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军侯 >

第295章

大明军侯-第295章

小说: 大明军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如果李成桂能够得到朱元璋的敕封为王,那么他便是朝鲜王国名正言顺的主人,所谓篡夺前代王位,以下犯上等看起来大逆不道的罪名,一概都可以抹除不论,只因为他是大明所认同的王。

    一开始大明的策略确实是让高丽内部混乱,可没想到李成桂这家伙手段如此狠辣,竟然借着调兵出征的由头反而挥师攻入王都,发动了兵变,推翻了高丽国王。

    只不过这家伙比所有人想的都要隐忍狡诈。

    当大家都以为李成桂将要加冕为王的时候,他却突然主动后撤一步,反而将前代高丽国王之子奉上了王位,尊其为主。

    这一招以退为进简直是用在了最恰当的时候。

    一方面让高丽朝堂上那些反对他的朝臣们松了口气,暂时延缓了他和忠于高丽的大臣之间的关系,给了李成桂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其次也是做给高丽百姓们看,告诉他们自己并不是一心想要篡夺王位,只是因为某些大臣乃是奸诈小人,污言蛊惑上代王上,导致他们下令竟要攻打大明天朝。

    这才是李成桂最亮眼的手笔,直接倒打一耙将所有的罪责全都推到了上代高丽国王和他身边大臣崔莹的头上。

    要知道高丽国民最怕的是什么,是怕惹怒中原皇朝天邦上国。

    古往今来的历史教训告诉他们,惹怒了天朝上国的下场根本就没有一次能好过。

    别说什么隋朝抗击胜利能事,那种完全是因为隋炀帝自身原因导致的兵败和他们高丽有什么明确的关系,简直是在开玩笑一样。

    更别说那时和隋朝打仗的乃是高句丽,和他们高丽差了一个字,但双方实力的对比却是天差地别。

    光从当时辽东乃高句丽占有便足以说明一切的问题。

    而李成桂恰恰拿住了这最关键的一点,现将罪责推卸出去,让高丽民众以为是他们的上代大王昏庸无道,是大王身边的朝臣无能小人。

    李成桂反而是为了清君侧,为了高丽的安慰着想才不得不如此,进而让百姓们对李成桂没有多少抵触心理,顺顺利利的让他做起了高丽王国幕后的主人。

    这隐王一做便是四年。

    四年期间李成桂一面发展自身势力,从原来只有高丽一部的掌控力到全盘皆在手中;另一面则强力镇压国内反对势力,将那些看出他狼子野心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给杀了个干净,使得高丽国上上下下再无一人反对。

    并且他还积极出兵扩张了领土,征服了一大部分女真部落,将高丽疆域扩大到了图们江附近。

    这种在不招惹大明天朝的情况下为国家开国领土的战功,自然是让所有人都不会有什么意见。

    百姓们高兴自己国家又变得强盛一些了,官吏们更是乐得他们可以统治地区的增加,更能为自己的家族多争取一些利益来。

    所以在这短短四年时间里,李成桂是将高丽王国上下所有门路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基本上这原本的王氏国家其实已经可以改性李了。

    所以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当最有一个忠于高丽王朝的大臣郑梦周被杀以后,李成桂彻底揭开了他的狼子野心,加冕为王,改国为朝鲜王国,并同时遣使入大明请求敕封。

    也正是这时候朱元璋才觉得是自己小觑了这个一隅之地的国王,暂且算是承认了他的朝鲜王国,但双方的关系却并没有好到哪里。

    但李成桂知道自己的底蕴,也知道朝鲜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所以尽可能的卑躬屈膝应奉大明,让自己朝鲜国王的位子做的更加安稳一些。

    也就这样一年年的过去,大明北伐多次在北地声望越发高涨,李成桂的态度便越发的谦卑,甚至还一度想要割让国土给大明,为的就是想要的到天朝上邦的庇护。

    可这位手段阴狠的政治家却在自己继承人选择的问题的上犯了最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不选择最有能力却手中掌握权势的五子李芳远,而是选择了他晚年得子最宠爱的幼子李芳硕。

    这能让李芳远满意吗,一时间朝鲜王国内部是风雨飘摇暗地里刀光剑影的。

    让李成桂本来的一些计划都不得而实施,就连最近的一些风波,阿鲁台的一番动作他都不能掺和进去。

    别以为李成桂一心屈服于大明就代表他没有了当初的野心,他眼见着阿鲁台扩张的动静早就想着要联合大明去进攻鞑靼部。

    他的打算是在战场中多多表现,为朝鲜在大明天朝那里多漏一些脸来,也能让他下一步继续北上扩张领土的计划能够实施的顺利。

    毕竟当北元辽阳行省落入大明治下以后,李成桂再想要扩张领土对外用兵就得考虑考虑他们现在的宗主国大明的态度了。

    眼看着要一次大好实际就在眼前,李成桂这个老家伙虽然年纪不小了,可是野心却依旧很大。

    但正是因为他的糊涂决定,在储君的册立上做出了一个最差的选择,导致现在朝鲜是内部矛盾不断。

    有心贪图外地却根本无力出兵,甚至连李成桂自己都感觉到了一股风雨飘摇的意思,貌似连他的朝鲜国王位子都要做不太安稳了

第593章 新任长史葛洪() 
一方有变四方皆动,如今草原的局势变动着实让四方友邻跟着也动荡了一番。

    不过真要说关注这件事的也只有当事人鞑靼部和他们的死对头瓦剌部了,朝鲜王国那边内部储君之位不稳,有功王子虎视眈眈,正值内忧之时,有心而无力。

    至于大明,本身朱元璋是比较看重鞑靼部的,也对阿鲁台这一番动作感兴趣,不然也不会加紧调动北地长城边军一边走出策应,待时机成熟之日直接由朱棣挥师北上。

    可无奈朱元璋自身已是垂垂老矣,每天要照看着朱允炆学习的进度便已是心力憔悴,纵使想要对北地蒙古部落局势插上一手,但也终究要摆在岁月这把无情的刀锋上。

    其实不管是大明还是朝鲜,两家统治者都是有心无力,但一个是自身要难保的局面,一个则是天命所至寿数当前的难题

    不过在北平的朱棣到是十分在意鞑靼部的动向。

    就算他判断阿鲁台不会在近期就有下一步的动作,但其他一些小细节方面朱棣依然很感兴趣的。

    毕竟这鞑靼部是紧挨着大明的草原势力,如果将来长城以北有变,大明总要是考虑出兵的问题,那么第一战的敌人便是鞑靼部。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朱棣这样的人又岂能放过这些有利于将来北上出关作战的事情呢,所以每天都等着从长城边关传回来的情报,就连王府内政务都属于打理,干脆全都甩给了新任王府长史葛洪那小子了。

    说起葛洪,他这个王府长史还是朱棣一力要求他担任的,原本其父葛老长史是不愿意自己的长子和其同为王府长史,以免外人有哪些闲言碎语,说他们葛家如何如何的。

    老长史一辈子没有什么嗜好,唯一看中的就是自身清白高洁,就是家族兴盛门风醇厚忠良。

    然而他本身还在燕王府长史司挂职,又因为周朝病逝他又进身为左长史,已经是燕王府属官一把手的人了。

    如果这时候他的长子葛洪再要担任王府长史的职位,那岂不这长史司全都是葛家人了吗,老人家不仅面上过意不去,这心里也很难接受啊。

    要不是朱棣百般劝说,诉苦,王府之内真的是诸多事务繁杂不堪,没有了周朝这个顶梁柱以后,朱棣一个人再加上年老昏花的葛长史根本就应付不来王府内的事务,所以这招募新的长史乃必然之事。

    而朱棣挑来挑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本来他属意的张枫也不愿意去当这个长史,每日累的跟牛一样。

    朱棣自然也不好勉强,所以这右长史的位子便一直空着。

    后来朱棣张枫等人出关作战,此事就一直拖了下去,直到前不久朱棣实在是受不了了,才一力委任葛洪受命长史之位。

    因为自大朱棣从努尔干都司回来以后,这大明对外方针战略便基本处在了静默状态,完全就是以静制动的意思。

    那朱棣就没有什么机会出关作战了,再加上鞑靼部又接二连三的搞事情,原本的缓冲地区也被他们吞并,马匪们自然作鸟兽散,但却不代表边关就此安宁。

    可那些乔装的鞑靼部士卒基本都是交给北地边军应对的,这时候可不能让朱棣随意出动兵马。

    原来面对马匪的时候调兵可以毫无影响,想打谁就打谁,反正都是一群贼人吗。

    可现在明知道对面是鞑靼部的人,大明如果让朱棣出面,那对双方而言基本上就等于是宣战了啊,这一点不仅仅是朱棣,朱元璋也不太想要在这个时候和鞑靼部真正的成对立状态。

    反正边军已经足以应对那些骚扰劫掠,就彻底将朱棣闲置起来最为妥当,一切都要等大明皇位新老交替全面结束安稳下来才能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朱棣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这一天天的就这样清闲下来。

    可清闲下来不要紧啊,麻烦的事有一大批积累下来的政务还要朱棣去处理,毕竟光靠一个半致仕状态的老人家可不能全都处理完毕,更别说还有一些事情只能交给朱棣自己拍板决定,其他人都无权处理的呢。

    然而当朱棣面对那累计成摞的事件,一时间是头痛欲裂脑袋瓜都要涨开了似的,心里那叫一个苦啊。

    这不实在受不了的他,特意命葛洪为右长史,处理王府事务,才好不容易让自己清闲下来一些,免得每天都皱着眉头好像谁都欠他千万两银子似的。

    不过为这事葛老长史差点没当场致仕,要不是朱棣死命劝阻,这王府好不容易齐全的两个长史位又得少一个。

    但劝是劝住了,葛老长史再三表示自己只留下一年,一年以后便立即辞官归家颐养天年。

    反正现在儿子也有了出路,自己身体又不好,年老又糊涂容易忘事,还不日早些回家休息休息享享清福呢。

    朱棣本来说不太愿意的,但无奈老长史心意已定,也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不过这葛洪确实是不愧为老长史的儿子,也不愧是朱棣所看中的人。

    其本身能力才华应对燕王府长史负责的诸多事项完全足以胜任,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并无丝毫疏漏,让朱棣是笑的合不拢嘴,总是和张枫自夸说他多么有识人之明,当初的张枫,现在的葛洪,哪个不是他朱棣自己挑出来的,结果全都是不俗的人才。

    对于自家王爷自吹自擂的这种情况,张枫向来只是听听就好,完全不会放在心上。

    毕竟你要是摊上一个时常脑回路不太正常的王爷,基本上也就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了,心里头早就习惯了。

    再者说了,张枫这边也有自己的事情呢。

    朱棣不带甲出征,那王府宿卫的职责就轻松地很多,毕竟还有仪卫司和护卫在,三处司职护卫的部门在这个时候有很大一部分职权重叠的地方。

    张枫本着大家都是王府中人,不能所有事都有宿卫自己包圆了啊,所以大大方方的将一些职务全都托付给了另外两家,自己心安理得的去划水了。

    每天早上点卯报道,然后就是清闲人一个。

    朱棣有事便传唤而去,无事就基本上回家陪自己的娇妻美娟,生活好不快哉

第594章 操碎了心的朱棣夫妇() 
朱棣对于自己手下第一大将如此悠闲翘班那叫一个羡慕啊。

    但是无奈他身为燕王,本身的肩膀上就有不小的担子,葛洪是能力不俗,也能帮他分担一些,可他终究不是朱棣本人,不能替朱棣做决定,也没有办法越权行事。

    况且这葛洪本事能力是有的,但人品这一点却在朱棣这里挂上了一点小小的问号。

    原本以为葛老长史教育出来的子嗣本身便是德行无缺之人,可渐渐相处久了,葛洪在长史的位子上也坐了一段时间。

    朱棣这才发现原来葛洪这小子本身竟是个贪财的主,和清高的葛老长史完全就是两个人啊。

    不过好在葛洪也只是小贪,相比之下他的才学更为令人看重,所谓瑕不掩瑜,更何况只是一些小小的毛病罢了,朱棣心中的那点不悦也早就被他处理事务的效率所打消了。

    只是朱棣没有想到,在不久以后,这位原本小贪的葛洪葛长史,却逐渐变得胃口奇大贪无止境,最后更是为了贪而做出背主求荣的事来。

    当然了,这些乃是后话,现在暂缺不提。

    就说当下葛洪虽然有点小毛病,但本身能力确实足够亮眼,也足够掩盖他的那一点点小瑕疵。

    然而就算有葛洪帮衬着,朱棣本身还是不能随意走动。

    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