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军侯 >

第290章

大明军侯-第290章

小说: 大明军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有人说好听的,就有人说难听的,这在朝堂上屡见不鲜。

    这种人还美曰其名的称呼自己为直臣,就是敢直面君上说肺腑之言的正义大臣。

    在这些人眼里他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一心为国的功臣,都是为了国家好,哪怕冒犯了龙颜,这该说的话也得说。

    这不,都察院里头有一个新进御史便勇敢的跳了出来。

    在所有人都说朱棣好的时候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张嘴就是燕王误国朱棣误国,那嘴里蹦出来的词一个比一个难听,唾沫星子漫天乱飞,就差没破口大骂朱棣了。

    而时任左都御史的邓文铿脸上的表情可谓精彩,暴怒愤恨,不满而又无奈,情绪变化之快令人惊叹。

    本来都察院这几年就不得圣心,几任都御史不是被免职就是借口升迁调走,去挂了个清闲无权的职位。

    光是今年就已经换了一个左都御史,而右都御史打前年开始就是空着的位子,一直都没有人能添补上空缺。

    如今邓文铿接了上一任左都御史来恭的班,好不容易想要重振都察院的风光,让这个大明的最高监察机关重现恢复到原来的地位。

    为此邓文铿是做足了功课,小心再小心,生怕一个错步就跟了前人的遗路,丢了饭碗事小,丢了脑袋事大啊。

    所以他经常告诫下属御史们要管好自己的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些心里头都要有数,要明明白白的。

    这话说出来效果也是不错,再加上这几年都察院风雨飘摇大家都知道不能再出什么幺蛾子了,所以平静了好一段时间。

    也就是这段时间的安稳让邓文铿有些放松了警惕,在下面地方官员进京补缺入了他们都察院的时候没有太在意。

    结果好了吧,这不今天就出事了。

    真是一个不下心就漏出来个捅马蜂窝的,还直接通到了皇帝陛下的面前,简直是在狠狠抽他这个左都御史的耳光,那叫一个响亮啊。

    现在邓文铿看着正口若悬河的那个御史,恨不得上去就是一脚将其踹到在地好好痛殴他一顿,以泄自己心头之恨。

    可再恨又能怎样,出了这档子事他都御史的官位肯定是保不住了,现在就想想怎么能尽量减少来自陛下的怒火吧。

    可出列的进言的那名御史却仿若看不见他上司杀人一般的目光,也好像根本不在乎其他官吏投以惊讶莫名的眼神,全然不顾他人,自己说的那叫一个痛快。

    须发皆白的老家伙张狂四射,把朱棣从十岁说到了三十岁,嘴里就没有重样的话,还一本正经的说着燕王有罪,十分悲愤的请求朱元璋惩治朱棣。

    而且那样子好像就是如果朱元璋不作为,他就要一头撞死在金殿的龙柱上似的,美曰其名为以死谏言。

    其实他撞不撞死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在他敢在今天跳出来就已经是个死人了,朱元璋什么脾气,又岂能惯着这家伙。

    朝堂上的百官也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惊讶的神色之余便是看着死人一样的目光。

    当然了,免不了还要可惜一下左都御史邓文铿,好不容易稳定了几个月,结果一朝被人弄死,还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这不是可怜吗。

    朱元璋可以说是笑着听完那老御史的话,对于他所说的罪状,朱元璋肯定是不认同的,不过为了不让这个老家伙直接撞死在金殿上,他还得忍着听完了。

    免得一个不留神就给后世多出来一个敢于死谏的忠臣。

    要知道别看下面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家伙年纪好像不小了,实际上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但这些所谓直臣往往在头撞龙柱的时候便像是换了一个人。

    那动作之迅速,身法之敏捷,全然不似垂垂老朽,比之青壮少年都无有不及,可谓撞柱小能手。

    所以为了避免大殿上出现血溅当场的事情,纵使朱元璋心头再有不满,也没有出言阻止,而是等这家伙说完了再让人抓下去。

    深知其心意的内官早就嘱咐殿外武士候着了,只要话音一落便冲进来拿人,万不能给他撞柱的机会。

    果不其然,这老家伙说完以后正要躬身拜请的时候,身后便有两道人影如风一般飞扑而来,三两下就将这个御史制住了。

    此人还一脸震惊的神色,口中高呼陛下陛下,殊不知朱元璋早就忍得不耐烦了,赶紧挥手示意将他带走,免得继续留在这了令人厌烦。

    经过这御史一闹,今日朝会到变得有些虎头蛇尾了。

    一肚子不悦的朱元璋话都没说一句就匆匆离去,留下一干大臣在殿内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一刻钟之后太监才跑过来高呼退朝,足可见今日皇帝陛下心头的怒火肯定不小。

    那众大臣不免有些幸灾乐祸的看了眼邓文铿,谁让他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呢,作为都察院的一把手,自己下面的人出了事,他肯定难辞其咎啊。

    邓文铿现在已是万念俱灰,如若那御史还在场,那是真恨不得掐死他啊,可就算掐死了又如何,今日事已注定,还是老老实实回府等着圣裁吧。

    不提满朝文武的姿态,也不说朱元璋的不满。

    单说皇长孙朱允炆,他可能是唯一一个在哪御史出列开口之后,还有心情听他说话的人,甚至心情还不错。

    不过朱允炆显然也知道这种时候还是要以自己皇爷爷为主,纵使他心里高兴听到有人给自己的四叔开罪,那他也不能表露出来。

    但他到是记住了那御史的名字,如果他此番难逃一劫,事后好歹也能照顾一些,以不负他在殿上说的这些话,让朱允炆心中高兴

第583章 找队友() 
其实在大明朝堂上,如那作死御史一般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像他那样特例能出现在奉天殿朝会上的却是着实不多。

    不过别看他一副舍生忘死的样子,但实际还不是为了后世名声,为了能有一个撞柱而死直臣谏国的流芳传代,不然何以如此行事。

    那完全就是因为他已经老的没有再升迁的地步了,想着在最后的日子里找机会搏一搏而已,也并非是单独针对朱棣,纯粹就是事情碰巧赶到了这里,让他逮着朱棣这件事就是一顿慷慨激昂的谏言。

    这要是碌碌昏君还说不定就信了这老家伙的话呢,没准有可能都让他血溅当场。

    但朱元璋老谋深算,哪怕现在身体不适精神不振,也不是这种下三滥手段能够难倒的,朝堂之上的应对手段当得一声老辣。

    不过事后这位御史的下场,那可就不太妙了。

    如果朱元璋心情好,说不定还只是一个罢官流放的下场,如果心情不好,那铁定就是人头落地了。

    但想一想今天他针对的可是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殿下,又是在捷报这上面有的谏言,都不用考虑心情的问题了,十成十的是死路一条。

    本身朱元璋就对朱棣有几分亏欠,更是满意这个儿子的战功,再加上如今前面老大朱标病故,老二朱樉也故去了,他和秀英的子嗣就剩下晋王朱樉和燕王朱棣两人了,心里难免有些偏倚。

    正好这作死的御史撞到了刀口上,那又怎么可能逃得过去呢。

    而且哪怕是心里赞同御史这番话的朱允炆,虽然也有想法去帮衬一下他,可实际上此人的死活根本就不在朱允炆的考虑当中。

    一个御史,在都察院里其实都排不上号的,今天能让这个老家伙站出来大放厥词已经是大明朝堂上多年不见的奇景了。

    可是他终究还是在错误的时候做了最错误的选择,还说了最不应该说出口的话,这可不是他倚老卖老的资本,所以甭管是谁,都不会替这位在作死路上走到了尽头的老家伙出言求情,哪怕是朱允炆。

    虽然他的这番话说到了朱允炆的心坎里,他也对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心有不满。

    但现在大明掌权的可还是他的皇爷爷朱元璋,还没有轮到他这个皇长孙上位的时候呢,纵使心里有些窃喜,也绝对不会表露出来。

    哪怕再是对那些手握兵马大权的王爷心中不忿,也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有什么不满的表现,因为他如果表现出来便是对皇亲长辈的不尊重。

    更是反驳了朱元璋定基的国策,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真要是少数有差池惹了龙颜不悦,那朱允炆这个皇长孙的位子也不一定就坐的安稳。

    所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情绪可以表露出来,什么要被死死地压在心底,留待日后上位在做决断,这些禁忌朱允炆是清楚的很,自不会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况且他的府中还有一个黄子澄在帮衬着,时不时提醒着朱允炆一些事情,尽职尽责的做他的东宫伴读。

    而且他们两人还是理念一直的同道中人,又有上下级的关系,将来如果朱允炆君临天下,岂能没有他黄子澄的一席之地。

    所以不仅仅是为了他们心中理想的大明,为了他们心中文昌盛世的开创,也是为了将来君臣齐心共持大明。

    可以说如果日后朱元璋归天,朱允炆登基为皇,那么黄子澄必是其心腹中的心腹,乃绝对信任之人

    当然,这是现在朱允炆心里的意思,将来到底会如何,这还尚未肯定,古往今来帝王心术最难琢磨,哪怕是亡国昏君,也非常人等闲之辈。

    不过就说现在的情况,一直在朱元璋心里有良好形象和表现的朱允炆在储君路上走得很稳,但可不代表就什么意外都不会发生。

    可随着事情的发展,朱元璋急迫的心情使得他越发的督促皇长孙学习增长阅历,也使得黄子澄在作为幕僚伴读时应对方面渐渐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实在是他本身能力便已经到了顶点,完全应付不了大明的开国皇帝,或者说他一个人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

    这种时候黄子澄就在考虑了,应该是需要再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来一同辅佐皇长孙允炆才是,也好免得他自己一个人出现了纰漏。

    想古往今来,哪个朝代臣下之人会出现一人独大的局面,也没有哪个神人能靠一己之力就能稳控朝局的,所以这帮手必然是要有的。

    如蜀先主托孤诸葛亮,李严,如唐太宗盛世房玄龄,杜如晦等等。

    一个盛世朝堂需要的是群英荟萃的场面,而不是他一个人唱独角戏,那才是在自毁大明的根基。

    所以需要找一个和他和皇长孙理念相同的人如东宫为辅佐,这样的人其实黄子澄心中已有了人选,便是时任兵部侍郎的齐泰齐尚礼。

    此人乃进士出身,比黄子澄的探花郎要略逊一筹,但如今却是兵部风头正劲的侍郎,甚至将来还会是兵部尚书的有力竞争人选。

    而且最重要的是,此人十分反对大明边境藩王的擅权军事调动,对那些能够自主调动军队的赛王有着很大的戒心。

    这一点不仅是黄子澄,就连朱元璋都是知道的。

    但这却不代表他齐泰本身的能力有问题,其个人的才学足以胜任兵部侍郎一职,是为用才而不拘小节。

    那齐泰对赛王的戒心,自然而然便是对朱棣的戒心,尤其是燕王现在乃各路赛王当中权力最大,声望最高,乃至辈分都不小的一等一人物。

    至于朱棣的三个晋王朱棡,这个出了名的闲散王爷根本不会被齐泰列入威胁名单当中,所以顺位之后朱棣自然排在了首位。

    如此志同道合之人,黄子澄其实早就在观察他了,毕竟选拔一个好的队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还需要观察仔细,以防出现坑人坑己拖后腿的人。

    那就目前看来,齐泰在各方面都满足黄子澄乃至朱允炆的需求,所以既然已经确定,当尽快拉拢收服才是

第584章 耿直齐泰() 
东宫储君传唤兵部侍郎自然是轻而易举的,哪怕是黄子澄打着朱允炆的名头传命,也绝对没有人会怀疑,谁让他已经是朱允炆确定声明的自己心腹呢。

    而齐泰本人初听闻皇太孙传唤,到是有些不明所以,心里难免琢磨到底是为了何事储君殿下会突然想要见他。

    毕竟自从朱允炆被确立为储君以后,齐泰本身和他就没有多少交际。

    而朱允炆自己的心思想法又隐藏的极深,更不可能被齐泰知晓,不然又何谈隐藏一说了,所以现在皇长孙传唤倒显得有些突兀。

    不过当齐泰来到东宫,发现和他相见之人竟是东宫伴读黄子澄时,不由的心中有些不悦。

    一是因为东宫传唤,代表的可是如今的储君皇长孙允炆,应当是朱允炆出来见他才是,何以由伴读黄子澄相应,而且还要坐而论事的态度,这让齐泰着实觉得自己被人刷了。

    二来便是东宫乃国之储君,是大明下一任君王,如果由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