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隋-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守,食邑五千,实封六百户;蒲山郡公、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李密,徙琅琊郡公,晋左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徐州刺史,食邑八千,实封七百户;右备身府果毅郎将、通议大夫杨霖,着晋华阴侯、右光禄大夫、右备身府大将军、东都留守,食邑二千,实封一百户;虎贲郎将罗艺,着晋金紫光禄大夫、左屯卫大将军、冀州刺史;罗县县令萧铣,着晋银青光禄大夫、右屯卫大将军、梁州刺史。
国有义民,荡平流寇,明德有献,功在社稷,益显臣节。宜拔韦城翟让安丘县公、右光禄大夫、右翊卫大将军、青州刺史,食邑五千,实封六百户;宜拔漳南窦建德临邑侯、金紫光禄大夫、左翊卫大将军、兖州刺史,食邑二千,实封三百户;宜拔章丘杜伏威银青光禄大夫、右监门府大将军、荆州刺史;宜拔鄱阳林士弘正议大夫、左监门将军、豫章太守;宜拔武康沈法兴通议大夫、左备身府将军、吴郡太守;宜拔丞县李子通朝请大夫、虎牙郎将、东海太守。
余如故!”
随着王缠用他那又尖又利的公鸭嗓宣读圣旨完毕,除了一部分被点到名字、并大肆封赏的早就心中有数以外,芦棚中的大部分人都傻了眼。
这大半个天下的造反派不辞千辛万苦的跑到酸枣来扎堆聚会,不是为了喝酒吃肉,更不是为了恭祝伟大的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相反倒是来阴谋瓜分皇帝陛下的偌大家产的,甚至还要欺负他的老婆、抢夺他的闺女!以众人想来,虽然皇帝已经没本事怒而兴兵、亲手把这些混账王八蛋千刀万剐了,即便如此您老人家站到江都行宫的房顶上喝天斥地的骂骂街,大家勉为其难的也得给个面子,认可皇帝陛下还是很有种的。
可惜的是,这位皇帝陛下跟个没事人似的不但派来了代表兴致勃勃的观摩一帮乱臣贼子瓜分他的江山、欺负他的老婆孩子,还不甘寂寞窜出来想要发表一下意见,这就有点让看不过眼了。而更加过分的是,您老人家要是想体验一下当着这帮子大反贼的面破口大骂、痛快痛快嘴皮子的乐趣,或是扮扮悲情、吐吐苦水,跟大家讲述一下这个皇帝当得有多命苦什么的,虽然还是没啥卵用,但是八成也不会有人跟他一般见识——主要是还没到跟他一般见识的时候。可谁也没想到的是,人家一不骂街二不诉苦,上来就跟不要钱似的大肆批发大隋朝的高官厚禄,而且批发的对象居然是这帮本应跟他有不共戴天之恨的反贼!
这是个什么套路?
皇帝玩的什么花样搞不清楚不要紧,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封赏了啥,而比封赏了啥更重要的是封赏了谁!
这道圣旨一开头就恬不知耻的拿一千五六百千年的大周朝说事,并以此为遮羞布,稍有点文化水平的听了都得把去岁的年夜饭吐出来——人家大周是封邦建国,你大隋呢?只要不傻都知道那可是如假包换的中央集权。尤其是当今皇帝杨广,别说分封了,为绝后患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杀了个精光。现在别说集权了,大隋的江山社稷即将土崩瓦解,他老人家倒想起拿分封说事了,这都是啥人啊!
爱啥人就啥人吧,还是先看他都封了谁。
李渊,如今的河东之主,有麾下二十万精兵打底,早就不是他表兄杨广跟捏面团似的随意揉搓的“李婆婆”了,所以必须得封赏。不过李渊已经贵为唐国公,再加爵就是王了,但是皇帝显然还没想修改“异姓不得称王”的铁律,所以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之流的封赏只能算是个虚名,食邑万户实封千户算是给他涨了工资,真正值钱却是那个不怎么起眼的太原留守。
留守,始于东汉,和帝因南巡祠园,故命太尉张禹留守京师,此后形成惯例。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皇室成员或心腹大臣留守京城,得便宜行事,称“京城留守”。与此同时如朝廷设陪京和行都时,亦常设“留守”,以地方行政长官兼任,总理军民、钱谷、守卫事务。比如当今皇帝杨广东征或数次巡游江都时,曾任命他的两个孙儿代王杨侑和越王杨侗分别担任两京留守,而且这两个小屁孩子的职权并不局限于京师和东都,而是整个关中和河南诸郡的军政要务一把抓。太原也是大隋行都之一,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实际代表着大隋官方默认了李渊作为河东之主这个事实!相应的,屈突通的大兴留守(隋称长安为大兴——作者注)、杨霖的东都留守也是同样的意思,即皇帝隐晦的认可了他们裂土的行为,以分封的方式免除了他们的谋逆之罪,也意味着他们作为一方诸侯的身份从此合理合法了!
相应的,李密、翟让、窦建德、罗艺等人被赐予的刺史之职也是同样的意思,差异之处只在于他们的地盘上没有大隋的陪京或行都而已。
自五胡乱华以来,先秦设置的郡县制度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大隋一统之后,文帝于开皇三年,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整顿,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罢天下诸郡,以州直接统县。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县下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分置保长、闾正、族正(京畿以外置里正、党长)。此外,还完全废除了汉代以来州郡长官可以自行辟署置僚佐的制度,完全收归吏部,全国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任命,吏部考核。
本来杨老爹对地方行政机构这番拳打脚踢的大规模改革堪称英明,而且效果也不错,却很快就人亡政息。不过这也不奇怪,谁让他生出来个偏要处处跟他作对,而且不瞎折腾毋宁死的儿子杨广呢?
杨广认为,他爹当初把天下州、郡、县缩编成州县的力度还是不够大,治理起来还是麻烦,比如说每天从各州县快递到他的案头、摞得有几尺高的的奏章实在是批阅不过来,严重影响了他的业余娱乐生活。而且老爹定下的规矩,做儿子的要是不折腾折腾,岂不是意味着他这个皇帝做得没有老爹牛叉?
于是大业三年,他又易州为郡,地方官制变成郡县二级。郡分上中下三等,还把刺史改为太守,京兆、河南二郡则置尹。而且以前凡驻兵郡皆由刺史带诸军事衔以统之,杨广为了杜绝隐患施行军政分开,设置都尉、副都尉领兵,太守便成了纯粹的文官。这样一来,全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又被压缩到了个郡、个县。
不过这个结果还是不能让杨广满意,治理起来还是很烦,每日收发快递量还是太大于是他又在中央与郡之间设置监察州监督各郡事务,一共设置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梁州及雍州共九个监察州。监察州置刺史,辅官有长史、司马等,在职权上与各陪京、行都留守无异。
所以这道圣旨将李密、翟让等人任命为监察州刺史,实际上也是分封,与李渊等人无异。
实惠给得大方至极,再说说虚名。
屈突通从纯粹的武职,不仅晋爵县公、加衔右光禄大夫,还有了食邑,火箭般的蹿升速度仅次于此前有数次救驾之功,而且曾被视为皇帝身边第一大大红人的王世充;李密虽然换了个名头还是郡公,左光禄大夫、检校司空,食邑七百户,其荣宠程度仅次于李渊;罗艺的待遇与屈突通类似,也是由一个军头晋升为大隋的顶级大员;不过要论升官之快那是谁都比不上萧铣——没办法,谁让他在造反前仅是个区区县令呢;而萧铣相反,对杨霖来说,朝廷的这次大肆封赏几乎与他无关,因为在来酸枣之前已经升过一回官了,此次只不过多了一个不起眼的华阴侯和堪称笑话的一百户食邑。不过知道内情的人都很清楚,这些所谓的封赏中,只有杨霖那份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亲封,而其他人所得的,不过是裴矩和王缠二人闷头忙活了一宿炮制出来的伪诏。
不过王缠宣示的那道贴金为轴、由大内御制的绢黄纸为底的圣旨却是如假包换,上边盖满的皇帝本人和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大员们的签字和印鉴更是真的不能再真,只不过这份旨意的内容却是杨霖征求了李渊、李密等几位大佬的意见,授意裴矩草拟、由王缠宣读的。
不过现在的皇帝对这些人来说就是个摆设,跟供在寺庙里任凭烟熏火燎的泥塑木雕没啥区别,就是给个面子而已。这道圣旨也是一样,别说内容是伪造的,就算连这道薄薄的绢纸是假的、上边的印鉴也是临时刻个萝卜章盖的,只要合了这些大佬的心意,谁又会把这当回事呢?
134302 。
13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