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鸿鹄高飞 >

第76章

三国之鸿鹄高飞-第76章

小说: 三国之鸿鹄高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历史已经证明,造反这件事,出头鸟都是要失败的!

    范新想明白了个中利害,便也放弃了这个想法。中原地区的诸侯要分出胜负,没个十年八年是不可能的。而己方已经有了扬州打底,好生经营着,随时都能寻觅北上中原的机会。

    “是否上表朝廷陈述此事?”

    “别吭声。”郭翼叮嘱道:“这是宫廷的斗争,我们地方官不要掺和。”

    “诺。”范新工作都记下来,又汇报到:“主公,钟山书院有一人求见,已经等了三天了。”

    “姓甚名谁?”

    范新道:“是个梵文名字,直译过来叫:华佗。就是医生的意思。”

    “华佗?”郭翼皱了皱眉,问道:“他找我有什么事?”

    “说是要给主公看病。”

    “好吧,让他来见我。”郭翼对古代这医疗水平完全没信任,能不能治好全看天意。何况自己身康体健,哪里来的病痛?

    半个时辰后,一个肤色偏黄的中年男子到了,他背着一个医药箱,走路虎虎生风,颇有些高人的味道。

    “小民见过将军。”

    郭翼也把礼仪做足了,恭敬的说:“先生请坐。听闻先生要为我看病,不知我得了什么病?”

    华佗先坐下来,再摸着胡子,自信满满的道:“大人病重,于身体无害,却有损气血。”

    郭翼一听就乐了,把手伸过去,笑着说:“古人云:望闻问切。先生还是搞个确诊,给我说的通透点。”

    华佗也不多言,为他把脉盏茶时间,叹息道:“将军此病在于心腹之中,须得刨开肚皮取出。”

    “嗯……”郭翼想了想,反问道:“你是说,我肚里长了一个瘤子?”

    “非也。实乃一个活物。”

    “那好。”郭翼心里忍不住想笑,前面说于身体无害,这会又说长了个活物,忽悠鬼呢!“先生就说说,该如何取出?”

    “小民正是为此而来。”华佗起身行礼,恭敬道:“听闻将军有一幅人体经络图,想借来一观。”

    “这样。”郭翼算是明白了,他是来求学的。自己其实不懂医学,人体解剖图是他在医院和医学书上记下来的。他编辑的那个小册子也只有一些基础性的现代医学知识,未必有一个赤脚医生的水平。

    “钟山书院人人可读,先生既然有志于此,只管去学便是。”

    华佗却连连摇头,叹息道:“书我已经看过了,颇有偏差。故此来拜访将军,望将军不吝赐教。”

    “嗯……”郭翼想了想,医术不比其他事情,出了差错是会出人命的。老老实实的说:“我并非医生,也不通病理,只是一些解剖图和物证。先生既然医术高明,可要多多研究完善。”

    “那是自然。”华佗点了点头,直截了当道:“将军所言的血型,是为何物?静脉、动脉等又如何调理血气?”

    “是这样的……”

    郭翼命人取来资料,把自己那点浅薄的生物学和医学知识一一讲给华佗听。放在现代社会,的确是不入流的基础知识。但对一个古代的外科医生而言,科学的看待血循环的问题,简直就是救死扶伤的天启!

    郭翼是强调临床实验的,作为半个工科男,一样东西能不能起作用,必须是经过严格实验,反复校准的。需要完善的体系和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撑。

    华佗作为外科医生,尽管医术高超,但受制于时代,很多看法都是“想当然”。比如说血循环的问题,他就觉得靠“气”……

    “先生你看。”郭翼取来一台光学显微镜。这玩意基本原理很简单,初中课本上就有详细的记载,只要有了玻璃就能制作出来。虽然钟山书院的玻璃打磨技术还没有那么高,但观察血管已经不成问题了。

    “皇天在上!”华佗看着肌肉组织的精细构造,连连惊叹,“想不到,肉体居然如此奇妙,瑰丽景色不输五岳三山!”

    “先生,在下所知的就这些了。”医学问题是必须要谨小慎微的,郭翼谦卑的说:“先生若是心,就请在钟山书院小住,完善这些医学理论。也好让后世医生不会好心却害死人。”

    “当然!当然!”华佗的眼睛根本离不开显微镜,眼神中全是狂热,几欲疯狂。“请一定让草民久住。我决不藏私,一定将毕生所学倾囊取出。”

    郭翼拱手膜拜,“我先替天下有疾之人谢过先生。”

    华佗连连摆手,惭愧道:“我学艺不精,将军的病症只能学过之后再治。”

    “无妨。”

    郭翼可巴不得他学好一点,先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病,但有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在身边,总是多个保障的。

第一百四十八章 谁领扬州() 
又一封诏书抵达扬州,再次加封郭翼一万户,进太傅位,行侍中、尚书事,再加封骠骑将军,命他即日赴任。

    毫无意外的,郭翼再次拒绝了这一诏令,理由都不换新的,依然是扬州人民需要他。

    随后一封诏书抵达,训斥郭翼不听诏令,有违人臣之义。又招兵买马拥兵自重似有反意。命他解除部分兵力,并且增加扬州地区的税务。

    郭翼立刻裁军七千人,同时写一封上表,陈述扬州防务紧张,自己招兵买马只是为了给皇上分忧,请皇上不要听信谗言云云。

    何太后收到上表,又是在朝堂上破口大骂。赵六献计,“太后,不如撤掉郭翼扬州牧的头衔,另派他人顶替。如此郭翼就不得不入朝了。”

    “好。”何太后闻言立刻问何进,“大将军,可有合适的人选?”

    何进压根不想让郭翼回朝,自然也不想出什么主意,便道:“太后,此事不宜急于一时。如今郭翼在扬州万民爱戴,不可轻动。不如再等一等,我看最迟不过半年,郭翼就会自己上表入朝了。”

    群臣也都跟着劝,郭翼的那些头衔就是实际上的丞相。这朝廷已经有一个杀猪的大将军了,再来一个打猎的可不行。

    何太后没辙,只好暂时将此事放下,气呼呼的回了永安宫。“赵六,拿纸笔来!”

    赵六奇怪道:“太后要给谁写信?”

    何太后不理他,自己迅速把信写完,封装好,交给赵六,“你派人快马加鞭送到郭翼手中,不得有误!”

    “是。”赵六也不知写了些什么,赶紧先安排人去送信。又汇报道:“太后,探子来报,并州武猛都尉丁原火烧孟津,说要诛杀宦官。”

    何太后立刻道:“传何进!”

    扬州,建康城。

    郭翼收到何太后的信件,里面的内容不再是太后对臣下的命令,而是一个思春的女子对情郎的殷殷期盼。把自己如今在宫中的局势一一讲明,自称每天如坐针毡。急需郭翼入朝相助她一臂之力,两人一人主中宫,一人御百官,再结云雨之好,共赴巫山。

    条件的确非常诱人,若是真的去了,那就是走曹操、周公的路子。可惜,郭翼要走的,是刘邦的路子。

    召集自己的重臣,一道商议,“太后说,要我统御百官,与她里应外合平定天下,你们看,此事该如何?”

    庞德高兴道:“这是好机会,将军若能为当朝太傅,天下岂有不定之理?”

    范新也表示同意,道:“若是能为丞相,这扬州牧不要也罢。主公不要被身后虚名所累,掌控了朝廷,就能奉旨讨贼,这等优势是一个州牧万万做不到的。”

    范新的意思很清楚,把中央抓在手里,那一举一动代表的就是天子、正统,讨伐军阀割据那就是扫平乱党,占有了绝对的政治高地。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异曲同工之妙。之所以要他不在乎身后的虚名,就是在“篡汉”的问题上,不要管史书怎么写,先把天下拿到手再说!

    王异表示反对,正色道:“夫君万不可入朝。丁原火烧孟津,拜执金吾。袁绍拜司隶校尉,王允拜河南尹。这说明何进已经准备动手诛杀宦官了。我估计,他下一步就是号召天下诸侯带兵入朝,届时离雒阳最近的并州牧董卓必然一马当先!董卓此人若是拥兵入朝,雒阳必乱,何进、何太后等人未必能有善终,甚至当今圣上……”

    说到这里,王异停住了,这可是谋逆的话,不能轻易说出口的。

    “只管说,咱们都是自家人。”郭翼对王异是无比佩服,她居然能够如此准确的预见即将发生的历史,这可是郭翼从未跟他们提过的事情。这也让他无比好奇,王异究竟会给他出什么主意。

    王异点点头,继续说:“董卓要立威,必然行废立之事!天下英雄肯定趁此机会群起而攻之。这就是夫君堂而皇之率军入中原的最好时机。只要我们抢在诸侯之前,将董卓诛杀,将皇帝握在手中,天下间岂有敢不从将军者乎?”

    “妙啊。”郭翼抚掌大笑,王异所想与他所预计的进度差不多,又问道:“夺得天子之后,我们该把天子迁往何处?”

    “当然是留守关中!”王异毫不犹豫的说:“扬州偏远,我们再司隶击败董卓之后,就该就地扎营,号令天下。若是将皇上迁往扬州,路途遥远只怕生变。届时夫君可以自己坐镇关中,遣一上将将扬州之兵以入中原。天下诸侯孰敢不应者乎?”

    范新略一思索,提出质疑,“扬州如今治理有方,再过三五载便是丰足之地。若是留一上将在此镇守,只怕是倒执太阿。”

    的确,自己不在了,万一留守的人叛变了咋办?先不说扬州土著士族,就算是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将士,谁又能保证他们的忠心?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在乱世成为一方州牧之后,心里肯定会有想法的。

    在座的都不吭声,这种事情他们手下说了可不算,而且还容易招致怀疑。只能等郭翼这个主子作出决断,才有主仆不疑的可能性。

    “无妨。”郭翼并没有让气氛尴尬太久,不能让手下的人把事情给想通透,必须先表态出来。“诸位随我南征北战,忠心耿耿,何须质疑?何况我志在天下,岂能为区区扬州之地所困?此事我早有准备,故此安排龙二、庞德二人为郡守,熟悉政务,他们二人皆可以领扬州。”

    龙二、庞德二人闻言立刻跪拜在郭翼面前,一齐高呼,“承蒙主公如此厚爱,臣孰敢不以死相报!”

    “起来吧。”郭翼扶二人站起,语重心长的说:“我知道你们都是武将出身,喜欢领兵作战。但是若要为我肱骨之臣,非得精通政务,能镇守一方不可。你们切不可懈怠。”

    “是!臣必尽职尽责,不负主公所托!”

第一百四十九章 害我者何进() 
几封诏书都无法将郭翼召回朝廷,何太后甚至动了巡幸扬州的主意,被群臣以皇上年幼为由给劝住了。

    宫内外的事情也让这个女人焦头烂额,好不容易解决了董太后一家子,总算是独占中宫。可朝臣要诛杀宦官的意向也越来越强烈,虽然与何进讨价还价最终迫使他停止了行动,可能撑多久完全就是一个未知数。

    赵六虽然手里有兵,但对练兵用兵之道一无所知,根本不足为用。想要对抗何进从地方上抽调上来的军官,就必须有一个能征善战的人为她撑腰,何太后的圈子里,只有一个人能达到这个要求:郭翼。可偏偏这个男人一去不复返,不管给什么高官厚禄就是不动心。

    时间已经到了七月下旬,此时天气时分炎热,何太后在永安宫内来回踱步,心里焦躁不安,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赵六来报,“太后,大将军诏令各地豪强率军进京了。听说驻扎在河东郡的董卓已经出发了!大约十日左右就会抵达雒阳!”

    何太后哪里有半点办法,急忙问,“今日朝议如何?”

    赵六道:“百官已经在等着了,大将军在主持。”

    “随我去。”

    大殿内百官都在声讨十常侍,并州牧董卓上书弹劾张让等人。

    何太后气的直发抖,不是因为十常侍被弹劾,而是因为自己太后的权威被人轻视了。

    “尚书卢植!”

    卢植见太后发怒了,赶紧出列,“臣在。”

    何太后冷声道:“拟旨!加封扬州牧郭翼为太傅录尚书事,骠骑将军,开府治事,封建康侯,兼领邺侯,食邑三万户。”

    何进立刻说:“太后,郭扬州数次抗旨,不可再加封。”

    “闭嘴!”何太后直接骂了回去,指着卢植道:“继续写:郭翼领扬州牧,秣兵厉马以为国用!哀家如此厚爱,太傅理当匡君辅国以报大恩。若他日哀家与皇上母子死于非命,太傅为弑君之臣!”

    朝堂上一片肃静,没有人敢再说话。

    何太后冷声道:“宣旨!”

    卢植感觉自己的手在发抖,迟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