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将魂歌-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嬴政与魏缭的组合,颇有些类似罗斯福搭档马歇尔,充分的开发了国家的战争潜力。
果然,嬴政没有撤换王翦,甚至连杨端和也没有撤换,只是继续增兵,调运粮食给王翦。
四十万大军,长期征战在外。王翦死死守住上党,不疾不徐,嬴政也不派使者去催促王翦,让他早日跟李牧决战,丝毫不担心国内的秋收。
郑国渠修成后,灌溉关中良田四万亩。关中真正成为千里沃野,再也不用从成都平原调粮。
“王翦此战的战略目标,最佳的结果,在于灭掉赵国。如果实在不能灭掉赵国,那就消耗掉赵国的有生力量。”
魏缭制定的战略计划,嬴政忠实的执行着。有弹劾王翦手握大军,居心叵测的,嬴政一概不予理会。
蒙恬本打算安心坐镇上郡,静静的观看王翦与李牧的双骄之战,可却等来了嬴政的使者。
“蔡博?”
当看到使者的时候,蒙恬才发现,原来是蔡泽的儿子蔡博。
“我入宫成了郎卫,大王见我做事尽心,提拔我做了中郎。”
蔡博的语气平淡,似乎叙述着一件很平常的事,但眼神却流露着满满的光彩。
秦国的中郎,相当于后世国家领导人的贴身警卫,戍卫中南海。与警卫宫中的郎中和戒备宫外的外郎不同,中郎待诏禁中,时时可以见到国君。距国君的距离越近,得到国君赏识的机会就越多。
战国时期,国君身边的郎官,时常外放,成为地方上的郡守、县令。等有了政绩,调回中央,就成了朝堂上的京官。后世的秘书,到地方上锻炼,差不多出于同样的道理。
只不过,秦律森严,郎官们做不出成绩来,也很难长期呆在嬴政的视线里。
外放之前,郎官经常充作嬴政的特使,到地方上传达命令,暗中视察,顺带考验郎官的能力。
“大王怎么会让你来上郡?”
寒暄过后,蒙恬邀蔡博入座,进入了正题。
匈奴人退走后,上郡的防线一向安稳,长城沿线无战事。平平淡淡,嬴政应该不会关注这里才对。
“大王在为全力东进做准备,国内已经开始了人口统计。陇西、北地、上郡的防线,大王心里没底,才让我等前来实地探查一番。”
进入蒙恬的军营之前,蔡博暗中探访了长城防线,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他与蒙恬相识,但工作却不敢马虎。
“上郡的防务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杨将军与赵军一战,骑兵几乎全军覆没,现在十分被动。大王让我问问你,如果调你去赵国作战,能不能保证长城的安全······”
第140章 躲不过去的赵国()
河水汤汤,川流不息,不舍昼夜。
大河东岸的皋狼城,马鸣嘶嘶,人声鼎沸。城头之上,秦军的黑龙旗迎风招展。黑龙旗下,一面崭新的“蒙”字大旗猎猎作响。
第一次踏上大河东岸的土地,仰望险峻的吕梁山地,崇山峻岭,当真是山河形胜之地。
当年魏武侯泛于西河,感受着河水滔滔,山高崖陡,大发感慨: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如今看来,魏武侯说得未尝没有道理,险峻的地形,对于国家的防务而言,实在太过重要。
秦国能顺利成长到睥睨天下的地步,跟关中险固的地形有很大关系。诸侯联军,数次兵临函谷关下,只得怏怏而归。
只是,国家强大的秘诀,地形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全部。
魏武侯发出感叹的时候,魏国占据河西高地,全据黄河天险。可到了如今,魏国只能苟延残喘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目视着麾下的骑兵,纷纷渡过大河,如一条蜿蜒的长龙,开向皋狼城,前往太原郡的郡治,晋阳大营,蒙恬的心里,悄悄发出了古人经常唏嘘的感叹。
谁能想到,当初奄奄一息的秦国,百年过后,隐隐成为天命所归的国家呢。
“将军,杨将军派人前来迎接了!”
这时,蒙豹登上城头禀告道。
“让到军营相见吧!”
皋狼军营,赵婴、赵亥兄弟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坐立不安。
想到曾在蒙恬面前夸下海口,赵婴就有些羞恼。
他曾嘲笑蒙恬,只能呆在上郡陪伴匈奴人,可没过几个月,蒙恬却率领麾下的骑兵,踏上了赵国的战场。
“大兄,败军不可以言勇,你就别跟蒙恬过不去了。”
赵亥清楚赵亥的气量,尽心劝说:“俗话说,无度不丈夫。男子汉大丈夫,心胸需要开阔一些。”
“这······”
赵婴支支吾吾着,说不出话来。赵亥的话说得在理,可有些道理,知道并不一定能做到。
“想那蒙恬,年纪比我还小,可我第一仗就······”
赵婴狠狠的抓着下身的裤子,脸别在一边,心里非常不甘。
“大兄,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蒙恬领兵以来,主要是跟楚国人打仗。武安君伐楚之后,楚人的士气就没了。可赵人就不一样,长平之后,赵军跟秦国作战,人人拼命,切齿复仇。赵军的战斗力,可比楚军强得多。”
赵亥说的是实话,战国七雄之中,自魏武卒没落后,只有赵军能跟秦军,拼个旗鼓相当。
赵亥没有说出来的是,长平一战,白起坑杀赵军俘虏二十余万人,赵人几乎家家戴孝。这份仇恨延续下来,往后赵军跟秦军作战,再也没有投降,而是选择死拼到底。
赵人善战,诚不欺也。
“赵亥说得不错,秦国若不能打垮赵国,可不敢放心逐鹿中原!”
赵婴尚没有回答,蒙恬掀开帐门,大踏步走了进来,坐到了主位之上。
咸阳赵家兄弟,赵婴冲动,赵亥冷静。秦国统一天下,大战小战无数,赵亥有的是机会立功。蒙恬想来,赵亥只要呆在军中,不怕没有立功封侯的机会。
至于赵婴嘛,那就不一定了。
“杨将军派赵婴过来,让蒙将军急速赶往晋阳大营!”
赵婴的心胸只有浅水湾般大小,赵亥劝他无度不丈夫的话,一见到蒙恬,就全忘在脑后了。他草草的作揖之后,传达了杨端和的命令,面无表情。
“急速?”蒙恬笑了,“有多急速?”
“三天。”赵婴咬着牙道。
“三天,时间足够了,等后续兵马上岸之后,我会立即前往晋阳。”蒙恬算了算,从皋狼到晋阳,骑兵过去,两天就够了。
杨端和新败,底气不足,给了蒙恬一天的时间休息缓冲。会战失败之后,秦军深沟高垒,避战不出,前线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蒙恬自信满满的样子,落在赵婴眼里,分外刺眼。他很想转身离去,可军令南违。北线的骑兵,自上一战之后,元气大伤,他这个骑兵将领,除了接受蒙恬的指挥,没有别的选择。
秦军南北两线皆败,咸阳为了稳定军心,没有追究前线将领的责任。否则,赵婴不听劝阻,冒险追击,落得大败,只怕会被夺爵,从头再来。
秦穆公任用孟明视,屡败屡战,信任不减。秦国的将领,打了败仗,不怕丢了性命,不过会在人生的履历上,留下不光彩的记录。很可能就会从此淡出军界了。
“嘴上说得轻松,等你跟赵军交战之后,哼,狐狸尾巴就会露出来了吧?!”
赵婴暗中撇了撇嘴,他一点也不希望蒙恬取胜,反倒希望看到蒙恬落败的样子。想到蒙恬狼狈而回,赵婴的心里就平衡了许多。
“我手里的骑兵不多,只有一万五千人。你俩整合麾下的骑兵,暂时担任二五百主······”
“什么?”蒙恬的话还没有说完,赵婴就叫了起来:“我可是统领过一万骑兵的校尉,你就让我做一千人的二五百主?”
赵婴的脸憋得通红,眼睛睁得比牛眼还大,愤怒的瞪视着蒙恬。要不是赵亥死死的拉住他,赵婴就要冲出去了。
“嘿,你这人,怎么这么不知好歹!将军让你做二五百主,已经很不错了。”
蒙豹跨前一步,眯着眼睛,话语里带着不屑,“要我说,像你这样的败军之将,就该从小兵做起,省得你不把士兵的命当人看!”
“将军麾下的骑兵,骑兵将领有了李必、骆甲,亲卫营有蒙虎、蒙豹。军中以实力说话,你俩新到,未能服众,需要花时间,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荆苏白了一眼赵婴,心里十分不满。李必、骆甲、蒙虎在整训军队,如果他们在这里,以赵婴的脾气,只怕会被暴打一顿。
“李必、骆甲、蒙虎、蒙豹,自上林苑练兵起,就一直跟着我。从南阳打到上郡,从上郡来到太原,可是凭着军功,才会有今天的位置!”
蒙恬淡淡的说道,他倒没有说谎。任何团体,都有排外的性质。赵婴虽然担任杨端和的先锋,可若他一到蒙恬军中,就跟自己的老部下平起平坐,以后的队伍就不好带了。
再说赵婴这人,出身显贵,傲气十足,跟蒙恬有隙,蒙恬也不敢对他委以重任。战场之上,军人很现实,蒙恬可不想带着一颗定时炸弹,去跟赵军决战。
让赵婴领着一千骑兵,既能磨炼他,又不会影响大局。至于赵婴能不能跨过这一关,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收获,蒙恬就不关心了。
“将令已下,如果有人再度质疑主将命令,我不介意让军法官,给他好好的普及一下秦军的军法!”
第141章 司马尚的策略()
阏与,赵军大营,司马尚接过斥候带来的消息。
“秦军征调上郡骑兵,过了皋狼!”
为了对付赵国,秦国连匈奴人都不顾了吗?
司马尚放下手中的那片竹简,揉着有些昏昏胀胀的额头,感到有千钧之担压在心头。
他并不害怕秦人的骑兵,赵国代地的骑兵,自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一直属于战国时代战力最强悍的骑兵。长平一战,赵国的步卒受到毁灭性打击,北地的骑兵损失甚微,保住了有生力量。
赵国北部,吕梁山、太行山南北横贯,地势崎岖不平,不利于骑兵的发挥。两山之间的汾河谷地,土地倒是很肥沃,只是河流众多,地形仍显狭窄。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积极向东方扩展,将都城从晋阳迁往邯郸,为的就是获得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
司马尚把手的阏与,地势险要,扼守着晋阳通往邯郸的要道。阏与一失,邯郸必然不保。
赵惠文王二十八年,秦军攻打阏与,正是意识到阏与的重要性,惠文王决定救援阏与,最后只有赵奢明白惠文王的意图。好在赵奢不辱使命,打赢了这一仗,扬名天下。
“阏与,必须把秦军挡在阏与之外!”
司马尚猛地坐直了身子,目光落在身前的地图上。秦军南北两路大军,如蝎子的两条巨钳,死死的压迫着赵国的腹心之地。
秦军的意图很明确,直指邯郸,灭亡赵国。
汾河谷地,晋阳平原,赵军熟悉这里的地形,代地的骑兵在这里,歼灭了杨端和的骑兵,士气正旺。司马尚心里无比清楚,他这里打得越好,李牧那边才越有机会。
李牧的才能,可比他高多了。
“扈辙!”司马尚高声叫道。
“末将在!”
营帐之外,一名高高壮壮的将领,掀开帘帐,走了进来。他四十岁上下,目光炯炯有神,意气风发。一个月前,正是他扈辙率领骑兵,全歼了杨端和的骑兵。
“秦国增派了援军,已经渡过大河,过了皋狼。”司马尚在地图上指着皋狼的位置,又指了指上郡的位置,“这支骑兵来自上郡,有两万人左右!”
斥候的探查,只能估计秦军的兵力。赵军斥候的经验很丰富,估计的结果八九不离十。
“上郡的骑兵,骑兵不防备匈奴了吗?”
扈辙的脸上,同样充满了诧异。
战国时代,两万骑兵,数量已经不少了。扈辙估摸着,秦国几乎将上郡所有的骑兵都投入了赵国战场。
“我也不清楚,秦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也是司马尚头痛的地方,秦国似乎开始拼命了,不灭赵国,誓不罢休。“或许是秦人觉得,上郡的防线万无一失,才敢如此罢!”
“秦国当真如此托大!”
扈辙算是接受了司马尚的解释,心里倒期待着,等秋高马肥的时候,匈奴人能给秦人制造些麻烦。
这些年来,赵国国力萎缩,北部防线不断后撤。云中、九原等郡,几乎让给了匈奴,专心戍守代郡。饶是如此,代郡常年保有两万左右的骑兵,以备匈奴。
赵国的发家历史,洒满了和胡人战斗的热血。跟匈奴人征战了这么多年,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