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外挂闯三国 >

第277章

带着外挂闯三国-第277章

小说: 带着外挂闯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ズ螅驳们胧揪ΑH绻忝遣淮鹩Γ潜闼懔耍艺饩妥砘爻ぐ病!

    他的话语非常坚硬!

    此话,透露出两层意思,一则,是表明价格已经不可能再往上调,再往上的话,他已经没有全力再做主。

    二则,也有些威胁的意思。正如昨日许攸所说,洪南已经盯上了豫州、益州,不拿到手,是决不罢休的,如果谈判破裂,桑榆回了长安,那接下来要面对的,很可能就是晋国大军了。

    这么严重的问题,自逃不过曹操等人的双眼

    众人都知道,这千万之价,怕真是无法达成了。

    “使者可先到偏殿稍等,待我们商议后决定。”曹操忽的摆手道。

    桑榆也不气恼,拱手道:“好,在下先行告辞。”

    说完,他退出了大殿。

    桑榆走后,曹操同众谋臣又商量了起来。

    这价格,相比于昨天,已经好很多了,但在他们心里,一直有千万那个价格摆在那,如今没有达成,却是十分的遗憾。

    许攸:“丞相,臣以为,可以达成交易。”

    程昱:“只是不知,桑榆是真的不敢再往上加价了,还是他故意这样做,想压我们的价?”

    “仲德说的,也是我想说的。”荀彧道:“桑榆此人,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心里有数,谈判时,也极有章法,我猜想,洪南给他的底线,绝不是七百万。说不定。。。就是一千万!他只是想压低价格,立功而已。”

    “文若如此说,可有证据?”曹操问道。

    荀彧:“。。。。”

    “这只是臣的猜想,并无证据。”

    曹操:“没有证据,那就不好说了,如果我不同意交易,桑榆真的转身走了,那我们岂不是错过了一个机会?若是因此惹恼了洪南,引来晋国大军,那可太划不来了。”

    说到底,还是实力的问题,要是曹操的实力强国晋国,或者旗鼓相当,那一切都不存在了。要是有人敢说买他的土地,他可以毫不留情的拒绝,甚至杀了使者都行。

    过了会,曹操轻笑着道:“那我们不妨来试一试。。。。”

    “丞相准备如何试?”

    曹操:“。。。。。”

    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众人觉得甚好。

    “好,那就这么办了,去将桑榆叫来吧。”

    少许,桑榆重新回到大殿上。

    荀彧首先讲话:“桑大人,我们经过商量,决定。。。成交价格,至少也应该有几百万,及九十万担粮草,如果没有这个价格,我们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说这话时,曹操掩嘴喝着茶。

    桑榆问道:“这是你们最后的决定?”

    “是的,是最后的决定。”

    “好,既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桑榆最后看了眼殿内众人,拱手道:“容在下告辞。”

    说着,他便准备转身离开了。

    曹操等一瞧,十分惊异,难道说,桑榆真的没办法提高价格?洪南给他的底线,真是只有七百万?!

    “桑大人请留步。”

    就在桑榆走出去四五步,曹操笑着道:“生意都是谈成的嘛,你且先过来。”

    “怎么,这不是你们最后的决定吗?”桑榆问道。

    曹操:“怎么可能是最后的决定呢,我说的话才是最后的决定,其余人说的都不算!”

    桑榆心中大喜,他似乎看到了希望。

    “那丞相的意思是?”

    曹操道:“就照之前你说的那个价格,以八百万两白银,八十万担粮草成交,我这就传下令去,让豫州驻军在收到粮草后,即刻换防。”

    之前曹操的计策,其实非常简单。

    就是试探一下桑榆。

    先由荀彧提出反对成交,如果桑榆是不同意,并且要走的话,那就说明,桑榆真的不可能再增加价格了,而反之,桑榆就会答应,那曹军就能得到一大笔白银、粮草。

    事实证明,桑榆真的没扯白,他真的加不了了。

    不过。。。这都是表面现象而已,实际上,就在刚才,桑榆转身离去的时候,桑榆也是在试探曹操,如果曹操不叫住他,他都准备转身同意九百万的价格了。

    可最终他胜了,曹操先他一步没沉住气。

    ************

    “桑榆不负我望,终于谈成了这笔生意。”

    长安,军机处,贾诩收到捷报,欣喜不已。

    他赶紧坐下,亲笔写了一份奏折,随后让军机处的官员,紧急送去宫中。

    信中表明,买下豫州、益州的事,已经落实,军机处即将下命令给户部,暂时调拨四百万两白银,四十万担粮食,运送去豫州前线。

    (本章完)

第497章 又要亲征了?() 
    同时,再派人给曹操说明,由于白银、粮食,数目太大,只能给予一半。

    洪南收到奏折后,当即同意,给了批复。

    “这个曹操,还真把豫州、及益州四郡卖给我了,真是败家啊。”

    御书房中,洪南苦笑不已。

    他要是有这两个州的话,给多少钱也不卖。道理很简单,益州已经攻取四个郡了,只要再努力下,就能攻取整个益州。须知益州有二十二个郡啊,那可相当于两个并州。

    再说,将两个州丢给晋国,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曹操竟然不于在乎。

    典韦:“那接下来,是否该让裴延、陈宫等,进军豫州、益州了?”

    “不,现在时机还不到。”

    洪南摇了摇头,起身道:“走,去军机处,跟贾诩商量一下。”

    “是。”

    来到军机处,贾诩禀报道:“陛下,调拨粮饷的命令,已经下达了,户部会在近两日,派兵运送前往豫州前线。”

    “嗯,很好。”

    洪南走到地图前,看了会,道:“曹操将豫州、及益州四郡都卖给我们,等他们将军队撤走,我们得派人前往驻守啊,你可想好了,调哪支部队前往?”

    贾诩:“臣早已拟定好了这方面的策略。。。。”

    说话间,他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奏折,道:“陛下请过目。”

    “待曹军撤走后,我们应当让吏部,选定好治理各郡县的人才,前往任职,担任太守、县令;同时,让兵部给前往任职的官员授权,凡县令者,可在当地募集一百捕快、两百守城兵士,凡太守,可募集士兵两千。我会给马超去一道命令,让他调集十万军,进驻豫州、益州。是为驻扎在豫州境内的正轨军,用于防守、抵制曹军。”

    洪南看完这计划后,没有立刻答应,似在犹豫。

    贾诩疑惑,问道:“陛下在担忧什么?”

    “我在担忧啊,我们驻扎豫州的兵将,却从西凉调拨,士兵们背井离乡,会不会有怨言?你要知道,这些士兵不可能仅仅驻扎半年或者一年,他们很有可能要驻扎很久很久,直到他们退伍。而在这期间,由于路途太远,他们是没有可能回去探望双亲的。我要是这十万大军的其中一员,呆一两年还好说,熬熬也就过去了,可要是十几年不让我回去,那我就算是爬,也要爬回西凉。”

    “这个。。。。”

    贾诩:“这我倒是没想到啊,都说故土难离,连百姓们都不愿意离开家乡,来我们晋国生活,可见士兵们也会有这种想法。”

    “这不得不防。”

    “陛下真是心细,连这都考虑到了。”

    “那你有什么其他主意?”洪南问道。

    贾诩轻笑道:“这么仓促间,我哪能有什么计策,不知陛下。。。。”

    洪南:“我看不如从武英殿中,派遣十几名干部,到豫州去,组建一支新军,招募当地的百姓,一方面,可以帮助当地执行我们的惠民政策,另一方面,可以抵御曹军。”

    “至于人数嘛,每个郡可以给出五千到两万人的额度。凡靠近曹军边境,就以两万人为限,凡在豫州腹地的,就以五千人为限。”

    “这样一来,虽然我们每年下拨的粮饷增加了,却不用从西凉调兵,士兵们也不会深受思乡之苦。”

    贾诩道:“这好办,我等下就给户部、兵部、及吏部下到命令,让他们开个会议,在两天内,拟定好各项事宜。”

    “好,那就这么办吧。”

    洪南深吸了口气,道:“等过几天,我就亲率第一军,进入豫州!”

    “第一军?陛下是说裴延、陈宫的部队?”

    “是啊,有问题吗?”

    贾诩为难道:“陛下,您怎么又要亲征了。这件事六部官员们是不会同意的,一起都要以您的安全着想啊!”

    洪南哈哈笑道:“我的安全?你觉得,堂堂新一军,会保护不了我的安全吗?”

    “文和,这支新军是新组建的,跟其他军队不同,他们手中的武器、及将要用于实战的战斗方法,还没有得到验证,我不能完全的信任裴延、陈宫,要是他们不会打,岂不是要葬送了三万将士?所以,这新军第一战,至关重要,我必须要亲临指挥。还有,这也关系到士气问题,要是新一军打了败仗,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贾诩:“可是。。。。”

    “别可是了。”

    洪南道:“我可以向你保证,我只去这一次,等打完了这一仗,以后再发生战事,我绝不插手,一切都由裴延、陈宫自己解决。”

    想了想后,贾诩苦笑道:“好吧,也就是我,如果是文优的话,他一定不会同意。”

    洪南道:“那你就要好好做他的工作,说服他。我可不想在我出征的时候,来一场百官劝诫。”

    “是,臣尽力而为吧。”贾诩应道。

    ***********

    洪南走后,贾诩将六部官员召集到军机处,一则商讨如果接管豫州、益州,二则督促户部,准备好粮草,随时驰援即将上前线的将士。

    还有,当新一军进入益州后,如果打下了城池,户部跟兵部、吏部,将快速派兵前往驻扎。

    这站端一开,牵涉的事情太多了,不但要安排好当地的百姓,还要处理俘虏、跟紧援军等等。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大战,洪南要御驾亲征,亲自指挥新一军作战!

    堂堂一国之君,却要上前线,这可是件大事。

    当贾诩说完,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李儒道:“新一军,是陛下一手创建起来的,其中很多将领官员,都是陛下亲自调教的。其新的作战方法,在晋国当然没人能比得过陛下。”

    “但是,仅带着三万军,就孤军深入,闯到益州腹地,要是有什么闪失,那该怎么办?”

    贾诩问道:“那你有什么好主意?陛下是非去不可啊。”

    李儒道:“既然陛下非去不可,那你们军机处,就应该多派些兵马,好保护陛下的安危。你们别忘了,我们豫州兵力缺乏,曹操又在那经营了十几年,要是等陛下进入豫州后,曹操突然发兵五十万堵住汉中,那怎么办?陛下岂不是成了瓮中之。。。龙了吗?”

    “我建议,从长安御林军中,抽调五千人随驾,其次,让典满将军,率领本部五万人,紧跟在新一军后面,作为侧翼。同时,命令驻扎在白京水寨的,原裴延所部五万人,紧急进入豫州,并向曹军警戒。一旦曹操有所异动,即刻开战!”

    (本章完)

第498章 向刘备借兵() 
    贾诩笑着道:“文优所言,正是我之所想啊。陛下亲临前线,危险至极,是该增添些兵马,以确保安全。”

    李儒道:“既然你同意我的观点,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陈宫:“此次入益州作战的主力部队,是我新组建的新一军,我是新一军政委,按理要跟着大军前行,可这样一来,户部就没人管了。要知道,调拨粮草接济前线部队,涉及很多的事,我们还要跟曹操周旋,付给他八百万两白银,及八十万担军粮。我建议,暂时辞去户部尚书一职,由文优担任。”

    “不不不。。。我对户部不熟悉,临时受命,怕。。。。”

    “怕什么啊,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陈宫笑着道:“你要是做不好,我晋国就没人能做好了。”

    众人齐声笑了笑。

    “看来你们都是这个意思?”李儒问道。

    众人点了点头。

    贾诩道:“文优,你应该挑起这根大梁啊,你是最早跟随陛下的老人,曾经也在户部工作过,对户部有所了解,你要是不出来,谁能当户部尚书?”

    李儒:“那这样一来,我岂不是同时担任两个尚书职位了吗?”

    兵部尚书孙简道:“你那个吏部,平时也没什么事,尽是些审查官员、科举考试。。。这些都有文贤阁帮着分担。此次战事,不仅要调拨粮食,还要调集兵马、及前往上阵的官员,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