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将魂歌 >

第113章

大秦将魂歌-第113章

小说: 大秦将魂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冬天的,打什么仗,还是呆在温暖的王宫中最舒服。”

    带着幻想,带着对自我的安慰,不管太子丹怎么劝说,姬喜都不愿意组织抗秦大业。

    姬喜没有这样的想法,可他却不能组织别人将希望放到他的身上。

    这日,冬日的阳光,暖洋洋的照在范阳城头。

    城门前的泥土路上,两个乞丐模样的年轻人,蹒跚而来。

    范阳城近在咫尺,过来范阳城,就进入了燕国境内。

    想到燕国境内的太子丹,那位年轻的少年脸上,情不自禁的露出了微笑。

    “想当年,姬丹在邯郸的时候,寡人还请他吃过饭呢!”

    原来,这两人,正是逃离了邯郸的赵迁和赵同。

    离了邯郸之后,两人风餐露宿,化妆成逃难的难民,一路小心翼翼,终于逃到了燕赵边境。

    路上的时候,听闻王翦率军平定了代地,赵迁才暗道侥幸。

    幸亏没有前去代地,否则,这个时候,我就成了秦军的阶下囚了。

    赵迁长在深宫,平生第一次吃了这么大的苦,方才明白平日读的诗书,国难当头的时候,全然无用。早知道如此,就该从小苦练武艺,苦学兵法,也不会落到这般境地。

    好在赵迁资质不差,苦思冥想,想来想去,终究还是觉得投靠燕国靠谱一些。

    燕国的太子丹,不晓得在咸阳受了什么委屈,回到燕国后成了仇秦分子。赵迁身为赵王,不说对太子丹有恩,仅仅凭借赵国国君的身份,就能吸引不少赵国遗民。

    投靠太子丹,想来姬丹不会将他交给秦国。

    东方的齐国,方圆两千里,兵甲四十万,本来实力更强,可赵迁却没有前往齐国的想法。

    燕赵两国,时常打仗,赵齐两国的关系,颇有一段仇怨。齐威王围魏救赵之后,两国关系亲密了一段时间。只是齐国后来出了个齐闵王,国际外交搞得一团糟,引起了众怒。

    赵国参加乐毅组织的五国伐齐联军,杀了不少齐人,掠夺了不少财富。几十年下来,齐人恨燕国,也恨赵国。

    两国关系彻底僵了,几乎断绝了外交关系。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向齐国借粮,君王后充耳不闻。

    “哎,当年武灵王怎么就答应了乐毅,彻底得罪了齐国呢!”

    穿上普通黔首破烂衣服的时候,赵迁心里颇有些责怪老祖宗。失去了齐国的力量,赵国才感到齐国的重要。

    “季迁,等过了范阳,得找身好一点的衣服换上,免得燕人瞧不起咱。”

    赵同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混合着脸上的污泥,顿时成了一个更大的花脸。

    他不是没想过投降,或者隐姓埋名,只是邯郸传来消息,秦军将领蒙恬悬赏捉拿焚毁赵王宫的纵火犯,他不得不努力引领着赵迁前往燕国。

    抓到了赵迁,秦人即便论罪,也不会处死赵迁。可他赵同就不一样了。

    “仲同,你说得有理,就按你说的办。”

    赵迁摸了摸身上最后的一小片黄金,重重的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赵同在他眼里,可是大大的忠臣。

    破国灭家之后,还能追随他,不放弃,不放弃,这样的人,早该让他位居高位才行。

    赵迁选择性的遗忘了,正是赵同丢了井陉关,蒙恬才得以长驱直入。

    “好一点的衣服,我手里就有,不过,燕国嘛,你们是去不成了······”

    刚刚踏过范阳破烂的城门,两人还来不及欣喜,只见一身长九尺的壮汉,从残壁断垣间跳了出来,挡在了两人的身前。

    紧跟着壮汉,四个精悍的壮士,分站东南西北,彻底堵住了两人逃窜的方向。

    “乃尔母也,为了抓你们两个,害得老子跑瘦了十多斤······”

    领头的蛮强一拳打在赵同面门上,只见赵同鼻血纷飞,两眼冒金星,软软的倒在了地上。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吾乃堂堂赵王······”

    蛮强狰狞的笑容,斗大的拳斗,落在赵迁的眼里,彻底击溃了赵迁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勇气。

    ······

    “将军,好消息,蛮强成功抓住了赵迁。”

    得到蛮强送回来的消息,荆苏立马跑到蒙恬的帅帐,向蒙恬报喜。

    “果然不出将军所料,这赵迁正是想要逃亡燕国。那失了井陉关的赵同,竟然能不离不弃的跟着赵迁,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那小子,丢了井陉关,慌慌张张的跑回邯郸,最后能尽忠护主,也算是个男人。”

    蒙恬停住了俯卧撑,从地上爬起来,感觉身子的力量又增进了一些。习武之人,身体一天不锻炼,就显得有些不利索。即便军务繁忙,蒙恬还是每天抽出时间,勤加磨练身体。

    “等两人押回邯郸后,你就组织公审,死罪可免,活罪却得给邯郸人一个交代。”

第205章 公审(一)() 
“我家将军仁义,不会不问青红皂白的让你丢了性命,而是给了你自辩的机会。”

    邯郸城内的牢狱中,赵同忐忑不安,荆苏刚进来的时候,脸上的笑容,落在赵同的眼里,显得如催命鬼一般。

    “只是,你与赵迁,只有一个人可活。机会是平等的,就看你自己争不争取了。”

    “真的?”

    赵同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露出了一点色彩,转瞬间又暗淡下去:“你别骗我了,赵迁是谁,堂堂赵国国君,千里马骨,你们秦国人才不会轻易舍弃呢!”

    “不,这你可想错了。”

    荆苏轻笑了一声:“秦国会不会舍弃赵迁,决定与你的表现,也决定在你的手里。商君有言,刑过不避大臣。现在的赵迁,离了赵国君位,不过是一普通臣民,跟你相比,其实并没有两样。”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与整体人口相比,那也是少数。

    落入邯郸牢狱,赵同没有一点慷慨悲歌的意思。既然赵同想要活着,就代表着赵同有了弱点。

    想到蒙恬计划的公审大会,荆苏眼里闪烁着精光。能否断绝赵国人心对赵氏王室的怀念,长期的要靠小说家谋的潜移默化,眼下却是要揭开赵迁面上光鲜的面纱。

    “如果赵国人亲眼见到,他们曾经的赵王,是那么一副模样,心里该怎样的失望······”

    荆苏微微转头,望着另一处牢狱的方向,心里想着,赵迁在蒙恬面前,该如何表现。

    昏暗的牢城地下,冰冷的湿气萦绕在地面之上,火盆里的炭火,时而闪烁,忽现忽灭。

    蒙恬坐在断狱的案桌后面,打量着这处邯郸的秦城监狱,仿佛来到了拍摄惊悚片的剧场。赵国国都的监狱尚是如此,地方上的监狱,状况可想而知。

    进了牢狱,不管是在秦国,还是在山东六国,日子都不好过。只是在秦国,秦律规定更加严密,秦国官员受到的束缚更多。

    “赵迁!”

    在狱卒引领下,蒙豹带着两个亲兵,进了赵迁的牢房,将赵迁给请了出来。

    说是请,蒙豹的手上,可是对赵迁毫不客气。

    这小子,逃走之前,放了一把火。赵国宫殿,大部分都没了,不小心,烧死了多少美丽的宫女啊。

    “哎哟,壮士,轻点儿,轻点儿,肩膀疼······”

    赵迁夸张的叫唤着,瞧着他那白白净净的脸庞,一副纤纤玉面公子模样,在场的秦军将士,顿时心生鄙夷。

    真正的关中秦人,欣赏武勇之人。若是赵迁慷慨激昂,面不改色,举止从容,展现出赵国人应有的气势来,说不定,更能赢得秦人的尊重。

    “疼,疼你个鸟,你放火的时候,就不知道别人疼!”

    赵迁越是交换,蒙豹的手上,就越是用力,指头深深的嵌到了肉里。

    “够了,蒙豹!国君身为俘虏,应该享受国君应有的待遇。”

    驯化囚犯,无外乎胡萝卜加大棒。蒙豹狠狠的挥起了大棒,就该撒点胡萝卜了。蒙恬眼看差不多了,伸手制止了蒙豹恐吓。

    “赵迁,你可知道,赵国为何被灭?”

    蒙恬非常客气,招呼赵迁在案桌的对面坐下。

    桌上摆放着蒙恬的佩刀,赵迁低垂着脑袋,没有勇气扫向刀剑的方向。他害怕这是一个陷阱。

    “赵国为何被灭?”

    赵迁正在忐忑之中,突然听到了蒙恬的奇怪问题。

    “秦国太强大了。”

    赵迁的脸抽了抽,挤出一副谄媚的笑容来。这几日在牢里,他无意间听见狱卒说起过,蒙恬用兵,不按常理出牌。他这个赵国亡国之君的身份,在蒙恬心中的价值,赵迁心里没了底。

    “不怪我军不善战,只愿敌人太强大。你这个理由,真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适用。”

    蒙恬笑了,蒙恬身后的亲兵,也笑了。

    这股笑容里,既有对赵迁的轻蔑,又有身为秦国人的自豪。

    赵迁说得没错,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等到秦惠文王吞灭巴蜀之后,秦国就渐渐成了超级大国般的存在。

    想想曾经被魏国打得没有脾气,到山东国家,处处遭人白眼,被骂作夷翟之人。秦国强大起来之后,秦国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身为秦国人的尊严。

    已经灭掉的赵国,兵马曾经蹂躏过秦国的土地,现在不是亡了国吗?

    “你再想想?”

    赵迁的德性,蒙恬算是看出来了。希望的曙光尚在的时候,赵迁可以逼自己吃点苦头。可希望一旦破灭,赵迁的心志,就很容易垮掉。

    “寡人,不,我不该遗忘廉颇老将军,也不该猜忌李牧将军。”

    赵迁抬起头来,惴惴不安,见蒙恬似乎没有消遣他的意思,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皱着眉头,仔细思考自己作为赵国国君的失误。

    “廉颇将军虽然老了,可坐镇都城,仍然绰绰有余。”

    说到这里,赵恰心里真的有些后悔。廉颇善守,有廉颇在邯郸城内,哪会让年轻的蒙恬,浑水摸鱼,攻陷了邯郸。当年派到魏国的使者,回来说廉颇一顿饭要上三次茅厕,赵迁就断绝了召回廉颇的心思。

    赵迁这时候忘了,廉颇当年率军攻打乐乘的时候,朝堂之上,可是人人欲杀之而后快。

    “李牧将军出身代地,心里属意公子嘉,可是以李牧的秉性,想来会先国家后私人,我不该制造那么多掣肘。”

    赵迁再次低垂下了脑袋,想到李牧在前线的时候,他不断谕令催战,时常在后勤补给上,给李牧制造些麻烦。

    现在想想,当年的行为,真是蠢不可及。

    “看来你还不是一个十足的昏君,当有中人之姿,可惜没有得到国君应有的教育。”

    蒙恬先是夸了赵迁的反思,俄而口气一变,正色说道:“不过,就算你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国君,碰上了当今秦王,也只能悲叹,生不逢时。”

    秦国对国君的教育,与山东六国大不一样。春秋时期,国君尚需要接受弓马教育,亲自率兵打仗。可到了战国时期,除了秦武王、赵武灵王,战国七雄的君主,逐渐远离了战场。

    长在宫中的国君,没有见过战场的味道,对艰深的兵法,提不起兴趣。每日勤练武艺,打磨身体,实在太过辛苦。山东六国的君主,渐渐变得文气了。

    辛苦学习打仗治国的本领,哪里有平时听听儒生坐而论道轻松。

    秦国自秦武王之后,国君不再直接领兵。幸运的是,秦人尚武之风浓厚,秦国宫廷对储君的教育,重在军事韬略,治国法术,少了些诗书的文艺范。

    秦国的君主,文学水平或许比不上山东六国的君主,可若论起武功来,还是秦国国君更胜一筹。

    当今的秦王嬴政,自小在邯郸受了不少苦,东躲西藏,体验了民间的心酸。生活的磨练,加上秦国宫廷的教育,才培养出了后来的千古一帝。

    与嬴政生在同一时代,是秦人的大幸,但却是山东六国君主集体的不幸。

    赵迁没了心气儿,蒙恬也就没有耐心再继续听赵恰的悔悟,而是敲打着桌面,摊开桌上的春秋地图,加重了语气:

    “赵氏灭国,根源就在于,赵氏得国不正!”

第206章 公审(二)() 
“赵氏得国不正······”

    走上秦人口中公审判台的时候,赵迁的脑子里,仍然迷迷糊糊的,心里异常发虚。落在旁观的赵人眼里,赵迁的神色可疑,似乎做了什么错事一般。

    “想你先祖赵盾,辜负文公的恩情,专权晋国,肆意屠灭晋国大臣,阴谋弑君。韩赵魏三家,侵夺晋国公室土地,屠戮晋国王族。你仔细想想,赵氏崛起后,是怎么对待姬氏一族的······”

    昨日牢城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