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书童 >

第41章

三国之诸葛书童-第41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书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鲁肃说道:“既然大都督如此守信,松儿便愿再为大都督一卜,卜您何时能病体痊愈,合肥何时能被吴侯收入囊中!”

第七十一章 试探之后() 
。。。。。。。。。。。。。。。。。。。。。。。。。。。。。。。。。。。。。。。。。。。。

    鲁肃脸上的红光一闪而过,我将那七枚铜钱一枚一枚用右手的捡到左手的手掌中,再将右手盖在左手之上。老实讲,经过了这么久,我的英文水平又下降了不少,要我再像上次为鲁肃占卜师背出比较流畅的英文课文实在是困难之极。于是我决定简单一点,很轻松的便摇晃着手中的铜钱便给他唱了一遍英文字母歌:abcdefg;;rst。uvw;xyz。xyz?nowyousee;everybodysingswithme!

    我尽量将声音压得低沉一点,免得这英文歌唱得太欢快了,失去了卜卦的气氛。看着鲁肃这个老实人又一次目瞪口呆的样子,唱完字母歌的我又一次觉得深深的爽过了。更何况这次还有初次见识我厉害的吕蒙,这家伙的表情更夸张,就跟像见到了太阳从天上掉下来差不多。

    最后一句唱完,我顺势将铜钱往床上一扔,铜钱散落下来,一正六反,随即的概率中比较小的一种结果。鲁肃的眼睛死死的盯在那七枚铜钱上,随即又立刻看向我,我虽能读懂他眼中的希翼,可这一正六反和我接下来的话要怎么联系上,我总也得再寻思一会儿吧?

    鲁肃见我许久未说话,脸色越来越慌张起来,他看着我的眼神,就好比我就是一个能宣判他生死的神仙一样。

    可虽然我也有些随机应变的能力,可事关重大,我一方面要努力让鲁肃相信不能背盟偷袭我方的荆州,一方面还要和这所谓的“卦象”贴上,这事不是说联系上,就随口联系上的。

    鲁肃强撑着问我道:“可是肃命不久矣?生死有命,将军但说无妨。”他话虽是这么说的,可我都能很清楚的听出他话音中的颤抖。

    见他如此紧张,我倒是好办多了。我决定也不和他编太多的故事了,我摇了摇头,用右手轻拍了拍鲁肃的身体道:“大都督且宽心,此卦虽险,却也并非无计可施。”

    “有什么办法你是快说啊!”一关系到鲁肃的生死,吕蒙看起来明显比鲁肃还要着急。

    我微微一笑,将之前抛在鲁肃床上的铜钱一枚一枚的收入锦囊之中,对二人说道:“此卦不利刀兵,若想大都督无碍,一年之内,大都督都不能领兵出战。”

    “什么?区区几枚铜钱,就想让我东吴休兵一年?”吕蒙果然是个好战派,一听一年都没得仗打,一下子就质疑起我来了。

    我也懒得解释给他听,心想:“你问我为什么?老子随便骗你的怎么可能跟你解释得明白?”只是两手一摊作无奈状:“吕将军息怒,天机不可泄露,我这算卦之法乃是古书所载,在下只能算卦,不能解卦,至于灵验与否,你家大都督自是心中有数。”

    鲁肃一听居然有救,精神上一下子放松了很多,他对吕蒙摆了摆手道:“子明,不要激动。刚才诸葛将军也说了,只是我一年之内不能领兵出战而已,我东吴人才济济,若有好的战机,自然是不会错过的。”说完便饶有深意的看了我一眼。

    这一眼看得我心中一凛,也不知道鲁肃说这句话是否是有意为之,为了掩饰我心中的不安,也只得接口道:“大都督所言极是,若是关将军攻下了樊城,徐州之兵西调,又何须大都督出马,依在下看,只需吕将军领兵,合肥便唾手可得!”

    “将军说得极是,子明之才,已足以担当大任了。”鲁肃将赞赏的目光投向吕蒙,吕蒙低头应道:“大都督谬赞,末将惶恐!合肥之地,主公亲率大军都不能攻克,就别说末将了。”

    “呵呵,子明啊,你真是越来越谦虚了,这样好,这样好啊!咳咳!”毕竟是身体有恙,鲁肃说到这儿又咳嗽了两声。我见机便告辞出来,谢绝了鲁肃请我留下多呆几天的美意,在告知他那五万支箭直接给我送到襄阳前线后,就乘船返回江陵了。

    回到江陵又从糜芳那里得到了一些关于我军的有利消息,关羽起兵去攻樊城,曹仁部下牛金自告奋勇出战来敌关羽,关羽使关平出战,两人战有五十回合,未分胜负,各自回营。午后牛金单叫关羽出战,关羽恼出,只七八合,牛金便大败亏输,逃回樊城。关羽也不追赶,只是冷笑,趁势将樊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

    我不知道沙娜带走的那五千兵现在是否也已在樊城城外,现如今江陵还有五千人能供我调动,糜芳的部下不过三千人,我若将军马都调到襄阳去江陵便显得有些空虚,可要是我将这五千人给糜芳留下只带自己的亲兵去襄阳,却又怕万一东吴偷袭南郡,糜芳拐带着我这五千人一起降了。

    想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先让这五千人在我的掌控之下,其余的事之后再说。毕竟沙娜带走的五千人现在很可能已经被并入了关羽的指挥部队,要是江陵这五千人我再不带走,那万一东吴偷袭荆州,我就算有再多的办法也无法施展了。

    我借着关羽要我向前线增兵的由头将五千兵从江陵带走糜芳确是没说什么,日行夜宿,到了襄阳之后,见到沙娜,惊喜的发现她带到襄阳的五千军士还没被调去樊城。被留在襄阳总领事物的是马良,这也不算奇怪,毕竟关羽在前方围攻樊城,能战的武将都被他调到前线去了,襄阳城城坚墙后,又是后方,以马良的才能,再加上沙娜带来的五千军士,守这座大城并向樊城前线供应粮草也没什么问题。

    和马良见面之后不免寒暄,他向我问了此次前往陆口的经过和对东吴的看法,我向马良大概的描述了一下鲁肃的病情,略去了再次为鲁肃占卜的事不提,并向他说出了我对关羽尽出精锐去攻樊城,很容易造成东吴来偷袭荆州的担忧。

    马良却是笑笑对我说道:“此事随军司马王甫已向关将军进言,关将军已令他带人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处修筑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这样就不怕吴兵偷袭了。”

    我不禁叹息一声,心想:“此计本是妙计,可从来都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所谓的妙计,都是瞬发,若是静止了,时间久了,总会被敌人想出破解之法。”

    当然,我不可能自己就向马良指出这其中的漏洞,不是因为怕我向马良说出白衣渡江的方法马良理解不了,而是我王甫去做的,恐怕也是我方现如今为防备东吴而进行的最好选择了,就算现在我能说服马良让他相信修筑烽火台的方法并不保险,我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来取而代之。

    历史的进程虽然提前了,可剧情却还是那么的相似,其实对于破解荆州的危局我一直以来都是有两个方案的,两个方案各有利弊,正因为如此,我才这么的犹豫不决,没有这么快的就让沙娜带人去麦城,为我方的整个荆州集团,打通一条能安全退往蜀中的险路。

第七十二章 两种选择() 
。。。。。。。。。。。。。。。。。。。。。。。。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当面临了选择,很多人都会犹豫不定,到底是向左?还是向右?选对了很可能是锦绣前程,选错了则总会濒临绝境。

    在如何在荆州之地与魏吴两军交战的选择上,其实长久以来,我一直也是有些犹豫的。

    当我还在现代的时候,作为刘备一方的忠实拥护者,面对荆州乃至夷陵惨败,我是做过无数次的假设和兵棋推演的。夷陵暂且不说,对于荆州之战,我在未到这个时代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自认为可行的战略规划,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那么看重武陵一郡的原因。

    因为我早就知道,要想阻止关羽北伐,让他老老实实的呆在南郡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不说他看着汉中捷报频传,肯定立功心切,就是刘备那里,也指望着能借助关羽对襄樊的压力来迫使曹操放弃汉中。这招棋本来挺妙,正常的话曹操从汉中一退,关羽就退回南郡,这样等曹操下次再去进攻汉中,刘备就已经有完全的准备,有恃无恐了。没想到关羽居然来了一个水淹七军,将曹操援助樊城的精锐部队全都灭掉了,士气高昂之下便开始有恃无恐,不仅不撤退,反而继续包围樊城,才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我的第一个方案,就是我许久以来一直盘算好的策略部署。既然历史上关羽可以水淹七军,将曹仁紧紧包围在樊城,那么此次战役的关键无疑就是与东吴方面的作战了。因为假如不是后方被端掉,就算是徐晃到后胜了关羽一阵,也不至于让关羽进退失据,无心恋战的向南郡撤退,最落得个陷入绝地的下场。

    东吴对占领荆州全境可以说是昼思夜想,要想防止他们在对其有利的态势下偷袭荆州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这从我之前去鲁肃那里见到吕蒙的表现就可以完全断定。当我对鲁肃说他要一年之内不动刀兵时,吕蒙那气愤的样子可是一点假都不是做的,也就是说在我去见鲁肃之前,东吴很可能打算或者已经暗中和曹操达成联手,所以我不让鲁肃出兵才会激起吕蒙那么大的反应。

    关于如何对付东吴偷袭的问题,我之前的想法是,假如我手上有一支兵,不用太多,哪怕只有万余人马,我完全就可以率军隐藏在吕蒙打算白衣渡江的线路上,一旦他行动起来,我就给他当头一棒,干掉他的先锋,他必然就是惊慌失措,不能妄动。然后我再将东吴偷袭的消息传给关羽,铁证之下,他就只能回军,这样荆州便安全了。

    当然,我之前那么长时间的计划和兵棋推演并不会只有这么简单。因为伏击吴军这方法虽然不错,但却也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东吴垂涎荆州已久,在取走三郡之后必定往南郡这边派出了不少探子,上万军马可不是小数目,如果我领着这么多人沿江埋伏被东吴知晓,就丧失了伏击和出其不意的意义,并且以关羽的性子,要是久攻樊城不下,必定会想方设法的增兵,也就是说,就算我率兵沿江埋伏能暂时镇住东吴的野心,可一旦关羽攻打樊城兵力不足要我领兵增援到樊城听调,那早晚还是会被东吴等到机会,让历史重演。

    所以除了到江边阻止东吴白衣渡江外,万一关羽非要掉走我手上的军力,我的想法便是先取得南郡的控制权!

    要知道南郡城又高又险,城中物资充足,远不是小小的一个麦城可比,要是在南郡城中镇守的是我而不是糜芳,手上再有个上万兵马,在早做准备之下,我坚信就算东吴动用大军团团包围,我也能坚守许久,等到关羽回援。要知道,历史上关羽在败给徐晃一阵后,事实上并没有元气大伤,手中的军力还很强大,他的败亡,完全是因为南郡失守后军心涣散,士卒逃亡太严重所造成的。

    要是东吴久攻南郡不下,关羽再率军回援,东吴便只有撤兵一途。这样虽然关羽前期的战果很可能化为乌有,但最少曹操已经放弃了汉中,我方又守住了荆州,对我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果了。

    至于第二套方案,则完全就是一种很悲观的作战方式了。如果说第一套方案的核心是守荆州,甚至是在守住南郡的前提下多占襄阳一郡的便宜的话。那么第二套方案的核心,则就是守关羽了!

    什么是守关羽呢?意思就是字面上意思,就是守护好关羽,保证他不死在麦城。本来我研究这套方案初始的想法完全就是为以防万一给关羽也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套方案的核心很简单,关羽不是难敌魏吴两方的军力只能退到麦城,最后又在突围去上庸的路上只被东吴埋伏了五百人就丢了性命么?那我就在那条路上早早埋伏下三千人,干掉东吴的埋伏,将关羽护送到上庸甚至汉中就是了。虽然现在刘备还没有攻取上庸,但我猜想曹操大军一退,刘备平定上庸肯定是指日可待了。

    我一直觉得,相比于丢掉荆州,关羽的死其实对刘备的刺激更大。原因很简单,地盘丢了可以再打回来,可结义兄弟死了,拿刘备的话说,那就是:“纵有江山又何用?”

    要是关羽不死,如果文武百官都死劝的话,加上庞统和法正现在都没有死,我估计还是可以劝住刘备伐吴的,纵是劝不住,刘备也不会被怒火烧坏了脑袋,丧失一个主帅在战场上该有的冷静。那么就算再出现一次夷陵之战,只要有孔明和庞统他们两人中的一人随军,就算陆逊真有绝世的才华,又抢先占据了地利,谁胜谁负,也还是很难说了。

    当然,有荆州总比丢荆州好,毕竟就算救了关羽,也意味着失去了荆州半州的军力。可为什么说两套方案各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