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外挂闯三国 >

第387章

带着外挂闯三国-第387章

小说: 带着外挂闯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正常程序与规则,史阿是有权下令抓捕洪灿的。但抓捕之后,只有十五天时间取证,如果证据证明,确实犯罪了,就移交到三法司,由三法司会审。再由三法司官员酌情定罪。

    所以,抓捕洪灿并不是什么大事。抓了他,并不代表就判死刑了。

    “连这点小事都不敢去做,史阿,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已经不具备执法的权利了?”顿了顿,洪南问道。

    史阿吓了一跳,忙回道:“陛下,臣明白了,臣这就下令,抓捕洪灿。”

    “等等。”

    洪南道:“这件事你就别管了。。。以后监察百官、审讯、抓捕等工作,都由检察院去做。明日朝会时,我会下旨,将一切执法权,移交检查院。”

    史阿急道:“陛下。。。您是不是小题大作了,臣就是迟疑了下,并没有说不抓捕洪灿啊。”

    “是小题大作吗?两日前,贾世林来找过你吧,他很坚决的向你提出,立即逮捕洪灿,你是怎么说的?用不用我给你重复一遍?”

    “还有。。。你的锦衣卫,从没有抓捕过任何高官、或者高官的族亲,难道真的所有人都清清白白?还是你早就查到了些什么,只是不想得罪人。你把国家的法律当成什么了,是你拉关系的本钱吗?”

    听到这,史阿被惊吓的目瞪口呆。

    他赶紧跪下,一个劲的喊冤。

    洪南道:“行了,你也别喊冤了。好在你对我还是忠心耿耿的,像出了这种事,你知道第一时间来找我,算是给了我个面子。”

    “你先回去吧,管好刑部和锦衣卫。”

    “是,臣告退。”

    史阿满头大汗,冲忙离开。

    “典韦。”

    “陛下。”典韦走了进来。

    洪南道:“去把贾世林和贾诩请来。就说我在御书房等他们。”

    “是。”

    直到午后,贾诩和贾世林,才赶到御书房。

    (本章完)

第709章 徐庶到北平() 
    这两父子,虽然是亲父子,但性格却大不相同。贾诩做事干练,处事圆滑,适合做统率三军,指点江山的元帅。而贾世林,却是个一根筋,眼里只有正义两个字,尤其是做了检察院的院长后,更是如此。他看谁都像是犯人,都恨不得刨根问底的测查一番。洪南甚至都怀疑,如果哪一天贾诩犯了事,说不定他都会毫不犹豫的给逮捕了。

    “世林啊,听说你前日与史阿争执,准备逮捕鲁王,是真的吗?”洪南板着脸问道。

    贾诩一听,吓了一跳。

    贾世林回道:“是。鲁王涉嫌制造火炮,臣准备依法将其逮捕,但只可惜,我们检察院没有抓捕、审讯的权利,史阿也没同意。哼,要不然,现在他就该在大牢里呆着了。”

    “你。。。你在说什么?!”贾诩狠狠的踢了贾世林一脚。

    “父亲,你踢我干嘛。我说的不对吗?”

    “你说的对,但皇家的事,是你说抓就抓的吗?你以为你是谁?赶紧向陛下认错。”

    洪南摆手道:“行了,他没有错。在建立检察院时,我就曾说过,检察院的宗旨,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君主和法律。只要做到了这四点,做什么都不过份。”

    换句话说,除了洪南自己以外,天下任何人都可以被查,可以被抓捕,只要你有证据,就可以定罪!

    贾诩道:“难道陛下真要抓捕鲁王吗?如果证据作实,可就不好善了了。到时韩家的人,必定又不会罢休,甚至会影响到韩岳。”

    洪南道:“文和啊,你就缺少像你儿子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作为一个最高检察院的检察官,如果明知有人犯了法,却不敢去抓捕,那这检察院还有什么用?”

    贾诩道:“其实当初上党郡的事情发生后,陛下就怀疑鲁王了。”

    “是啊,所以我有心理准备,收到这些情报,我并不感到惊讶。”

    “世林。”

    “臣在。”

    洪南道:“你不是说,自己没有权吗,我现在就给你这个权。我会拟一份圣旨,向全国宣布,检察院拥有抓捕、审讯的权利。”

    贾世林激动的问道:“那锦衣卫呢?”

    “他们啊,或许真的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我已经通知史阿了,以后不让他接触这方面的事,专心刑部、传递消息等,还是干他的老本行。”

    贾世林喜道:“太好了,这样一来,咱办案就有了底气!陛下您不知道,我们检察院的人,每次发现了什么,都要请锦衣卫协助,而且是以锦衣卫为主,我们从旁协助,完全没有主动权。犯人也关押在锦衣卫指定的地方,我们连案情的发展都无法得知。”

    洪南笑着道:“现在不就好了吗,风水轮流转,以后办案,以你们检察院为主。你可以请锦衣卫协助,可以请当地官府协助,没人会再给你脸色。”

    “谢陛下。”

    贾世林是真的高兴,他的苦日子,总算熬出头了。

    接下来,洪南和贾诩商量后决定,免除锦衣卫一些职务,将一部分的权利,移交给检察院。之后洪南拟定了几份圣旨,交给贾诩,由贾诩派人宣布。

    。。。。。。。。。。。。。。。。。。。。。。。。。。。

    此时,在北平郡。徐庶亲率两个师赶到,准备剿灭关、张。可当他率军赶到后,却是发现,敌人早已经走了,向乌桓大草原撤离。

    无奈之下,他只好屯兵北平,稳定当地的民心,将关羽、张飞的野心、造反之举,公之于众。

    百姓们知道真像,都后悔不已,不该让自己的家人去从军。

    可现在说这些已经没用了,那七万多新兵,已跟随关羽、张飞,去了乌桓草原。

    徐庶召开了一个会议,召集百姓中的代表,及当地的名流。

    “诸位,关、张二人的所作所为,与朝廷没有任何关系,我在此郑重申明,我徐庶从不助长叛逆,有敢反叛者,必抓!”

    “陛下知道此事后,也下达了圣旨,委任我全权处理,我在此保证,多则一年,少则半年,必定荡平乌桓,抓捕关、张,给各位一个交代。”

    有个百姓道:“我就说嘛,官府怎么会突然下招兵的告示,而且招兵数量没有上限。原来那关羽、张飞,是准备反叛朝廷的逆贼!”

    “我们的家人,都去从军了,他们还以为帮助朝廷打仗呢,徐大人,这么怎么好?”

    徐庶道:“今天将大家召集起来,就是为了说明此事。虽然关羽、张飞的做法,不是朝廷许可的,但毕竟是我朝任命的上将,他们给百姓造成的损失,会由朝廷负责。你们放心,如果你们的家人,在乌桓出现了意外,我朝会给你们相应的补偿,也算是此次战争中的烈士吧。”

    当地一个名流,老者道:“徐大人,您太客气了,这烈士的事,实在没有必要,又不是为国出力牺牲的。我们想说的是,我们出征的军队,如果帮着关羽和张飞打仗,会不会给朝廷造成什么麻烦。得想个办法,将他们叫回来才行啊。”

    一个百姓道:“徐大人,让我们从军吧,,我们愿意跟随部队攻打乌桓。”

    “是啊,让我们从军吧,好好教训下这两个白眼狼。”

    “还有那些异族,早就该收拾了,要不然以后肯定还会袭扰边境。”

    。。。。。。。。。。。。

    徐庶要的就是这效果,顿时道:“诸位,请稍安勿躁。”

    “现如今,朝廷兵源紧缺,的确需要你们的帮助。我已经上奏皇上,调兵来援,但就是不知道援兵什么时候能到。所以,我需要招募一些士兵,最好是曾经参加过战斗的。还有当地一些家族,如果有马场,请贩卖一些出来,我们官府以市场价收购。”

    对于这两个要求,百姓们都表示支持,并且热情很高。

    这跟关羽、张飞招募兵马时的情况,,完全不同,关、张二人,虽然打着攻打异族的旗号,但毕竟之前与第17师打了一仗,一些聪明的人,都怀疑是造反,所以怎么也不从军。而现在有徐庶出面,谁也不会再怀疑。

    (本章完)

第710章 洪灿的坦诚() 
    现在的好日子,都是晋国给的。以前幽州边境,尤其是北平城,经常遭到异族侵袭,加上当地官府横征暴敛,更没有活路,晋军来了以后,免除一切赋税,给出许多的惠民政策。百姓心里都明白,只有跟着晋国朝廷,才能过好日子,只有把所有的敌人都消灭了,北平才能真正的太平。

    会议结束。

    军营中,一边散着步,周仓道:“军师招募些新兵,似乎没有什么用吧?”

    裴元绍也道:“是啊,都是些不会打仗的,武器也差,到了战场上,不是送死吗?”

    “你们两个,跟随我这么久了,还看不出我的用意。我带这些新兵去乌桓,是为了打仗吗?”

    “那不为了打仗,咱带他们去做什么?”

    徐庶道:“你们想,等咱们到了乌桓,肯定会遇上关、张招募的那七万新兵。咱怎么对付?直接打过去吗?那死的人还不堆成了山?”

    “只要将我们招募的新兵,往阵前那么一摆,再说明关、张的奸计。我保证,关羽、张飞的那七万人,肯定会临阵倒戈。”

    “原来如此。”

    周仓笑着道:“军师这招‘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是高啊。”

    徐庶道:“还不止如此呢。想那茫茫草原之地,没有遮挡物,没有险峻的地形,对我新军极为不利,而关羽和张飞呢,却掌握着十万精锐铁骑军,一旦开战,我还真有些担心。咱带上几万新兵去,人多好办事,一旦和敌军遭遇,很快就可以构筑好战壕,一夜的时间,甚至能构筑起一道土城。这打起仗来,就方便的多了,不用担心遭到敌人突袭。”

    裴元绍哈哈笑道:“真是妙计!本来我也担心,到了草原上,难与骑兵交战,现在问题都解决了。”

    徐庶道:“我已经给陛下写了道奏折,请求调赵云将军的第一集团军,到乌桓作战,但就是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同意。”

    “这。。。应该会同意吧?”

    “这可说不准。陛下的心思,我是最清楚不过的。他现在脑子里想的,全是怎么攻打江东,消灭孙权,而赵云是他最信任的骑兵部队,肯定不会轻易的调往北方。”

    周仓道:“那军师为何不请求调马超、张任、或者张辽呢,他们也都是骑兵啊。”

    裴元绍插话道:“周黑子,这你就不明白了,马超、张任、张辽,要分别驻守兖、徐、扬、荆,足足四个州呢,兵力本就不足。要是再调走,那中原兵力岂不空虚了?”

    “是啊,我早就向陛下建议过,现天下未平,应该多组建几个军,可他非但不听,反而裁军。这真到用时,就可以看出来了,兵力实在是少。”

    徐庶一脸无奈的神情。

    如果按照他的建议,在北方三州放五六个军的话,那征讨异族还有悬念吗?肯定能一路横扫过去。哪像现在,还需要招募新兵壮胆。

    。。。。。。。。。。。。。。。。。。。。。。。

    长安城。

    在锦衣卫向检察院移交权利之后,洪灿的事,由检察院全权负责。

    但是,移交权利这个事,一时半会不可能天下皆知。尤其是向青州边远之地,至少也得半年才能传过去。

    故此,怕事情有变,贾世林向洪南特意求了一道圣旨,前往青州,准备将洪灿强行扣押。立即展开对洪灿的调查。

    可是就在洪南下旨的第四天,洪南却是收到了一份奏折。

    这奏折是洪灿亲笔所写的,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军机处,然后又被贾诩送到了洪南的御书房。

    “文和,这奏折里的内容,你可看过了?”

    “没有,这是鲁王亲笔所写,是呈给陛下的,臣怎么敢翻看。”

    洪南拿着奏折,说道:“你猜猜,他会写什么?”

    “这个。。。可不好猜。”

    “我猜一猜吧,他肯定是向我认错的。”说话间,洪南将奏折打开。

    看到一半,洪南蹭的一下站了起来。

    这个动作,将贾诩吓了一跳。

    “陛下,怎么了?”贾诩忙问道。

    洪南放下奏折,面露惊讶之色,说道:“洪灿在青州各地,展开搜查,短短几日间,查封了五家制炮坊、一家炼钢厂,及两个师的装备,其中包括一千五百门红衣大炮、四十万颗炮弹。”

    至于洪灿后面请罪的话,洪南没有说了,主要是陈述这些数据。

    贾诩看了之后,也吓得够呛:“两个师的装备,这也太多了吧,他们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是啊,还有这些炮弹,四十万颗,这都快赶上我长安库存了。”

    洪南慢慢的坐下,看着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