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侯-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在此次出征之时,燕王妃徐氏就委托他好生照料朱棣,结果这一路上来也没什么大的阵仗,就在发现敌军之后朱棣的部署也看不出来他有什么危险,所以张枫还觉得这一次肯定是安稳无事了。
岂料战场之时瞬息万变,上钩的鱼太多了,以至于朱棣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加固另一面的渔网。
如此以来便是将自己置身在了危险的境地,真要是他赌输了,敌军将领脑子一热,被胜利冲昏了头,直接杀向朱棣而来,那可真就是要糟糕了。
所以张枫在朱棣下令之后一直是保持着警戒的状态,只要发现事情有变,也顾不上朱棣的反对,必须要把他立刻带到安全的地方,免得这位燕王殿下又惹出什么乱糟糟的事情来
第477章 迤都之战(六)()
相较于张枫的担心,朱棣自己倒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完全没有因为这突然的一点小插曲而有其他的清晰出现,反倒更加坚定了要完全吞下眼前这一批敌人的信念,务必要将此次作战计划实施成功。
而战事的发展也确实是按照朱棣计划的走向,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偏差,只能说这蒙元人分两部驻扎是个谁都没有料到的意外,当初的哨骑也因为风雪的关系没有发现这一点,可能还以为是营寨分割驻扎的样子奇怪呢。
正面战场上大明军气势如虹掩杀推进,将那一部蒙元人打的节节败退,最后被逼无奈只能成园阵防守,以待后方的支援赶来。
这正是合了朱棣的心意,园阵那就是坐以待毙的结果,本来还担心敌人在突围无妄的时候心里一狠向他这边杀来,搞一个擒贼擒王自杀式的攻击呢。
如果真发生了这种事,难保朱棣本身的安全会不会受到威胁,但是他们有可能趁机脱逃出去就会成为最大的隐患,也会让此番作战疾患陷入全盘崩溃的局面。
但是现在可好了,敌人自己帮自己选了一条最坏的路来走,不仅没有加强兵力想要突围出去和后方汇合,反而是慌乱匆忙的准备结阵自保,这在朱棣看来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只要能将这里的五万多人吃掉,那这一次迤都战役的结果便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虽然不清楚那另外一支蒙元人为什么按兵不动,但现在的情况可是完全对大明有利的时候,不动最好,而且永远都不要动才是朱棣所希望的。
等到这边将此部吞食干净,接下来就是要收拾他们的时候,等真的到了那时,就算另外一部的蒙元人想要动了,也得看朱棣同意不同意才行。
况且方才朱棣也得到了赵庸曹兴两人的传报,此时这二人正带领大军冲杀而下,准备剿灭后方的那一部蒙元人指挥中军,彻底完成全灭的战事。
如此一来便能让此间的蒙元敌军损失大半,那接下来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吗,完全就可以以力压人不用在想什么算计谋划的了。
大军正面强攻气势如虹,纵然敌军战力不低也休想阻碍大军分毫。
甚至此时此刻,朱棣看着不远处那激烈的厮杀,震天的响声和刀枪剑戟的寒光闪烁,就算是在这寒月冰冷的天气下,他的内心也是如火一般的炙热兴奋。
第一的带兵作战,还是十数万大军,对战的也是大明历来的敌人蒙元人,这简直可以说是朱棣心中最理想的第一次统兵打仗了。
而且还是在他行军计划谋略的正确实施,中间出了这一点点的插曲不但没有让他心中慌乱,反而觉着这更像是战场常态,是作为统兵元帅应当有能力应对的一种情况。
现在这样真实的体验和决策下达,可是在燕王府那间小小的宫殿当中完全不能比拟呢,沙盘上的演绎对决,无论再怎么摆弄都显得是那么苍白。
就算是心中丘壑万千也不能和真正的沙场对战相比较,因为这两者是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事情。
在沙盘上更多的是比拼士卒的数量和战力,撑死了有一些敌军渡河未半而击之的小谋小略,完全不值得一提,这种方略只要是有统兵作战经验的人基本上都能想的出来。
而且朱棣能找到的对手也不多,无非就是张枫等三山护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佥事一类人,但那些三山护卫里的指挥使们一个个可都是人精啊,哪有能真的和朱棣争一个胜败出来的,演练十次到有十次是在放水。
要不是有张枫这个耿直的人在,朱棣可能早就翻桌子不玩了,就算他天赋在好对战场的知觉领悟能力再强,也做不到面面俱到万事皆在考虑当中吧,每次对战都是以他获胜为结束,这是瞎子都能看出来是有人在故意演戏。
那就算如此朱棣也不能平白无故的惩罚别人不是,好歹自己的下属也是为了拍他的马屁,虽然这拍的有些跑偏了,但终究是一番心意。
可现在这就不一样了,不在是沙盘上的木头模型一样冷冰冰的没有半分生气,也不在是那些死板的作战方略和应对方法。
就冲着面前这些真刀真枪的厮杀,看着那鲜血飞溅让白茫茫的雪地染成了红黑色,这就足以证明这真实的战场比他那简单的沙盘演绎来的更加猛烈和真切。
当然也更加危险和难以操控,就如那完全没有预料到和侦查到的另外一部蒙元营寨,就从一开始都不在朱棣的计划当中,不然也不会有这一份中军被冲破的危险。
不过事情显然还是按照最完美的方向在进行,敌军结阵自保圆盘求生,敌军后方赵庸曹兴两员悍将如期而至,说不定不久之后就能得到大胜的消息传来。
而另一面虽然出乎意料,但在孙恪率领一万人盯防的情况下,想来也不会出现什么幺蛾子。
要知道场间的局面对蒙元人来说已经是危险异常的境地,如若再没有什么变化的话,那中间这五万多人必然是要面临被朱棣生吞活剥的下场。
而就算是如此,另外一部的蒙元人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除了那些持枪而立警惕的士卒意外,完全不见有丝毫的动静。
不过再说了,就算是他们有别的想法想要出兵去支援这里,想必孙恪也不会让朱棣失望,那一万精锐可是从中军调派过去的,本来就是用来护卫中军指挥的强力部队。
整整十六万士卒当中能与之相比的也就是傅友德率领的前部,也就是正面迎敌的那一部分士卒。
相比若是敌军真的有动静,这一万人也能够定住压力,而且现在的局面已经趋于稳定,朱棣甚至可以再抽调出来一万人给孙恪补充,以防被万一难以维持的局面发生。
可是就在这场间对于蒙元人越来越不利,厮杀之声越来越惨烈,那明显看去蒙元人的大旗都接二连三的倒下,却仍然不见那一部的敌军又丝毫的动静,说起来倒真的有些令人难以捉摸啊
第478章 迤都之战(七)()
实则事情的真相其实朱棣是想猜都猜不透的。
本来号召起现在这一批蒙元大军要袭扰明边关的是前丞相咬住,自号的太尉乃儿不花,和前北元枢密院知院阿鲁帖木儿三人。
这里面要说真正有本事也有足够威望的只有乃儿不花一人,但咬住此人是一直支持乃儿不花的老丞相,也是在王保保死后对乃儿不花照顾有加的人。
况且这位老大人在北元朝臣当中的声望可比乃儿不花强上不知多少,能串联起这么多的朝臣,当初能够找到那么多反对脱古思的人,可都是要靠着咬住这位老丞相的声望和人脉才能做到如此。
而且能有这么多的中小部落派人来促成这次事情,也都要靠着咬住的面子,不然光凭着乃儿不花还真的难以成事。
或许他在北元朝堂上那些将军们当中有不小的人望,但那是在广阔的草原上,还是要数老丞相咬住吃得开。
不然也不会因为前些日子老丞相病故,就让乃儿不花渐渐失去了对另外一部,也就是那些蒙元中下部落过来组织起来的联军失去了控制,还差点被人劫持做了人质的事发生了。
如果老丞相还在世的话,定然不会出现让这些部落劫掠成瘾贪婪成性的事情发生,也自然不会让他们脱离控制违抗命令,所以说离了咬住还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而另外一人,前北元枢密院知院阿鲁帖木儿,这位身居黄金家族血脉之人,原本的官职军阶就在乃儿不花之上,就算是之前也有败绩,却仍然还是知院的位子不曾有丝毫的变动。
说句实话,轮到在军中的威望,乃儿不花和阿鲁帖木儿真的也就算是五五开的局面,这还是近几年来军方一系老人渐渐退出,新人加入的关系。
不然在原来整个北元朝廷的军事控制权有八成都在阿鲁帖木儿的手中,乃儿不花充其量也就能影响到原王保保一系的人罢了。
只是这些年阿鲁帖木儿自知年老能力不够,也比不上乃而不花能干,所以故意放权为之,让乃儿不花迅速上位,在加上其本来就有这份心,所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让他们两人工分超军方派系的力量。
只不过这位老将在有件事的做法上倒是出了偏差,他愚忠,对脱古思的愚忠,让他本来有机会能够和乃儿不花联手行动快速解决元廷的危局,却因为对脱古思的忠心主动交出了手中的权力,让脱古思直接将乃儿不花也给打压了下去。
当初如果他们两人能强强联手,就算那时乃儿不花因为战败而被夺爵,却也有着九成的胜算,可以到了如今大元彻底被灭亡的凄惨下场,就连堂堂北元大汗脱古思和其子天保奴都身死荒野之中,还是被人用弓弦勒死这般屈辱的结局,头颅都被也速迭儿带回去耀武扬威,简直是丢尽了忽必烈先祖一脉的脸面。
虽然现在也速迭儿本人的状况也并不好过,却仍然是他杀掉了脱古思,帮了大明一把彻底解决了元廷最后的一口气。
所以当初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阿鲁帖木儿心中是无比的愤恨,在乃儿不花的一番游说之下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就此三人才有了足够的能力组建这一支队伍,而且还慢慢的扩大到了十万出头的样子,让大明也不得小觑。
只不过现在一切都没了,咬住丞相的病死,乃儿不花大意之下被人留下了,还面临着大明军逼近的危险局面,阿鲁帖木儿这位守城之将则是不敢乱动,前有明军虎视眈眈的威迫,后有乃儿不花的嘱托,如此两难的局面也就给他剩下一个按兵不动的选项了,这倒也不能怪阿鲁帖木儿犹豫果断,真是场间的局面实在是太复杂了。
但是接下来的不久之后可就不一样了,在朱棣战略战术实施的成功之下,中间被围困的五万多蒙元士卒在飞速的减员,那位统兵的万户长也无计可施了,虽说园阵是防御阵型,能够减轻损失,但是他们面对的可是大明悍卒,和这些东拼西凑组成一军的杂牌部队可没有什么比较的。
甚至就连战损的比例都达到了十比一乃至更多,也由此可见这些蒙元士卒战力之弱军势之颓。
就冲着现在那不断折损的兵丁数量,哪怕是外面有支援会赶来,怕也是撑不到那个时候就要全军尽灭的下场了。
终于,在被人像杀羊一样屠杀的蒙元士卒再也受不了了,本来他们就是一群人凑成的军队,很多士兵之间根本就没有袍泽情谊,就连背水一战顽抗到底的决心都没有,又何来坚持的勇气。
在大明无情地杀戮之下,很多人再也承受不住了,他们选择了放弃,纷纷扔下手中的武器,跪在地上低首乞降,愿能留的一条性命。
人在濒临绝望的时候是能爆发出不小的力量,但也会有可能一股泄气不复振作,现在被围困的这些蒙元士卒就是如此,在第一个出现扔下武器投降的人开始,兵器仍在地上的声音就不断的响起。
让场间本来激烈的厮杀出现了停顿,大明军卒刚刚扬起的兵器很多都落不下来了,让这些骄傲的明军在战场上与敌厮杀可以,但是让他们杀戮手无寸铁的敌军,这显然是有些难以做到,除非上面下了死命令,不留俘虏,不然明军士卒的骄傲是不允许他们将手中的武器砍向那些连兵器都没有的敌人。
投降意味的失败,失败意味着悲惨的结局,虽然不知道这些俘虏要面临什么,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被编入大明军方以充战力,然而更多的则是作为徭役俘虏为大明付出后半生的苦力。
另一面,赵庸和曹兴两人的掩杀结果甚至比正面战场这边结束的更为迅速,中军剩余的数千元军根本就抵挡不住居高而下冲锋的明军。
短短半个时辰之间就被击破溃逃,损失大半,要不是两人为了去正面战场汇合,说不定早就四散士卒去追杀敌军了。
而乃儿不花则是侥幸的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