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分隋 >

第97章

分隋-第97章

小说: 分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分了?杨霖可不觉得,上述的前三位在前世可是联手打造了一个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贞观盛世!而祖君彦要不是因为倔驴性子被提前砍死,而是被李世民拐跑了,弄不好他都用不着去捡他大哥用剩下的那个魏征,这块祖君彦牌人镜足够他照一辈子的。不过关于房玄龄的疑问他可没法回答,他总不能说这是某倒霉作者翻了一下午的新旧唐书剽窃来的吧?

    他打了个哈哈绕过了这个话题,把目光转向了那些眼巴巴瞅着他的武将们。

    “赶紧包饺子!还是咱们武人好啊,用不着跟你们文绉绉的掉书袋,可把我累死了咱们一个一个来,先说老盛吧。

    永固兄,这一仗你真是让小弟刮目相看啊!以前我一直认为你沉稳有余而机变不足,谁知你在战前和阵中两次别出心裁的变阵,在当时是把我的小心肝吓得扑腾扑腾直跳啊,可是过后一琢磨,却发现是如此的精妙绝伦、非如此不足以制胜!这是什么?我告诉你们,这就是作为一名将军最宝贵的素质——战场直觉!兵书战策可以苦读,杀敌本领可以苦练,战阵经验可以积累,处乱不惊、指挥若定可以磨炼,唯有这种战场直觉是老天生的、爹娘给的,学不来也求不到,古之名将无不具备天生敏锐的战场直觉,可是千百年来称得上名将的又有几人?以前我觉得永固兄是个守成之将,现在我发现这个判断大错特错!哈哈,我是捡到宝啦,以永固兄之才,便是独领一军、征讨一国我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就是把军中首席大将的名号扣到盛彦师头上了。在这种乱世,一方诸侯的头号大将,那权势和地位比什么宰辅大臣都要大得多,更实惠得多,所以在众人又羡又妒的目光中,盛彦师面红耳赤,茫然不知所措。

    老盛这人什么都好,不争权不夺利而且任劳任怨,为人低调踏实,就是太内向了,情商也不太高。他可能一天也说不上三句话,弄不好其中有两句都是得罪人的,所以他一向不太受人待见,前世也因此被小心眼的李渊砍死了。不过盛彦师的这点毛病对于脸皮极厚、视嘲讽如粪土的杨霖来说根本不算事,相反极为看重他的才能。

    所以房杜、长孙等老奸巨猾之辈一被杨霖封官许愿立马打蛇随棍上,就连老实的祖君彦都学会拍马屁了。可是轮到老盛了,这家伙就会干瞪眼,吭哧半天也没憋出一句话。

    杨霖哪能跟他计较,挥手示意他坐下,然后转向了李君羡:

    “延亭兄,论稳健你不在永固兄之下,论勇武则更胜之,可是小弟一直把苦活、累活、脏活都扔给你,你可知是何缘故?”

    李君羡话也不多,但不同于盛彦师的沉闷,他更多的是憨厚。闻听此言,他想都不想,只顾把一颗大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张亮跟他素来交好,忍不住替他抱屈道:

    “因为就你老实呗!咱们主公最喜欢欺负老实人了,不欺负你欺负谁?”

    众人哈哈大笑,李君羡也不以为忤,挠着脑袋跟着嘿嘿傻乐。

    “老张你就是胡说八道!老子是爱欺负人,可是咱欺负的都是满脑子歪门邪道的混球,比如说你!延亭兄忠直勤勉,令出即随,历百难而无怨,唯其如此小弟才放心把这些谁都干不来的活计推到延亭兄肩上。这不是欺负人,而是信任!咱们现在是没那个条件,等将来咱们打下一片根据地,宿卫核心之地的重任非延亭兄不可,否则我睡觉都不踏实!”

    这就是给李君羡许以禁军主将的重任了,也就是说将来杨霖的保镖头子也要易主了。李君羡对此没什么意见,反而很高兴,而雄阔海和李仲文几个脸色就不那么自然了。这一回他们几个一上阵就杀红了眼,压根不记得保镖是干啥的,结果让杨霖受了重伤,这些日子他们可不好过,不但颇受他人责难,就连自己也后悔得直撞墙。要是杨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们几个都没脸活了,所以杨霖这番话一出,这四条壮汉的脸色就跟紫茄子似的,几乎尴尬得要夺门而出了。

    “没你们几个的事!”杨霖赶紧安抚这几个现任保镖,“你们几个、包括老段他们本来就不是干侍卫的料,之所以把你们都塞进亲兵营里边,还不是因为咱们现在就不到两万可战之兵?你们这些人要不就是太年轻,要不就是来的晚,否则都有独领一军的能力,可要是把你们这些刺头都塞进老盛和老李麾下当个小小的千夫长、百夫长,你们能老实听令、不闹出些幺蛾子就见鬼了!所以为了不出乱子,我只能把你们关在亲兵营里边亲自看着。所谓保镖、侍卫什么的,不过是招牌罢了,我在等待你们的成长,也在等待我们羽翼丰满的一天,等我们有了足够多,也足够强大的军队那一天,才是你们一展拳脚的时候。

    老段就不用说了,未来的骑兵统领非你莫属。小猴你就让我比较头疼了,你用兵太喜欢行险了,别人打不出来的胜仗只有你能创造奇迹,别人闭着眼睛也打不输的仗你弄不好就能给我来个全军覆没!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用你,但是一旦碰上必败无疑的绝境,我可就指望你了!老牛,将来咱们赶上硬碰硬的恶战、苦战,比如攻坚城、守绝地,你这头犟牛给我第一个上!至于老张,你心最黑,手最狠!所以将来守疆御边这种活计,对付像突厥、高句丽这帮胡人的活计都是你的!

    老雄,你就是个天生用来冲锋陷阵的绝世猛将,咱俩的那个一年之约就是说着玩的,我能给你的保证就是在这里你绝对能吃得爽、杀得爽、玩得爽,而且我最多一天欺负你一次哎哎别动手啊,我可是伤号!老李、老周、老丘你们仨也一样,将来想带兵就去带兵,先跟我身边混着咱们就一起玩,反正绝对不会亏待你们。

    还有信明兄、丰全兄(何潘仁表字,杜撰——作者注),我说你们二位改文职得了。咱们现在的情况是糙汉遍地走,找几个识文断字的都费劲。您二位也算是文采斐然,而且都精通商事、民政,再混军伍可惜了,不如弃武从文,将来一定更有发展。”

    杨霖手下武多文少,武士彟和何潘仁在武将中也没混出什么名堂,所以对于杨霖的建议都很高兴的答应下来。

    这下子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被杨霖拍下的一大堆空头支票砸得乐不可支,唯有一人没被提到,未免有点落落寡欢。

    杨霖刚要说说李孝恭,就被李蔓珞一巴掌打断了:

    “饺子都要煮成馎饦(即面片汤)啦!你还拿什么论英雄?”

第一百一十五章装死() 
这个年头的饭食,说白了就是蒸煮一切,偶尔烧烤换个口味,如果嫌味道单调就拼命的加香料,反正吃不死人的东西都统统往里放。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烹饪方式极其单调,水平极其落后,简直就是吃货的地狱。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普普通通的三鲜馅饺子简直就是给这个吃啥都是一嘴香料味儿的年代注入的一股清流。哪怕是一帮糙老爷们捏出来的奇形怪状的饺子,哪怕被煮得破了一大半,还是让众人吃得险些吞掉了舌头,几大铜盆的饺子几乎在转眼间被一扫而空,连饺子汤都没放过。就连落落寡欢的想要离去的李孝恭,在被李秀宁揪回来往嘴里塞了一个饺子之后,他也不提这茬了,就是一个劲的闷头猛吃。

    饭后,众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聊消食,杨霖被李秀宁掐了几把之后,只得老老实实的去找李孝恭,而且开门见山:

    “孟平兄,可是觉得小弟待你不公?”

    “末将不敢!末将只是觉得太史公说的那句‘白首如新,倾盖如故’很有道理,有些事情是求不来的,末将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自然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奢求。”

    “好吧,孟平兄,我承认这事我做的不对但是咱们能好好说话不?”

    “好好说话是吧?那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要不是饺子好吃好吧,要不是摩诃室利太凶恶,我李孝恭早就拍屁股走人了!”

    “这就对了嘛等等!我不是说你走人对,我的意思是你这样讲话才像个武人的样子!孟平兄啊,不是我说你,你平常跟大家伙不冷不热、不远不近的,跟谁都不交心,难怪会出现这样的误会。你怎么就不想想,我平常跟老房他们三天不吵架都稀罕得跟过年似的,到了关键时刻我却敢把赌注毫无保留的压在他们身上?”

    “这个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么会知道!”

    “你看,你就是这副世家子的臭德性,眼睛永远长在脑门上,驴倒了架子也不肯倒。好吧,今天我就跟你说说为何如此用你。

    咱们磨坪山上下来的人,要讲为将的经验、能力和威严,那要首推窦琮窦将军,这个无可非议。不过老窦毕竟是我老丈人的心头肉,早晚是要离开的,而他在我们军中存在一天,我就断没有放着不用的道理,其他人也就没有出头之日。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我早早的就把他打发了回去。

    老窦这一走,你孟平兄一定觉得这领军主将非我其谁了吧?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却并不能这么做,原因有几个:首先,无论将来我们要逐鹿中原还是据地自保,能领兵震慑一方的将军都是多多益善,要是我手底下就你一个李孟平好使,就算你长出三头六臂来又能独挡几面?现在我们实力弱,不被人重视,也打不起什么大规模的仗,不但给了我们练兵的机会,更是选将的好时候,比如说这一仗就打出来个盛永固。第二,你别忘了咱们无论是在太原造反还是现在讨胡,都跟我那个老丈人脱不开干系。更何况现在的讨奴军就是个大杂烩,里边不仅有朝廷的人,各路枭雄的探子、密谍也少不了,我一旦任命你为主将,你这个陇西李氏子弟的身份在有心人的眼里就会被放大无数倍,我老丈人弄不好就得倒霉,咱们跟唐公的关系也会大白于天下,到时候咱们谁都没有好果子吃。最后,哪怕就凭摩诃室利的关系,我也没把你当外人,更何况孟平兄能在我危难之际挺身相助,这份情意我是铭感五内。所以我希望孟平兄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我可以给你透个底,等跟突厥人打完这一仗,就是咱们离开河东之时,到时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正是孟平兄大显身手的时候!”

    杨霖这么一掏心窝子,李孝恭心中的块垒顿时冰消雪融,但是面子上还有些过不去,不过一直在旁偷听的李秀宁可是冰雪聪明,趁机站出来拎着两人的耳朵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却恰好打消了两人之间的尴尬。

    第二天一早,李渊和宋老生脚前脚后的赶到了楼烦关。

    三路讨奴军中,若论兵精马快、战力强大首推宋老生的西路军,要说人多势众、气势逼人则非李渊的东路军莫属。杨霖的中路军虽然人数不少,还有右侯卫的府兵坐镇,但是毕竟成分复杂、军心不齐,战力上更是良莠不分,而且直面突厥人的主力,所以在战前所有人都一致不看好中路军。谁想到仗打到现在,东、西两路军虽然也打了几个胜仗,各自消灭了万把敌军,但是一个被突厥人的主力逼退了几百里退守开阳城,一个只打了场击溃战,而不显山不露水的中路军却声称活擒了突厥人的大叶护!大叶护是什么?那在突厥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身边没有几万人保护那可是连门都不会出,能这么轻易的被杨霖这个吊儿郎当的臭小子活捉了?不会是在吹牛吧?

    李渊和宋老生都是一肚子的问号,不约而同的快马轻车赶到了楼烦关一探究竟。

    这回杨霖没露面,出城迎接的房玄龄等人连连致歉,声称杨大统领身负重伤不能起身,李渊和宋老生大惊,立即要去探望,却被房玄龄先带到了战俘营。结果一进战俘营,李渊和宋老生就啥话也说不出来了——那不下三万个跟鹌鹑一样挤在一处取暖的突厥人和无数的战马、牛羊以及堆积如山的缴获物资比任何说辞都直白有力,虽然暂时没见到突厥大叶护,但是杨霖打了一场大胜仗这件事肯定是真得不能再真了。而且这不是一般的胜仗,隋人跟突厥人打仗基本就没输过,一战斩杀十几万人都不少见,可什么时候抓到过这么多的俘虏?

    李渊和宋老生心中原本的问号没有了,可是却新生出更多的疑惑,迫不及待的想找杨霖问个究竟。于是二人以探病为名,不顾房玄龄等人的阻拦,闯入了杨霖的后宅。

    杨霖确实伤的不轻,尤其是右肩中的那一箭,不静养个百八十天怕是好不了。但是再怎么说也都是些皮外伤,何至于起不得身、见不得人?而且此刻他躺在床上,整个上半身裹得跟粽子似的,面如金纸,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