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军侯 >

第266章

大明军侯-第266章

小说: 大明军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国失储君,不正是他们发挥的时候吗,这些人当中很多和朱标的关系平平,双方也基本上都是同父异母的存在,这自然对朱标的死没有那么难过。

    再说了,还不是因为朱元璋将朱樉赶出城去这种天大的政治信号才让他们风风火火的赶路吗,自己的父皇都这般明确的暗示了,祖训所言兄终弟及已经被排除掉了,那就就说明所有的亲王都有资格角逐那个位子,只是谁得机会大谁得机会小罢了

第534章 动者无优,优者不动() 
第五百三十四章动者无优,优者不动

    当然了,这些亲王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那般冷漠无情,如朱棣,如朱棡等等,这几个和朱标乃同父同母一出的亲兄弟之间还是感情最重要,所谓争夺太子之事,眼下还没有思及这方面,来京的主要目的自然是为了给长兄送葬而已。

    不过作为亲王的当事人不着急,不代表这些王爷的亲信王府属官们也不着急,晋王朱棡那边的属官虽然也想着看能不能让自家王爷争夺一番太子之位,毕竟之前来说最有利的竞争者秦王殿下已经半只脚踏出了局外。

    现在按顺序自然是他们的晋王殿下很有机会,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朱棡有几斤几两这些王府的属官又怎么可能真不知道,那是在众多王爷面前没有一点竞争优势啊,唯一的半点可能也就是长幼有序这种古制了。

    但秦王殿下出局,对于晋王来说是好事,却也是坏事,因为这让原本晋王那半点优势又大大的打了折扣,好坏参半得失平衡,所以总的来说,晋王朱棡在争夺太子之位的这场无形斗争上,已经落在了末尾的位置上。

    如果没有连机会都不存在的王爷做垫底的,就像是刚出生的娃儿,或者是年岁太小的孩童,这些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没有半分机会的人,毕竟一个事实摆在大家的眼前,朱元璋的寿数太大了,他不可能选择一个年岁过幼的储君,不然待他殡天之后难保大明要出现主弱臣强甚至亲王作乱的大坏事。

    要知道西晋八王之乱因为什么,不就是皇帝年幼仅有九岁,让下面的朝臣乃是皇亲有了可乘之机,在加上司马衷本身就天资愚钝为人痴呆,更给了那些野心者合理的理由,才让他的叔祖司马伦篡了帝位。

    后来下面那些藩王你反我我反你,打来打去让本来才安定了没多久的天下又混乱了起来,而作为皇帝的司马衷到死都没有掌权过一天,九岁登基在位整整三十九年,却从来没有真正做过哪怕一天的皇帝,这是何等的悲哀。

    更加上这件事的后续影响,八王之乱让正统一脉的皇室彻底沦为了藩王手中的傀儡摆设,一点实权都没有不说,被罢黜之后的境遇更是凄惨无比,哪还有半点其祖司马氏的威风。

    这也是导致后来中原陆沉汉族崩坏面临史上最大灾难的根本原因,那三百多年的动乱和分治,朱元璋光从史书上就能看的出血淋淋场面和千百万人头落地的惨状。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灾难性的事情发生,就算哪怕之后千万分之一的概率,朱元璋也不会去赌那一丝丝,所以在对太子继承人这件事上,哪怕朱元璋现在没有心思去想,但百分之百可以肯定的就是那些年幼亲王已经被踢出局了,不,是连入局的资格都没有,比朱樉还要惨。

    而如果不算上这些亲王的话,那晋王朱棡差不多就可以排在最后一位了,基本上能和他的二哥秦王朱樉一较高下。

    这也是为什么其他王府属官得知消息是有意无意的暗示自家王爷争一争太子大位,而晋王这里的人却只是当作了一个哀伤的消息,谁都没有主动提起,纷纷有默契的将自家王爷排在了争夺太子大位之外。

    而朱棡自己更是不会去参与这种斗争,对他而言老老实实的做一个逍遥王爷那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属下们说他也不会去做,现在都不吭声岂不更好,也免得他难做不是。

    但朱棣这里就不一样了,他自己本身是还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但对于王府长史周朝而言可就不同了。

    这位自大承命来到北平,心里就是想着要抱上一个大腿,当初在南京城他见过朱标,略通相人之数的他便觉得太子命中注定早逝,所以当初才有那番大逆不道的话对朱棣说。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朱标也没出什么事,让周朝不由得怀疑是不是自己看人的本事太差劲了,当年看错了眼?

    不过现在也没有什么悔不该当初的意思,毕竟就算不是太子,但朱棣的这条腿也挺粗的,没看到这些亲王的护卫军卒,只有自家王爷最多吗,还有那统领大军的权限等等各种和其他藩王不同的地方,都在证明朱棣本身的实力和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忌惮与否暂且不谈,但是对于朱棣才能的重视和喜爱,这边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哪怕大明的皇位和朱棣没有关系,但靠着自身的本事,又是和朱标一奶同胞,将来在大明的地位说是数一数二也当得。

    所以周朝原本的那份心思便渐渐淡了下去,但这回的消息传到北平,一下子就将他原本按在心中最低层的那份野望又重新唤醒了。

    原来是以为自己看走了眼,以为朱标能做到皇位没什么变化,但现在看来不是走眼了啊,是时候未到。

    如今太子殿下不在了,朱棣又有这么大的本钱在,两两相加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这对于朱棣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和态度都有了不小的加成。

    也是在争夺太子之位上最有利的先天条件啊,如果说众多亲王当中排出最有潜力的人选,那朱棣绝对有资格进入前三,甚至在周朝的眼里都足够问鼎。

    所以在朱棣匆忙启程之前,他特意拉着朱棣说了好一通,又是劝说朱棣要表现好一些不能惹得皇帝陛下不悦,更是不能着急显露出自己有着争夺储君的念头,最起码也要太子殿下的丧期过去才是。

    更要保证好自己的形象,哪怕不做也不能错,免得在这种关键时刻让朱棣在朱元璋的心里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可朱棣这时候正处于伤心悲痛的阶段,突然听闻周朝的这番话,又见到他一阵兴奋的样子,心头不由得怒火燃烧,当下便厉声呵斥与他,甚至当场剥夺了周朝长史的职位,等他从南京城回来再行发落。

    这个时候周朝才意识到,自己还是太过于着急了,被这天大的喜讯咋昏了头,使得他在最不应该说话的时候说了最错的话,周朝眼见着朱棣气冲冲的离去,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大嘴巴。

    心中更是期盼朱棣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这番话就走了死胡同,坚决不参与到争夺储君的事情上,那周朝可真就是要悔死了。

    如此天大的良机被自己白白的毁掉,空有一手绝佳的基础和先天之利,却连入局都不肯,这才是最令人懊悔的事情,所以不管朱棣回来怎么处罚他都好,是彻底剥夺长史权力也罢,重重惩罚也好,只要心中还能燃起那份争夺之念就谢天谢地了

第535章 心中所想() 
周朝的担心不无道理,其实在他刚刚暗中提点的时候朱棣便从心底里燃起了怒火,此时此刻的他第一反应就是周朝对自己大哥不敬,更是对他们兄弟之间亲情的不尊,如果放在平时估计他早就翻脸,哪有现在厉声呵斥暂且罢黜这般简单,只因他一心想着赶紧赶赴南京金陵城去不愿多耽误时辰。

    当然了,如果朱棣真的一直气愤下去,说不得还真就如周朝所料一般钻了牛角尖,自己给自己设下了拌锁。

    但人这脾气,来的快去的也不慢,火急火燎的赶路,在第一日入城休息的时候朱棣便已经没有了什么火气,那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周朝的那番话。

    其实现在看来,周朝周伯先说的那些和他即将抵京本身所有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周朝的目的和朱棣有很大的区别。

    周朝在意的是已经空缺下来的太子大位,而朱棣在意的是自己长兄身故的悲凉哀痛,两者之间一个从外人角度理性看待,一个是是亲人家属感性应对,自然是大有差别。

    而现在朱棣冷静过来仔细的想了一想,事情不恰恰如周朝所言那般吗,如今大明国正处于蒸蒸日上蓬勃壮大的阶段,当时需要一个有才德的主君来引领大明继续登高。

    本来朱标是最合适的人选,也符合大明长幼有序的规矩,但无奈英年早逝让朱元璋的数十年培养一朝付诸东流,也让大明储君之位陷入了空白。

    如果说论到继承者的顺序上,从秦王朱樉往下便是晋王朱棡,再下就是他燕王朱棣了,如此说来他本身便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先天的条件便比其他亲王强了不止一筹。

    更何况自己的二哥才刚刚被赶回封国之内,俨然是半出局的样子了,就连长兄朱标的葬礼都没有被准许参加,哪怕朱元璋只是一起气愤情急所致,但这向外界表现出的信号是已经注定的了,秦王殿下原本好端端的大优势瞬间便消散无影。

    而紧接着和朱棣一样正往南京赶去的晋王朱棡,就成为了接替的人选,是继任者当中按照兄终弟及来讲最靠近的一位了。

    但是这位和其他人还真就不太一样,从上一次奉皇命和朱棣一起带兵北上出关伐敌作战就能看的出来,手下指挥人数多少暂且不论,但是他落在朱棣后面晃晃悠悠的整天闲散,出去领军作战就像是城外郊游一般放松,回来要不是朝廷上还念及他亲王的名头给了几分面子,不然那军报上肯定没有那般写的有些松了,真要是依照军法从事,朱棡少不得要挨上一顿板子,再罚他一些王府岁贡才是。

    这就给人一种晋王殿下不谙军事的形象,当然了,这种事也是可以另行说道,毕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对战事感兴趣,以仁德文术君王天威治理国家不更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流可并不多见。

    甚至不喜武事还有可能成为朱棡的优点,毕竟文臣们更喜欢偏文的君主不是,说不得能得到更多的主持呢。

    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晋王府的那些属官早就乐疯了,肯定是风风火火的开始替朱棡谋划一切,势要夺一夺太子这个储君大位。

    可是事实情况完全没有那般美好,所有的都只是假象罢了,朱棡这个人就是天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军事政务只是略知一二,如果有人在其上扛挑,他更是乐的什么都不做好清闲度日。

    说白了就是混吃等死的最佳典型,甚至朱棡最希望的就是做一个逍遥王爷,国家大事这种在他看来太危险的东西都交给上面的人顶着就好,可千万不要甩到他的头上来啊,尤其是那个需要天天坐在龙案之后,处理政务批阅奏文,还得费尽心思想着如何处理大明边境,想着怎样为后世子孙一个更强大的国家。

    这样的皇帝让朱棡做他都会摆手不敢,因为在他看来如此做人简直太累太遭罪,真要是像自己的父皇那般每日睡的比谁都晚,早上起得比谁都早,天天就想着处理朝堂,处理天下,处理四夷八方,迟早是要将自己给累出毛病的。

    甚至朱棡现在就深深的怀疑,自己那个父皇脾气暴躁的毛病是不是就因为整夜整夜的不睡觉导致的,肝火烧的太旺了。

    还有那满头的银丝白发,虽然朱元璋岁数是不小了,六十有四的高龄,已是耳顺之年,但现在哪有耳顺的样子。

    要知道朱元璋建国到现在才二十五年不到,做皇帝的日子也就是这么多,朱棡清清楚楚的记得当年刚称帝时自己父皇的头发上可是连银丝都少见的劲,为何这二十多年的理政就变成了这幅样子,难道不是因为操劳费尽心力吗,所以对于皇位这个众人垂涎于得知的东西,他本能都就觉得不适合自己。

    这一点作为晋王府的那些属官们早就看的一清二楚了,不然何以现在晋王入京他们连长史都没有跟出来,只有几个贴身的随从跟着朱棡,因为他们很清楚哪怕是所有王府长史司的属官都去京城替自家王爷谋划筹措,那也是白费功夫,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在太原待着,等自己家王爷回来一切都和原来并无两样。

    朱棣自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却没有晋王府那些个属官看的清楚,毕竟他和朱棡之间除了上次奉旨出关以外也是很多年没见了,谁知道人心人性会怎么变。

    但朱棣自己有把握,所以在秦王半出局,晋王本身兴趣缺缺的前提下,那顺位排在第三的自己不就成了最有利的人选吗。

    这让原本还没有争夺太子大位心思的朱棣一下子就愣住了,但只是短短的瞬间他便反应过来,这心里也一下子就活络起来。

    原来不争是因为长兄太子朱标让他信服,现在长兄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