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外挂闯三国 >

第285章

带着外挂闯三国-第285章

小说: 带着外挂闯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攸笑着道:“丞相啊,我的御敌计策,其实早就说过了。”

    “哦?早说过了,我怎么不知?”

    许攸道:“回丞相,两年前,我建议您,扩建水军,将水军的数量,扩充到二十万,加强水军实力。这便是我的御敌计策。”

    “我们想与洪南抗衡,就只有在水军上,下苦功夫!”

    “丞相。。。您不防想想,在当今天下,洪南战局着六七个州,又控制着两都,我们凭什么跟他抗衡,要怎样才能削弱他的力量?”

    “只有水军!如果我们的水军,能以压倒性的优势,击垮庞统,并控制长江,那就等于,将洪南的地盘,一分为二,北边的士兵,无法向南增援,南边的士兵,也无法向北增援。而我们呢,则想打哪,就打哪。以全部的主力,攻其一部。”

    待许攸说完,所有人都议论纷纷,商量起来。

    曹操深吸了口气,赞叹道:“不错啊,这方略,真是神计。如果我们集中所有的力量,还无法攻打下晋国一半的土地,那我们就活该亡了。”

    “子远啊,难怪你当初建议我扩充水军,原来打的是这鬼主意。”

    许攸正色道:“丞相,可水军扩建到今天,并不怎么理想,我们的实力,连江东都战不过,更不用说晋国了。”

    “我们虽号称二十万水军,但武器不如江东,带兵的将领不如江东,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水军,也不如江东。而再看晋国呢,虽然只有十三万水军,但他们武器特别的好,又有庞统亲自坐镇,专研水军战法多年,是我们控制长江的最大障碍啊。”

    “因此,我建议,再投入三百万两白银,继续扩建水军,将水军的数量,提高到三十万,并且打造一批坚固的战船。即使我们无法与晋国抗衡,也必须战胜江东。”

    “我们要做到,与江东、袁谭联合,能击败晋国,不联合,能击败江东、袁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章完)

第512章 被赵黄拒() 
    之前说扩建水军的事,所有人都赞同,但说到投入三百万两白银,很多大臣都出来反对。

    第一个反对的,就是程昱!

    程昱道:“三百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啊。晋国现在有zha弹,又研究出了大炮,这新型武器的威力十分强悍,就算我们的战船造的再好,也抵不住他们两炮。别到时三百万两白银,全都沉入江底了。”

    许攸:“程大人,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难道因为害怕敌人的大炮,就不组建水军了?这是什么道理?”

    “就像百姓们说的,听危|蛄叫,还不种庄家了?”

    “可是。。。。”

    “行了,别吵了。”

    曹操站起身,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道:“我决定了,就组建水军!”

    “此事由许攸负责。投入五百万白银,五十万担军粮!要做就下决心做大,不仅要超过江东,更要超过晋国!水军的数量,由二十万,扩充至四十万。”

    这话,他几乎是咬着牙说的。因为这比钱,是卖豫州所得,是兖州几乎所有的钱财。

    如果不能将水军打造的跟晋国一样,那就算打了水漂了。

    “至于水军大都督,仍由蔡瑁负责,副都督张允,军师。。。许攸!”

    “谢丞相器重,臣一定竭尽所能,为丞相打造出一支实力最强的水军!”许攸感激涕淋。

    他终于看到了希望,只要他能将水军的实力,打造的超过晋国,那朝廷就还有希望。

    ***********

    洪南、赵云等,在益州逗留了一个多月,相继收复十四个郡。硬是等到兵部、户部、吏部的人前来,才传令撤离。

    临走前,洪南给张任交代了一件重要的事。

    什么事呢?

    当然是协助锦衣卫,寻找黄石!

    这件事,洪南本来是不准备告诉张任的,因为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想来想去,觉得锦衣卫在张任的地盘上,想瞒住张任,怕不好操作,所以,还是告诉张任算了。

    但严令张任,这是晋国的最高机密,不得向外透露。

    安排好一切后,裴延留在成都,继续收拢部队。而洪南,则率领一个师的兵力,加上御林军,典满麾下的五万兵,及赵云、黄忠的兵马,一起前往汉中,准备从豫州返回长安。

    走了半个月,大军在汉中宿营。

    洪南将赵云、黄忠叫到了房间中。

    “陛下,您叫我们来,有什么事吗?”

    洪南看了眼两人,始终难以开口。

    因为他知道,赵云和黄忠,都是世间最忠义之人,他们绝不会背叛刘备,就算他开口招揽,两人也不会同意。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们来益州吗?”洪南问道。

    这个问题,赵云和黄忠也考虑过。他们刚开始也想不明白,洪南的实力那么强,别说打下益州了,就算打进兖州,怕都没有问题,可为什么还要他们两个,跟着一起出征呢?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洪南在担心,刘备趁虚攻打长安,所以将刘备麾下的兵马,调往益州。

    可赵云、黄忠也想了,洪南那么强,长安有十几万部队,西凉还有几十万人,怎么可能害怕刘备呢?

    所以,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

    直到攻下益州后,赵云和黄忠,才渐渐明白,洪南叫他们来益州,并不是为了防止刘备在背后捅刀子,而是看上他们两个了,想收为己用。

    但在这件事情上,两人一直意志坚定!

    “陛下,您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黄忠道。

    “是啊,只要我们能做的,都尽力去做。”赵云道。

    洪南拉着两人入座,给两人亲自泡了一樽茶,说道:“两位将军,我的心思,你们还不明白吗?”

    “刘使君,固然是个很好的主公,但他借住于洛阳,又敌不过曹操,他注定不能成事。就算把洛阳刮地三尺,也武装不起一支,能与曹操相抗衡的军队。因此,你们的救国之志,注定不能实现。”

    “我真心希望,你们能效忠我晋国,只有我晋国,才具有战胜曹操的资本。换句话说,只有我晋国,才最有可能一统天下!”

    赵云、黄忠当即否决:“不,陛下,我等既是刘使君的部下,就该从一而终,岂能改投于您?如果真那样的话,我们岂不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了吗?”

    “我就知道你们会这样说。”

    洪南深吸了口气,道:“好吧,我不勉强你们。但我希望,你们能好好考虑考虑,你们记住,我晋国的大门,随时都为你们打开着。”

    “谢陛下。”

    两人齐齐拱手。

    洪南坐下,没有看两人,摆手示意两人离去。

    赵云、黄忠对视了眼,缓步退出了屋子。

    自第二天起,大军就加速前行了,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赶到了洛阳境内,赵云、黄忠率兵马离开,其余兵马,与洪南继续西行。

    ************

    “听说陛下班师回朝了?”军机处,李儒前来问道。

    “文优啊,你消息很灵通嘛。”

    贾诩道:“陛下的部队,已经过了洛阳,再等两日,就回长安了。”

    李儒道:“总算回来了,我这心啊,也能落地了。”

    “此次益州之行,可谓收获颇丰,不仅取得了益州二十二郡,还招降了益州的几十万兵马,陛下令,将益州军,削减至十五万,由张任率领。”

    “张任?刘璋的部将。”

    “是啊。”

    李儒道:“有点不妥吧。”

    贾诩道:“我看没什么不妥的。张任的身份,除了是刘璋的部将以外,还是童渊老先生的大弟子,童老先生为我们晋国倾注了毕生心血,为我们培养了那么多人才,他的弟子,不会差到哪去。”

    李儒道:“我不是说张任差,而是担心他。。。。”

    贾诩心里明白,李儒就是不信任张任。

    “你啊,胸怀就是没有陛下的宽广。怎么总是小心眼呢。人家张任,在攻打益州的战争中,是立了大功的,主动说服了二十万益州军归降,他的忠诚,自不用怀疑。”

    说道这,贾诩喜道:“还有件更让你高兴的事呢。”

    “什么事?”

    贾诩道:“我们的军队,刚刚攻下益州,蛮王沙摩柯,就派人先一步到长安了,表明愿意臣服于我们晋国,还说等过些时日,蛮王会亲自到晋国,参拜吾皇。”

    “就在刚才,我刚把蛮王的使者送走。”

    (本章完)

第513章 的疯狂计划() 
    李儒笑道:“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如此一来,我们的实力就更强大了,南部地区,彻底的平定。这将意味着,以后我们的敌人,就只剩曹操、袁谭、孙权了。”

    “是啊。。。。”

    想到晋国的前途,两人都不由笑了起来。

    “孙权远在江东,短时间内,是不会主动参加中原大战的。我们的敌人,实际上只有曹操、袁谭。这两大诸侯,看似强大,有五个大州,但实际上武器低劣,跟我们的没法比。我敢断言,如果陛下肯下决心,发起中原会战的话,我们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是啊,这得看陛下的意思了,我们只能从旁建议。”

    说了一会儿话,李儒起身离开。

    ***********

    这一日,洪南终于回到长安城。

    “恭迎陛下。”

    “免礼免礼,都起来吧。”长安城城门口,洪南骑在马上,朝众人道。

    贾诩、李儒、孙简、朱儒等,都围拢了过来。

    “文和,近几个月来,长安有什么事吗?你们军机处,总管天下,可不能懈怠啊。”

    “陛下放心,军机处从不敢懈怠。”

    队伍从街上过,百姓夹道欢迎。

    一边走,贾诩道:“几个月来,我们的炼钢基地,发展迅速,增添了好几个工厂,他们保证,在明年春季结束前,完成好陛下交代给他们的任务,造好二十万套最坚硬的钢铁武器!”

    “好。”

    洪南道:“这也就是说,等到了明年,我们就能武装起二十万精锐了?”

    “是的。”

    “那我们得提早做准备啊。”

    。。。。。。。。

    一路回到皇宫,御膳房早就备好了膳食。

    洪南让几个大臣留下,同洪南、典韦等将,一起用膳。

    “文和,孙大人。我们现在的兵力,已经达到一百二十多万,加上各地郡县兵,实际总兵数量,近两百万。如此多的兵力,我感觉可惜啊。”

    “可惜?”众人不懂。

    洪南解释道:“可惜了粮食啊,两百万军队,一年下来,要消耗多少?我一直在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削减兵力,走精兵路线。”

    贾诩轻笑:“陛下又想精兵简政啊。但臣以为,如今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怎么?”

    “与其削减兵力,不如让这些士兵,去跟曹操、袁谭打一仗,我相信,一定能取得不小的成果。”

    洪南笑着,摇了摇头。

    “陛下何意?”

    洪南道:“打仗,靠的不是兵多,兵再多也抵不住精兵强将,抵不住先进的武器。就比如益州之战,我们说是十几万人,其实真正参与战斗的,只有区区一两万人。可为什么益州军就是敌不过呢,一再的兵败。这决定胜负的,其实就是武器。”

    “再则,像以前曹操侵略我北方三大州,出动了上百万的军队,我们分布在各地的老百姓,纷纷参战,我们参战的人虽然多了,可牺牲也大啊,动不动就死伤数万人。这可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我们现在,要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在攻取天下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贾诩:“在陛下眼中,已经没有曹操、袁谭了吧?似是将整个天下,都看成了晋国的,将所有百姓,都看成了晋国的百姓。”

    “哈哈。。。你算说对了。曹操、袁谭等,都是纸老虎,风一吹、雨一淋,就散架了。我们注定是要一统天下的。也不必急于一时,更不用以士兵的伤亡、老百姓的伤亡,换取胜利。”

    “我有个想法,你们军机处、六部,可以考虑考虑。”

    “陛下请直言。”贾诩、李儒等,都不由得好奇。

    洪南放下碗筷,让典韦拿来了地图。

    所有人站起身。

    洪南展开地图,看了看,道:“我想把所有的地方部队,全部解散了。从正规军中,组建六十万人,分布于各郡县,填补这个空缺。”

    “同时,将剩下的正规军,挑选一下,只留四十万人。除了组建两万狼骑军、三万禁卫、御林军以外,其余的三十五万人,要重新编制,每三万五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