安地道:“生辰纲果然被梁山贼寇劫走了,想不到吴加亮竟然看透了杨某的计策。我……”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有些为难地拱手道:“如今杨志恐怕会牵连舍人,所以……”

不容他把话说完,李成立刻打断道:“杨兄不要担心,尽管随我返回汴梁,若是王爷怪罪,由李成一力担当,无论如何都要保你一个前程!”

这话登时让杨志大受感动,他与李成不过只是萍水相逢,虽然破坏了自己的计划,却是挽回了自己的一条性命。这时,竟然还不顾自己的前途,如此全力帮助自己。实在他他没有想到的,如此的全力相救当真让他感激涕零。

想了想,杨志只觉一肚子的话,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哽咽着跪在地上诚挚地道:“舍人如此大恩,杨志今生杆效犬马之劳,只要舍人需要,杨志一定舍命效劳!”

李成喟然低叹一声,上前用力扶起杨志,低声道:“杨兄出自名将世家,自该有所作为,若是因为区区生辰纲而毁了前程,不但是自己的损失,也是我大宋的损失。如今金兵日渐强盛,迟早都要再起战乱。杨兄这样的将才正该为国效命,征战沙场,如此才算不枉费了在下的一番心思。”

这话说的义正词严,不但将杨志说的悚然动容,连身后的孙园和周竟都大为震撼,杨志身后的几名大汉也忍不住面露愧疚,他们一向只是考虑自身的前途,这样为国为民的大义之举,顿时让他们自惭形秽起来。

旁边的周竟这时也忍不住,上前向李成拱手道:“官人如此大义,实在让周竟惭愧,若是将来有机会周竟一定追随舍人为国效命!”

孙园这时也在身后小心地低叹道:“官人忠义,王爷果然没有看错。”

第二十三章 童贯来访

带着杨志九人,李成匆匆赶回汴梁,安排杨志在自己新买的房子里住下。李成就立刻返回王府。刚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就看到鸢儿惊喜地迎出来,旁边的锦儿也是一脸的喜气。

李成看着这两个小丫头,忍不住笑了笑,一边向房内走去,一边向跟在身后的孙园笑道:“你先下去换洗,我换过衣服就去见王爷。”

孙园闻言,忙小心地退了出去。鸢儿上前替李成脱下外面的锦袍,锦儿端着热水进来道:“官人先洗把脸,奴婢去端酸梅汤。昨天王爷问起官人,说让官人回来立刻去见他。”

李成一边洗脸,一边惊讶地道:“王爷难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朝中发生什么事情了?”

鸢儿在旁边替他重新挽好发髻,轻声道:“听说是枢密使童大人昨天送来了一匣明珠,一座碧玉石山子,还有一贴王羲之的真迹。王爷觉得有些突兀,所有想同官人商议。”

李成微微一怔,枢密使童大人,应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童贯了。这个太监也算是历史罕见的一位。掌握兵权长达二十余年,这是所有历史上的太监都没有企及的高峰。他还是爵位最高的宦官,不但位列三公,官至太师,还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真是空前绝后了。

虽然这时的童贯还没有得到“广阳郡王”爵位,却也官至枢密使,已经位列三公,位极人臣。这时忽然前来送礼,也难怪赵构会深感不安了。

李成不觉也感到有些意外,匆匆梳洗完毕,换了衣服,立刻来到了赵构的书房外。看到李成,在书房外服侍的内侍,立刻迎上来,笑道:“舍人快些进去,王爷正念叨着呢。”

李成还没有答话,便听赵构在屋内扬声道:“师父快进来,赵构正有要事商议!”

他急忙大步来到屋内,却看到西面的隔断内,赵构正站在一张大书案前皱眉看着桌上一大堆的东西。

看到李成进来,赵构向跟在李成身后的内侍摆手道:“没有孤王的吩咐任何人不得走进院子。有犯者,一律乱棍打死!”

那小内侍猛地一窒,急忙快步退出房间,前去传达赵构的命令,书房所在的院子登时安静了许多。

平静了一下情绪,赵构指着桌上的东西,长吁了一口气地低声道:“幸好师父回来的及时,不然赵构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说到这些,摇头道:“童贯忽然派人送来这些东西,虽然他也时常送些东西,却从未如此贵重,孤王一时不好决断是留是拒。”

李成仔细想了想,点头道:“最近朝中可有什么事情?”

赵构皱眉道:“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南方忽然出来一股反贼,诸地方官员竟然无力弹压。此事,虽然不大,但是父皇还是非常震怒,正准备出动禁军进行剿灭。”

李成闻言,点头道:“童贯此人究竟如何?还请王爷仔细相告。”

赵构闻言,面露不屑,轻蔑地摇头道:“此人自先帝神宗皇帝初年时进宫,已经五十余年,自从父皇登基以来就备受信任,早年曾在边关监军多年。长得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颐下生着胡须,一眼望去,阳刚之气十足。看起来倒并不像是奴才,这可能和他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有关。”

李成想了想,点头道:“既然这人曾经在边关监军,那就是曾经混迹于军旅之中,这次忽然送来这样贵重的东西,那就一定是有所求了。”

赵构也点头道:“这个孤王自然明白,只是不知道他究竟想要做什么。此人一向十分慷慨,宫里的人大多拿过他的好处。只是,我这样的皇子他固然也时常送进一些东西,却并没有如此罕见的东西。而且,孤王同他并不十分熟悉,这样忽然送来东西……”

李成心中一动,点头道:“王爷先收下东西,明日若是童大人真的前来请安,那王爷答应他的请求就可以了。”

赵构惊讶地望着李成,疑惑地道:“若他的要求孤王无法办到,那该如何是好?而且,同内宦往来,难保不会惹人非议。”

李成看着堆放在书案上的一大堆东西,淡淡地笑道:“童大人既然有心军政,若是联络外官,恐怕有能力在皇上面前说话的大人,都不会愿意理睬。找太子那边,和找皇上相差不多,况且太子一定不会把一名宦官放在眼里的。其他皇子,恐怕就是想答应,也没有合适的时机。至于王爷,刚刚在皇上面前立了大功,皇上正是有心赏赐却不好正式封赏,若是王爷这时前去找皇上提个要求,举荐一位官员,皇上必定碍于情面不会轻易拒绝。所以才来试探。而且,王爷同童大人那算是家里的自己人,并不存在联络外官的忌讳。”

赵构双目一亮,欣然道:“这样说来,果然不错!只是,孤王向父皇提出的修建地道的事实属机密,他就这样轻易知道,实在令人……而且,他终究是个奴才,若让人知道孤王竟然同一名奴才……”

李成微微摇头道:“王爷同童大人本来都属内廷,原无忌讳,加上童大人进宫将近五十多年,在宫里耳目众多,在皇上面前深得信任,若是他能在皇上那里替王爷说上一些符合时宜的话,王爷今后想办什么事情都会容易一些。而且,这次王爷卖了他天大的一个人情,将来他总要还的。”

对于这个童贯,李成其实并没有太多轻视,能够以宦官的身份做到枢密使,执掌中枢,实在不是简单的讨好和阿谀能够做到的,总有一定的实力。这种人,本来就值得重视。他又没有看轻宦官的想法,而且内心深处,对这些人还是有一点同情的。毕竟,这些人的悲剧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只是皇帝的牺牲品。即便说朝政荒废,最大的责任都应该是在宋徽宗身上。

听李成这样分析一番,赵构终于安心了。在书案那大堆的礼物中,随便捡了一个锦盒,塞给李成,笑道:“拿去,这个是弟子的一点心意。今天幸亏有师傅提醒,不然赵构一定错失机会了。”

李成笑了笑,接过锦盒,忽然想到:若是自己不来,站在现在这个位置上的人会是谁呢?历史上,赵构终究都做了皇帝,这个谋士必定也不是普通人吧?

思忖之间,赵构随手打开那幅据说是王羲之真迹的字帖,笑道:“果然是书圣的真迹,孤还以为早已都被父皇弄走了,想不到童贯手中竟然藏有如此至宝。”

李成看着赵构那明朗的笑容,忽然想起自己这次前来的目的,忍不住暗自自责起来。

看赵构心情不错,李成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