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书童 >

第90章

三国之诸葛书童-第90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书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毕竟是荆州!

    虽然如今只剩一半,却已足够支撑近十万士兵的物资供应!是孔明三分天下直指宛洛必不可少的一块跳板!

    就这样,诸葛松随王甫进了关羽的军帐,试图做最后的努力,然而等待他的,却是那一场难以接受的冷漠对白。

第七十四章 冰冷的回应() 
当王甫与诸葛松在军帐中分别落座之后,诸葛松始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听着王甫对关羽的劝说。

    待关羽从王甫口中听到诸葛松那足以破除烽火台妙计后,关羽沉思片刻,看诸葛松的眼神终于变了,然而他心中的执念却并没有将事情的进展向好的趋势进行。

    哈哈哈哈,关羽忽然大笑,此时帐中除诸葛松和王甫外,只有关羽与关平、周仓三人,出诸葛松依然面无表情外,其余诸人皆感有些莫名奇妙,虽然“诸葛松白衣渡江的计策”确实有很大几率可行,但樊城若破,曹操必会从汉中撤回,现在若是撤兵,难免有功亏一篑之感,迫使曹操回援的大功实在是难以就这么舍弃,此时关羽忽然大笑,众人都不知他是否会同意撤兵。

    关羽大笑后对诸葛松说道:“此计果然很妙,不过鲁肃此人不比周瑜,子敬长于外交却短于奇谋,如此计策,我看他也未必能想得出。以己度人,却也只会自乱阵脚,想当初赤壁鏖兵,若那周瑜与孔明都害怕曹操会识破火攻之计,那胜仗还如何能打得下去!”

    说罢便换回了之前颇为冷漠的表情:“现如今樊城被曹仁死守难下,松儿你有那为东吴谋划的时间,倒不如替我再出一个妙计,早早拿下樊城,解主公汉中之忧如何?”说完便冷眼相视,只待诸葛松回答。

    诸葛松因早知关羽的脾气,对此行本不抱多大希望,此时听关羽如此说,委屈难言的感觉还是难以控制的从心中升腾起来。想到自己从在新野与关张二人打赌开始,随孔明过江促成联盟、到随刘备入川立下奇功,再到识破吕蒙的计谋守住武陵励精图治,无一不是在为眼前的这个人好,然而他总不能当着帐中诸人的面说什么自己是从现代来的,你们都听我的,才可以化险为夷的蠢话,那样也只能被哄然大笑,当成精神病而已。

    诸葛松决定不再和关羽多飞唇舌了,等鲁肃的箭枝一送到自己就先带五千人去江边驻防,要是关羽要调他去樊城他就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了他便先去南郡取得控制权,将糜芳和城中原有的守军赶到前线去增援关羽就是了。

    然而关羽见他不语,还以为他在用沉默进行抗议,眼见局面尴尬,居然一摆手道:“罢了,罢了,年轻人总是只凭自己主观好恶,不以大局考虑。这样,你的一万军我只借一半,剩下一半交由你去沿江布防,如今马良在襄阳,赵累总督后勤粮早,军中缺少文官,王甫你就留下来总领营中杂务,这下大家总都没有什么意见了吧!”

    说罢便冷笑一声对诸葛松说道:“我说平西将军,防吴诸事已尽皆托付于你,到时要是再有什么闪失,你可就要提头来见了!”

    诸葛松闻言,也不多说,走到帐中对关羽深施一礼,一言不发的转身离开了,只留下王甫站起身来喊了一声:“将军!”见诸葛松没有回头,也便只能叹息一声,悻悻坐下。耳边只听得关羽说道:“王甫你好大的胆子,我命你去筑烽火台,却敢撺掇诸葛松一起来我这里闹事!要不是现今在用人之际,看我非好好的收拾你不可!”

    王甫诺诺称是,对防吴之事便再不敢提。

    且说诸葛松领命去替王甫修烽火台,每隔二十里一处,沿江四、五百里,共需修烽火台二十余处,五千人中除五百亲兵随诸葛松左右外,其余诸军皆依次散开分别布防,每处烽火台有两百军士防守,诸葛松还不放心,命人赶制铁索,每到傍晚就将江面以烽火台为单位分段拦住,从益阳到公安沿江共设铁索数十道,大小商船一律不得通过,累得商客们怨声载道,诸葛松却依然不为所动,依旧昼思夜想还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去防备“白衣渡江”。

    细作早将此报与东吴,鲁肃此时病已经好了大半,便召吕蒙私下议事。因近来关羽围樊城甚急,曹操在汉中又连遭数次袭扰,大军不堪其疲惫,无心再保汉中,遂接受雍州刺史张既的意见强迁汉中近十余万居民至长安,待汉中几空,终于决定撤军,留一空城给刘备,准备回长安稍作休整,即整军回许昌,进而增援樊城。待军到长安之后,即一面发书使满宠至东吴游说孙权袭击南郡,一面令于禁从汝南先领两万军奔樊城以解曹仁之急。

    鲁肃召吕蒙来正因孙权已听张昭之意,好生接待了满宠,并发书询问鲁肃之意,鲁肃因当初孙刘联盟是自己一力促成,心中难免不舍迫弃,便要听听吕蒙意见。

    吕蒙进见施礼毕后说道:“自古征江南,都是顺流而下,东吴与曹魏于合肥至长江一带相持,长江天险我与曹魏共有,且北军虽多但不习水战,曹魏若要渡江,尚是我方更占优势。但荆州此地不同,荆州之兵同擅水战,暂且无忧只因曹操与刘备均得荆州之日尚短,若任凭关羽长期占据此地,他日军马战船均已齐备,顺流而下之时,定非我江东之福啊!”

    “子明之言虽是,但刘备也曾有言在先,待他夺取凉州之时,便还我东吴荆州全土,此时曹操已从汉中北还,若其增援樊城,主公再发兵合肥,待刘备取了凉州必不敢再有所拖延还荆州之事,到时曹操首尾不能相顾,我军既得荆州又可图徐州,两家分魏再争天下岂不更好?”鲁肃听了吕蒙之言,依旧有些不甘。

    “大督都,依我看刘备乃反复小人,不可听信,当初他曾说取了益州有了安身之所才还荆州,如今他已有益州,却还要为关羽求安身之所,待取了凉州,不定又有何说词!再者,我军善水而不善陆,主公数次攻合肥均不成功,皆因与此。曹操虽兵多将广,谋士如荀彧之流均趋于老迈,反观刘备,卧龙凤雏均于壮年,武将如关、张、赵之流更是无人能挡,尚不说诸葛松此人年只及弱冠,近日听闻正沿江修筑烽火台,只为防我东吴,若不趁此时曹操也愿出力之时拿下荆州,交州偏远所获有限,待三方僵持之势已成,只凭借扬州一州之地,我东吴就只能任凭其他两方鱼肉了!”吕蒙越说越是急切,说完只目视鲁肃,只望他能同意。

    鲁肃叹道:“就算吾亦有取荆州之意,但如今诸葛松已在沿江修筑烽火台布防,细作回报,除烽火台外,每到傍晚且有铁锁横于江上,数十处所共之兵不下五千,强攻虽可破之,却早已惊动关羽,若惊动关羽还军,徒帮曹操大忙,恶化吴蜀关系而已!”

    “大督都不必担忧!”吕蒙接道:“此时曹仁被围于樊城,事乃曹操最为忧心,大督都可回书与主公,使主公让曹操先发兵救樊城,关羽兵少,必增兵前线,诸葛松虽智,料必不能违抗关羽军令,无人坚守烽火台必形同虚设,待双方与樊城倾力相争之时,我军再出一奇兵袭取南郡,令关羽首尾不能相顾,则大事必成矣!”

    “好吧!无论袭取荆州还是谋取合肥,令曹操与刘备两家先去相争也是妙计,我这就回书给主公,也把你的意见一并呈上。”鲁肃说罢便展开白纸开始书写,一旁的吕蒙则面露喜色,准备回军营早做安排。

第七十五章 只剩下一千人了() 
正在修烽火台的诸葛松并不知道东吴此时已密谋和曹魏上一条船了,就在二十余处烽火台均已基本修建完成,拦江铁索在晚上不许打开的规定已经执行一段日子以后,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鲁肃的五万只箭刚到他的军营不久,随同而来的,便是关平前来传达关羽的军令。

    之前诸葛松刚刚接待过鲁肃派来送箭的使者,出人意料的是前来送箭的居然是吕蒙!这种只需一普通文官就可以办理的事,鲁肃搞这么大阵仗着实有些夸张。

    吕蒙嘴上说的特别好听:“如今关将军正与曹仁在前线交战,我家大督都怕你们急需这批箭枝,所以特地命我亲自押送,以防万一。”边说却不停的打量诸葛松此处这座烽火台的四周,转而装做玩笑的问诸葛松道:“近日我家督都听闻关将军在前线围攻樊城,很是担心我东吴趁机袭取南郡,这才命将军在此修筑烽火台,日则点烟,夜则举火,虽是有备无患,但我家督都一向在主公面前言两家合好,关将军却对我方如此防备,端是让我家督都十分寒心啊!”

    诸葛松闻言一愣,心中早已开骂:“*的明明是你们日夜惦记着南郡不说,对抗曹魏难有寸进还不思改进,反而成天惦记着窝里反,最后吴蜀两国被魏晋所灭的根源还不就是你们先偷袭荆州再火烧夷陵,让吴蜀两国国力之和远逊于魏的事情定型了么?现在居然还敢大言不惭的到我面前谈什么信任问题?真你*的!”

    当然心中骂归骂,诸葛嘴上却不能这么说。只听他对吕蒙说道:“哪有,哪有!这肯定是你家督都误会了!我们与东吴一向是互相信赖,亲近交好的。之所以修烽火台,主要是南郡作为与东吴交易的货物集散地,每日沿江商船不计其数,有的商家贪利夜行,往往遇险,关将军仁慈,这才命我在此沿江数百里修筑烽火台,一是给客商们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而是晚上强制封江,逐利虽好,可也不能不要命不是?”诸葛松特意在“要命”两字上加了重音,说完便直视吕蒙,面带深意,看得吕蒙略显尴尬,总是心中心虚,便咳嗽一声,将头转向他处,随便寒暄几句,便上船告辞了。

    然而直到关平来传令,诸葛松也没因为呛了吕蒙一句而心中暗爽不久。并且关平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关羽军中最精锐的五百骑兵。

    诸葛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于禁援助樊城的动作比他想象的还要快,按理说在关羽攻下襄阳,曹仁退守樊城之后,汉水以南便再无一支曹军,关平只是来传个军令,大可不必带这么多骑兵保护自己。院门外此时这杀气腾腾的阵势,不知道的还以为关平是奉关将军的命令来取谁的脑袋呢!

    当然,关平在对诸葛松宣读完军令后便一直冷眼瞅着诸葛松,看样子似乎已经做好了诸葛松抗命不从的一切准备了。

    在这个时候,诸葛松可以说是更加的想念郑梁,要是郑梁现在还在自己身边,就算不一定能敌得过关平,但最少有他统领诸葛松的五百亲兵在此处,诸葛松此时也就不必在关平面前显得这么的没面子了。

    与关平同来的王甫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他看了看关平,又看了看诸葛松,最后还是在目光停留在诸葛松脸上,看他的表情很明显是不希望诸葛松和关平发生正面冲突。

    关羽的军令说得很明白,曹操命守汝南的于禁率兵两万来救樊城,为了防止于禁靠近樊城,关羽命诸葛松只留原王甫带来的五百人沿江守备烽火台,其余五千人马要尽数开拔到樊城前线供他调度。

    历史上于禁和庞德所率领的七军其实要远多于两万人,论精锐程度,想也要比守备汝南的地方军精锐得多。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还是缘于历史上曹操从汉中败退回长安时关羽围樊城的军力较多,而现在关羽在前线围樊城的兵力并没有绝对优势,所以叫于禁带着他在汝南的军队先来救援也却是不无不可。

    其实于禁在汝南这个地方对于现在的曹操来说也是枚关键的棋子,它就好比一根扁担的中间,虽然本身不会受到关羽和孙权的直接攻击,但它一头挑着襄樊,一头挑着合肥,这支部队无论哪边有事都能及时前去增援。上次孙权攻打合肥,也是于禁的救兵先到,才迫使东吴更早的撤兵。

    如果诸葛松听令前往樊城前线,那么关羽与于禁到后曹军的军力对比便会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虽然态势上已经不比之前将曹仁孤军围在樊城那么好,但凭借着关羽已经先控制了樊城四周的地势,从总体上看关羽还是会略占优势。

    当然,因为有东吴这只猛虎一直在东面对南郡虎视眈眈,所以关羽是否能在樊城取得胜利一直都不是诸葛松首先去想考虑的问题。

    诸葛松觉得退一万步讲,就算关羽杀败了于禁,甚至攻下了樊城,到达许昌城下,也只会使他的军队离南郡越来越远,被东吴偷袭后,落得的处境越来越差而已。

    但眼前的形势看起来诸葛松要是不发兵,似乎已经不现实了,他现在就算跟关平再怎么说东吴会偷袭荆州,已经知道关羽布置了烽火台的关平也会觉得诸葛松是在杞人忧天。

    事已至此,诸葛松反倒是释然了。只略一沉吟,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