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外挂闯三国 >

第352章

带着外挂闯三国-第352章

小说: 带着外挂闯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统计完具体的数字后,再做打算。可以根据他们的功劳,给予相应的补偿。也算仁至义尽了。”

    “嗯,可以先照此办理。”

    洪南道:“我估算了下,除去留下的精锐地方驻军,需要解散的士兵数量,应该在一百三十万左右。这其中包括上一场战争中,俘虏的袁军、曹军的士兵,还有各地屯田的士兵。”

    “连屯田的士兵也要解散吗?”李儒诧异的问道。自陈宫到新军任职后,一直是他掌管户部,如果要解散屯田士兵的话,他的工作将变的尤为困难。

    “当然。”

    李儒道:“可是陛下,我们每年大军所需消耗的粮草,多数来源于各地屯田所得,如果不屯田了,那咱们这上百万的军队,用什么养啊?”

    洪南道:“这是我接下来要跟你们说的事。”

    “我准备将各郡县的官田,拿出一部分来,免费的分给各地的百姓,具体的说,是分发给那些即将要被遣散的士兵,他们回家后没有土地,此时我们免费发放土地,正好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

    “第二,各郡县还是要留下少量的官田,这些官田的主要作用,是用以扶持最贫穷的百姓。比如街上有乞丐、家中糟了难的、或者吃不上饭的,都可以去官府申请,种植官田,按每天干活多少,给予饭食、银两。”

    “第三,今后我们晋国,要逐渐转向商业化,各地应该建立起工厂,制造衣服、农具、水泥、食品等等。制造好了这些,批发到地方上去售卖,或者向外出售。你们想想,我们晋国有十个大州,如果每个州都建两个大型工厂,那就是二十个厂,至少需要数万的工人。这就又解决几万士兵的生计。不过我要强调一点,工厂工人的福利,比被遣返回乡,要好很多,所以,那些将要被遣散的士兵,必须是立有功劳的,才能进入工厂。”

    “至于刚才文优先生说,我们上百万大军,粮食从哪里来。我相信这个问题应该是很简单的吧?我们大量开辟工厂,向外售卖物品,就意味着我们手里有钱,有了钱,什么买不到啊?百姓们每年多余的粮食,都可以拿到官府去卖,我们高价收取。”

    (本章完)

第641章 晋之方针(2)() 
    李儒笑着道:“听陛下一说,臣茅舍顿开。”

    贾诩叹道:“真是不容易啊,从发展农业,开展银行,到转向商业。用百姓的钱,购买百姓的粮食,不但养活了百姓,也养活了军队,此等手段,可谓史上仅有。”

    洪南笑着道:“你总算开窍了。这就是替代赋税的最好办法。曹操、孙权皆以为,我晋国不收取赋税,会非常的困难,但实则一点也不困难。”

    “是啊。”

    洪南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那约一百三十万即将要解散的士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去解散。第一,统计出他们之中立过功劳的将士,分为三等,一等功的,发五十两银子,一担粮食,并且批准进入当地的工厂,等熟悉工厂的事情后,优先提升为管事之人,立过二等功的,准许进入工厂,立过三等功的,给予银两、粮食赏赐,如果工厂人数不够,则从三等功的人员中挑选,如果够了,就将三等功人员遣返回乡。凡立过功的士兵,都要发给他们荣誉证书,以后可凭着证书,到国营企业就职,国营单位优先录取。”

    “第二步,当地官府,应立即做好接收大量被遣返回乡士兵的准备,帮他们盖好房子,分发土地。同时划分出官田,如果有吃不上饭的,就全都收取种植官田,官府给予相应的工钱。”

    “如此,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我相信被遣返回乡的士兵们,心里不会再有什么怨气。如果还不满意,再让地方官府酌情补偿。”

    待洪南说完,屋内的几个人都听傻了。

    贾诩道:“原来陛下早就有计策了啊,为什么不早说啊,还让我们绞尽脑汁。”

    洪南道:“我之前并无计策,是听了你的,才有感而出。”

    陈宫笑着道:“陛下这两个步骤,连我都听了都心动,真想去当那被遣返回乡的士兵啊。这条件、待遇,也太好了。哪像是被遣散,分明是封赏嘛。”

    “哈哈哈。。。。”众人朗声一笑。

    洪南道:“他们为我晋国,立下过无数的汗马功劳,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我洪南不会忘了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你们也要记住,对待这些立过功劳的将士,尤其是残疾人,一定要给予最好的照顾、帮助,咱不能做那背信弃义、过河拆桥之人。”

    “是。”

    “陛下仁德,我等无地自容。”

    解决完地方军的事,贾诩、陈宫、李儒、孙简,都相继离去。

    。。。。。。。。。。。。。。。。。。。。。。。。

    转眼,半个月后。

    这一日,在并州某地区,出现了一伙流寇,正在劫掠当地的百姓。

    但让人尴尬的是,流寇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好像吃了败仗。

    时间回到一个小时前。。。

    “快看那是什么?”哞县城门口,两个百姓交谈着,其中一个指着远处,惊讶的说道。

    “好像是乞丐。”

    “怎么有这么多的乞丐啊?”

    很多人都站住了脚,朝着远处看。只见有不少于五百人的队伍,杵着拐棍,有些拿着刀枪,向这里走来。当然,刀枪是藏着的。

    “杀啊。。。!”

    “杀啊。。。!”

    。。。。。。。。。。。

    不知谁先喊了声,五百个乞丐,突然举着武器,大喊着,向城门口冲来。

    百姓全都愣住了,顿时喊道:“是山贼,山贼来啦!”

    所有人都往城里跑。

    那五百个‘乞丐’,则紧追不舍。

    此时,在官府衙门口,有三百多个被遣返回乡的士兵,正在接受地方官府的安排,这三百多人,全是立下过三等功的,待遇跟其他的不一样,要县衙分发粮食、银两、还有给荣誉证书。

    所以,他们一回到地方后,就受到县令的接见。

    “不好啦,山贼来啦,山贼来啦!”街道上传来大喊声。

    许多的百姓,都惊慌失措的往这里跑。

    而不明真相的人,也跟随波逐流。这就造成了,街道上嘈杂不堪,乱哄哄的情景。

    “有山贼?”县令吴焕林,带着十几个士兵,从县衙里跑了出来。

    并州多山贼,倒没什么好奇怪,但像现在这样来势汹汹,吓得街头百姓亡命奔逃,却还是第一次,可见山贼的数量,至少有数百。

    “别跑了,到底有多少山贼?”

    叫住一个百姓。

    “回县老爷,有。。。有好多呢,都拿着武器,快追到这里了。”

    县令叫来了县尉,紧急召集起县衙中所有的士兵。一共有一百士兵,及二十个捕快。

    这一百二十人,别看人数不多,但实则是精中之精,他们能从数百万的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为县衙士兵,而不是被遣返回乡,就足以说明,他们在战场上立过的功劳,是非常之多的。

    “县令大人,让我们也加入战斗吧。”旁边走来一个被遣返回乡的士兵,拱手说道。

    吴焕林道:“你们现在是百姓,不能参加战斗,出了事情,我是要担责任的。”

    “都听我的命令,到县衙里暂避,等我们消灭了山贼,你们再出来。”

    “什么?躲山贼?”好几个士兵走了过来,不服气的道:“只有敌人躲咱们的,咱什么时候怕过,别说山贼了,袁军、曹军,还不是被我们打的抱头鼠窜。”

    “弟兄们,别听这县令的,要是条汉子,都跟我来,咱们把山贼击退!”

    “好,走。。。!”

    一起哄,三百个被遣返回乡的士兵,乌泱泱的往远处走。

    “站住,都站住!”

    吴焕林道:“你们现在是百姓,都得听我的,岂能胡来。。。。”

    “咱都没当兵了,还听你的做什么,别以为我们不知道,当初打仗的时候,百姓们还不都是自愿帮助杀敌吗。”

    有人嘲笑道:“吴大人,你上过战场吗?”

    吴焕林嘴角抽搐。。。

    “好好好,你们过来,我同意你们去杀敌。但你们手里没有武器,总不至于冲过去送死吧?现在都听我们的,到库房领取兵器。”

    这倒可以。

    三百个士兵,在一个捕快的带领下,前往后衙。

    趁着这段时间,吴焕林带着所有的人,紧急赶往城门的方向。

    走到一半时,与那伙所谓的山贼相遇。吴焕林打眼一瞧,顿时觉得不对劲,山贼竟然拿着大量的弩箭,这像是山贼吗?哪个山贼有这么阔气?

    整体给他的感觉就是,这像一支刚战败的部队,而且是精锐之师。

    他想了又想,最后想到了什么,震惊道:“不好,是曹军!”

    (本章完)

第642章 曹军成了山贼?() 
    “大人,他们有弩箭,我们根本近不了身,唯一的办法就是设伏。”县尉说道。

    “好,就照你说的办。”

    吴焕林道:“你带人先在这里抵挡,且战且退,我回县衙府,让那三百个人埋伏好,等敌人来了,将其一网打尽。”

    “是。”

    吴焕林带着四五个士兵,掉头就走。

    县尉留了下来。

    回到府衙中,吴焕林将街道上的情况说了一遍,随即与众人商量,埋伏于县衙府的仓库附近。因为敌人到城中的目的,是抢劫财物,一定会到仓库这里来。

    “咱们的优势是人多,适合近战,等敌人近了再打,他们的弩箭就发挥不了作用了。”

    三百个人,都有丰富的战场战斗经验。

    在其中一个百夫长的带领下,在仓库周围,设下了埋伏。

    虽然县衙中没有犀利的武器,但却有普通的弓箭,有刀枪,一样可以杀敌。

    等了约两刻钟。

    县衙府的士兵打不过,退了回来。

    敌人终于追过来了。

    吴焕林探着个脑袋往外看,吓了一跳:“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这下麻烦了。”

    他本以为县衙府的一百多士兵,能消灭一些敌人的,可没想到根本没怎么打,县衙府的士兵还是一百人左右,敌人也有四五百。

    这都汇集到县衙府,要是打不过,可麻烦了,连退路都没有。

    “县令大人请放心,我这些兄弟,全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对付曹军搓搓有余。”

    “可你们武器太差,我担心。。。。”

    “担心什么,不用担心。您就瞧好吧。”

    。。。。。。。。。。。。。。。

    说是不担心,可吴焕林的手心已经溢出了汗。他是个文官,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

    敌人冲进府衙。首先去的第一个地方,并不是仓库,而是厨房。

    看到这,县衙士兵们十分的无语,这些敌人该是有多么饥饿,在打仗的过程中,都还不忘一边填饱肚子。

    一百左右的县衙士兵,也退到了仓库附近,与吴焕林会合。

    “都藏好了,待我下令,就冲出去。”

    “是。”

    时间渐渐过去。。。

    又等了一刻钟。

    敌人在厨房吃饱了,优哉游哉的出来:“走去仓库看看。”

    上百人拿着武器,朝仓库的方向走来。

    “弓箭手准备,射!”

    嗖嗖嗖。。。

    他们刚走到仓库里,还没来得急查看仓库里的情况,便迎来了周围猛烈的攻击,上百支弓箭,朝着他们射来。

    “不好,有伏兵。”

    “杀啊。。。!”

    经验老道的士兵们,绝不可能给敌人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在他们刚刚发现有伏兵的同时,所有人都冲了出去,与其近身交战。

    “噗噗噗。。。!”

    毕竟是战场上的老兵,近身搏斗的本事,异于常人。

    三百个被遣返回乡的士兵,加上县衙府原本的一百多人,同时出手,展开了一场有绝对优势的屠杀战斗。

    仅仅二十个呼吸间,上百个敌人,全都被解决了。

    “吴大人,这里躺着这么多人的尸体,不可能再引诱到敌军了,我建议集中所有的人杀出去,趁着敌人还在厨房,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那个百夫长道。

    县尉也道:“是啊大人,你就下命令吧。”

    吴焕林道:“好,都听我们的命令。杀出去,与敌人决一死战!”

    “杀啊。。。!”

    在百夫长与县尉的带领下,所有人离开此地,朝厨房的方向杀去。

    吴焕林留了下来,美其名曰打扫战场,其实就是怕死。毕竟是个文官,可以理解。

    此时,在府衙大堂,有两个穿着打扮很光鲜的儒生,在吃着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