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书童 >

第42章

三国之诸葛书童-第42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书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有荆州总比丢荆州好,毕竟就算救了关羽,也意味着失去了荆州半州的军力。可为什么说两套方案各有利弊呢?表面上明明是第一套方案更好,更能保护我方的利益,第二套方案损失的实在是太大,根本不应该是一个可考虑的方向。

    可实际上,在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凭史书就觉得能掌控住三国的一切的我的时候,在见识了曹操为了攻取汉中居然动用三十万大军做攻取汉中的诱饵后,我承认我实在是被他的磅礴气势所震撼到了。

    历史上曹操在收复襄阳后便不再进军,只让东吴去对付关羽,是因为当时关羽已经陷入了绝地,他确信只凭东吴就可以让关羽兵败身死,他也可以将刘备的怒火全转到孙权那里。

    可如果我真的帮关羽守住了荆州,或者说当南郡的守将是我,东吴已用重兵将我包围却急切难下时,为了大大削弱我方实力,那曹操会不会不再像历史上那样停军观望,而是死死地拖住甚至将关羽包围在襄樊一带,等南郡城破再放关羽突围?

    要是这样的话,和近似于与两大军事集团死抗胜固然好败则血本无归的第一套方案相比,早做好退路,虽然损失掉荆州一地却能将荆州的大部分将领和文官安全护送到蜀地的策略,反而显得相对更好一些了。

    当然,虽然有着对第一套方案的种种顾虑,可在见过马良之后,在等待鲁肃的箭枝送到的日子里,虽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可我还是和绝大多数人所想的一样,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第一套方案。

    因为这毕竟是荆州!虽然我方如今只有一半,却已足够支撑近十万士兵的物资供应!是孔明三分天下直指宛洛必不可少的一块跳板!

    我决定等鲁肃的箭枝一送到我就先带五千人去江边驻防,要是关羽要调我去樊城我就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了我便去南郡取得控制权,将糜芳和城中原有的守军赶到前线去增援关羽就是了。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曹操援助樊城的动作比我想象的还要快,我还没等等到鲁肃的箭枝,却先等到了关羽的军令,并且手持军令命我带兵去樊城的,居然还是关平。

第七十三章 只剩下三千人了() 
关平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关羽军中最精锐的五百骑兵。

    按理说我军在攻下襄阳,曹仁退守樊城之后,汉水以南便再无一支曹军,关平只是来传个军令,大可不必带这么多骑兵保护自己。院门外此时这杀气腾腾的阵势,不知道的还以为关平是奉关将军的命令来取的脑袋呢!

    当然,关平在对我宣读完军令后便一直冷眼瞅着我,看样子似乎已经做好了我抗命不从的一切准备了。

    在这个时候,我可以说是更加的想念郑梁,要是他现在还在我身边,就算不一定能敌得过关平,但最少有他统领我的五百亲兵在此处,我也不必在关平面前这么的没有面子。

    马良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他看了看关平,又看了看我,最后还是在目光停留在我脸上,看他的表情很明显是不希望我和关平发生正面冲突。

    关羽的军令说得很明白,曹操着守汝南的于禁率兵两万来救樊城,为了防止于禁靠近樊城,关羽叫我留三千人在襄阳守备,其余七千人尽数开拔到樊城前线供他调度。

    历史上于禁和庞德所率领的七军其实要远多于两万人的,论精锐程度,想也要必守备汝南的地方军精锐得多。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还是缘于历史上曹操已经从汉中败退,大军已回到长安,而现在却是曹操的主力部队还在汉中和刘备对峙,所以只能现叫于禁带着他在汝南的军队来援。

    其实于禁在汝南这个地方对于现在的曹操来说也是枚关键的棋子,它就好比一根扁担的中间,虽然本身不会受到我军和东吴的直接攻击,但它一头挑着襄樊,一头挑着合肥,这支部队无论哪边有事都能及时前去增援。上次孙权攻打合肥,也是于禁的救兵先到,才迫使东吴更早的撤兵。

    如果我这七千军前往樊城前线,那么我方与曹军的军力对比便会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虽然态势已经不比之前将曹仁孤军围在樊城那么好,但凭借着关羽已经先控制了樊城四周的地势,我军还是会略微占优。

    当然,因为有东吴这只猛虎一直在东面对南郡虎视眈眈,所以我军是否能在樊城取得胜利一直都不是我首先去想考虑的问题。

    退一万步讲,就算关羽杀败了于禁,甚至攻下了樊城,到达许昌城下,也只会使他的军队离南郡越来越远,被东吴偷袭后,落得的处境越来越差而已。

    但眼前的形势看起来我要是不发兵,似乎已经不现实了,我现在就算跟关平再怎么说东吴会偷袭荆州,已经知道关羽布置了烽火台的关平也会觉得我是在杞人忧天。

    看来我酝酿已久的第一套去江边埋伏吴军的方案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了。

    事已至此,我反倒是释然了。我略一沉吟,便笑着对关平说:“本将军刚回襄阳不久,还有许多事没有处理,等下我写一道军令,关将军可持此自去军营领七千军去樊城,待我处理完杂事,再去关将军帐下听调。”

    我虽然年龄“尚小”,但好歹也是刘备军中军职只在关羽、张飞之下的平西将军,这个时候对关平摆一摆资格,一是在他面前找回点面子,而是想明确的告诉他,我虽然不敢对抗关羽的军令,可是不是他关平可以随意摆弄的。

    可能是关平之前心中一直在想的和他来前关羽吩咐他的全是我要是不肯发兵,他要怎么怎么做。从他略显惊讶的表情,可能也是没想到他此行会这么顺利。

    更重要的是,我不但同意了发兵,并且将指挥权都交给了他,要知道虽说我方的军队虽然名义上都属于刘备所有,可在刘备之下的这些将领中,谁实际控制的军队更多,无论是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还是议事时说话的分量,都是要更重的。

    尽管我也说了处理完杂事就去听调的场面话,可任谁都能听得出,那只是托词,我其实是想稳坐在襄阳城中,不想去前线冲锋陷阵的。这样关平虽然带走了七千人,可因为我不去,就算以后打了胜仗后将兵还我,也可以将许多战死的损耗算到我头上,只还给我很少的士兵。

    我如此的好说话,还这么大方,让关平的五百骑兵都成了摆设,真是白白的浪费了我军的许多马力和草料。

    看样子他似乎最在乎的是那七千士兵,对我去不去也不是那么的在意。在目的已达成,并且还远远超出他预期的情况下,面对我端出的平西将军的架子,他也不好再在众人面前太不给我面子,便冲我抱了抱拳道:“军情紧急,那就烦请将军立刻就写,着末将调兵去前线吧!”

    我知道凭我的年龄和之前在西川那并不算太光彩的战功,要想关平对我服气也是太勉强了。见他违心放低了姿态这么对我说,我也便不在啰嗦,立刻命文书将东西备齐,我便在关平的面前立刻写下军令,并唤人喊来沙娜,叫她带关平去军营调兵。

    马良见我没有和关平发生任何冲突也很高兴,待关平走后便一个劲的夸我识大体,不愧是孔明教出来的。

    我心想我这大体是不识也得识啊,现如今我手中只剩下了三千军士,还得守襄阳,虽然我军全军上下全在因为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而士气高涨,可满城的人也只有我才知道,实际上荆州这盘棋,其实已经快下到了绝地。

    事已至此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待关平引兵出城,沙娜回到我身边之后,我便立刻修书给晴儿,让沙娜立刻带回武陵,先将一些我能安排的事给安排好,当然,和书信一起装进皮袋子里的,还有我为沙娜准备的一道装在锦囊中的军令,不过我吩咐沙娜这军令只有在晴儿看完我的书信之后,才能打开。

    沙娜对我这神神秘秘的举动很是好奇,可偏要在我面前装做一副不稀罕知道的样子。对于能回武陵见晴儿她也很开心,听我吩咐完便不耐烦的摆摆手说:“知道啦!”一点留恋我的意思都没有的飞也似的回去收拾东西去了。

    沙娜走后,我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等鲁肃那答应给我的五万支箭,也只有这些箭真正到手了,我才算有了执行下一步计划的本钱。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不光等到了鲁肃答应给我的箭枝,还等到了一个带给我意外惊喜的人。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七十四章 来劳军的郑梁() 
。。。。。。。。。。。。。。。。。。。。。。。。。。。

    看到郑梁的时候,我刚吃完午餐不久。见他一副“正规军”的样子,真是让人不禁感叹在我手下当先锋和给刘备当保镖完全是两个样子,和之前的勇猛略显粗犷不同的是,感觉他现在居然有点文邹邹的样子。

    我拿这点和他开玩笑,他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对我说:“还不是给主公当护卫当的,说是护卫,打仗的时候呆的地方比谁都安全,每天除了当摆设,就是摆设,遇到其他的将领或者文官,都要学着得体的应答,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还能怎么样?”

    我笑着轻轻的摇了摇头,对他说:“你小子就别不知足了,你现在的位置不知道要羡煞多少人?当初赵将军就是从这个位置干出来的,说不一定哪天主公遇险了,就轮到你大发神威了!”

    郑梁叹了气:“那都是过去家当少的时候了,现在主公领有荆益两州,身边常有雄兵十万,上将百人,一个个都恨不得疯了一样的为他建功立业,哪还有机会轮到我?”

    听他怎么说我便心中一动。我挥了挥手叫其他人都先下去,在只剩下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我对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郑梁被我这个举动弄得有点困惑,但很快他便反应了过来,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蹲在我的旁边问我:“大人您又有好计划了?”

    在郑梁还没被刘备要去当护卫头领的时候,每次我突然有关于作战的好主意时,都是像刚才那样招手让他过来的。郑梁虽然离开我有了一段时间,但闻弦歌而知雅意,一见我这样招呼他,便像小狗见到骨头一样凑了过来。

    我在心中不禁叹息一声,虽然我知道我这样做对他来说很不公平,因为我只要不让他去为我做事他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到蜀地,将来还会有一个很好的前程。可是这件事对我来说还又非要他去做更好不可。这样不仅做起来起到的效果要比我去做会好,并且我还可以脱身去做好一件我让别人去做不怎么放心的事情。

    于是在片刻的迟疑之后,我还是对郑梁笑了,我没有直接就对他说我要他去做的事,反而是先问他为什么会来这里。

    其实要刘备的贴身护卫从那么远的汉中到襄阳来,肯定不会仅仅是刘备怕我想郑梁这个手下,所以放他来见我一面这么简单。结合着我军现在和曹军对峙的形式,我对郑梁此行的目的多少还是能猜出一点,不过我还是想听他主动对我说出来。

    郑梁也没有和我啰嗦,他先是从斜着挎在身上的小挎袋里拿着一个锦囊给我,对我说:“还不是因为主公听说关将军打下了襄阳的事情特别高兴,所以着我带着赏赐他的东西前来劳军,并将新的军令传达给他。”

    “那这个是?”我拿着一看就是我家先生专有的锦囊问郑梁。

    郑梁有些没好气的说道:“大人你不知道,我听孔明军师说关将军似乎对你不怎么愿意发兵助战的事情很不满意,在给主公报捷的文书里提到为了尽快攻下樊城,希望主公降一道命令给你,让你将手上所有军队的指挥权都交给他后老实的回武陵接着做你的太守去。”

    我无奈的苦笑了一下,关将军对我不满已久我是知道的,要不前几日关平就不会带着五百精锐骑兵来找我“调兵”,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问郑梁:“这么说主公降军令给我了?快给我看看。”

    郑梁摇了下头道:“主公怎么可能对你做出这种事,毕竟您还有助他取西川的大功在那儿摆着呢,更别说还要看孔明军师的面子;所以临行前主公并没有多少什么,只是军师私下里给我这个锦囊,叫我到这边来多劝劝你凡事还是不要太和关将军相争,一切要已大局为重。”

    我打开锦囊取出里面的短信,果然里面的内容和郑梁说得差不多,无法是一些开解规劝我的话,并没有什么多余的事情嘱咐我。看来就算是神算如孔明,在我军的节节胜利面前,也没有看出东吴这只一直装做睡着了的猛虎很快就要扑过来了!

    想到这儿我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