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92章

大宋工程师-第92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要与下官合作什么?”赵明诚不解地问道。

    若第一件事还能理解的话,那第二件事就出乎赵明诚的意料了,他不知道高峰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高峰笑笑道:“赵大人编纂的《金石录》至今没有刊印,我想与大人合作刊印发行,你看可好?还有—”

    根本不等高峰说完,赵明诚便打断了他:“大人也对《金石录》感兴趣?”

    《金石录》确实是赵氏夫妇的呕心之作,可那也仅限于两人,真正对此感兴趣的人并不多,如今听到高峰对此感兴趣,赵明诚就如遇到知己一般。

    只是他知道,高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虽然官做得很大,也有能力擒住宋江,可是从士农工商这个角度来说,他还是把高峰划到工商的行列里去,不为别的,只因高峰的起家就是从这里开始。

    至于高峰也能吟几首歪诗,讲几个不着调的故事,搞一些不入流的曲艺歌剧等,在赵明诚眼中还上不了台面,毕竟他身边有才华的人才太多了,仅一个李清照就是超越高峰的存在。

    一个商人,对一本枯燥至极的书籍感兴趣,当然超出了赵明诚的预料。只是,他马上就明白了,高峰这哪里是感兴趣,明显是一种商业的运作,这是要拿他的书卖钱呢。

    赵明诚问完后便是一怔,因为他不知道后面说什么好。自己的辛苦劳作,居然被高峰觊觎,他心中有份不甘,他甚至怀疑高峰之所以推荐他入仕就是这个目的,只是他现在还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对于赵明诚的问话,高峰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这更让赵明诚认定所虑不错,他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

    感受到赵明诚的变化,李清照忙在一旁提醒了一句:“相公,高大人语尤未尽,还是让大人把话说完吧。”

    赵明诚这才醒悟过来,原来高峰还有后话,只是被他无理的打断了。

    赵明诚忙拱手道:“请高大人继续。”

    高峰岂能看不出赵明诚的小心思?不过,他没有点明,而是说道:“赵大人致力金石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特别是《金石录》,已比肩欧阳公的《集古录》,称得上是金石研究的先者。只是从古至今,金石多不胜数,虽有二册,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还有大量的金石没有收集和摘录,对此赵大人不觉得遗憾吗?”

    这番话虽未解答赵明诚的疑问,却也说到赵明诚的心里去了。

    欧阳修的《集古录》共十卷四百多篇,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总计有千种。

    《金石录》三十卷,著录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的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著录拓本有二千种。

    《集古录》和《金石录》合起来著录的也不过三千多种,这还不排除二者重复的内容,也就是说,还有大量的金石种类并没有被记录下来。

    作为一名长期进行金石研究的人员,赵明诚自然希望把《金石录》再次完善。只是赵家财力再雄厚,那也是赵挺之在位时的事,现在可没有太多的资金供赵明诚来挥霍,因而,金石的研究也只能停步不前了。

    赵明诚近段时间之所以醉心于仕途,也与此不无关系。没有金钱为继,赵明诚清闲了下来,他想找点事做,也就对仕途充满了渴望,无独有偶,高峰为他提供了这个平台,使得他心想事成,而他也因此对高峰充满了感激。

    只是,仕途再美好,对已有了成就的金石研究来说,赵明诚也不想放弃,当高峰提起这个话题,他自然是有共鸣的。

    看赵明诚点点头认可,高峰继续说道:“赵大人,合作出书只是一件事项,完善《金石录》才是最终目的,我想赵大人也会有此番考虑吧。”

    赵明诚当然有此番考虑,只是他并没有好的办法,所以才决定转移到仕途上去,以希望取得一些便利。

    只是他更清楚,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想法,能不能成行还有待考虑,所以他对此并不报多大希望。

    听了高峰的这番话,赵明诚倒是心中一动,他感觉出高峰有好主意,于是问道:“大人,《金石录》是我夫妇的呕力之作,我们自然想它尽善尽美,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看来赵明诚动心了,高峰含笑点头,说道:“完善《金石录》需要大量的金钱和古物,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和精力,如果单靠一家一院根本难成大事,我的想法就是把此事规模化,除了出书外,还要办博物馆,搞展览会,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相关征集和募集,总之一个目的,那就是筹集足够多的金钱和古物来做此事,这样才能令《金石录》留有更丰富的内容。”

第510章 征集募集() 
高峰的提议果然超出了赵明诚的预料,他没想到高峰的想法更宏大,居然还有办博物馆、搞展览会、征集、募集等活动,这些相对出书来说难度更大,他甚至连个概念都不曾有过。

    说话间,四人坐定,下人捧上香茶。赵明诚起身恭敬地说道:“还请大人详细叙说。”相对金石的研究,他连升官一事也放诸脑后了。

    高峰端起茶品了一口,发现香气扑鼻,知道赵氏夫妇并没有藏私,连雪藏的香茗都拿了出来,应是真诚待自己,于是问道:“不知赵大人著《金石录》有何用意?”

    “这—”赵明诚闻之一愣,这问题问得突兀,他还真没想过。

    当然,没想过不代表不知道原因,赵明诚自然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

    起初研究金石,不过是打发无聊的时光,后来沉浸其中,又变成了一种爱好,直到现在,大概就有留传后世的想法了。

    赵明诚答道:“一为兴致,二为赏析,三为留传。”

    答案没有超出高峰的预料,他笑笑说道:“兴致也好,娱乐也罢,若能做成事业,那才称得上传奇,达到了传奇就是不想留名后世也是不可能的了。”

    接着又道:“《金石录》继《集古录》之后续,若仅仅增加有限的金石之作,实则并无多少出彩之处,无非是内容更详实些而已,但若做成规模又是不同,那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它不但能对前人的事迹进行著录,还对后世有莫大的借鉴作用,就是引导大家养成著录的习惯也有好处,因而值得大力发展。”

    这句话确实说到了《金石录》的尴尬地位,它虽然与《集古录》的内容不相矛盾,但从书籍的类别来说,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因而,若就此完结,很难成为天下第一金石书。

    赵明诚当然知晓其中的关键,他用心倾听高峰接着往下说。

    “一部巨著的诞生,要么是开天僻地的第一本,要么是大而全,二者必居其一。所以在占不到第一本的要点时,《金石录》只能从大而全上着力。”

    说到这里时,高峰发现李清照欲言又止,似乎有不同的想法,只是这种情况不便于表达出来。

    高峰没有理睬,继续循循诱导道:“出书,既是为了向世人宣传金石研究的重要性,也是为了补充必须的研究资金,因而程序必不可少。但是仅仅靠此一项还无法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也无法获取充份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搞一些必须的配套活动了,而博物馆、展览会等就是这个目的。”

    话到这里,赵明诚早已明白了高峰的用意,而且他也赞同这个观点,只是他还是问了一句:“就算不缺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众多金石之物,此事当如何处置?”

    这话不假。有钱难买不卖,金石之物各有意义,自然有人不是以价格来衡量的。

    对于这个问话高峰没有回答,而是向风小默使了个眼色。

    风小默会意,侧身拿过一个圆盒,打开取出一幅画轴,展开后向赵明诚夫妇示意。

    “啊?竟是徐熙的《玉堂富贵图》,这,这可是稀世之物呀!”赵明诚惊讶道。

    不仅是他,就是李清照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好似不相信看到的一切一般。

    见这夫妻俩的表情,高峰总算明白他们对金石的痴迷了,那是一份狂热在其中。

    高峰笑笑,指着图说道:“这幅图要说售价,也不过是几百两,可其价值却远远不止,也就是赵大人所说的用钱买不到的东西,可是它还是在我的手中,又是为何?”

    对呀,赵明诚疑惑地看着高峰,想听听他的说词。

    高峰毫不犹豫地说道:“这就是征集和募集的作用。”

    接着又道:“征集和募集不一定非得要占有,可以用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既可以汇集大量的金石作品,也可以动员大量的人员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金钱开支,如此一举三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赵明诚夫妇立马眼前一亮,似看到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出现在面前。

    高峰又道:“这幅《玉堂富贵图》是一位金石爱好者的珍藏,我本想买断,可是那位主人贵贱不卖,无奈之下我只得与他商讨,当他得知两位醉心于金石研究时,便果断地拿了出来,当然,这只是借用一段时间,过后还是要回收的哟!”

    说完,他便叫风小默把画轴收好交给了赵明诚。明知道这只是借来的,赵明诚也激动的无以复加,他小心翼翼地接过画轴,直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赵明诚喜爱的忘乎所以,李清照同样喜形于色,只是她还是保持着一丝清明:“高大人,征集和募集的方法确实不错,可是如何取信于人?又如何操办此事?”

    这句话李清照实际上只问了一半,还一句却没有问出,那就是赵明诚即将上任莱州,根本没有时间打理这件事,那此事应该由谁来打理呢?

    高峰就是为李清照而来,岂能不知道她的想法和苦衷?

    原轨迹中,赵明诚上任时她还保持着一个人在青州独居了近十年的状况,那份寂寥实在难以道出,这才有了脍炙人口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词中可以想象,李清照独自一人泛舟,既在想念丈夫,也推想着丈夫在想念自己,那份眉头舒展、相思闲愁的形象活灵活现,直让人跟着她心情起伏,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相恋之情,也是一种夫妻分离的闺怨之情,这份情沉重地压在心头,实在无法排遣。

    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份心境,李清照才把相思之情写到了极致,令后人收获了如此美妙的一首词曲。

第511章 夫妻之阂() 
原轨迹中,李清照的凄苦生活应该是从赵明诚再次出仕开始。

    赵明诚先后赴莱、淄任知州,却把李清照留在了青州,这一别就是十来年。其中或有李清照清心寡欲、不喜官场逢迎的关系,亦有她舍不下青州这众多的金石字画的关系,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传说,那就是她经年不育,致使夫妻关系紧张的缘故。

    无论什么情况,对她来说都是从幸福的小女人向独立自强、孤立清冷转变的节点,而随着宋王朝的末落,她的际遇也日渐凄惨。

    高峰了解这段历程,也是为了李清照而来,自然要不自觉地帮她安排。

    “清照姐姐多虑了。”高峰安慰道,“《金石录》一旦出版发行,就是取信于人的凭证,我相信目前还没有几人对金石的理解和研究能超过贵夫妇,也就是说,贵夫妇就是时下金石研究的带头人,你们的意见也是最权威的。”

    这话虽然李清照听来有些过头,但高峰自己认为并没有夸大的成份,因为他知道这本《金石录》十分了不起,就是对后世也有巨大的影响,而这恰恰就是夫妻俩人的功劳,如此要说他们不权威自是说不过去。

    当然了,说他们权威高峰可不是说他们不可比拟,以这个文人才子辈出的年代,还是有同样出类拔萃人物的,只是那些人没有二人的先择条件,并不能有突出的成果出来。

    高峰接着说道:“有了威望就有了基础,一定时刻只需振臂一呼便能群起响应,那时何愁缺少金石研究?不但如此,甚或一些志同道合者也会加入进来,这样就有了研究的力量,我们只需对这些力量进行整合,自然能把金石研究的事业推向高峰,我相信,到那时《金石录》绝对是有金石以来的天下第一大专集。”

    就算对高峰起初的提议有过设想,但当高峰把畅想说出,赵明诚夫妇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们从来只是把注意力放注在金石研究的本身上,却从来没想过如此把它们作为事业来做,更不会有高峰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