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国贼 >

第369章

大明国贼-第369章

小说: 大明国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优点,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三米左右,口径一百一十至一百三十毫米,重量在两吨以上。

    “轰”“轰”“轰”,四十三门大小将军炮先后开火,四十三门大小将军炮发射有开花弹和实心弹,在清军阵地上掀起了一阵杀戮,第一轮炮火造成了两百多清军的死伤,清军顿时呼啦啦的往后退,阵地上留下了一地的尸体和士兵,还倒毙的战马和无主的空骑。

    锦衣卫水军的四十三门大小将军炮,开火的阵势很凶,其实真正射到清军的火炮只有一半多点,红夷大炮射程可以达到四里,多的可以达到八里,可是锦衣卫水军的将军炮大部分是仿造的,只能打到四五里,有效射程三里左右,有些小将军炮却只能打到一里的距离。

    “轰”“轰”“轰”,锦衣卫水军第二轮火炮发射,这次只有不到十门将军炮打中清军,就是这不到十门将军炮,还是给清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锦衣卫水军炮手在实心弹里装填碎瓦片,铁片,实心弹清兵挨上一发就不成人形,装填碎瓦片,铁片,杀伤力会小点,但是可以大片杀伤敌人(这也是开花弹太少想出来的法子),第二轮火炮发射让清军又有冰冷的肉伤亡,清军将领这次意识到士兵不能太集中,于是传令让士兵们分开跑,可是混乱之中根本没有人听得进去。

第五百一十章 锦衣卫“铁甲兵”() 
“轰”“轰”“轰”,锦衣卫水军第三轮火炮发射,这次只有两门将军炮的实心弹跳弹砸伤了几个清兵,水笙见火炮已经无功,于是下令暂定了炮击,清军也摸出了锦衣卫水军火炮的射程,就在锦衣卫水军的将军炮射程外停住了脚步。

    这是因为红夷大炮是种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按照正常的*作程序,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锦衣卫水军采取的是对清军不精确射击,不需要特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但是发射一次以后,必须灌水入炮膛,熄灭火星,以干布帮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干,再填入火药,助燃物,塞进去炮弹,然后再点放,这些动作相当缓慢和烦琐,不包括修正炮位依然没有太大的提高射速。

    这时北面的狄云、常丹、梁富贵部和两千民军,南面的田小军、王虎臣部和两千民军,与渡河的清军展开了对射,靠近了运河东岸的清兵多数被锦衣卫官兵民军用羽箭火铳射杀了,运河里不断涌入渡河的清军骑兵,清兵弓箭精确的射击,使锦衣卫官兵民军的伤亡越来越大。

    中路清军经过短暂撤退后,又以散兵的形式展开进攻,更有一支三千人的清兵来夺锦衣卫的浮桥,水笙见清军进入火炮射程,又下令水军炮兵开炮,“轰”“轰”“轰”,锦衣卫水军的实心弹、开花弹收割清兵的性命,只是这次清兵阵型很散,锦衣卫将军炮的战果大打折扣,,一轮炮打完能有三五十清兵伤亡就很不错了。

    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锦衣卫水军保留的浮桥上,战舰上的锦衣卫官兵箭如雨下,把冲到前面的清军骑兵射到一片,不少清兵连人带马跌落河中,然而更多的清兵从浮桥涌向运河东岸。

    “轰”“轰”,当清军冲过浮桥中段是,东岸浮桥顿时燃起火光,战舰上也射出火箭,两条浮桥迅速成了两条火龙,清兵惊叫道:“不好了,浮桥下有火油。”

    浮桥是清兵被火焰包围进退两难,慌乱之中不少清兵连人带马跳入了运河里,大多数都被锦衣卫水军的弓箭手射杀,要知道锦衣卫水军在浮桥早就布满了火油柴薪,一句话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两条浮桥等清兵上桥烧起来,桥上河里要了清兵三百多人的性命,而这看起来通畅的道路也毁了。

    清军抵近岸边向锦衣卫水军战船射箭,刹那间锦衣卫战船被羽箭包围,上百的水军官兵中箭,清兵的羽箭射得又狠又准,使得水军弓箭手根本无法露头,一露头多半会被清兵的羽箭射中,锦衣卫水军只好匍匐在甲板上引发近战利器虎蹲炮。

    虎蹲炮创制于明朝嘉靖年间,明中叶中国东南山区倭患猖獗,在与倭寇的斗争中,由于水田里沟渠纵横,地形复杂,兵器家们根据实际需要创制了虎蹲炮,虎蹲炮威力大,用五十门虎蹲炮两轮便可炸毁敌人的城墙。

    虎蹲炮是明军常规装备的火炮。为了便于射击,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虎蹲炮,明朝名将戚继光军中就最常用虎蹲炮,这种轻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远于一里,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下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此炮首尾二尺长,周身加了七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全重三十六斤。看起来虎虎势势,煞是威风。发射之前,须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每次发射可装填五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一百枚,上面用一个重三十两的大铅弹或大石弹压顶,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轰声如雷,杀伤力及辐射范围都很大,特别适用于野战,轰击倭寇密集的作战队形,锦衣卫水军缺少佛郎机、将军炮,才用虎蹲炮来充数,没想到在内河作战派上了大用处。

    “轰”“轰”“轰”,锦衣卫水军的虎蹲炮发威了,两百多门虎蹲炮开火,对近距离的清兵正合适,炮手放弃杀伤面窄的实心弹,装填小铅子或小石子发射出去,清军队形虽然站得很散,而小铅子或小石子也是大片大片的,杀伤力虽然不如实心弹,杀死杀伤清兵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岸上横七竖八躺着上千的清兵,悍不畏死的亲兵继续射箭,这些箭有些是火箭,不少锦衣卫战船燃烧起来,这使得锦衣卫水军不得不分兵灭火,近战的虎蹲炮发射变得参差不齐,但是每一轮射击还是打死打伤数百清兵。

    清军突击运河上的的浮桥失败,与锦衣卫船队对持互射,一刻钟就伤亡了三千多人,这使得饶余贝勒阿巴泰不得不下令清军暂时后撤,锦衣卫水军开始发射将军炮轰击清军,并组织水军扑灭燃烧的战舰。

    温仪在得知中路清军暂退后稍稍松了一口气,这时亲兵禀告北面传来的消息,“夫人,北面有一股清军上岸,狄参将、常游击、梁副千户陷入苦战。”

    温仪听得清军已经渡过大运河了,不由得大吃一惊,要知道锦衣卫官兵和民军都都到了南北两个方向,温仪的船队除了水笙、覃衍火的水军,就是安小慧的女兵营和红娘子手里的兵马,要增援北面的锦衣卫是不是得拿出自己看家本钱呢?

    温仪问道:“北面的情况有多严重?”

    亲兵说道:“夫人,清军源源不断的上岸,狄参将、常游击、梁副千户他们恐怕撑不住。”

    温仪说道:“传令给水统领,命令温刚率领本部兵马驰援,告诉温刚着甲死战。”

    亲兵得令退出了船舱,红娘子问道:“姐姐,温千总本部有多少人马?”

    温仪说道:“小刚手下只有一千人马。”

    红娘子猛的吸了一口气说道:“姐姐,一千人马恐怕不够,把妹妹的手下也带去吧。”

    温仪说道:“妹妹,小刚手下有五百铁甲兵,足可以以一当十。”

    红娘子诧异道:“铁甲兵,这是怎么一回事?”

    铁甲兵是田承嗣让温仪和狄云、常丹打造的一支试验性重装步兵,这五百重装步兵的身高力量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铁甲兵全身头戴铁盔,身穿铁铠、铁臂、铁裙,脸带铁面,只露出眼耳口鼻,手执长剑、单手斧以为近战之用,负大弓以为远战之用,全身披挂重达三十六斤,都是新兵营里挑选能举起五百斤重大石走出五十步的雄壮强健的士兵。

    温仪把锦衣卫的铁甲兵情况告诉红娘子,红娘子对田承嗣组建的铁甲兵非常的称赞,也只有田承嗣才想得出这样练这样的兵,也只有锦衣卫才有这样的实力,要知道铁甲兵就是那金子银子在堆砌。

    温仪和红娘子不知道,田承嗣是从古希腊的重装步兵和郑成功的铁人兵得到的灵感,锦衣卫的铁甲兵既有古希腊的方阵队,所有战士紧密地排列成方阵形,一起移动、一起攻击,利用集中火力的优势,来对抗较松散零乱的敌军部队的战法;也有郑成功“铁人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的优点。

    红娘子说道:“姐姐,还是把妹妹的一千人带去吧。”

    温仪说道:“妹妹,这些人都是你自己的人呀!”

    红娘子说道:“姐姐,我们同一个夫君,同坐一条船,还分什么你的我的呀,要是锦衣卫水军败了,夫君的这一点家当就毁了。”

    温仪犹豫了一下说道:“好吧,妹妹的人有什么损失,我一定会加倍的偿还。”

    红娘子说道:“姐姐,先不要说这些,英妹妹,你带姐姐的手下去帮助铁甲兵作战。”

    慧英说道:“好,大姐、红姐,小妹这就去了。”

    邢红衣说道:“慧英,我陪你一起去。”

    慧英说道:“红衣,大姐和红姐身子都不方便,你留下来照顾她们吧。”

    慧英转身就出了船舱,邢红衣在那里显得左右为难,温仪说道:“红衣,你去问一问南边的战斗情况。”

    邢红衣得了温仪的吩咐也出了船舱,温仪跟红娘子四目相对,两人都面带忧色,温仪说道:“妹妹,弟弟现在会在那里呢?”

    红娘子是久经战阵,看出了温仪内心的不稳,于是安慰道:“姐姐,夫君用兵如神,现在清军大举进攻我们水军,相信夫君离我们不会太远,坚持到天黑之前,夫君一定会率领援军赶到的。”

    温仪听完红娘子的话心情好一些,说道:“对,夫君应该一直离清军不远,妹妹,姐姐不懂军事,你是闯军的大将,对打仗是行家里手,不如妹妹来指挥锦衣卫吧。”

    红娘子连忙摇手道:“姐姐,妹妹也不会指挥水军,还是姐姐来指挥为好,妹妹想到什么一定知无不言就是。”

第五百一十一章 浴血大运河() 
邢红衣进来告诉温仪、红娘子,南面锦衣卫官兵浴血奋战,并没有让清军冲上岸来,西岸向南方向烟尘和旗帜显现,应该有大明的援军到了,温仪、红娘子面带喜色,不过从先南方来的援军,多半是曹州参将李洪基的兵马。

    田小军被任命为守御南面河岸的主将,率领临清城逃出来的官兵民军,以及水军王虎臣部和两千民军列阵,田小军从六千多官兵民军中挑选出四千弓箭手,并拥有三千官兵持有火铳,其余的两千多官兵民军也持有长兵器。

    清军对锦衣卫南线进攻比较谨慎,这是因为南面的河面更宽更深,第一批一千清军骑兵的渡河带有探路的性质,清军骑兵行至河中,半数战马被淹过马背,田小军指挥锦衣卫弓箭手射击,清军骑兵大多数成了活靶子,三轮羽箭有三百多清兵落入水中,使得剩余的清兵纷纷逃回西岸。

    这次进攻清军损失了三百多人,不过也摸清楚了河里的情况,大约一刻半钟后,清军五千分两路突如河里,这两条线路都是运河水浅的地方,这也是锦衣卫重点防守的地方,清军骑兵一到河中心,田小军就下令弓箭手射箭。

    “嗖”“嗖”“嗖”,锦衣卫四千弓箭手射向两拔清军,清军也向锦衣卫回射,不过锦衣卫有土垒地坑做掩体,被清兵射中的官兵民军很少,而清兵在河里基本上是一射一个中,短短的一盏茶的功夫,就有四五百清兵伤亡,这些伤亡的清兵和战马还堵塞了后面大部队的前进道路。

    清军付出近千士兵的伤亡,靠近了运河东岸,遭到了锦衣卫官兵火铳打击,不间断的火铳射击,使得清军死伤累累,整个河里浮满了死人死马,仅仅冲上岸了三百多清兵,被田小军率领锦衣卫骑兵一个冲锋,斩杀了一百多人,另一百多骑兵被赶下了河,清军付出一千多士兵的伤亡后败退了。

    半个时辰后,清军组织了第二次进攻,这次进攻出动了六千多清军,除了第一次进攻的两条线路,又增加了一处进攻线路,这一路清军有一千多人马,可是增加的线路水虽然不深却暗流很大,使得这路突击骑兵行动缓慢,清军到得河中间时,锦衣卫弓箭手已经严阵以待,双方开弓一阵对射,锦衣卫伤亡一百多人,清军伤亡三百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