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书童 >

第71章

三国之诸葛书童-第71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书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松这个动作坐在他正对面的魏延是看到了,诸葛松发现他有些困惑,之前因为沙摩柯所说所产生的兴奋劲瞬间就消退了。赵云问他意见时,魏延也不再张罗着要做前锋,而是故作沉思了一下,才对赵云说:“我看也行,就这么决定吧!”

    赵云看向马谡,马谡却低了头。于是赵云不再犹豫,命沙摩柯先下去召集自己的兵马做好准备,由他做先锋,赵云自统大军在后面接应。

    待得沙摩柯兴冲冲的走了,赵云这才命人在大帐四周警戒,不许任何人靠近。之后诸葛松以为他会立刻问自己刚才向他眨眼的意思,谁知赵云却从怀中拿出一个锦囊。他拿着这个锦囊对帐中仅剩的魏延、马谡和诸葛松说道:“今日之事,军师早已料到。临行前,军师曾秘密将这个锦囊交予我手,嘱咐我道:那骨野叛乱,必是东吴教唆,你此去那骨野应该不会与你交战,只是守城坐等东吴的援兵。但自从马超攻取潼关,曹操主力西进之后,我已休书与孙权要他共击曹操,面对夺取寿春进而北占徐州的巨大诱惑,那骨野必将成为东吴的牺牲品。你围城日久,东吴不发援兵,蛮人想胜,只能命人诈降引我军入城,到时候将计就计,便可平乱!”

    说罢,赵云便打开锦囊,看了之后便将那锦囊中的绢布交给诸葛松说道:“你曾是军师身边的书童,这锦囊中的意思应该是你最知晓了!这便给大家说说如何?”

    诸葛松接过绢布看到上面只有四个小字:“弄假成真!”

第四十三章 弄假成真。() 
要说诸葛松是诸葛亮的书童,那是确确实实的。

    不过诸葛松这个书童也算是半路出家,在他来到这个世界前,这个书童可是一个一直被诸葛亮唤作懒童子的家伙。

    虽说他在孔明身边也算呆了有几年了,从火烧新野到赤壁鏖战,诸葛松亲眼见到孔明一步步走上神坛。可要猜透他的心思,对于诸葛松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然,除了孔明的这个锦囊,关于今夜沙摩柯所说的事情,诸葛松还是有他自己的一些想法的,不过诸葛松也没有妄加揣测,只是将那绢布又递与了马谡,问他道:“幼常以为如何?”

    谁知马谡见了,却也只是笑着将绢布放在案上,对诸葛松道:“幼常学识浅陋,对军师的了解也不及您深,还是您说吧!”

    诸葛松发现自从马谡离开他在南郡停留了一段日子后,再见自己已没有了之前的心高气傲,之前几天每当谈论如何破城时他也都是不发一语。现在又不表态将皮球踢回了回来,真的让诸葛松觉得很是奇怪。不过此时也不是分析他的时候,诸葛松觉得既然来之前刘备和孔明都有心让自己在此战立功,很可能马谡也是存着这样的心思才不与他抢,想到这儿诸葛松便对赵云说道:“其实这弄假成真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那怎么算假,又如何算真呢?”赵云问道。

    诸葛松侃侃而谈道:“这假自然就是今晚沙摩柯所说的事情了,在我看来,沙摩柯所说的应该句句是真,这点从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他的兴奋是真的高兴,一点都不像演的,何况他和那骨野有杀父之仇,也不可能伙同他骗我们。但问题就出在前来投奔他的那些蛮兵上了。”

    “你不是问过沙摩柯那些人是否都是他部落的人么?魏延听到这里有些不解。

    “对,就是这样才可疑。”诸葛松对魏延说道:“魏将军,您觉得既然是前来相约里外夹攻,那是不是应该出来的人越少越隐蔽,里面的人越多越能起作用呢?”

    “这——”魏延听诸葛松这么一说也有些迷茫了。

    诸葛松我继续对他解释道:“那骨野之所以派了数十人的沙家旧部来见沙摩柯,目的就是为了打消沙摩柯的疑虑。您想,要是一个人来了,沙摩柯几乎可以立刻就怀疑这个人是不是被那骨野收买了,接着就会立刻联想到这个人是怎么从戒备森严的乌金城中逃出来的。”

    说到这儿诸葛松说得兴起,站起来在军帐中来回走道:“可数十人的阵容一来,又都真是自己部落的人,这可信度一下子就上来了,正所谓三人为虎,众口铄金,就由不得沙摩柯那笨蛋不信了!”

    “那你还让赵将军命沙摩柯去准备,如果真是陷阱的话,我们这一入城,岂不是正中了敌军的埋伏?”魏延这么对诸葛松说,语气中尽是埋怨的意思。

    诸葛松却一点也不怪他,反而笑着走到他案前对他说道:“魏将军,您别忙啊!军师不是在锦囊中说了要弄假成真么?要想弄假成真,总得先把假的当成真的吧!”

    接下来诸葛松便对帐中的几个人说出了他的计划,待到众人尽皆大笑,这场弄假成真的大戏,也就好开始了。

    是夜子时,天已微寒,诸葛松想起曹操与马超交战,寨因皆是沙土不能立,有老人来访,教其泼水成冰树城之法,终破西凉之兵,也不尽感叹。心想,若是南方有北方之寒冷,我也不妨效仿一下,命万人皆连夜偷偷倒水于城下,结成冰梯,便可破城了。

    沙摩柯在诸葛松身边已按捺不住,他的部众不足千人,这还是听闻他引来刘备军前来平乱才慢慢聚集到他帐下的一些原先失散的部众汇集而成的,诸葛松虽不忍心让这些人白白送死,但为了达到效果,让他们受受惊吓还是可以的。

    沙摩柯问诸葛松为何只有他自己的亲兵五百人来和他汇合,赵将军的大军在哪里呢?诸葛松告诉他赵将军怕人多不利隐蔽被城上的人发现,大军正隐蔽在他身后五里的一座小山后,只等他这边杀进城去,便催兵接应。

    沙摩柯信以为真,举起了手中的兵器,便命手下点火。

    和约定的一样,城头上几乎立刻就响起了喊杀声,还冒出了几处似乎什么被点燃所燃起的火焰。

    沙摩柯一声令下便命进攻,而乌金城的城门也就恰好在他的部队冲到城边时轰隆隆的打开了。

    诸葛松能远远的看见城内此时已经混乱不堪,那冲天的厮杀声传过来甚至让他觉得这城内的叛乱程度哪怕没有外援也能夺下城来。

    可那怎么可能!

    沙摩柯冲上去了,他手下的千余部众冲上去了。可诸葛松手下包括郑梁在内的五百名亲兵却纹丝没动。

    诸葛松一瞬间觉得很是不忍,沙摩柯手下的很多人应该都有妻子儿女,他们在自己看来虽是蛮人,可蛮人也是人,他们也应该有不去送死的权力。

    但,没人冲进城去这个计策就无法成功,战争,也从来没有不流血的时候。

    诸葛松想那骨野一定也偷偷的在他躲在的角落里认出沙摩柯了,所以他那么急着就露出了他的獠牙。就在沙摩柯冲进城去,尾随着他的士兵还没进到一半的时候,城中的混乱几乎在刹那间就停止了。诸葛松看到那骨野在城头上哈哈大笑的样子,城中那些早前还互相砍杀做样子的士兵一下子便都冲向了沙摩柯。

    而诸葛松,看着沙摩柯满身是血的拼命从乌金城中杀出来,他无数的部下为了救他尸横遍野,却只能轻叹一声,命令自己的亲兵:“撤!”

    急着追出城要杀沙摩柯的那骨野在快将沙摩柯追到穷途末路之时遭到了早已事先埋伏好的赵云、魏延两路大军的夹攻,逃回时又遇到了早已在返回乌金城的必经之路处等得有些不耐烦的诸葛松和郑梁。

    因为急着救出沙娜,这次诸葛松没让郑梁去和那骨野单挑,而是立刻采取了一拥而上的策略。当然,最后斩下那骨野头颅的还是郑梁那小子,随后大军猛攻乌金城,在叛军见到郑梁长枪上挑着的那颗人头是那骨野的首级之后,乌金城内的叛军在刘备军强大的军力面前十分迅速冰消瓦解了。

    而一般到这个时候,无论是任何城池,终会离陷落不远。

第四十四章 婚约终结。() 
那夜没有攻下乌金城是包括马谡和诸葛松在内的许多将领都没有想到的。

    就在乌金城将要陷落的时候,诸葛松看到城头上出现了一个年轻的蛮族将领,他提着剑一边大声呼喊着什么,一边斩杀了几个要跑下城去的士兵。城上既然渐渐的又组织起了有效的防御,乱箭不停的射下,因为天黑,实在是攻城不便,最后,赵云也只能命令先退军,明日再用攻城器械强攻。

    第二天天明之后,炊烟袅袅,就在赵云军开始做饭,准备饱食之后对乌金城发起最后的攻击之时,沙摩柯异常愤怒的冲进赵云的大帐质问赵云即使用计,为何不事先告诉他的事情。赵云沉默不语,不知该如何解释,倒是马谡对沙摩柯说道:“将军早已经料定那骨野见到你入城后会迫不及待的发动进攻,而以大王您的能力,一定能杀出城去,为免事先告诉您您心中胆怯露出破绽,这才没先告诉您的!”

    沙摩柯听马谡称他为大王便愣了一下,马谡笑着指着赵云案上的一个木匣对沙摩柯说:“叛军首领那骨野伏诛我想大王昨夜也定会知道了,您是蛮王的长子,蛮王已死,叛贼又已伏诛,今后在这片土地上,您就是无可争议的王了!”

    沙摩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这欢喜冲淡了他刚刚的愤怒,可他还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抱怨道:“那也不能拿我当诱饵,视我和我的部下如草芥吧!”

    马谡笑着走到沙摩柯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那魁梧的身躯道:“只有大王以身犯险,引出仇敌为父亲报仇,才是将来顺利为王的资本,赵将军的苦心,还望大王见谅!”

    话已至此,虽然这主意并不是赵云出的,但身为一军主将,赵云倒也豁达,居然站起身来冲沙摩柯抱了抱拳,道:“迫不得已,大王见谅!”

    沙摩柯见赵云身为一军主将居然如此,便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赵将军助我报了父仇,那件事就算了!”

    至此众人尽皆欢颜,就在赵云的军帐中吃了早饭,准备出兵用大型的攻城器械强攻乌金城。

    因为昨晚随那骨野追出的叛军全都已死得死,降的降,现如今乌金城中的叛军数量只剩下几千人,防御力量已大幅削弱,所以强攻乌金城已不再是赵云军刚到时那样要付出巨大代价了。

    当然,越少的伤亡自然越好,可经过昨晚的大败,乌金城内的叛军已不可能再出城与赵云交战,眼下的乌金城似乎已只能用强攻来解决问题。

    没想到就在大军就要出发的时候,乌金城方向的大道上突然奔来一匹红马。沙摩柯看清马上的人后兴奋的纵马前去相应,其他的将领没见过也许不知道,诸葛松却一眼就认出了正驾马飞奔而来的正是此前被那骨野囚禁在城中派人专门看守的沙娜。

    诸葛松将此事告诉其他将领,其他的将领也和他一样大惑不解。看沙娜红盔红甲,一副英姿飒爽的样子,怎么都不像是从乌金城中拼命逃出来的。

    可她又是乌金城内此时最为重要的一个人质,不逃出来,还会有人蠢到放她出来么?

    事实证明,沙娜真的是被放出来的,不过放她出来的那个人却并不蠢,待从沙摩柯那里问明了谁是主将之后,沙娜便从马袋中拿出一封信帛递给赵云,扑通的一声跪了下来,对赵云说道:“求将军接受城中的投降吧!”

    从始至终,沙娜都没有看诸葛松一眼,仿佛诸葛松在她的眼中只是如空气一般。诸葛松怎么也想不到此次替城中请降的竟是被掳去成为叛军“战利品”的沙娜。

    想到这儿,诸葛松的心居然咯噔一下:“难道她已经被迫委身于那鹿朵,成为了她杀父仇人儿子的妻子,现在反而为他求情?”

    赵云将沙娜扶起来,边看信帛边让她把城中为何要投降的事情一一道来。在听过沙娜的叙述后,诸葛松居然为沙娜并没有嫁给那鹿朵而松了一口气,这种感觉让他很是不安,他既觉得对不起晴儿,又似乎难以抗拒这种如释重负的情绪。

    通过沙娜的叙述诸葛松才知道,就在昨夜大军退兵之后。知道城中的大半军力已经覆灭难以死守的那鹿朵找到了她,请求她去找沙摩柯求情,让他同意乌金城的投降。因为那鹿朵一直没有对沙娜用强,只是希望她能真心嫁给他,并且那晚兵变的事情也是他父亲瞒着他突然发动的,所以沙娜对那鹿朵虽然没有好感,却也并不恨他。

    沙娜说她和那鹿朵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她在沅南城被抓后,更是那鹿朵让他父亲极力劝说蛮王退兵以求放人。而她的这一跪,也并不仅仅是希望赵云能接受乌金城的投降,她为的,是赵云能放那鹿朵一条生路。

    沙摩柯听了沙娜的话眉头已经拧在了一起了,赵云想了想,问沙娜道:“放那鹿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