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国贼 >

第224章

大明国贼-第224章

小说: 大明国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龃竺骶疟呓艺计涠涫狄韵鹿倮纯矗越庾约涸诘钡氐氖盗ν耆梢源碚饧碌模偎等绻饣蛘呓u的手下与张家口商人有牵连的话,下官贸然前去恐怕是有害无益呀。”

    姜镶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陕西榆林人。姜家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大顺军渡黄河进军山西,宣大总督王继谟派总兵姜瓖于黄河边扼守,姜瓖却阳奉阴违,为保存实力秘密遣使与大顺军联络,王景瑗不知有变,仍然自以为运筹帷幄,严令姜镶务必迎战,而姜瓖则一直拖延消极应战观望不前。

    二月十五日,大顺军攻陷太原,巡抚蔡懋德、布政使赵建极,监司毛文炳、蔺刚中、毕拱辰,太原知府孙周康,署阳曲县事长史范志泰等官吏俱死,大顺军挥师北进,先后攻克忻州、代州,宁武总兵周遇吉告急,大同巡抚卫景瑗要求姜镶派兵援助,而姜瓖再次拒不出兵,卫景瑗愤然毁家纾国,得九百五十两两黄金,发给山西边军将士,准备亲自出兵以解宁武之围,但终因姜瓖等人或明或暗的阻挠而未能成行。

    随着李自成崛起大势愈发明显,最终姜瓖在其弟姜瑄的劝说下图穷匕见,决意投奔大顺军,但是又怕守城将士不从,于是骗代王拿出库存银两财物犒赏将士,取得守城士卒对自己的信任,继又与李自成暗中勾结,大同军权不知不觉间被姜瓖独揽,姜镶事前特意往每座城门都派了自己两百名亲兵驻守,由此逐渐控制了大同城防,三月初一,大顺军兵临城下,姜瓖立时将代王射杀,迎大顺军入城。

    兵变之后姜瓖执卫景瑗见李自成,闯军众呼卫景瑗跪下,景瑗却不跪据地而坐,大呼皇帝而哭,自成劝其投诚,并许以高官,卫景瑗拒绝,数日不食,仍不显馁气,三月初六日,景瑗行至海会寺,南向皇帝哭拜,大呼“臣失封疆,死不尽罪,愿为厉鬼以报。”后与德祗、德敏二子及母诀别,于观音大殿前沐浴整冠后,自缢而死。

    李自成乃命姜镶与大顺军将领张天霖共同镇守大同,崇祯十七年四月,一片石大战后不久,清将恭顺侯吴顺华率兵进攻大同,六月初六日,姜瓖杀大顺军守将张天琳,转而投降清英亲王阿济格,后随阿济格进兵征伐山西、陕西,封为统摄宣化、大同诸镇兵马的将军。

    顺治五年江南接连发生的金声桓、李成栋的“反正”归明事件,这让渐渐被清廷架空剥夺权势的姜镶非常心动,十一月蒙古喀尔喀一部失去控制入边骚扰,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派英王阿济格、端王博洛等率大军进军大同,意在戌守要镇,姜镶听到此讯惊疑万分,认定清廷是要拿自己开刀,姜镶趁清廷的宣大总督出城之际,命人紧闭城门,宣布“反正”归明。

    这时山西诸地问询纷纷奋起响应,朔州、浑源、宁武、代州、繁峙等地皆叛清复明,连榆林重镇也起兵,榆林的前明将军王永强区区十余日就杀至西安附近,“皇父摄政王”多尔衮骇异之余,不断调兵遣将,先后派出亲王尼堪、镇国公喀尔楚浑率兵前往进剿,顺治六年三月“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见局势不见好转,决定统兵出居庸关亲征大同。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到底军强马壮,出马就攻克浑源等地,直抵大同城下,与先前诸军一起同围大同城,大同城坚清军久攻不下,多尔衮仍宣谕城内,表示说允许姜镶“自新”,言“尔如能悔罪归诚,大清定当宥有恩养”,当年用这套反复无常伎俩坑了李自成一把的姜镶当然不信杀人恶魔多尔衮这套虚与委蛇之词,决意固城死守。

    不久姜瓖被眼见大势已去的部将杨振威所杀,大同城遂破,满清英亲王阿济格入城,除杀献姜襄人头的杨震威等二十三员及其家属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尽行杀戮,并将大同城墙拆去五尺,大同由此彻底变成一座荒城,清军实施大同大屠杀后,全城居然只剩下五个身犯重罪的重案犯活着,靠着被锁在大牢最底层没被屠城清军发现躲过一劫,后来满清派来的大同知府,上书顺治皇帝,称已经没有了苦主,最终居然荒唐的释放了这五个人,史称“大同之屠”。

    胡公公说道:“田大人,你这是怀疑姜镶和姜家跟张家口商人有关联?”

    田承嗣点点头不再说话,以沉默回应,胡公公此刻也皱起了眉头,说道:“田大人,王公公说了,对张家口商人要重重拿起轻轻放下,不一定要彻底和姜瓖撕破面皮,只是让这些钻到钱眼里的商人狠狠的出一次血,如果必要倒是可以杀猴给猴看。”

    田承嗣沉思后,叹口气道:“胡公公,恐怕末将这次一去张家口,朝廷里攻击末将的奏折一定会多如雪片,还望到时候胡公公上覆皇上和王公公务必给末将以支持。”

    胡公公闻言立刻跳脚,尖声说道:“什么人胆大包天,敢跟田大人作对,皇上、王公公是不会放过这些作奸犯科的佞臣的,咱家看这些文臣清流就每一个好东西!。”

    见胡公公既然已经表了态,田承嗣还能再说什么呢?只能跟胡公公胡诌了一会,然后送胡公公出大帐歇息去了,田承嗣本来是想让李胜平负责接待胡公公、彭公公两人,可是李胜平此刻却并不在,也不知跑哪去厮混了,田承嗣微微摇头叹口气,只好由花铁干、安建清陪着胡公公去帐篷休息。

    田承嗣刚回到大帐里坐定,温青青又跑了进来,温仪自然也潮红着脸跟着追进了大帐,温青青说道:“这回要是皇帝姐夫给我官做,姐就可以自己带兵了。”

    温仪说道:“青儿,你这样无法无天的行事,迟早会给弟弟和我们这个家惹出大麻烦的。”

    田承嗣说道:“姐姐~,要说其他公公来,说话还真得掂量,不过这胡公公其实是自己人,青青说一下倒也没关系,相信不要粮饷的官职皇帝还是舍得的,到时一旦有了正式的官职,以后队伍跨州过府,用处还是很大的。”

    安小慧也不知何时进得帐篷,也嚷嚷着说道:“弟弟,皇上怎么朝三暮四的,去一趟张家口回来,照弟弟以前的说法,开封城到时候还不早就落在闯贼的手里了,看来现如今开封城守住的希望就完全寄托在刘芳亮、田见秀两个巨贼身上了。”

    田承嗣叹口气说道:“姐姐~,去了张家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了,开封城嘛也只有听天由命了,而且我们在山东迎战建虏的计划恐怕也要变,既然去了九边重镇的大同,恐怕会在蓟镇跟扣关的建虏提前照面。”

    这时指挥使安建清走进了大帐,田承嗣连忙把他迎到主座右侧椅子坐下,安建清说道:“贤婿,你们锦衣卫这次泽州黄河的战役打得太精彩,一举击破十余万闯贼,歼灭了闯贼三四万兵马,还俘虏了刘芳亮、田见秀、刘体纯、马世耀等这些有名有号的贼将,想来有了这些贼将作证,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们再休想如以前对付卢象昇般缩水贤婿的功劳了。”

    田承嗣说道:“岳父,你们是在京城得到泽州大捷的消息吗?”

    安建清笑着说道:“哈哈,老夫是在紫荆关得到消息的,具体的情况却是今天下午在大帐里听贤婿的几位夫人和小惠说的。”

第三百一十章 翁婿两聊事() 
田承嗣这才知道胡公公之所以提起刘芳亮、田见秀二人,那还是从自己的中军大帐里知道的,田承嗣看了温仪、安小慧、水笙、温青青四人一眼,按这四人的性格,估计也只有安小慧和温青青有可能大嘴巴,好在这件事自己的密奏给皇上提到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以后对温仪、安小慧、水笙、温青青四人的使用便要有所区别了。

    安建清故作轻松说道:“贤婿,你在禹州连败闯贼的战绩和上缴给万岁的那一万斤黄金,在朝廷内外引起轰动,因此这次皇上要将贤婿提升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和巡抚山西、河南、山东一职,一向喜欢争吵的那些个清流们,都一致的没有反对,更有甚者还有人提出让贤婿巡抚陕西呢。”

    田承嗣却直皱眉说道:“岳父大人,小婿的锦衣卫被调来调去,说是巡抚山西、河南、山东,可那明眼人都知道是虚的,这三地本来自有巡抚、总督掌管军事民政,小婿根本插不上手啊。”

    安建清一听却不以为然说道:“哎~,贤婿,你的尚方剑又不是做样子的。”

    田承嗣说道:“是啊,估摸着这回尚方剑是得见血了。”

    安建清说道:“贤婿,你是说皇上真的铁下心来要查张家口商人走私一事了?”

    田承嗣默默点了点头,安建清叹口气说道:“贤婿,这张家口可是个马蜂窝啊,你可得悠着点,哦,你难道真的准备对付那些个张家口商人?”

    田承嗣说道:“整个张家口的口外贸易必然牵涉着宣大地区的不少文武官员士绅望族,而且据小婿的小道消息,似乎他们跟朝廷里的很多大臣也血肉相连,打苍蝇不起作用,打老虎可能伤到自己,小婿还要请教岳父大人的高见呢。”

    安建清端起茶碗压了一口茶,说道:“呵呵,看来贤婿对张家口非常了解嘛。”

    田承嗣说道:“那是,呵呵,张家口的事情,整个大明朝除了皇上被蒙在鼓里外,天下人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

    安建清此时正色说道:“贤婿,问题是皇上已经下旨了,那你的意思是?”

    田承嗣神色从容说道:“重重举起轻轻放下,可以杀鸡给猴看,再狠狠的捞一笔银子。”

    安建清沉默了一下告诉田承嗣,自己押回京城的一万斤黄金,当时就被户部的人堵在永定门里一个多时辰,户部尚书傅永淳硬是拿着皇上的手谕,截走了十四箱七万两黄金,运进紫禁城的十八箱黄金,也被内阁、兵部缠着,安建清出京时,另外七万两黄金也被用来补足京城官员欠薪、发给辽东镇部分辽饷,最终皇上手里只剩下田承嗣多给的两万两黄金,至于大明九边中另外的八镇连一两金子都没有见到。

    安建清沉默半晌,接着说道:“哎,这皇上再缺钱,也不能打这样的主意啊,张家口商人不是惩一些银子就那么简单的。”

    田承嗣苦笑道:“是啊,张家口的问题是人不是钱,那些私通建虏的商人已经危害到大明生存了。”

    安建清说道:“贤婿,皇上给得这个度不好把握啊,而且我也给你个准信儿吧,宣大的锦衣卫这么些年孤悬大同,早就和宣大的文官武将、富豪士绅们沆瀣一气了,也靠不住,老夫实在是帮不你上什么忙啊。”

    安小慧这时却沉不住气插口说道:“哼,是不是你也得了张家口商人的钱财啊?”

    安建清嘿嘿干笑道:“小慧,爹爹我是认识一些张家口商人,不过那多是泛泛之交,我跟你说,那些人真的还好,真正最可怕的是朝廷的那些个山西籍官员,出来做官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这些山西籍官员和商人织的网,能量之大爹爹说出来你都不敢想象。”

    晋商子弟自古以来一等经商次等做官,在大明这是人所共知的,晋商的兴起,首先是明朝“开中制”(明朝洪武时期为了防卫瓦剌和鞑靼对中原的袭扰,设立九边进行防御,由于九边距离统治中心遥远,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为了减少这种负担,当年太祖朱重八与山西商人达成了一个协议,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关等几大边关要塞输送粮食,山西商人则获得了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作为回报,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减轻了朝廷补给九边的负担,但山西人商人获利更大,不仅获得了河东盐池的盐引,也迅速的垄断了两淮的盐引,山西商人输粮换引或当地种粮换引,成就了后来的闻名天下的晋商。)

    朱洪武这个政策的实施,为原时空日后晋商的疯狂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山西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当时已初具规模,这又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晋商逐步走向辉煌,不说由于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出经商自然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尤其是晋中商人当时已遍及全国各地,北京城曾流行这么一句话:“京师大贾数晋人”。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利益,晋商在明末已经开始出现商会这样的民间行会组织,田承嗣当年在京城也听说过,就在山西会馆,有时心里也琢磨着这是否算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田承嗣说道:“岳父大人,你对皇上这次要查张家口商人的来龙去脉清楚吗?”

    安建清说道:“贤婿,这次张家口商人走私案暴露,还是司礼监秉笔王承恩主持调查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