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外挂闯三国 >

第353章

带着外挂闯三国-第353章

小说: 带着外挂闯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焕林留了下来,美其名曰打扫战场,其实就是怕死。毕竟是个文官,可以理解。

    此时,在府衙大堂,有两个穿着打扮很光鲜的儒生,在吃着饭。

    没多久,一个八尺高的汉子,从堂外惊慌失措的跑了进来:“军师。。。两位军师,不好了。”

    “子孝,何事如此惊慌?”

    没错!这三个人,就是荀攸、许攸、曹仁!

    自进入太行山后,他们吃尽了苦头,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用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才从冀州太行山脉的边缘,走到并州地界。

    虽然幸苦,但索性人都没事。只是在行军的过程中,饿死了几百人而已。

    “两位军师,末将无能,未全歼敌军,他们又。。。又回来了。”

    曹仁满脸羞愧之色。

    荀攸一阵心烦,说道:“子孝,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连地方县衙兵也对付不了了?”

    曹仁道:“禀军师,他们人数众多啊,我们的士兵久疏战阵,士气低下,都很久没吃过一顿饱饭了。。。。”

    “还狡辩?”

    “末将不敢。”

    “敌军不过百人,你有五百人,难道还打不过?”

    曹仁急道:“军师,他们。。。不止百人啊,之前与我们在街头交战的,只是他们的先锋。他们在库房那边,埋伏了好几百人,等我们的人去了以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荀攸、许攸同时震惊。

    “为何不早说。”荀攸站了起来。

    朝府外看了看,忙道:“快传令,所有将士,守住这座院落。”

    许攸起身道:“不不不,我看不用再守了。敌人既早有准备,我们很难守住,再则城中的百姓若是都前来帮忙,咱们还不死无葬身之地?”

    “是我们低估了敌军的实力,应当赶快离开。”

    曹仁无所适从的道:“那到底是守住院子?还是撤离?”

    荀攸道:“听子远先生的,带上一些吃的,立即撤退!”

    “是。”

    说来也滑稽,荀攸、荀攸出山的第一仗,就败在这毫不起眼的地方。区区几百个将要被解散的士兵,就击退了所谓朝军精锐的进攻。

    半刻钟后,晋军县兵赶到。

    在府衙中搜寻了番,并没有见到曹军。后来才知道,荀攸、荀攸,已经带着手下的人马跑了,临走前,还带走了很多的吃食。

    这件事发生在这座小县,并没有传到长安。县令吴焕林,只是向上级郡守反应了下情况便作罢。而郡守得知后,向太原传去了消息。

    徐庶的决定是,调附近三个郡的兵马,约六千余人,合围曹军。

    同时,又从晋阳派遣正规军,他麾下的第八军,四个团,将近五千人,向敌人所在的位置靠近。

    由此可见,他对这次事件是非常的重视。

    或许,他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不怕荀攸、许攸出现,就怕不出现!出现了,绝对不给任何翻身的机会!

    (本章完)

第643章 立威韩家() 
    而这件事情,徐庶并没有上报,消息传到他那里,就到头了。

    他是在想,等消灭了敌军以后,再一起向长安报捷。

    。。。。。。。。。。。。。。。。。。。。。。。。

    荆州,襄阳。

    曹操的人,一直关注着并州方向的情况,荀攸、许攸出现后,他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听闻吃了败仗,曹操惨然失笑:“真是难以想象,曾统帅千军万马的许攸、荀攸,今日却连一座小小的县城都攻占不了。可悲可叹啊。”

    “丞相不用担心,他们会没事的。”

    “我在担心吗?我是在宣泄对他们的不满,连座小小的县城都攻不下,进城了还被撵出来,哪有一点我军精锐的影子?”

    堂上,荀彧、程昱相互看了眼,皆叹了口气。

    许褚拱手道:“丞相,不可不救啊。”

    曹操重重的叹了口气,坐下。沉默了会,他说道:“许褚。你赶紧从军中挑选两三千人的精锐,扮成百姓,分批次前往并州,听候许攸、荀攸、曹仁的调遣。”

    “哦对了,把我们缴获的新式武器,也给他们带去一点。反正留在这里也没用。”

    “是。末将这就去办。”

    “等等。”

    曹操看向程昱,说道:“你写一封信,告诉荀攸、许攸、曹仁,我将这两三千人交给他们,不是让他们与敌人作战。而是想办法返回荆州。且不可莽撞行事,丢了性命。”

    “遵命。”

    程昱写下一封信,交给许褚。

    “末将告退。”

    “嗯,去吧。”

    荀彧说道:“其实,丞相没有必要给那封信。”

    “为什么?”

    “因为以属下愚见,他们是不会回来的。”

    曹操皱了皱眉,说道:“何以见得?你难道得到了什么消息?”

    荀彧道:“属下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只是猜测许攸、荀攸的心思。他们在北方吃了大败仗,刚出山,又吃了个败仗,若不挽回面子,他们岂会甘心?”

    “再则说,从并州到荆州,要横穿三个大州、外加一条长江。谁能有把握在此期间,不被晋国所消灭?与其在路上被敌人缠住,倒不如留在并州,借助太行山的地势,与徐庶纠缠,至少能牵制着徐庶的一些兵马。”

    曹操道:“这个想法,我记得你以前说过。但当时我就回复你了。晋军是没有那么好对付的,想凭借着区区几千人,就缠住徐庶,你觉得可能吗?”

    “事在人为,我相信许攸、荀攸。有太行山作为屏障,一定能把并州搅乱。”

    “此事往后再议吧。”

    曹操显然不感兴趣。

    也许是对晋国有了恐惧的心理,连这小小的一步棋,都深思熟虑,畏首畏尾。

    “是。”荀彧叹了口气,拱手告退。

    。。。。。。。。。。。。。。。。。。。。。。。

    长安城。

    洪南颁下圣旨,封洪灿为鲁王,赐青州封地。

    为晋大局计,立洪战为太子!

    这两道圣旨一颁布,在晋国嫌弃了惊涛骇浪。首先是朝中的大臣们,很多人认为,洪战有勇无谋,不适合做太子。

    而相比之下,洪灿才华出众,为人谦和,是最适合做太子的人选。

    加上韩家的人故意推波助澜,想事情就更大了,迫使洪南收回成命。所以,这件事情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的笑谈。

    “岂有此理,前些时日在朝上,他们不是默许了吗,怎么现在又跳出来?是不是皮痒痒了,这些大臣,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御书房中,洪南非常的恼怒。

    贾诩道:“前些时日在朝上,有我等支持,韩家的人岂敢多言?他们也就是发泄发泄心中的不满,仅此而已。”

    洪南道:“有什么不满的,洪战是嫡子,又战功赫赫,当太子名正言顺。”

    “再说洪灿虽然没当上太子,不也被封为鲁王了吗,还想怎样?莫非要让我把这皇位让给他,他们才甘心?”

    贾诩道:“陛下言重了,韩家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心思。”

    “此次事件,只是他们想试探一下您最终的想法,只要您态度强硬一些,他们一定会收敛。”

    “嗯,你所言不错。”

    洪南道:“我等下让锦衣卫去查一下,抓几个散播谣言的人。等过几日早朝,给韩家的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在我面前刷花招,是没有用的。我决定的事,谁也不能更改。”

    “陛下英明。”

    第二天一早,史阿带着几个人,在街上抓捕散播谣言的人。

    忙活了一上午,功夫不负有心人,抓到四五个。

    将这些人带回三法司,由史阿亲自连夜审讯。

    这一日,清早。

    所有大臣来到奉天殿,例行上朝。

    洪南到了后,二话不说,让史阿将抓到的人带了上来。洪南喝道:“看到了吗,咱们晋国出了奸细了,公然与我做对!”

    “三法司已经连夜审讯过,这些人就是奸细。在街上散播谣言,说我有失公允,头脑不清楚,将有勇无谋的洪战立为太子,却贬斥了洪灿。”

    “我想问一句,我真的有失公允吗?”

    此时此刻,韩非、及韩家的一些官员,全都低着头,不敢正视洪南的双眼。

    贾诩出列,附和道:“大皇子是陛下嫡子,理应被立为太子。”

    “是啊,应该立长。”

    洪南目光森然,在韩非等人的身上盯了会,说道:“至于有人主张立贤,我并不反对,但这个‘贤’字,哪位皇子可以担当?是洪灿吗?或许他算一个,但洪战也不例外,曾记否,大晋十三年,他跟随户部赈济灾民,几天几夜没合眼,那时他才十二岁,在我看来,这才是大善,才担得起一个‘贤’字。大晋十四年,协助顺天府办案,孤身一人追杀山贼,只为百姓讨回公道。这嫉恶如仇、为国为民之心境,在诸皇子之中,谁人能比?至于他的战功,我就不用多说了,这些年南征北战,早已威名赫赫。”

    “哦对了,那散播谣言之人还说,洪战是又有无谋。我想问一句,有勇无谋之人,能率领晋国新军,百战百胜吗?”

    待洪南说完,朝上许多的将领们,都出来谏言:“我们多少次与敌人相遇,被围。都是大皇子机智多谋,才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听见了,足可见洪战,并非浪得虚名,而是有勇有谋。只有这样的人,以后才配做晋国之主!”

    (本章完)

第644章 洪馨的婚事(1)() 
    顿了顿,洪南说道:“史阿,这几个人散播谣言,诋毁皇室,罪不可赦,将他们带去慎刑司,严加拷问,画押之后,押赴午门斩首。”

    “诺。”

    洪南看了眼韩非等人,并没有多家责怪。而是轻言说道:“今日的事,我不想再追究了,就算是给那肇事之人一个警告。下一次如果还出现这样的事,我就新账老账一起算!”

    “好了,退朝吧。”

    散朝后,韩非被吓的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回去立即向手下的人吩咐,停止一切行动,并催促洪灿、韩雪儿一行,早日离开长安,前往封地。

    。。。。。。。。。。。。。。。。。。。。。。。。

    各地除了留下来的精锐驻守地方以外,其他的士兵全都聚于郡城,在给予奖赏、登记造册后,全都解散了。其中有一部分被分配到了新建立的工厂。

    其余的,被遣返回原籍。

    士兵们并没有怨气,洪南已经做的很好,算是仁至义尽。

    回到地方后,士兵们当起了百姓。但若是官府有需要帮忙的,他们还是很乐意出手。

    就比如远在并州的哞县,吴焕林整日担心曹军去而复返,百姓们便自行组建了义勇军,帮助巡逻、守城。

    吴焕林其实知道,这是很不对的,有违朝廷的政策,但想到若是因为没有兵力,而被攻陷城池,他又甘愿冒着被责罚的危险,接受百姓们的好意。

    许攸、荀攸退走后,在十几个村落掠夺了翻,然后进入太行山腹地,在一座地形复杂的山脉驻守。

    这座大山,名叫小乌山,当初张燕就曾在这里驻过军。

    山上有很宽的地盘,有藏兵洞,有房屋、亭阁,丝毫不亚于吴焕林的县城。

    到处了逛了圈,许攸笑着道:“这里可真不错啊,难怪当年张燕驻守于此,朝廷几次派兵围剿,都未能得手。要不是他自己出山作死,只怕现在还活着。”

    “是啊,这绝佳之地,现在就给我们了。我们可得好好利用啊。”

    两人进入大堂。

    将所有的地图挂上,沙盘做好。

    曹仁走了进来。

    许攸道:“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想办法退回荆州。二是借助太行山的地势,与敌人周旋。”

    “荀先生,曹将军,你们觉得,该如何才好呢?”

    曹仁挠了挠头,道:“我听两位军师的。”

    荀攸苦笑着道:“我看就不要着急回去了吧。从此处到荆州,足有数千里,中途全是洪南的地盘。咱们离开太行山,等于失去了屏障,十分的危险。倒不如留在这里,跟徐庶这老儿斗一斗。”

    许攸点了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们与晋国之间,早晚要打一仗,到时我们守在并州,对战事还是有帮助的。至少能牵制住徐庶,让他北方之军不敢妄动。”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困难的。我们手上没有兵马,需要抓紧时间,扩充兵员。”

    “扩充兵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荀攸道。

    “要塞以前有黑山军、黄巾军时,还可以去打几仗,将他们俘虏,就可以收编。现在并州相对太平,就是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