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书童 >

第100章

三国之诸葛书童-第100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书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下,终是当上了沙娜名副其实的新郎。

    翌日,日上三竿,睡醒后的二人想起昨夜之事,都觉得如在梦中。诸葛松忍不住又伸出手去不老实,见到沙娜甘心承受,便又与其缠绵了一回。待到云开雾散,二人梳洗过后去用早膳,才发觉午饭都已经摆好,沙摩柯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紧挨着走过来的新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诸葛松被笑得很不好意思,倒是沙娜不以为然,豪爽的性格也使得诸葛松少了许多尴尬。

    用过午饭,三人便开始商讨接下来对东吴作战所采用的方法。诸葛松还未开口,探马突然来报关羽已退往麦城,因早在意料之中,诸葛松也没有慌乱,还是按照之前的想法将已制定的三套方案说出来供其他两人商讨。

    一是要派人去麦城联络关羽,共同起兵再在江陵城下汇合合力进攻江陵。诸葛松认为此时关羽的军力必已大幅下降,就算双方合兵,依然难以奈何江陵城内的吕蒙,沙摩柯与沙娜也皆同意。

    第二套方案便是守住宜都维持现状,一边送信给关羽让在麦城多四处派出斥候,若发现曹操有要出兵与东吴联合夹击麦城的样子,便立刻弃城奔宜都合兵一处,等待蜀中援兵到时再作打算。这个方案虽然较为稳妥,但以关羽的性格,若知宜都此时仍有一支军力,很很可能会强令诸葛松出兵与其会攻江陵,那就又演变成了第一套方案,形势依然可能走向恶化。

    沙摩柯兄妹通过之前多次的作战,已经深信诸葛松运筹帷幄的能力,听诸葛松说完前两种方案都不太好,知道诸葛松之所以先说出来,定是未避免一些无必要的讨论,也就均没有多焦急,都是静等着诸葛松说出第三套方案来。

    说到第三套方案,诸葛松命人拿来纸笔,将纸铺在刚刚用膳的黄木案子上,招呼两人过来,一边根据脑中对荆州地区地图的记忆,粗略的画出一个曹、刘、孙三方的态势图来,用笔杆指着麦城道:“麦城此时被曹操与吕蒙的大军夹在中间,论战略地位可以说不仅是无用,还是个累赘。关将军之所以不肯先尝试退往宜都,却直接进了麦城,必是在樊城大胜后对如今的情境万分不甘心。以他目前的心情,无论能获得多少援军,必是会毫不犹豫的立刻投入到夺回江陵的战争中被曹操、吕蒙消耗掉。如今在荆州地面上的我军,唯一还保留着对局势冷静判断的也就只要宜都归我指挥的这万余人马了。敌我力量悬殊,要想逆转乾坤,依我看,必要用关将军亲自做饵,我们才有机会重夺江陵了!”

    沙娜因已知道诸葛松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保住关羽所开展的,此时听诸葛松居然要用关羽做诱饵,不禁大吃一惊,在听了诸葛松的计划后不禁黯然道:“夫君,你这样做风险大且不提,就是最后成功,也定与关羽势同水火,难以再被他相容了。”

    倒是沙摩柯不以为意,本来他之所以愿意出兵,全是因为与诸葛松的个人情谊,只要最后能获胜,他的部族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就算关羽因为诸葛松这样的计划死了,他也完全都无所谓。故而表示赞同。

    诸葛松知道沙娜的担心很可能会成为现实,但就算最后关羽会恨他,那也得以取得胜利为前提。若是不胜,万事皆休,若是能胜,又有何求?所以他还是毅然的决定执行这个计划,沙娜见诸葛松心意已决,也就不再相劝,转而同沙摩柯一起助诸葛松推敲起计划的各个细节上了。

第九十二章 吕蒙争功() 
在江陵城已经稳守多日的吕蒙变得有些焦躁不安起来。如今关羽军士气低落只能退到麦城坚守待援,因为城小粮少的关系,探子回报麦城城内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士兵军队偷偷从城中逃出。

    这对吕蒙来说本是个好消息,但因曹操在围住襄阳后便不再进兵,孙权将亲起大军到这里攻伐关羽的消息今早却已送到了吕蒙的案前。

    不管吕蒙之前多么的稳守持重,他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为东吴夺下整个荆州,并且生擒如今华夏第一名将关羽!

    吕蒙闭着眼就可以想象到孙权到后会是怎样一个情景:一种可能是关羽见孙权势大再不犹豫,立刻就弃城逃往蜀地。另一种是关羽虽然没有逃脱,但功劳却是孙权的,和自己再没有任何关系!

    在吕蒙心中,生擒关羽的荣耀甚至超过了他此时袭取江陵的成功。关羽如今是华夏第一名将,那么如果他擒住了关羽,华夏第一名将的称呼便将属于他!

    他手中如今有三万大军,麦城城小,城中军士士气低落,加上连日的逃散,只要他亲率大军围城,围三阙一,他几乎能肯定不出五日,他便能破城,将那巨大的荣耀握在掌中。

    想到这儿,吕蒙激动的站了起来,几乎就要立刻传令集结大军准备出征。但他还是又缓缓的坐下了,出发前自信满满的陆逊此时依然没有传回攻取宜都的消息,想想他派出去的运输队此时应该已把攻城器械送到了陆逊军前。虽然现在刘备主力依然还在汉中,但宜都一日不在东吴手中,蜀中就存在有将领率军先行出援的变数,要是吕蒙此时贸然出兵围攻麦城,万一宜都那边出了意外,有蜀将击破陆逊顺势来取江陵,那吕蒙前期握在手中的优势就一下被逆转的干干静静了!

    不过要吕蒙就这么等着孙权兵到,毫无后顾之忧的去进攻麦城,吕蒙依然是万分不甘。

    就在吕蒙在那里长吁短叹、患得患失的时候,外面忽然来报,说陆逊派人回来报捷!喜的吕蒙连忙站了起来,见到来人依然是上次回来求取攻城器械的信使,自然没有怀疑之心,只是催那信使快把陆逊的报捷文书拿来。

    不料那信使却赔笑着拒绝了,对吕蒙说道:“对不起将军,陆将军怕我回来报喜时被关羽截获,所以只让我带了口信回来,并没有文书。”

    吕蒙心中起了疑惑,又坐下来仔细端详起这个信使,确是上次带着陆逊手书的那个信使无疑。不过还是出言试探道:“关羽如今已败退麦城,江陵周围已无敌踪,陆将军何以如此谨慎?”

    信使从容答道:“我家将军虽攻取宜都,仍期盼再立新功,故不停向麦城方向派遣哨探,知麦城城小,士气低落,以为关羽最终定会弃城西逃,现已在夷道通往宜都一线设下重重伏兵,故恐我落入西逃关羽之手,被搜出书信难以分辨,坏了大事,这才命只传口信叫将军安心即可。”

    吕蒙听信使如此说,虽是已经对西线安心,却又被陆逊的谋划惊得难以言语。吕蒙自思陆逊所谋合情合理,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是自己再在江陵城中患得患失,见孙权大军到来收复江陵无望的关羽,真很可能放弃麦城走夷道向蜀中退去,到时要让陆逊这个书生生擒关羽,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就真的是白为他人做嫁衣了!

    想到这儿,吕蒙主意已定,一面命人将信使带下好生招待,一面立刻命传令兵召集众将商议进兵麦城。

    因为东吴军中本就分直属孙权的柴桑派和从周瑜手中传到鲁肃的陆口派,吕蒙在众将面前自不敢说要和孙权争功劳,便把刚才信使对他说的陆逊所谋又讲了一遍。

    手下诸将这些天本就因吕蒙一直按兵不动心怀不满,早上听闻孙权要自统大军前来更是暗中埋怨吕蒙坐等本该到手的大功溜走。此时听现在就连只有五千人马的陆逊都要抢这不世之功,更是按捺不住,纷纷请令要去麦城生擒关羽。这个说只有一万兵,那说只需五千人的,价码越叫越低,好像此时的关羽只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只要谁能得令,谁就能马到成功一样。

    说得本就心动不已的吕蒙不再存有任何顾虑,豁然起身按下众将的请愿道:“本将军前些人只愿稳守江陵,皆因当时关羽军力尚存,又是一腔激愤的来夺江陵,为主公的大局才不欲与其硬拼。今关羽士气已衰,城小粮尽,陆将军又封住了夷道通往宜都一线,吾若仍畏缩城中不肯出战,主公到时,还有何面目可以相见?

    当下命朱然领五千军守江陵,博士仁依然统旧部守公安,自领大军两万五千人去攻麦城。大军围住麦城不久,又越想越不稳妥,令潘璋领五千人分兵两路埋伏在麦城通往夷道和上庸的途中,防止关羽向上庸走脱,或者向夷道突围让陆逊抢了功劳,这才一面连日攻城,一面派人往江东方面探听孙权距此地的路程。

    此时被围在城中的关羽,心情又是另一番滋味。此前他率军回夺江陵时,若是吕蒙肯出城一战,他定能击破吴军夺回江陵。但那时的吕蒙拒不出战,凭借着江陵城的坚固,使得他无计可施,只能被迫退进麦城。

    麦城城小,存粮只够三万大军十几日可用,关羽为图久计,被迫限定每名军士每餐的份额,要想守住一个月,每名军士的军粮就得减半。本来局势就已十分险恶,再吃不饱,很快便有军士趁夜间偷偷逃走,数量越来越多,甚至有一日出现了数百人集体出城逃散的事情。关平来请示是否要出城去追,关羽想到库中存粮,觉得走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反而能让自己的精锐多吃上几天,便无力的摆摆手决定算了。

    可这样一来,可以节省粮食的想法实现的越来越顺利。跑了几百人听之任之,很快便发展成成千上万的人决定逃命放弃,待到吕蒙围城之时,城内的军士已不足万人。

    关羽虽已下令将每餐的定额调回,且目前的军粮已够一个多月之用,但吕蒙的大军只尝试着围攻了一轮,待天黑息战,再到天明的时候,死伤加跑的,城中军士十人之中又失了七人。

    早上听到潘璋回报,从没有包围的城西逃出的士兵一夜之间几乎全被潘璋擒获,约有五千余人,问吕蒙如何处置。吕蒙大喜之余当即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心想这些士兵都是荆州人,只要荆州归属东吴,遣散之后将来又可便为吴军,便传令潘璋不许虐待,收缴武器后命一偏将带一千军押送回江陵,待生擒关羽后,或遣散或收编,再让孙权定夺。

第九十三章 刘封的苦衷() 
且不说在麦城陷入绝境的关羽如何应对吕蒙的重重包围,先说廖化奉命先到上庸求援。

    攻取上庸诸郡,孟达功劳本远多于刘封,只因刘封是刘备义子,被刘备加封为副将军、领上庸太守,孟达反而副之。

    孟达心中不满,又思当初刘备入川自己的逢迎之功,更是胸闷难解,却也不敢对刘封发作。

    待到廖化进见,陈述关羽兵败困于麦城,要刘封尽快起兵前往救援,孟达更是沉默不语,尽管刘封以目视之,依旧故作不见,只是低头沉吟。

    此时上庸初附,诸城虽有兵两万五千余人,然其中刘封所部之兵不过五千,孟达所部万人,其余万人皆原属曹操的申耽兄弟降军。刘封深知关羽与刘备情谊,知其有难,有心相助,却也不得不争取孟达的附议,只能对廖化说道:“将军一路辛苦,请先去舍馆休息,容吾与子度商议。”

    廖化听命去驿馆暂歇,欲待亲见刘封发兵后再奔汉中见刘备求发大军。

    刘封屏退左右,对孟达道:“叔父被困,如之奈何?”

    孟达对曰:“东吴兵精将勇,已取江陵为根,曹操亲率大军十余万包围襄阳,料想破城只在旦夕。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这两家强兵?况且申耽兄弟前见主公汉中大捷,这才俯身愿降,时日尚短,所部万人难以分化,若将军轻出,带之则祸在身侧,留之则恐复归曹操。到时上庸若失,我等皆与关羽同处困境也!”

    刘封知孟达所述有理,可思关羽与刘备之情,依然踌躇道:“奈何关羽与父亲情同手足,若不去救,但有闪失,叫我在父亲那里如何交代?”

    孟达笑道:“某闻主公自汉中为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以此为家事教问关、张,昔时关羽兵围樊城尚自得意,因将军不奉令出兵樊城助其破曹而心怀不满,回信言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立,更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绝后患,此事人人皆知,将军岂反不知?”

    孟达所言刘封自是早知,但仍恐关羽身死,殃及自己,不愿就此一兵不发,与人口实,只好对孟达道:“父亲常年待我如亲儿教养,此地虽为山城,地连荆州与汉中,亦为重任,子度之言虽是良言,但叔父之难仍不可不救,为保上庸不失,吾自率五千军先去麦城解燃眉之急,留公留守,吾料想此地兵少,廖化见我出兵,自会再至汉中求见父亲续发大军,公只稳保此地,使汉中大军得经此地畅行无阻便可!”

    孟达知刘封所思,也愿刘封出兵身死麦城,到时候此地总领就非他莫属。但荆州此时形势险恶,自己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