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侯-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些也都是在毛驤行动之前就考虑到的,他们本就不在乎身份暴露的问题,反正都是要和纳哈出做过一场才能了事,也不差这一点恶名声了,朱元璋老爷子表示自己完全不带心这种可能会让后人碎嘴的事,只要能解决掉敌人,任由那些酸儒文生说几句又如何,况且那些人真的有没有胆子说他还是另一回事呢。
也正是因为大明的不在乎,再加上一些巧合因素,竟然让现在没有首脑的纳哈出内部莫名的团结在了一起,连平时争斗异常激烈的新老派系也暂停了纷争,一直决定对外抗敌,哪怕是生死大仇也要等外地退却了再说。
这就是现在冯胜所面对的糟糕之处,也是他现在安营扎寨在大宁重修城池的原因,这个时候要是主动出兵定然会收到强烈的抵抗,此时团结一心的纳哈出麾下一面是为主报仇,一面是外敌压境。
冯胜百分百肯定这些人的战斗力都会比平时高出一成,那双方的拼杀就是对大明不利了,所以此时按兵不动坐看金山脚下再起变动才是最佳的应对。
团结只能时一时的,新老派系的恩怨可不会消除,别看现在在双方首领的威势下被暂时压住了,可只要过段时间,外敌压迫不那么强烈,他冯胜不动半步,那么纳哈出内部定然会不攻自破,到时再出兵将其一举拿下,方为上上之策
第351章 辽东事起(六)()
冯胜既然是打算按兵不动,自然是需要上表一份奏于朝廷呈禀,这得让朱元璋知道,不然堂堂大明国公在敌境之外默默不前,实在是有损国威之行为,难免会让人觉得大明是畏惧了纳哈出。
所以为了避免京城内有心人的口舌毒害,冯胜更是要发这一封奏报到金陵城去,一来是告诉皇帝陛下他的判断和接下来得打算,二来就是安稳朱元璋的心,让皇帝知道他不是惧敌不敢进的人,只是做出了对大明最有利的一种选择而已。
虽然他知道可能自己这封奏报都没有皇帝陛下自己的情报来的快,但为人臣子定要严守本分,什么要做什么该做都要清清楚楚,不然在这风险万难的朝堂之上一步错就是步步错,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前辈不知几何,当引以为戒。
事实上也正如冯胜所料,他的那封快马传书才走了一半路程,锦衣卫的情报就已经送到了朱元璋的龙案之上,其上明明白白的写出了纳哈出一方内部的局势情况,也说明了冯胜在宁城左近按兵不动。
这两则消息一前一后正好串联了起来,前有纳哈出内部众志一心团结一致对抗大明强敌外侵,后又冯胜为帅多年的经验判断,让他做出了停步不前静观其变的明智举动,也让朱元璋看清楚了此时辽东的真正局势。
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很快便想通了这一切,坐在御花园的石凳上静静的吃着干果,思考着若是自己改当如何破除此刻辽东的僵局。
现在纳哈出一方的新老派系暂时摒弃前线携手合作,真正的将纳哈出麾下二十万大军的力量整合到了一起,将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若是大明军强行进攻的话定会迎来非常激烈的抵抗,乃至出现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这是战场对战之时将帅们最讨厌出现的意外因素。
要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沙场对垒情报为先,将领判断谋划为主,一切超乎意料的事情都会影响到大局,甚至影响到整场战役的胜负,绝对是所有将帅最不想看到的,也是后果造成最严重的。
而现在就是这样,如果冯胜真的率军强行进逼辽东纳哈出境地,那定然会发生很多出乎大明军方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原来尚且还是在掌握之中的此次战争,那么这一次之后便会完全脱离控制,未来的走向没有一个人能把握清楚。
这也是冯胜为什么在知道辽东内部情报以后便立刻传令停止前进,多年的沙场经验告诉他,再往前走一步,那接下来可就真的要面临生死之间的选择了。
冯胜都能看出来这一点,身为大明皇帝,同样是战阵厮杀多年的朱元璋又岂能看不出来,所以在从宁城传回来的奏报还没有到金陵之前,朱元璋就已经拟定好了两份旨意,分别送往冯胜部和一直驻防在辽东的叶旺部。
如果说冯胜这种做法是稳字当先求得一个不出差错顺势而行,那朱元璋接下来要做的可就是自己创造大势,自己制造机会,完全和冯胜的处理办法相差甚远,但却有这样一些相同之处。
冯胜是打算不动应万变,静等着纳哈出一方的人自己出现裂隙,要知道新老派系之间的问题矛盾可不是一点都不存在了,只是被双方的首领人物给强行压下,依旧是有裂痕仇怨窜在两方人马的心中,这一点是不可能被磨灭掉的。
长时间的仇恨,尤其是几句话的功夫就能消散干净的,哪怕上层的大人物因为局势的问题必须要强强联手施为,但下层的人可不这么想,最贴近于他们的是仇恨,也是亲情往来,和上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正好相反。
有的时候仇恨是上层人物用来激发士气对抗竞争对手的利器,但有的时候也会是伤害自己的双刃剑,这就要看别人怎样动手做了。
而现在朱元璋就要做这个执棋手,将貌似联合却内部间隔依旧存在的新老派系联盟给打散,将这一盘本来是僵局的棋给盘活,以达到他心中最大效益的收获,也是让大明最大的获利目的。
一味的被动防守并不是最好的做法,虽然有时候哦谨慎小心,以静制动乃是上策,但那也是分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这样做。
这也是为什么冯胜只能做到大明开国功臣第五位的原因,持重老成却没有进取的心,比之当年的狂放之将常遇春来讲完全就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的对比,一个徐徐突进如清风拂面,一个猛烈进攻如烈火焚身。
而如今这等时候,正是需要烈火而摒弃清风的时机,不是说清风用不得,而是大明此时真正需需要的乃是烈火烹油以快以奇胜。
这等国战形势,拖得越久越比拼双方实力的底蕴,却也更加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始料未及的意外发生。
冯胜害怕自己冒进引起意外因素,但他却没有想到一直按兵不动的话一样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要知道此时大明的敌人可不仅仅是辽东纳哈出,北有元朝一脉,西有各个汗国。
虽然北元一脉式微已经在大明看来不成气候,那些分散各地的汗国也内乱频频上层无能,但这些人都不是傻子,他们也许不会单独招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也不会随意的撩拨朱元璋的神经。
但是如果大明出现了破绽,出现了足以让大明伤筋动骨,让他们这些人有利可乘的破绽之时,哪怕是在昏庸的主上也不会错过这等机会。
到时候在辽东边境驻扎许久的冯胜,一直等待辽东内部出现变化的他就会成为这破绽的中心点。
如此长久时间的消耗僵持,会给人大明已经后继无力的感觉,如果让蒙元人的信心再度重新燃起,那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成吉思汗,不会再次马踏中原大地。
所以朱元璋为了防止这些意外因素的发生,也为了能尽快的解决辽东问题,他才会发出两到旨意送给两方,用以真正的破局
第352章 辽东事起(七)()
皇帝陛下的命令传递速度和冯胜传回军报的速度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两者都不是一个传信体系。
冯胜身为大明国公,走的自然是军报驿站的途径,由最高等级的五旗为记,交由鸿翎信使传递,比之古时八百里加急都要快上不少,一路上马不停蹄人不休息,只有换人和换马,从无停止转递军报的情况。
但这始终比不上锦衣卫们独有的渠道来的快,从校检司一脉相承下来的隐秘渠道,让朱元璋这位皇帝陛下能快一步得到很多人得不到的情报,自然也能很快的将旨意命令传递到他想要传到的地方。
而此时冯胜的回禀军报刚刚送到金陵城的时候,朱元璋的命令就已经到了冯胜的大营之前,另一份送往叶旺部的情报也即将到达。
不过既然是走的锦衣卫路子,那自然是没有官家旗号信使的样子,所以这两位加急传信的锦衣卫不出所料的被人拦在了营外,在出世印信等物件证明了以后,才被人看管着走进了大营直奔冯胜中军大帐而去。
“报!营外有两名自称是带着皇上旨意的人求见,另有锦衣卫的印信文书为证!”
宁城下中军大营处,冯胜正和两位副将蓝玉以及傅友德商议着如何应对,不过大体上还是怎样在这地方建城的事,毕竟要为了持久战做打算,也不能总是住在行帐当中,若是两三个月的时日还好说,但要是半年之久那不论是兵卒的士气还是物资等等方面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所以冯胜早早的就打算在此地筑城,而此时都已经是动工了,不光是此时,冯胜一共于四处地方筑城,为的就是和辽东纳哈出一线做出持久战的打算。
现在他和蓝玉两人商量的就是待城池筑造好以后,该交由谁去镇守,又应该交付多少兵力,以能应对纳哈出一方的袭扰问题。
不过此时的帐内显然只有冯胜和傅友德聊得比较气劲,蓝玉是兴致缺缺一脸的不耐烦,他来这地方可不是为了长久作战和敌人僵持不下的,一直被困在这个地方那岂不是大明的无能表现。
所以蓝玉早就请命要带军做先锋,杀入辽东纳哈出境内,为冯胜的大军铺路打好前站。
不过这却是和冯胜最根本的计划正好相反,一个想动一个想静,一时也不能解决,狂气蓝玉此次又是副将军的职位,只比冯胜低半筹,又是能征善战的大将,他的话冯胜可不能完全无视,所以现在正头疼的很。
幸好傅友德和他的意见相同,也是准备长久作战的想法,因为老傅的拼劲也没有了,一定坐上了国公的位子,那他自然就不需要想上次北伐那样拼命,也不需要南征梁王时候那般冒死。
当时的这些做法不就是为了搏一个国公的勋爵吗,现在国公到手了,那他又可何必如此拼命呢,反正冯胜是大将军,有事是他担着责任。
况且就算傅友德看来,自家大将军的计划和打算也是很好的,目前看来正是如此做法才能稳扎稳打的徐徐突进,所以向来是和冯胜站在一边对其表示支持,自然就和蓝玉的想法背左,双方也就没有什么话题可以聊。
所以没当冯胜召集两人议事的时候蓝玉总是一个人坐在一旁,除非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是三人意见相同的,不然蓝玉是不打算多说一句话,人各有志,两位老国公不打算在拼一拼这也是人家自己的该有的想法。
不能说蓝玉进攻的意图是错的,也不是冯胜按兵不动是错的,只能说是双方各有各的谋算和看法,讨论不到一起去而已,也算不上什么政治敌人军事阻碍什么的,无非就是意见相左罢了。
而就在此刻,帐外传来金陵城皇帝陛下旨意的消息,三人对视了一眼,连忙在丰盛的带领下出帐准备迎接,既然已经是有了锦衣卫的印信,又是圣旨一级别,那定然是朱元璋那位对此间行事有了别的打算。
不过此时蓝玉心里带着些许期待和兴奋,而冯胜傅友德两人的心中就稍显忐忑一些的了,朱元璋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大家都很清楚,强势暴躁,我行我素甚至是不寻常规,此时此刻下达的旨意到这边来,难免会出现让他们俩不能接受的圣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就是天大的坏消息了。
三跪九叩大礼相应,冯胜很自然的结果了锦衣卫手里的圣旨,在蓝玉期待傅友德忐忑的样子下缓缓展开,仔细的阅读起来。
“呼臣谨遵圣上皇命,必然不负所托”
冯胜深深的吐出一口气,慢慢的说出此话,眼神里带着不少的遗憾和失望,却不曾有半点的违抗,以为朱元璋的圣旨就是天命,不遵从的后果冯胜清楚的很,除了死亡别无二路可以走。
尤其是如今陛下的铁石心肠越发坚硬,更是失去了马皇后这样的柔情能化开铁心朱元璋,所以当朝新上上下下再也没有人想要惹怒朱元璋,大家可都是还想着多活几年呢。
而和冯胜表情完全相反的自然是上将蓝玉了,此时的他敞怀大笑好不开心,看着冯胜手中圣旨上的内人,简直如同吃了蜂蜜一般美味的不行,暗叹皇帝陛下真是太合他的心意了,竟然知道自己在这边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主动作为他的帮手,让冯胜哑口,让他大笑开心不已。
而这封圣旨其上正是写着让蓝玉为统兵将领,得以调配大军骑兵出征辽东纳哈出的境地,竭尽所能的对纳哈出内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