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军侯 >

第308章

大明军侯-第308章

小说: 大明军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利敌的行为,万万使不得啊。

    但除了朱允炆以外,其他人也完全没有能力和面子阻拦的下朱棣。

    朝臣们见到朱棣要行礼,宗室见到朱棣也要行礼,到时候别说是阻拦了,圣旨能不能拿出来宣读还都是两码事呢。

    而且就算是宣读了,燕王朱棣会不会遵诏北返亦是为止之事,搞不好诏书是接下来,可人还得继续南下金陵,反正就是一个拦不住的下场,那还干嘛要非得派人去拦截,徒增烦恼和笑话。

    况且也如方孝孺所言,朱棣之所以南下金陵,其目的大家基本上都猜得出来,无非便是为了给先帝奔丧而已。

    父丧子服,乃孝道之本,这在以孝立国的大明是绝对值得称赞的事情。

    如果这发生在寻常百姓人家,家中子千里归乡为父服丧,这倒也没什么,可偏偏事情发生在皇室,是亲王为先帝奔丧服孝,而且还是新帝已经登基之后,这可就有不太对了,最起码朱允炆自己在原本的戒心上就认为朱棣此行的目的不单纯。

    可如果这阻拦的诏书传下去,不被外人知晓倒也罢了,但若是传开来,大明新帝居然阻拦亲王为先帝奔丧,这怎么都是对朱允炆不利的事情,是万万不能张扬出去的。

    所以这阻拦一事万万不可,甚至是想都不能想,不然真就如方孝孺所言那般作茧自缚白白为自己制造麻烦,反而让朱棣得了便宜。

    这样想明白以后,朱允炆也只能无奈的任由朱棣继续南下,毕竟他目前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应对此时。

    一同提出阻拦意见的黄子澄和却齐泰两人也尴尬的没有话说,沉思不语,只不过他们二人心中到是对方孝孺有些微词。

    总觉着这个新人不给他们俩老人面子,如此强硬的反驳,更是在陛下的面前,岂不是让人下不来台吗,还把陛下给捎带上了,简直是迂腐的可恶。

    然而黄子澄和齐泰却没有反思过自己,他们俩虽然和朱允炆是理念相同之人,但却一直对方孝孺保有深深地排挤。

    原因就在于他们二人乃朱允炆本身的班底,是实打实有从龙之功的老人,和方孝孺这个由先帝委派的顾命大臣完全就是两个派系的人。

    就算现在方孝孺真心实意的为朱允炆服务,并无什么二心,却也很难得到黄子澄和齐泰的认可,甚至说根本就融入不到两个人的圈子里面去。

    不过目前三人还是朱允炆的幕僚智囊,自然不会有什么明面上的间隙敌视存在,可隐隐间的冷漠对待和排挤还是能看的出来的。

    这不光是方孝孺自己察觉的出来,朱允炆也是一清二楚。

    而方孝孺不理会是因为他承先帝重托,当以己命自身辅佐朱允炆,不在意其他外人干扰烦忧,一心为主君分担。

    朱允炆则是心中稍有偏向黄子澄两人的意思,虽然方孝孺的想法和能力也深得朱允炆欣赏,但不管怎么说,总有个亲疏内外的关系,这一点是自从方孝孺被凭空委派之后便不可磨灭的。

    不过心有偏移到不代表朱允炆不会在乎方孝孺的想法和建议,反倒他还十分尊重这个儒家大学。

    就如今日之事,如果方孝孺没有看出来,或者看出来了但却什么都没有说,那朱允炆等人说不定就要真的派人去半路阻拦朱棣了。

    到时候就算事后想清楚怕也是来不及,做下的错事造成的不利后果终究要朱允炆承担起来的。

    而恰恰是有方孝孺的独到己见,更是点醒了三人一时糊涂的想法,才没有让事情走向更坏的一步。

    可现在还是这个问题摆在朱允炆的面前,眼看着他的四叔朱棣就要到达金陵城了,朱允炆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位在他心里被深深忌惮的燕王皇叔呢

第618章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不过就算方孝孺点名了要害关系,也让朱允炆等人认清了事情现实,也知道阻拦这等糊涂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可是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应对即将抵达金陵城的朱棣。

    就算方孝孺能够想到一时的弊端,却也想不到如何去应对这件事,或者说他们的主子,也就是朱允炆改以什么样的身份去面对朱允炆才是。

    要说地位吧,朱允炆是大明天子,是天下共主为皇,理当在朱棣这个燕王之上。

    可要是论到辈分,朱棣可就是朱允炆的叔叔了,而且还是血缘关系较劲的直系叔父辈。

    这样一加一减之后,朱允炆竟然发现他在自己四叔面前好像没有什么优势啊,就算仗着皇权至上的关系稍稍压了一头,可是在名声威望上头,朱棣那是完完全全将朱允炆按在地上摩擦的。

    不管是在北地边疆军卒当中的赫赫威名,还是在朱明皇室当中的地位高崇,亦或者文武百官当中的声望,其实朱棣都要比朱允炆高出不知道多少。

    本身就属于第三代皇室子孙的朱允炆,原本只是在朱元璋面前有几分露脸的表现,实际放到文武百官乃至天下人面前,朱允炆皇孙的身份根本就没多少用处,更别提他本来便不突出的人望了。

    哪怕是后来他成为储君,从皇孙变为了皇长孙,这声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积累起来的,无非便是给天下人一个印象,告诉他们这人是大明确定正统的继承者而已。

    就算在最后的那几年朱元璋一直硬撑着在教导朱允炆,可也不是朱元璋想让人尊敬朱允炆就能办到的,这是需要明确功绩和能影响天下人之大事才会积累出的声名。

    而且朱允炆也不似其父朱标那般时常巡防各处,在天下人面前又不小的印象,在百官心中也是最合适的继承人,更别提在众位亲王面前的地位了。

    可朱允炆呢,不管他怎么在朱元璋心中是满意合格的继承人,他自始至终都是其父懿文太子朱标之后的替代品。

    如果说朱标是天下人满意的储君,是朱元璋培养了几十年,朱标自己奋斗了几十年奠定的地位。

    那么朱允炆就是突然拔高根基虚浮的储君,没有经历过沉淀积累,没有过多的阅历经验,纵使天赋高绝,纵使心思沉稳,也不会是最令人满意的储君人选,反而只能说是比较合适的一位罢了。

    朱元璋也很清楚这一点,不然也不会提刀将蓝玉乃至那些大明宿将清理的清理,铲除的铲除了。

    如果朱允炆真的能镇得住那些人,何以至此,朱元璋何以非要提起那已经被他放下的屠刀呢。

    还不是因为新任储君不管是名望还是能力,和前代总归有不小的差距。

    就算现在朱允炆经历了不少,在处理国家大事政务方面能力上也有不小的长进,帝王心术也日渐增益,可是在名声威望上面,哪怕他是大明名义上的天子,是帝王,也比一定就是天下间最声名显赫之人。

    朱棣便是挡在朱允炆面前的一座大山,也是朱允炆将来想要铲除大明分封藩王制度的一座最大的阻拦。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要面对的事情,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怎么去应付即将到来的朱棣,如果面对,以什么样的身份,亦或者说朱允炆该怎么自处。

    是的,现在是皇帝想要怎么摆好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地位上稍弱一筹的朱棣去想着摆好自己的位置,这有一种说不出的可笑感觉。

    但不管怎么可笑,事实终归是事实,这几日朱允炆他们想破了头也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能够解决这个事情。

    就这样,拖着拖着便拖到了朱棣抵达应天府境内,拖到了蒋瓛再一次出现。

    两次觐见朱允炆,结果却是带来了两次不好的消息,这让蒋瓛大呼倒霉,觉得自己想要让锦衣卫在新帝面前得宠的计划怕是要落空了。

    不过原本朱允炆对蒋瓛是什么态度,这两次消息之后还是什么态度,倒也没有倾怒牵连泄愤的一说,但依然改不了朱允炆心中对锦衣卫的恶感。

    当他听到朱棣一行已经匆匆赶到应天府境内,甚至最迟明早,最快今晚便能抵达金陵城下的时候,朱允炆还是不由自主的慌了神,匆匆召黄子澄三人入殿商议。

    可前几日的商议都好无头绪办法,今天再怎么想也是无可奈何,除了长吁短叹之外,真是想破了大天也想不出什么注意,实在是现在对于朱允炆和朱棣两人之间来讲,太过复杂和两难了

    而另一边,朱棣在昨日已经知道自己父皇被朱允炆匆匆下葬的消息,当时初听闻之际,朱棣可谓是暴怒至极,恨不得马上就出现在金陵城皇宫内当面质问朱允炆,问一问他心里有没有父辈祖辈之念,有没有孝道人伦之理,亏得当初父皇钦点他为大明储君,岂料这百年之后的大事居然如此仓促简便。

    是,先帝遗诏所言的确要求丧仪葬礼一应从简,可那是先帝的要求,而后人子孙按理应当是做足了礼节才是。

    哪怕有遗诏在前,简介轻便是为了遵循遗诏,可是也不能如此仓促乃至基本上能省掉的的礼数全都给省掉了,简直是比寻常人家下葬都要来的简朴。

    甚至说一些富贵之家,显赫家族的祖辈下葬都要比先帝的葬礼来的隆重,这还是大明开国之主的身后事吗,这配得上一代雄主的身份吗。

    朱棣心中的怒火在燃烧,都差点没有破口大骂出来,要不是张枫劝阻,朱棣说不定都要不眠不休的赶路想要更早到达金陵城,好仔细的看一看这大明新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心肠,居然如此做法。

    不过怒归怒,朱棣还不曾失了神志,忘了理性。

    待张枫劝说一番之后也渐渐平息了怒火,却只是将其隐藏在心底深处,只是加紧赶路更加的减少休息时间,将原本还剩下的一半路程又足足缩短了三分之一的距离,以令人出乎意料的速度赶到了应天府境内,眼看着就要抵达金陵城下了

第619章 城下() 
天边流火光耀,照射着大地映出金黄之色,却已是黄昏之际日落西斜之时。

    金陵城作为大明都城,这外城门防自然不是如一些城镇形同虚设所在,反而十分的森严戒备,甚至比以往还要来的更加强烈。

    这还不是因为朱允炆收到朱棣要抵达金陵城的消息,特意令城防戍卒加强防备,虽然说起来是为了在这顿时间里提高都城的警惕,可知情的人都看得出来,朱允炆这是心里害怕的表现啊,不然何以在城门便如此紧锣密鼓的布防戒备,好像是应对什么大敌似的。

    不过朱棣也的确算得上朱允炆的大敌,最起码现在在朱允炆的心里,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便是将来他打算削藩的最大一座障碍,虽然朱棣心里还没有想要和自己的皇帝侄儿作对的意思,哪怕是知晓朱允炆贸贸然仓促下葬先皇,也只是想要进京城训斥一番罢了,可没有打算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朱棣很清楚,大明的江山是自己父皇一辈子的心血,如今来之不易的安稳,天下康泰,这不应该被打破,也不应该再让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的百姓们再一次陷入所谓战火之中,所以心里可不曾有半点造反的意思,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的皇侄儿当做是敌人来看待。

    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现在朱允炆已经是认准了朱棣乃巨大威胁,早已将其归为心中黑名单之上,就算朱棣心中无有恶意,但其在朱允炆这里的结果已是注定。

    可如果朱允炆真的是接二连三不顾情面,朱棣也不是泥做的土人,还能任由朱允炆挥起屠刀不成,该反抗时就反抗,之时时机未到罢了

    “王爷,前面便是金陵城了。”

    其实不用张枫多说,眼力相当不错的朱棣也早就看到了那高高矗立在视野之边的巍巍高墙,还有那迎风招展的大明旗帜。

    “加快速度,赶在闭门之前入城!”

    朱棣一声令下,就算众人再是疲惫,也强打起精神催动胯下宝马纷纷提速奔驰,迎着落日的余晖赶向金陵城门。

    早在朱棣他们出现的时候,守城百户也发现了这一股急匆匆的骑队,心里暗暗警惕,生怕又在城门处出现什么纵马闯城的烦心事来。

    前段时间可不就是因为有贵人子弟胡作非为,竟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骑马闯金陵城门,连守门戍卒都给鞭笞了,那样子简直是威风的不得了。

    不过随后的下场也是凄惨的不行,直接被收监下狱,纵使家里事伯爵之贵,也没有办法在朱元璋当朝的时候将这事摆平。

    本来是打算秋后便问斩的,可没想到朱元璋驾崩西去,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这被抓的那小子又给放了出来,也算是白捡了一条小命吧。

    可自大那次以后,所有守城百户纷纷警惕了起来,生怕一不小心自己摊上这种事,那可就真的倒霉了。

    要知道贵人之子可不是那么好拦的,大明武人勋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