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外挂闯三国 >

第366章

带着外挂闯三国-第366章

小说: 带着外挂闯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文优所言在理。这对曹之战,看来还得慎重考虑。”

    看贾诩那一副要死的模样,洪南出言道:“文和啊,你也不必沮丧。曹操和孙权,早晚被我们消灭,又何必急在这一时呢?你现在不妨做做准备,提高骑兵与新军协同作战的能力。等真正开战时,我希望看到比现在更为强大的晋军。”

    “陛下放心,我晋军一直很强大。”

    贾诩心情有些不好。本以为这次会议,是要决定向曹操用兵了,可没想到就为了益州建设,竟放弃出兵。实在出乎其预料。

    (本章完)

第668章 灭曹之战(1)() 
    转眼间,到了三月份。

    这天清早,贾诩走在街上,无意间听到个消息。

    什么消息?自是关于曹操孙权的,准确的说,是说江东孙权也在制造火炮的事,他惊疑之下,赶紧跑去奉天宫。

    刚走近御书房,便看见李儒、孙简、陈宫、诸葛亮都在。

    “陛下,您知道江东的事了?”

    贾诩问道。

    洪南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是刚知道。市井传言,孙权早在去年,就派了一支兵马,攻占了瀛洲,在那里设有大量的炼钢基地,正快速的制造枪炮。”

    “虽然不知道真伪,但我相信无风不起浪。既然有此一说,就必有缘由。”

    李儒道:“陛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臣以为,不可采信。”

    “为何?”

    李儒道:“因为这件事跟曹操火炮坊的事,是同时出的。臣敢断言,一定是曹操捏造的谎言,想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江东去,他好借出时间,制造火炮。”

    贾诩道:“文优言之有理,但谁能保证,街上的那些传言是假的呢?如果江东真在制造火炮,那后果岂堪设想?”

    “公台,你觉得此事可信否?”洪南看向陈宫。

    陈宫回道:“臣以为,应该派锦衣卫去查一查。如果确有其事,再发兵不迟。”

    “也就是说,如果是真的。公台先生也支持出兵?”贾诩问道。

    陈宫点了点头,回道:“当然,与益州建设比起来,自是扼制住江东诸侯的发展比较重要。这不紧关乎着晋国百姓,更关乎着天下的百姓。”

    贾诩激动啊,终于有人支持他了。

    贾诩道:“说的好。唯有开战,才是统一天下,壮大晋国的途径。”

    洪南道:“我已经通知史阿,以最快的速度,探查江东的情况,还有东海瀛洲,是否真的在造枪造炮。但路途实在太遥远,即使以锦衣卫的速度,一来一回,也至少得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咱们也不能闲着。”

    “文和。”

    “陛下。”

    洪南道:“你不是主战吗。我答应你,如果孙权真在制造枪炮,我将毫不犹豫的下达对孙曹展开全面进攻的命令。这两个月的时间,你可以拟定一份作战计划,呈我阅览。”

    “是。”

    听见这话,贾诩松了口气。

    凭他对洪南的了解,能说出这话,则多半已经有东征的意向,只要江东那边事实存在,出兵东正的事,就板上钉钉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两个月后。

    经过锦衣卫再三的探查,证明江东之事,绝非子虚乌有。陆逊亲率数万大军,早在去年就攻占了瀛洲,而后与鲁肃一起,将那里作为秘密的基地,建起炼钢厂,大量制造枪炮。

    消息传回长安,朝中官员一片哗然。

    早朝时,许多大臣、尤其是武将们,都纷纷谏言,应该立即对江东实施征讨!务求在江东壮大之前,予以歼灭。

    还有曹操!既然出兵了,就干脆一路横扫过去,一个也别放过。

    早朝散后,洪南将所有的将领,及六部重要的官员,都召集在军机处,商量即将到来的战事。

    “陛下,这是臣两个多月来,拟定好的两份作战计划,请陛下过目。”贾诩拿出两份奏折,递给洪南。

    洪南坐下,随手拿起一份。

    “文和,你想的很周全啊。”

    “谢陛下夸奖。”

    洪南看了眼堂上的众人,说道:“文和这两份作战计划,是根据大打,还是小打,作为区分,拟定出来的作战计划。所谓大打,就是发动对曹操、孙权的战争。这将调动我晋国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兵力。而且同时还要征召义勇军,作为后勤援军。而小打呢,则是以庞统的水军为主,主要攻伐江东。”

    “两份作战计划,都非常的详细,可以作为参考。”

    孙简道:“既然要打,当然是要大打了。此战胜利之后,我晋国将实现真正的统一,这也是天下万民之望啊。”

    “不错,微臣也赞同攻伐孙、曹!”陈宫站了出来。

    李儒道:“你们只知道进攻,却忘了进攻的首要条件!兵马、粮草!自上一次军制改革,我们晋国的兵力,削减了一大半,如果只是攻打曹操或者孙权,倒勉强能支撑,但要同时攻打两大诸侯,不觉得兵力有些太少了吗?”

    贾诩道:“文优啊,你是户部尚书,应该多关心粮草。至于兵马的问题,我已经同兵部商议过,可以临时征召三十万新军,与正规军协同作战。就不劳你费心了。”

    “你!”

    “怎么又吵起来了。”洪南道:“咱们此刻,不就正在商量,到底是大打,还是小打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不解决,谈何出兵?”

    “我刚才也仔细想过了,无论是打打还是小打,都必须要建立在兵员充足、粮草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征召新军,是必然的。”

    “以前削减兵员,是为了减少朝廷的开支,如今要统一天下,却又少不得百姓的支持。一切都是为了晋国的利益、战争的成败。”

    低着头又看了眼贾诩的作战方案,洪南道:“文和先生的提议,还是比较中肯的。就现如今的局势而言,我比较偏向于大打。因为战端一开,百姓们所承受的苦难,十分巨大。我希望在这一次战争结束后,天下不再有战争。如果只是小打,等过几年,又要对付曹操,百姓们又将陷入战火。”

    “至于此战要付出的代价,我心里也有数,等一统天下了,再去建设嘛,不破不立,只有敢于战争,才能换来和平。”

    贾诩道:“还有一点,以前敌人入侵时,我们晋国的百姓,都能奋起反击,与其说他们有血性,不如说是被现实逼迫到了绝境,不得已豁出命去。可经过这些年我们的治理,百姓们乐于和平,照此下去,我真的担心战争来临时,他们还有没有当初的勇气,用肉体与敌人搏命。”

    马超出列道:“文和先生,你说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士兵不也是从百姓中挑选出来的吗?我们晋军什么时候害怕过?”

    “我敢说,不管到什么时候,我的军队都不改初心。”

    (本章完)

第669章 灭曹之战(2)() 
    贾诩道:“有信心是好事啊。我的意思是防患于未然。与其他日徒增烦劳,不如一劳永逸。”

    主张大打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洪南、贾诩、陈宫、孙简等,都倾向于大打。只有李儒等文职官员,还抱着谈判的美梦,想一面压制曹操,一面攻伐江东。

    说来说去,还是没能扭得过洪南。

    洪南道:“好了,就这么决定了吧。文优,要一统天下,少不得战争。这是无法避免的。正如文和所言,曹操不会将自己的地盘,拱手相让,我们想要,就得自己去取。”

    “是。陛下既已决定,臣无话可说。”

    洪南道:“你管理的是户部、吏部,应做好后勤工作。筹集至少百万担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粮草倒是不用担心。就囤积在长安的粮草,就足够出征所用。”

    “嗯,很好。孙简。”

    “臣在。”

    洪南道:“立即传令豫、兖、徐、青、西凉、司隶各郡县,募集三十万大军,供前线调用。征兵的条件嘛,还是跟以前一样,不过若是曾经参加过战斗的,可以优先。”

    “是。”

    洪南道:“按照文和先生所拟定的这份大打的作战计划。对孙、曹展开全面进攻,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从驻守在西凉的韩岳,豫州的裴延,兖州的高顺,各抽调五个旅,共计四万五千人,由裴延任司令,陈宫任政委,组成东进兵团,沿豫州前往新野,攻打南阳。洪战的第三军,徐晃的第五军,及赵云的第一集团军,由洪战任司令,赵云为先锋,诸葛亮任政委,组成北进兵团,出洛阳,经兖、徐,攻打扬州。庞统的水军,除了留下两万人驻守白京到官渡的水域,其他水军兵马全出,立即前往荆州、江东水域,控制长江。并协助北进兵团,攻伐荆、扬。”

    “第二,从各地征召的三十万新军,作为后援兵力,由我亲自统帅,将在大战开始后,缓步进军,接替各处已经占领的城防。同时担任运输粮草的重任。随时补充前线兵源。”

    “总之,攻打曹操,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江东之敌。以免我军陷入两面被夹击的被动局面。所以,就不要计较什么先后了。不管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李儒想了想,说道:“按照文和的作战计划,加上新军、及水军,我们动用的士兵数量,已经达到了八十万!”

    “这动静是不是太大了。自我大晋建国以来,还没有出动过这么多的兵力吧。”

    “动静不弄大点,能吞下孙曹吗?”洪南笑了笑,说道:“我就是要让将士们明白,此次出兵,要务求统一!不允许出现任何的意外。”

    “不出手则已,出手必胜!”

    贾诩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下。

    “有陛下这话,臣就放心了。”

    “文和。”

    “臣在。”

    洪南道:“你给大家细说说,对于此次作战,还有什么好的想法?”

    “是。”

    接下来,贾诩信心满满、滔滔不绝的开始了自己的演讲,围着军机处的沙盘,与全国势力图,指点江山。

    不到半晌,所有人都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有了很全面的了解。

    同时,也都信心百倍。对于打仗,晋军从来没有惧怕过。

    会议结束后,朝中各部门,都积极行动了起来。

    贾诩作为此次战争的总司令、总政委、总指挥,怕事情有变,在当天晚上,就召集军机处的所有人,敲定了所有的方案。

    首先,责令兵部募集新军,数量为三十万,在两个月内完成任务。

    第二,洪战的第三军,徐晃的第五军,及赵云的第一集团军,由洪战任司令,赵云为先锋,诸葛亮任政委,组成北进兵团,于十五日内,聚于洛阳,经兖、徐,攻打扬州。

    第二,从韩岳,裴延,高顺的三个新军中,各抽调五个旅,共计四万五千人,于三十日内,聚集于豫州,由裴延任司令,陈宫任政委,组成东进兵团,攻打南阳新野。

    第三,责令庞统的水师,起兵十五万,顺江而下,控制扬、荆、江东水域。不允许任何敌对势力,在江上航行。

    第四,责令户部,筹集百万担粮草。由兵部的人,分别押送驰援各军。

    这四道命令,是紧急拟定的,当晚下发,并且八百里加急!到第二天晌午的时候,驻守在洛阳的第一集团军,就收能收到命令了。

    洪战、徐晃也是急性子,也是担心洪南变卦。在军机处的命令下达后,第二天一早,在北校场举行了誓师大会,率领麾下两个军,奔赴洛阳,与洛阳的第一集团军会合。

    总的来说,在贾诩的积极运作下,东征的事算是彻底敲定了,而且各级将领、官员,都已快速的执行。

    就算洪南想反悔,想收手,怕都来不及阻止大势。

    。。。。。。。。。。。。。。。。。。。。。。。。。。。。

    仅过了两天,身处襄阳的曹操,就接到了这一如雷霆般的消息。

    曹操差点晕倒,头疼的厉害。

    “丞相、丞相。。。。”

    “快叫太医。”

    经过诊治,服了些镇痛的药,曹操的病情才算稳住。

    “丞相,您要保重身体啊。您要是倒下了,朝廷该怎么办。”众大臣都无比的担忧。

    曹操平复了下自己的心情,仰躺在卧榻上,问道:“刚才细作的话,你们仔细想过没?有没有可能是假的?洪南明知江东在快速的壮大实力,怎么会突然向我发起进攻呢?这不附和常理吧。”

    “的确不符合常理,但以洪南的性格。他能有此决定,也不足为怪。”程昱说道。

    “文若,你有何想法?”

    荀彧出列,拱手道:“臣以为,洪南此举,并不难理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