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外挂闯三国 >

第111章

带着外挂闯三国-第111章

小说: 带着外挂闯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这个位置上,心气立刻就不一样了,能看到很远很远,心里想的全是称霸天下的宏伟蓝图。

    庞统道:“倒没什么不能坐。。。。”

    “只是一把椅子(汉朝是龙榻)而已,你若想坐,也可以来坐坐。”洪南毫无所谓。

    庞统惊的差点跌倒,表情变化,道:“这,微臣怎么敢啊。”

    “有什么不敢的?”洪南道:“你想坐吗?想坐就坐。”

    洪南站起身。

    庞统吓的出了一身冷汗,道:“不不不,臣从不敢有那想法。”

    洪南上前将他扶了起来,笑着道:“你可真不识逗,既然不想坐,那便不坐吧。”

    “谢主公。”

    在殿内逛了圈,洪南、典韦、庞统走了出去,准备返回。

    路上,洪南说道:“士元啊,我现在有点担心,我登基后,袁绍和曹操。。。。”

    “呵呵,主公又在犹豫了?”

    “是啊,这毕竟是大事。”

    庞士元拍着胸脯道:“主公放心吧,臣敢以脑袋担保,主公称帝,不会有任何诸侯敢讨伐主公,相反,曹操、袁绍会正式与主公结盟。”

    “你竟有如此把握?”

    “是的。”

    洪南笑着点头道:“好,既如此,我便不犹豫了。”

    两日后,庞统送来国号、年号、称帝诏书,及登基时要注意的一些事。

    “什么?晋国?”看着奏本上,庞统写下的两个大字,他心底不由一颤。

    没错,庞统定的国号就是………晋!

    历史上,是有这个朝代的,三国后期,就是司马懿一统天下,建立了晋朝。

    如今,庞统也定这国号,让洪南心里不由的发怵。。。

    “主公,怎么了?以晋为国号,有什么不妥吗?”庞统疑惑的问道。

    “你们怎么想起来,用这个字做国号啊?”

    庞统拱手道:“主公,您在晋阳立国,以晋为国号,很正常啊。”

    洪南道:“既如此,那就用‘晋’字吧。”

    “晋国,年号始平一年。。。这个年号得改一下,什么始平,改为大晋一年。”

    “是。”

    最后是诏书,拿起诏书来一看,洪南眼眸一亮,笑着念道:“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华居内,以制四海,汉主中原,漫漫四百年矣;然皇帝昏庸,纲常崩坏,礼仪沦丧,君臣亵乱,苍生如处水火,士子痛断肝肠;朕本布衣,承天道,举王师,居并州太行,控长江天堑,坐地千里,带甲百万,恩威所至,臣民拜服,为天下苍生福泽计,朕顺天应人,登基为帝,特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士元,这登基诏书写的很好啊,通俗易懂,气势磅礴,就算一般的百姓,也能看得懂。”

    原本他还担心,庞统等人会将诏书写的跟天书一样,没想到。。。

    庞统十分得意,说道:“禀主公,臣明白主公的意思,是要让所有的百姓都能读得懂诏书,所以。。。。”

    “做得好。”

    洪南想了想,道:“不过,这诏书还得再加几个字。”

    “再加几个?主公的意思是?”

    洪南指着诏书的开头,道:“在最开头,应该再加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庞统喃喃的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命,承天运,这开头好啊。主公真是大才。”

    在宋朝之前,都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是以,庞统并不知晓。但这几个字并不难理解,也是通俗易懂,稍微一读便明白了。

    洪南道:“那就这样决定了,诏书就照这样颁布吧。”

    “诺。”

    庞统笑着应道。

    ***********

    公元200年,即建安五年,正月二十日,在晋阳东城,洪南改元开国,登基为帝!

    国号晋,年号大晋一年。。。

    这一天,晋阳城内所有的百姓都来了,就算没来的,也在大街上跪拜。

    黄巾军十万精锐,都在校场上眺望东城,凡百夫长以上将领,及各部官员,都到宫殿外参加登基大典,目睹洪南一步步走向帝位,宣读即位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华居内,以制四海。。。。”

    诏书宣读完,洪南祭天、祭地、祭祖,宣布:“自今日起,朕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晋,改晋阳为晋都,大赦天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宫殿外,所有的文臣武将都跪了下去,大声叩拜道。

    “平身。”洪南拂袖一摆,示意众臣起身。

    自汝南起兵起,到现在不到三年,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黄巾贼,成为掌管天下的皇帝。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这三年,可以想象有多少危险,多少苦难。。。

    看着眼前的所有人,洪南愣了许久,想起了穿越后的很多事,尤其在李儒、张绣、典韦身上扫过,想起了一路走来的艰辛。

    (本章完)

第206章 登基称帝(1)() 
登基大典忙活了一天才结束,洪南回到州府。

    虽说登基了,有了宫殿,但很多东西都还没搬过去,辉煌的宫殿也不过就是一座空房子而已,不得已还得到州府来住。

    “夫君,你回来啦,快入席吧。”蔡琰准备好了饭菜,笑呵呵的说道。

    屋子里站了很多的丫环,都喜笑颜开,欠身道:“参见皇上。”

    “哦对,夫君不是夫君了,以后是皇上了。”蔡琰一惊,忽的想起。

    洪南翻了个白眼,道:“行了,什么皇上,你们看我现在像皇上吗?”

    “像啊。”一个丫环笑着道。

    蔡琰呵斥道:“什么像啊,就是皇上。”

    “皇上都是穿龙袍的,我现在还穿着素衣。文姬,你们针织坊的人,还没做好朝服?”来到桌旁坐下,洪南喝了口酒,问道。

    早在两个月前,他就给针织坊下了道命令,缝制新的朝服,并且送去了很多的图纸,让针织坊的人按照图纸上的模样缝制。

    那些,皆是按照唐朝时期的朝服,跟汉朝的大不一样。

    洪南想着,既然要称帝,那就得有新的开始,不仅是身份变了,衣服也得跟着变。

    蔡琰道:“皇上。。。。”

    “你再叫我皇上,我等下打你屁股。”洪南打断她的话说道。

    旁边的丫环们都掩嘴轻笑。

    蔡琰问道:“那我叫你什么啊?”

    “还叫夫君吧,叫皇上感觉太生分了,再说我也不习惯。”

    “好吧。我就知道,夫君是最平易近人的。”

    蔡琰说道:“夫君,我听文和先生说,等我们缝制好了朝服,还要缝制几十万件士兵们的衣服,是真的吗?”

    “士兵们的衣服,不着急吧。等有时间了再说。”洪南道:“现在最紧要的事,是解决官员们衣服的问题,如果一个朝廷建立,连官员们都还穿着素衣,那成何体统?”

    “至于士兵们的。。。就算你做一百万件,他们也穿的完,何必急在这一时?当然,这事也不能忽略,在一年内,定要将士兵们的衣服发放下去,实现统一。”

    “是。”蔡琰应道。

    “我回来,是要告诉你件喜事。”

    “什么喜事啊?”

    洪南狼吞虎咽的吃了两口饭菜,卖了个关子,说道:“你猜。”

    “我咋知道。”

    洪南说道:“我决定,明日就将一切的东西都搬到奉天宫去,以后咱们就住在那了。”

    奉天宫,就是庞统新建造的宫殿,也是白天时洪南登基所用。那将是以后晋国官员朝政议事的地方。

    蔡琰道:“我听说,那只有一座宫殿,还是朝议的地方,能住人吗?”

    洪南哈哈一笑:“文姬,你这话说的就太没见识了吧?你以为奉天宫就一处大殿啊?那岂不是太寒酸了?”

    “告诉你吧,在那大殿后面,有一个很漂亮的花园,花园周围,有三十多间屋子,咱们这些人就算都过去,也住的下,那里可比州府大多了,而且立于高台之上,站在那里,能看到很远。”

    “真的啊?”蔡琰笑着道:“我还第一次听说,朝议大殿后面,会有花园呢。”

    洪南道:“那是我让凤雏先生特意建的,以后批阅奏折累了,就可以到花园里去,总好过整天闷在屋子里吧。”

    “呵呵。。。夫君真机智。要不然以后可闷得慌。”蔡琰笑着道。

    ***********

    次日,天渐渐破晓,大地朦胧,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在这天色未亮之际,州府的羽林军忙碌了起来,将所有的金银细软、书籍、卷铺盖运送到奉天宫。虽说距离不远,但东西一多,也麻烦,几十辆马车,经过好几条街,从城中间运送到东城。

    忙活了两个多时辰,才完成这项任务。

    正午,洪南在奉天殿召集百官议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洪南坐下,说道:“从今以后,咱们就不是山野草寇了,也不是黄巾军,更不是黑山军,而是朝廷!晋国!就是你们要效忠的国家,你们都是晋国的大臣、武将,这就是你们以后的身份!”

    “新朝建立,当推新政、效新法、新律,颁布诏书、定皇历等等,可说是百废待兴啊。就连咱们的朝服,都还没有缝制出来。”

    “咱们这个晋国,可真是贻笑大方。这饭,是不是吃的太急了?”

    众臣轻声一笑。

    李儒出列道:“禀陛下,这些都会在今年陆续完成。”

    “是啊,陛下不必担心,有我们呢。”典韦也拍了拍胸脯。

    殿堂上,人来的很齐全,童渊、童飞、庞统、陈宫、贾诩、李儒、徐庶、典韦、典满、徐晃、张绣、胡车儿、周仓、裴元绍、张白骑、杨凤;除了这些,还有文贤阁、武英殿的官员,总的算来,将近五十多人,还好大殿够宽敞,若是跟以前的议事大堂一样的话,估计会显得很拥挤。

    努力了整整三年,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帮人,洪南的心情可想而知。

    “皇上,臣以为,我朝首要之事,是建立新的官员体制,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只有确立了这些官员,才能更好的治理地方。”徐庶站出来说道。

    洪南点头道:“嗯,这的确是首要之事。”

    “一个国家,如果连官职都搞的糊里糊涂,还怎么治理郡县?”

    说话间,洪南从龙案上拿起一本小册子,说道:“这是我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制定出来的晋国官员体制,以后都按这个执行。至于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全部废除!改为三省六部制度!”

    “什么?废除三公九卿制度?”徐庶一惊。

    庞统问道:“敢问主公,何为三省六部?”

    对于这四个字,所有的人都相当陌生,还从没有听说过。废除汉朝制度,建立新的制度,这固然是好,能凝聚起晋国所有官员的心。

    然而,新的制度,能比得上三公九卿制度吗?没有丞相、太尉这些官职,真的可以治理好天下吗?

    典韦将小册子接了过去,递给李儒、徐庶、贾诩等人观看。

    (本章完)

第207章 登基称帝(2)() 
其实,三公九卿制度,也很不错,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汉朝四百年都是用的这种体制。

    但在洪南看来,这种体制也有其弱点,比如,丞相的权利太大了,直接威胁到了皇权!这是洪南所不能容忍的,皇帝的威严不容侵犯!

    而三省六部制度,是将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强化了皇权。相比之下,洪南更喜欢三省六部制度,那可是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可见其实用度绝不弱于汉朝的三公九卿。

    众人看完那本小册子后,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大家都是聪明人,三公九卿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度,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好坏。

    商量了一会,陈宫、李儒、贾诩等,都暗自点了点头,李儒说道:“回陛下,此三省六部制度,体制极为完善,分工明确,如经数百年打造的一般,尤其三省官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陛下英明!”

    “既然你们都没有异议,那就按照这制度推行吧,至于诸位该任何职,待我决定之后,再行颁布。”洪南摆手说道。

    “诺。”

    洪南道:“至于武将官职,暂时沿用旧制,新国建立,所有人皆官升一级,以示国家之信。”

    “谢皇上。”

    文臣武将们,都哈哈笑了起来。

    ***********

    御书房中,洪南制定三省六部的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