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鸿鹄高飞 >

第77章

三国之鸿鹄高飞-第77章

小说: 三国之鸿鹄高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堂上一片肃静,没有人敢再说话。

    何太后冷声道:“宣旨!”

    卢植感觉自己的手在发抖,迟迟不敢把写好的圣旨递上去。何太后干脆自己起身一把抢过圣旨,放在刘辩面前,“皇上,在这里盖章,他日若是你我死于非命,太傅必会扫平天下奸贼报仇雪恨。”

    刘辩也是一脸懵逼,唯唯诺诺的问,“母后,不是有舅舅为大将军么?”

    何太后冷声道:“害吾儿者,何进袁绍也!朝堂之上皆为豺狼,岂有半个忠臣?”

    “好。”刘辩拿起笔,又在圣旨上加了一句,“朕亲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望太傅不忘师徒之义!”

    盖上玉玺,由卢植念完,正式生效。

    何进道:“太后,何至于此!十常侍不过……”

    何太后牵起刘辩离席,冷声道:“大将军以为,哀家死后,大将军能独善其身乎?袁家小儿非要灭我何家全族不可!”

    说罢,带着刘辩扬长而去。

    何进与群臣面面相觑,袁绍凑过来,道:“大将军,太后不过一时气话,大将军不要多虑。”

    何进瞪了他一眼,仰天长叹道:“种劭,你去要求董卓返回并州,讨伐匈奴单于,不得进京。”

    扬州,建康城。郭翼忙碌完一天的政务,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住处。扬州的一切都井井有条,范新已经被扬州名流评为“王佐之才”,对他大加夸赞。郭翼也发现自己的范新依赖症越来越强,基本上大小事务都是交付他去处理,自己只负责拍板。

    王异与他一道回家,最近朝中局势动荡,所以王异也一直陪他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喝杯茶,松口气。”

    郭翼端起茶杯,却迟迟无法喝下,叹息道:“他日若是真的一统天下,我还有半日清闲么?”

    “你曾说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王异坐在他身边,拉着他的手柔声安慰,“幸好,你有一群靠得住的帮手。”

    “是啊。”唯有这一点,是值得高兴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院子里传来吟唱的乐曲,是邹氏的声音。

    “哈。”郭翼听曲调中满是幽怨,不由得哑然失笑,放下茶杯,“我去看看。”

    王异白了他一眼,“哦。”

    今夜月光如水,满堂莹白。郭翼听着琴音,缓步走过千回百转的长廊,桂树下,小亭中,邹氏抚琴而歌。

    悄然来到她身后,轻轻拥着她,问,“怨我?”

    邹氏停下琴音,道:“若无将军,妾身早已死于乱军之中。怎敢怨将军?”

    “是我冷落了你。”自从来到扬州,郭翼连见到邹氏的次数都少,更别提行云布雨之事了。邹氏正是美好年华,终日独守空房,自然心有幽怨。

    邹氏靠在他怀里,轻声问,“今晚将军不走了?”

    “不走了。”郭翼轻轻托起她的脸,重重吻上她的唇。

    大堂里,杨玉奇怪道:“夫君呢?”

    王异给她也倒了一杯茶,“去邹氏房里了。”

    “啊?他们都快一年没见面了。”

    “闻弦音而知雅意。”

    杨玉摇摇头,端起茶杯,“他真有闲心,大夫人都还是个雏呢。”

    “你说他是不是有毛病?”王异奇怪道:“这世间还有嫌夫人年纪小的?”

    “他本来就是个怪人。”杨玉笑着道:“他若是有半点汉人的样子,咱们这屋里的人,要多三四倍。”

    “这倒也是。”王异想想郭翼的行为,确实很奇怪。他似乎有一种来路不明的道德观念,非常的根深蒂固。这一方面让他的道德水平远高于寻常人等。另一方面也让他总是束手束脚,大部分在其他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他心里就是绝对不能跨过的雷池。

    “他大概是第一个被姑娘看上了还会害羞的人吧?”

    “谁说不是呢。”王异笑着说:“到手的大小乔母女三人让他放弃了。”

    杨玉点点头,道:“赵柔姐姐也说过,夫君当初说什么都不愿收纳她女儿,非要嫁出去。”

    “啊!姐姐,我肚子饿了!”两人正说着,蔡琰蹦蹦跳跳的跑过来,一脸天真的看着杨玉。

    “哎呦,我忘了。”杨玉赶紧拉着蔡琰的手说:“今天我们吃武昌鱼怎么样?”

    蔡琰满脸笑容,脆生生的说:“好!”

    王异举手,道:“我要吃莲蓬。”

    杨玉大笑,“好!”

第一百五十章 借口准备好() 
“夫君!!!”

    早晨,郭翼在邹氏的伺候下换好衣服,刚刚走出邹氏的院子,还未来得及说道别,就看到蔡琰提着绣花裙摆,像是脱缰的野马一般狂奔而来。

    “宝贝!”郭翼也高兴的张开双臂,蹲下来迎接她。感觉就像是父亲在欢迎放学回家的女儿……

    “抱抱!”蔡琰一头撞在他怀里,被他高高的举起,在空中转了个圈圈。

    “亲爱的,早上好!”

    “早上好。”蔡琰笑的春光灿烂,纯净无暇的笑容里满是孩童的天真。

    “怎么样?今天打算去哪玩?”

    “我和月英约好了,今天一起去紫金山看枫叶。”

    “好。到时候记得写首诗啊。”

    “好。”蔡琰指着自己的脸蛋,撒娇道:“夫君,亲一下。”

    “嗯……”郭翼立刻就在她左右脸蛋上各亲吻一次,笑着点点她的额头,“好了,去玩吧。夫君要去处理政务了。”

    “好!”蔡琰又双手提着裙摆,风一样的迈着小步子跑得没影了。

    政厅,范新递上一份报告,“主公,皖县一案已经审理完毕,顾雍把卷宗发来了,是否需要过目?”

    “我看看。”郭翼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抬头见递案宗的人是焦仲卿,笑着问,“你通过考核了?”

    焦仲卿行礼道:“蒙大人抬爱,下官如今在州牧府担任丞。”

    州牧府就是州牧办公室,“丞”就是秘书、书记一类,事务官。对于焦仲卿这等寒门子弟,这已经算是高就了。郭翼当日的特别提点自然是他升官的关键,不然就算通过考核,也就是一个郎官的级别。

    “家人可都迁来了?”

    “只有下官夫妇二人,家母并未同住。”

    不来好。郭翼对焦仲卿的母亲没有任何好感,虽然她是这个时代父母的常态。对于焦仲卿夫妻俩,郭翼更多的是一种怜悯。当年读书的时候,要求全文背诵《孔雀东南飞》,自此记住了这一对苦命鸳鸯,若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好。父母不在,你更能安心工作。好好干,回头我让内人与你夫人结识一下,两家可以多多走动。”

    焦仲卿受宠若惊,要知道,在汉代让双方夫人结识,是视如兄弟的礼遇。自己不过一个寻常小吏,居然被州牧如此赏识,祖坟冒青烟都无法形容这份恩宠。

    “多谢大人抬爱。”

    “嗯。”郭翼摆摆手,示意他退在一旁,自己翻开卷宗查阅断案情况。事件的调查基本搞清楚了,与张氏交待的大差不离。张伯有没有受人指使无法查证。郭翼历来强调疑罪从无,主张“无罪推论”。既然无法查证,那就按照没有处理。

    张伯是主谋,家丁是从犯。张氏属于被诓骗。

    最后的结果就是,张伯及参与的家丁,一律诛三族。乔公家教不严,入狱五年。张氏贬为庶民,与大小乔一并被发配为奴。

    合上卷宗,问道:“张氏母女去哪了?”

    “在押送往建康的路上。”

    郭翼想了想,道:“让大小乔去书院读书,张氏……”

    范新道:“会送到主公府上。”

    “就你懂事。”郭翼微微一笑,他很想了解一下邪眼对人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掌控”作用。“对了,关于书院女学方面的事情,怎么样了?”

    王异道:“提拔了新的老师,学员也增加到了五十人。而且增加了文化课的内容,与男子课程相比,只少了工科的内容。”

    “好。”郭翼拍拍手,道:“散会!大家各忙各的去吧。”

    众僚属闻言散去,各自忙活了。

    中午时分,朝廷的诏书到了。郭翼听的一脸懵逼,难不成朝廷的局势已经乱成这样了?赶紧把范新、王异等人叫过来一起商议。

    范新看的莫名其妙,不解道:“又不要求主公回朝,又说皇上有危险,到底是何用意?”

    的确相当的莫名其妙。虽然知道历史的郭翼很清楚董卓入京之后的事情,但是何太后是肯定无法预知的。

    王异道:“可能是太后自认为她有危险。两汉以来,宦官都是中宫的左膀右臂,是制衡朝臣的重要棋子。如今大将军等人一意孤行要除去宦官,太后惴惴不安是难免的。”

    “我该怎么做?”这才是郭翼最担心的事情,这种诏书不好好的回应,影响会极其恶劣!至于太后、刘辩如何,他并不在意。

    王异仔细看完诏书,道:“夫君,这是你讨伐不臣的名分啊!”

    “怎么说?”

    王异高兴道:“这封诏书上,太后、皇上都把护国重任交与夫君。他日若是朝廷有变,夫君便可以清君侧为由进军朝廷。若是真的太后、皇上死于乱局,夫君就能以为君报仇为由征讨乱贼。”

    顿了顿,将圣旨的内容一一指给郭翼看,道:“夫君你看。皇上的这句话,分明视你为仲父,有了这个身份,一切都名正言顺。当务之急,夫君立刻上表,告知朝廷,若是有变,夫君一定进京勤王!”

    郭翼依言写了一封上表,明确表示了对太后、皇上的坚决支持和拥护!并且明确表示,谁敢有不臣之举,必会进京勤王,以安天下。

    写完上表发出去,郭翼立刻问范新,“咱们的兵练得怎么样了?”

    范新微微一笑,道:“昨日,最后一个侦查队回来了,已经摸清楚了东治附近山越的情况。明日将会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完成剿匪任务。无出意外,十日之内,会稽郡的山越将会被扫除。”

    “很好。”郭翼听了很高兴,扬州最精锐的兵卒七千人。这是按照现代军队的训练、组织方式来培养的,个个牛高马大,肌肉发达,能吃苦耐劳,一天能急行军一百五十里。天天给他们上政治思想课,提高凝聚力。

    其余普通部队一万人,主要用于保卫郡县周边,他们的水平大概相当于古代的戍边部队,在讨伐山越的战事中磨砺了不少本事。

    余下的后勤部队,寻常的编外人员等,零零散散将近三万左右。按照古代作战的人数统计方法,郭翼就是拥五万之众,号称十万人!

第一百五十一章 工兵铲() 
就在郭翼摩拳擦掌的时候,一封信送到了建康。老二王明的祖父母死了,运回了常山真定县安葬,王明早已举家搬迁,郭翼作为义兄弟,按照礼法,应当处理其祖父母的后事问题。

    范新立刻搬出了一整套的君子、小人之类的理论来为郭翼不参加葬礼找理由。

    郭翼思索再三,自己如今已经是太傅、骠骑将军、扬州牧,名扬天下,海内人望。照理说,王明、李章二人应该听到消息来投奔了。可至今没有见到二人现身,甚至也从未听说他们回过真定县。在这战乱的时代,只怕是死了。

    “我写一篇悼词,出资安排一下葬礼吧。我本人就不去参加了,让赵柔以夫人的身份代我出席主持。”

    王异皱眉道:“这不妥,如今你已经有了家室,赵柔不宜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就这么定了。”郭翼可不在乎这点礼法上的毛病,若不是赵柔如今不在身边,她依然是自己的管家婆。

    范新道:“请人代笔吧。”

    “不,我亲自写。”郭翼断然拒绝,这是自己义兄弟的祖父母,要么不管,要就诚心诚意。

    “找个人润色一下。”范新依然坚持。

    “行。”

    郭翼仿照《陈情表》的格调,简单的写了一篇五百字的悼词。主要陈述兄弟四人斩白蛇结义,又闯祸离散,如今各在天涯。各自父母兄弟族亲自然应当照应,尽到作为兄弟的仁义之道。最后把王明祖父母对自己的教诲等虚构一番,搞出一个贤明长辈的形象。

    同时,也修书一封,带给赵云,希望他能够来扬州与自己一起奋战。

    范新把悼词交给焦仲卿润色,郭翼看过之后,大加称赞,同意发布。“仲卿,以后你就伴我左右,当个笔杆子。”

    焦仲卿连忙行礼答应下来。

    这一篇悼词写的情真意切,文采飞扬,一下子传遍天下,成为悼词的代表作。

    钟山书院,郭翼接见了一位药剂师。此人名为刘半夏,精通药理,家中时代行医。这次就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