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外挂闯三国 >

第309章

带着外挂闯三国-第309章

小说: 带着外挂闯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令各军,在城外暂歇,明日再启辰。”

    当天晚上,许攸从县城里出来,与周瑜、审配会合。

    自兵败后,他躲藏在一处地窖里,躲过了无数次的搜查。但这一战,让他损失惨重,原本十万人,被打的不足五百人了,而且还全都带着伤。

    。。。。。。。。。。。。。。。。。

    邺城以西,不远处的某座大山上,洪南收到各处传来的消息,笑的合不拢嘴。

    “好啊,高顺已经安全的转移,赵云、黄忠,也快与高顺会合了。徐晃在中山大捷,击败了两路曹军,整个冀州,被他闹的天翻地覆啊。”

    看完战报后,洪南笑着坐下。

    贾诩也来到了营帐中,贾诩道:“最值得高兴的,是幽州的战报啊。乌桓、鲜卑、南北突厥、高句丽,第二次被徐庶大军击败,已退回至北平,丢弃了原本已经占领的两座郡城。而徐庶呢,趁着这机会,大举进攻,收复城池四十余座,是与异族交战以来,取得最大之成果啊,也让各级将领们看到,我晋军战胜异族的希望。所谓的百万大军,也不过如此尔。”

    洪南道:“实话说,幽州之胜,是我没想到的。前一个月,他们还传来战报,说虽然消灭了敌人四十万军,但各部损失惨重。可这才一个月的时间,就打了好几个胜仗,竟逼迫的敌人不得不放弃已经占领的城池。”

    贾诩哈哈笑道:“陛下,您怎么忘了,徐庶之所以这么能打,跟我们的后勤补给,脱离不了关系啊。”

    “后勤补给?”

    “是啊,据报,户部拨给前线的军粮、强子弹药、尤其是炮弹,已全部运往幽州前线。将裴延的第一军,又武装了起来。要不是有这些家底,徐庶岂能击败异族?”

    洪南道:“并州不是快沦陷了吗,户部的补给,怎么能穿过并州,到达幽州呢?”

    贾诩道:“臣正要说此事呢。上个月,李儒、孙简、朱儒等,在长安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结果一致同意,组建一支独立师,专门负责押送粮草去前线。”

    “这支独立师,有一万一千多人,其中包括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一个炮兵旅,还有师直属团。由于未经陛下准许,暂不设统帅,由文贤阁五位成绩比较好的大学士,担任政委、参谋,在押运过程中,一切大事,皆商量着决定。”

    洪南笑着道:“好,听起来这支独立师很不错啊。我想知道的是,他们在经过并州时,没遭到敌人阻击吗?据我所知,现在并州十分危险,韩岳已经快顶不住了。”

    贾诩道:“说起韩岳,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

    “哦?怎么了?”

    贾诩道:“据锦衣卫禀报,韩岳的大军,已不足三万了,被打的几乎快退出并州。可听说独立师被曹仁阻击、围攻,他二话不说,拉着队伍前往营救,与独立师会合,击退了曹仁。这才使得,独立师能成功的将一切补给,押运至前线。”

    “战斗结束后,据说他的部队,已经不足万人了,在太原之战中,损失惨重啊。目前。。。他与独立师,一起进入幽州,与徐庶军会合。”

    “好!”洪南点头道:“能在为难之时,如此的顾全大局,韩岳确实不错啊。”

    洪南想了想,道:“我记得第二届讲武堂开课时,他也去长安上课了,你可还记得?”

    贾诩道:“当然记得,他好像成绩还不错,排列全学员第九名。”

    洪南道:“那就行了,你亲自拟一道命令,通告嘉奖韩岳,同时,任命他为独立师师长!全权负责后勤补给事宜。至于他之前的部队,都交给徐庶。”

    这个决定,是洪南临时起意的,并没有多想。

    但贾诩却想的深远,顿了顿后,他道:“陛下,此事是否应该再考虑考虑?”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贾诩道:“是有些不妥。在第一期、第二期的讲武堂学员成绩中,有很多都比韩岳考的好。无论怎么排,也轮不到他当这师长啊。再则,韩岳、韩非等世族,一直支持雪妃娘娘,若是。。。。”

    “不必说了。”

    洪南道:“不就一个师吗,有什么不能给的?韩岳、韩非支持雪儿,确实不错,他们本就是一家人,不支持自家人,支持谁呢?我觉得,无关大局。”

    “至于资格问题,更不用担心了。韩岳能不顾安危,援救独立师,则说明他心中大局观念很强,就这一点,就不是普通人能比拟的。”

    “我很负责人的说,他有资格担任这个师长!”

    贾诩苦笑着道:“既然陛下都这样说了,那臣无话可说。”

    “嗯,就照我的意思,给韩岳任命吧。”

    “是。”

    在此之前,洪南的想法,其实与贾诩一般无二,也不怎么看好韩岳。可并州之战,确实让洪南感动了。

    与其说,任命韩岳是奖赏,倒不如说,是对韩岳的看重!

    只有像这样的指挥官,才能使得晋国军队的战斗力,快速提升。如果人人都像十几年前的黑山军一样,都拥兵自重,那整个晋国军,将会是一盘散沙。

    说完了韩岳的事,洪南提起徐晃。

    “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出兵帮一下徐晃,别看他现在闹的很凶,但其实力,还是非常羸弱的。尤其锦衣卫禀报,他的大军很多连武器都没有,新加入的百姓们,都拿着锄头、镰刀作战。这简直是岂有此理,我晋国军队何曾有过这样装备低劣的?这不是让曹操笑话吗?”

    贾诩哈哈笑道:“陛下啊,徐晃的军队扩充太快,又没有后勤补给,装备低略,是没有办法的事。”

    “我们现在的兵力有限,又要牵制邺城的二十万军,如果去帮助徐晃,就等于将敌人的二十万大军放出去,给徐晃造成更大的威胁啊。我看,陛下应该慎重考虑。”

    (本章完)

第559章 徐晃之困境() 
    洪南道:“我的意思是,在暗中帮助徐晃,并不是大张旗鼓的出兵。”

    “能瞒得住吗?”

    “这就要看我们如何操作了。”

    指着地图,洪南道:“冀州各大战场中,只有平原郡的战事,最为激烈,也最为关键。敌人在这小小的一个郡,集中了四十万人!想一口气把徐晃吃掉。徐晃被逼迫的,接连后退,就要入长江了。”

    “更重要的是,徐晃遇险后,冀州各大战场的部队,都有意向平原靠拢,想援救徐晃。这就造成了,给敌人打埋伏的机会。别忘了,敌人在其他战场,也驻扎了二十多万人啊,完全有能力歼灭任何前往驰援徐晃的援军。”

    “所以,现在的冀州,看似徐晃得势,其实生死只在一念间。我们要不帮他,他很难脱离这种危险。”

    贾诩本来没想过这问题,听着洪南诉说,研究了下地图,贾诩深吸了口气,道:“陛下真是洞若观火,如今的战局,的确是如此。”

    “这个徐晃,也太不小心了,竟中了敌人的诡计。”

    洪南道:“这也怪不得他。是敌人太狡猾,无论他出兵或不出兵,都会给敌人打伏击的机会。”

    贾诩问道:“那陛下准备如何相援?”

    洪南道:“我准备。。。亲率二十个团的兵力,先绕道魏郡边境,与高顺、赵云、黄忠会合,相助他们,一起击败周瑜、审配。之后,传令庞统,派水军在白马要塞接应,我们的大军,可顺江而下,在清河郡登岸。上了清河郡,再往前六百多里,就到平原前线了。或许,那个时候徐晃已经没在平原,而是退到了清河,这就更方便了,我们的大军登岸后就可以作战。”

    贾诩道:“听起来是不错,但臣以为,时间上怕来不及啊。按照陛下的计划,我们的军队先是去魏郡边境,与高顺、赵云、黄忠一起,击败周瑜、审配。需知周瑜、审配拥兵三十万,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就算能一举而击溃,等我大军到白马要塞时,起码已经过了两个月了,等再到清河,都九月底了。徐晃能坚持那么久吗?据锦衣卫禀报,他身边的部队,连三万人都不到,要面对敌人四十万的重兵,压力太大了。”

    洪南道:“所以,要完成我这个计划,就必须要让徐晃坚持三个月!我准备派出一支精锐,约三个团的兵力,佯装成主力,经安平郡,乐陵郡,广平郡,一路横扫过去。这些地方都有徐晃的驻军,虽然不多,但却站着郡城,而敌人呢,正准备伏击他们即将出援徐晃的援兵,我们的军队到了以后,既可以帮助我方援军,又可以迷惑敌人。按照路程算,只要不遇上太强悍的敌人,只需一个月,就能赶到平原郡外围。等他们与徐晃会合了,就一定能坚持到我主力部队驰援。”

    贾诩挠了挠头,被洪南说的有些发懵了。他算了算,道:“我们手上,一共四个师的兵力,也就是三十六个团,陛下率领二十个团绕到与高顺、赵云、黄忠会合,又让人派出三个团的精锐,一路横扫前往清河。这就意味着,我们留在这里的兵力,只有十三个团,这么少的兵力,能牵制住邺城的二十万军吗?”

    洪南笑着道:“我们两路大军离开这里,一路消灭周瑜,一路佯装主力,前往清河。我估摸着,邺城的驻军,肯定会以为,我们的兵力全都走了,要是能让他这二十万军离开邺城,我们的十三个团趁机收复邺城,那是再好不过啊。如果敌人发现了我们留在这里的十三个团,并且将其包围,也不要紧,我相信凭着山势之险,我们的十三个团,一定能守得住。”

    “不管怎么说,我们进军之策略,同意能牵住住邺城之兵,对其他战场,没有任何的妨碍。”

    “树挪死,人挪活嘛。”

    贾诩点头道:“我完全赞同陛下的策略。”

    “好,那就这样决定了。如果战事顺利的话,我想,在过年前,就能解决冀州之战事。这也是二次大战以来,决定胜败的转折之关键。”

    。。。。。。。。。。。。。。。。。

    清河郡,汕头县。

    这里,城内城外都驻扎着曹军,约十数万人。

    府衙中,曹军统帅荀攸,袁谭麾下将领张颌、颜良、文丑,正在商量进剿徐晃之事。

    张颌道:“原本我们打算,派出十万人,绕到攻下清河郡,好切断徐晃的退路,但徐晃像是早就知道一般,硬生生将我们的突袭部队顶了回来。现在,我四十万大军都集中在平原地区。看来,只能在这里,跟敌人一决生死了。”

    颜良道:“这一仗,我看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有四十万啊,徐晃才三万。而且他这三万人,说是三万,实则连武器装备都没有,粮食又紧缺。哼哼,跟我们的军队比起来,简直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文丑拱手道:“军师,请给我五万人,我必在五日内,消灭徐晃!”

    “几位将军,都稍安勿躁。”

    荀攸道:“平原之战事,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你们难道没看出来,徐晃已经改变了策略,不准备死守平原吗?”

    “军师的意思是?”

    荀攸道:“我料想,他会在几日内,往北突围,或者往南突围。”

    “为什么?往北往南,可都有我们重兵,他如何突围?”张颌不解,觉得荀攸此话毫无更具。

    荀攸道;“我说这话,是有实际根据的。就在两个时辰前,我接到两封战报。一封来自安平郡,说洪南的主力,已经抵达安平郡,消灭了我们六千多人,一路士气如虹,长驱直入,往这里赶来。一封来自巨鹿郡,说徐庶派遣韩岳为主帅,率领新组建的独立师,进入冀州作战。这就意味着,有两路大军往这里急赶,都想援救徐晃。”

    “而徐晃呢,肯定是知道了这两路军的存在,想赶去与这两路军的其中一路会合,好壮大自己的实力。”

    (本章完)

第560章 化整为零,跳出包围圈() 
    “再有,自徐晃被围住后,其他各郡的晋军,都在往这里赶,已被我们消灭了四万多人,徐晃肯定觉察出我们围点打援的意图,不想连累各郡县的士兵。所以,他非突围撤军不可,只有跳到外线作战,才能避免让各郡县的士兵因为援救他而遭到覆灭。”

    “话又说回来,此时此刻,他除了突围,还有别的办法吗?难道死守平原?能守得住吗?即使退往清河郡,也逃不出被我们歼灭的范围。由此,我断定他会突围。”

    张颌道:“既然军师已经知道了他的意图,那事情就简单多了,我们就派兵埋伏在他突围的路上,将他的三万人彻底剿灭,让洪南和韩岳,连救援的目标都没有。”

    荀攸笑了笑,道:“张将军言之有理,这也正是我要说的。无论如何,在半个月内,必须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