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军侯 >

第345章

大明军侯-第345章

小说: 大明军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行以兵破敌之法,姑且是能够震慑天下藩王人心,可却也大大失去了那些心中对朝廷仍有极大尊崇的藩王之心啊。”

    方孝孺此言即出,齐泰当即就横眉变色,脚步移动就要出列呵斥方孝孺,心中的火气显然已经是忍耐不住了。

    可齐泰刚刚动了一下,站在他身边早有准备的黄子澄却猛地拉住了齐泰,朝着他微微摇头,示意自己这位同僚暂且收心耐性,听方孝孺把话说完再动也不迟。

    见是黄子澄阻拦,齐泰就算心里还有着火气,却也是不得不忍了下来,毕竟现在他很清楚两人之间的差距,对于这位面前来说各种献策都大获成功的同僚,齐泰是心悦诚服的,便姑且压下火气,听一听方孝孺这家伙到底会说些什么出来。

    若是胡说八道一通,那可就不要怪他不顾及同僚情谊了

    不过齐泰的不以为然可不代表什么,反倒坐在上位的朱允炆脸上露出了几分兴趣之色,抬手示意方孝孺继续说下去。

    “大明太祖高皇帝膝下二十六为皇子,除年幼夭折数人和病逝的孝康皇帝以外,目前在京者六人,在外就藩者十九人。”

    “其中外藩十九人当中还要排除秦王府和晋王府,还有目前已经被陛下削夺除爵的周王府,齐王府乃至湘王府,当然,还有在洪武二十三年自焚而死的潭王朱梓,亦是被除去爵位封号的。”方孝孺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喘了口气便继续。

    “所以目前大明真正有封国有威胁的藩王为十三人,这其中还有七位攘夷塞王,还有威胁最大的北平那位,宁城那位等等,剩余六位大明藩王手中权柄远远不及其他几位塞王,这威胁性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亦因此这些藩王没有根本力量自然就没有谋逆之心,又何谈对朝廷的反感呢?”

    话说到这里,朱允炆却是听的有些迷糊,实在是方孝孺说了半天也没有点名题要,绕来绕去的让朱允炆有些不太适应。

    “方卿还是简要说明吧,毕竟此事事关天下稳定,当迅速做出决定才是。”

    见陛下如此说了,方孝孺原本准备的一通长篇大论也不得不咽回到了肚子里,只能捡出最重要的部分说出。

    “因此,臣认为齐尚书之策虽是可行,但却是弊大于利,并不符合朝廷的利益,更会造成比代王谋逆所带来影响更甚的问题,以此针对大同代王府一事,快乃第一要素,但却应该尽量做到悄无声息无需闹得人尽皆知,因为如果朝廷强行镇压手段残忍暴烈,震慑之意固然是达到了,可天下藩王见到同宗都是如此,心中又该作何感想,甚至有可能因此催发出第二个第三个类同代王朱桂之人!”

    方孝孺说罢便躬身不起,实在是他明白自己这话说的有些过分了,摆明了说的是齐泰之策,可隐晦中暗示的却是朱允炆对于削藩之策所施手段的不光彩啊。

    “放肆!”

    虽然少年,可朱允炆却不缺帝王威仪,而且方孝孺这话中意思也并不难明,这才当庭发怒,呵斥于他。

    此时大殿之内的内官各个收着脖子噤若寒蝉,他们还第一次见陛下如此震怒,而同殿为臣的齐泰却有些幸灾乐祸起来,反倒是黄子澄此时仍旧一言不发,露出了几分思索的神色

第690章 削藩(四十)() 
“臣妄言,请陛下赐罪”

    天子震怒臣下心惊,哪怕方孝孺早就有了几分心里准备,可仍然被朱允炆这般态度给吓到了,当即跪在地上自请降罪。

    这时候高兴地自然是齐泰了,可他也知道此时不是落井下石的时候,若站出来再抹黑方孝孺,固然一时痛快,可却未必能够这一次就将其彻底打死,反倒事后若是陛下冷静下来,怎么看待方孝孺暂且不论,但是对于他齐泰如此趁势打击朝臣的看法可就不好了,那时候才是有失圣心的大错。

    而此时的朱允炆自是气氛至极,原本以为自己的心腹重臣会说出一些什么好的建议,但却只听到了对自己之前行为的不满,乃至摆明了说出反对的话来。

    初临帝位的朱允炆最爱惜的是什么,是自己身为太子的威严,是说一不二的金口玉言,是大明皇帝的好好天威皇权在上,最怕的就是被人质疑,被人反驳,更是怕这站出来和自己唱反调的还是心腹之臣。

    现在方孝孺将这几方面全都占了,一个都没有落下,朱允炆自然是暴怒至极,脑子里只被怒火充斥,想的全都是该怎么处置阶下胆大包天的方孝孺,全然没有一点商量大同代王府的意思,或者说这种事情已经被排在了处理方孝孺之后了。

    “来”

    正待朱允炆要处置这个胆大包天的方孝孺时,从入殿到现在都沉默不语的三心腹之首黄子澄却突然出列。

    “陛下!臣觉得方大人所言虽有差池却未尝有错!”

    坚定的话语让朱允炆的怒火为之一顿,他可以不太在乎齐泰和方孝孺的看法,但却对这一直以来帮助自己甚多,建议计划也多次收获成效的黄子澄也视而不见啊。

    “黄师,你可知方孝孺他唉罢了,黄师有何要说的大可说来,朕听着便是”

    黄子澄都出面了,就算朱允炆现在心里还有些生气,却也强行按下准备听一听自己这位老师到底有什么要说的,若是成则绕过方孝孺也未尝不可,反倒还能嘉奖于他,可若是不成,难让自己满意,朱允炆也不会因为黄子澄的面子就放过方孝孺这一次。

    而此时齐泰,他却也有些愕然的看着突然出列的黄子澄。

    原本以为此次方孝孺胆大包天敢这么和陛下说话,定然是难逃一劫了,可没想到自己的同僚好友黄子澄竟然出列替方孝孺这家伙求情,难道自己的老友糊涂了?不然怎么会给这个后来之人出面说辞。

    不过此时黄子澄另有主意,自然没有功夫跟齐泰解释,真要想听听为什么,还不如静心等着他把接下里要说的话说完呢。

    “臣认为不论是齐尚书还是方大人所言尽皆有利有弊,断不能只凭一面行事,纯以暴烈刚猛之法固然不可,但是完全靠着仁义礼制妄图口舌呈利却也是不可为之事。”

    “哦?黄师竟然认同两家却又反对两家,难不成黄师有真正两全其美之法不成?”

    这下朱允炆到是来了兴趣,因为黄子澄说的也的确没错,齐泰之法虽然效果显著可却手段过于强硬,造成的后果可以想象,绝对是利弊均衡的一种做法。

    而方孝孺这话里话外虽然有不尊上的意思,但却完全过于温吞做法,想着不做声不张扬就将大同代王朱桂办妥,这更像是在开玩笑一样。

    先不提朱允炆认不认可这个建议,哪怕是认可了该派谁去,怎么做,怎么处理都是不小的难题,更有人家代王朱桂可不是什么泥塑的王爷,哪里会完全听从朝廷的摆布,若他对皇命怎的言听计从的话,又怎么可能准备反叛呢,简直是痴人说梦的办法,所以在朱允炆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施的可能性。

    甚至此时朱允炆不仅对方孝孺生气,更是感觉到了几分失望的意思。

    之前的种种建议办法,却抵不过这一次的失败恶感,真的是有好有坏两面各半,看来方孝孺此人心中对于恢复周礼那种近乎于理想状态的野望实在是有些太过沉迷,以至于很多想法上都显得有些幼稚,可是某些方面却仍然不失为一个得力的心腹。

    而齐泰也正是如此,恰巧和方孝孺两人作为对立面,一个主张武力行事刚猛暴烈,一个主张仁道作风过于谦和,两者都有缺陷,如若完美融合揉捏在一起的话,那倒是不错的选项。

    不过现在看来朱允炆已经有了这样的人选,虽然齐泰方孝孺两人各有瑕疵,但是却仍有黄子澄这样两者兼得却相容恰当的一位,不正是符合朱允炆心中的观点吗

    “臣以为,大同代王朱桂当严惩,可却也不能过于张扬动作,更不应该调动整个山西布政司的力量,乃至还要抽调京营让大将统率征伐,这是大大的不妥;另外完全游说之法亦是不妥,此法很容易给人以朝廷势弱的感官,若果不成便会反受其害,乃至代王将此事穿扬出去,恐朝廷恐陛下都将成为天下笑柄啊!”

    黄子澄分析的很是透彻,将齐泰方孝孺两人建言中的弊端表述了淋漓尽致,也让两人听的明白,知道了自己的方法虽然可以却仍然面对风险弊端,真如方孝孺说齐泰之言,不妥不妥,皆是如此,两人真的说起来也不过是半斤八两而已。

    而黄子澄既然能够分析的清楚,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看来之前的一言不发不是没有参与,反到是在心里盘算筹划,想着结合两方的利处揉捏在一起,想出一个比较尽善尽美的放来出来

    “因此,臣觉得此事应如此,遣使一名于大同质问代王,另秘密支会于大同指挥使并晋王府随时戒备,同时将锦衣卫获取的这份情报送于晋王,想必这位和陛下自小亲近,和燕王不睦的晋王殿下应当会懂得取舍选择之道的”

    “好!黄师所言极是!”

    朱允炆抚掌大赞,真是听完黄子澄的建议才觉得这件事如此处理才最妥当,之前不管是齐泰还是方孝孺,两人的建议都有缺陷,可朱允炆一时也想不哪里不妥,直到黄子澄这般说来,方才恍然大悟。

    取两家之益处,弃两家之弊端,尽皆益处结合,方位最善之法

第691章 削藩(四十一)() 
一个黄子澄碾压了齐泰方孝孺两人,可是这被碾压的二位脸上都没有什么难看的表情,反倒还都挺自如的。

    齐泰本身是黄子澄的同僚好友,两人之间的关系自不必多说,当初从朱允炆还是储君之时,全赖黄子澄的一力举荐齐泰才能够入东宫,才能有现在的地位,可以说黄子澄时齐泰的恩人都差不多。

    而方孝孺刚才胆大妄为的言语表现,让他已经触怒了朱允炆的龙颜,现在还是多亏了黄子澄主动出面拦下了惩罚,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转移朱允炆的视线,让原本应该是接受处罚的方孝孺也算是逃过了一劫,那更加算的上是他的恩人了。

    如此两人怎么可能有什么不满的情绪,更别提这黄子澄所言计划可行性不小,也的的确确比他们两人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的意见更加有效也收益更大,甚至连事后的弊端所带来的影响都考虑的清清楚楚,已经算是做到了能弥补的极点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允炆如此器重黄子澄的缘故,因为只有这位黄师,才是真正能够给朱允炆提出有效简洁明了可行计划的人,自大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后,朱允炆临朝理政,目前为止也只有黄子澄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其余不论是齐泰还是方孝孺,虽然各自有各自的闪光点,但两人的疏漏错误却也没有办法遮掩。

    反观黄子澄就不一样了,平时谏言谨慎,非十拿九稳之法不会说出口,但只要黄子澄开口说了,那这件事交代下去处理,就有八九成的把握会顺利实施。

    当然,这计划归计划,下面办事的人会不会办砸了还要另行论述,总不可能因为手下人办事出了差错就直接将问题扣在黄子澄这个提出计划的人头上吧。

    就如同周王府事件泄密一事,那锦衣卫所辖之人起初办事十分完美,整个周王计划得以顺利的进行也少不了那人的功劳,可却不知为何此人在事后竟然泄露整个计划的过程,平白阴了一手朱允炆和朝廷,这可是和黄子澄没有半点关系的,因为原本的计划已经做到了完美实施,却是谁也没有料到最后面的这一招。

    其实当初朱允炆还有所怀疑,为什么那锦衣卫百户会突然变了性子,如果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从中作梗的话,那周王定然不会落得现在凄凉寄居云南蒙化的下场,可以说能够顺利的施行,必有此人一份功劳才是。

    如此情形,功劳都已经快要拿到手里了,眼看着回京之后朱允炆绝对会论功行赏,可却突然之间出了这档子泄密的事情,不仅打乱了朱允炆接下来的削藩计划,还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何苦来哉呢。

    而且据蒋瓛所报,锦衣卫用尽了手段也灭有让那个百户开口,毕竟此人亦是锦衣卫出身,那些个伎俩手段对付外人自然是十分见效,可若是对付锦衣卫自己人,那效果就是大打折扣了,也正是因此即便手短尽出,却也只能无奈白忙一场,到那百户临死之时也没有撬出什么有用的情报出来,也是有些可惜了

    只不过朱允炆的可惜却用错了感情,现在的他还以为蒋瓛未曾改变,一直都是那个本本分分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呢,却不知道因为自己的种种表现,因为对锦衣卫的排斥对蒋瓛的恶感,让这位指挥使大人不得不选择了另一条路走下去,不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