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73章

帝秦霸世-第73章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立即召集三公九卿入咸阳宫正殿。”

    “是!”黑六答应一声,轻步走了。只留下顿弱一人神色严峻至极。

    看到这一幕,顿弱霍然站起:“陛下有何差遣,老臣当万死不辞!”

    胡亥压压手:“典客不急,冰雹虽是天灾,但是在这一刻齐齐发难,咸阳城乱了起来,恐怕颗粒无收的诸郡县更是如此。”

    “大秦帝国当真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一个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不战自溃!”

    就在说话之间,书房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胡亥抬头一看,赫然发现一员武将已经站在了面前。

    “咸阳令,子车都奉命晋见!”子车都朝着胡亥深深一躬,脸色凝重至极。

    “子车都!”微微颔首,胡亥面色骤然严峻:“可曾察觉咸阳城中有何动静么?”

    子车都沉吟:“禀陛下,咸阳城中流言四起。北地遭受冰雹灾难一事,震动整个咸阳,臣正在下令彻查。”

    “好!”胡亥微微冷笑:“一夜之间,谣言遍布整个大秦帝国。此事虽然是天灾,但背后必然有人推动。”

    “大秦帝国不怕大军压境,最怕内部崩溃,今夜就是大秦帝国生死存亡的关口!”一席话语气严厉,神色凛然:“明白么?”

    “臣下明白!”子车都深深一躬,神色之上满是愧疚。

    他清楚就算是中原诸王大军压境,老秦人不畏战,也不怕死。大秦帝国就算是走到了最后一步,也可以举国血战。

    但是老秦人内部崩塌,大秦帝国将会彻底烟消云散。不得不说,用计之人,心思之狠,筹谋之密,堪称一绝。

    “给你三千铁鹰锐士,配合黑冰台,限你在天亮之前,将咸阳城中造谣者全部拘禁起来,不准打杀一个,能办到么?”

    “能!”子车都激昂领命:“臣下若有半点差池,提头来见!”

    这个时候,黑六已经来到了书房门口。双手捧着鹰符,道:“陛下,三千铁鹰锐士已经在宫门口列队等候。”

    胡亥点头,道:“黑六,将鹰符交给咸阳令。”

    “是!”

    接过青铜鹰符,子车都双手一拱,道:“臣告退!”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叮嘱:“咸阳令,此事关系大秦帝国生死存亡。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臣明白!”子车都神色凝重,大步而去。

    他清楚胡亥的担忧,更加清楚流言蜚语大起的坏处。虽然流言止于智者,但是茫茫国人,其中又有几个智者。

    为今之计,只有出重手。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也有机会化解这一场危机。

    “陛下,此事要不就让黑冰台来,拘禁散播谣言之人!”典客顿弱执掌黑冰台,自然清楚事情的急迫和严重。

    胡亥默然良久:“散播谣言者,乃大秦帝国国人,还是山东反秦势力中人,尚未可知。”

    “秦法昭昭,黑冰台不能动。一切还的按照规律来,要不然朕的苦心,就白费了!”

    第二更送到,红塔山继续码旧书

    本章完

第148章 这一条底线,绝不容踏过。() 
秦法昭昭,可鉴日月。

    胡亥费尽千幸万苦,方才重铸秦法根基。导致一切事态,向好的一方面发展。在这个时候,他自然不会亲手毁掉。

    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黑冰台不可介入。这是大秦帝国的底线,同样是秦法的底线。

    这亦是胡亥的底线,不到万不得已,这一条底线绝不能跨过。就算是再艰难,在危急,胡亥也必须要坚持。

    因为他清楚,一道踏过这条底线。大秦帝国将会名存实亡。

    ……

    胡亥眼中有精光闪烁,他对顿弱殷殷叮嘱:“典客,关中乃老秦根基所在,也是镇守巴蜀汉中以及西部的大本营。”

    “这一次谣言四起,咸阳城一片混乱。黑冰台务必严密监控各地,充当信使传递消息,可不能让关中大乱。”

    “大秦帝国刚刚稳定下来,五百年老秦基业,绝不能断送在朕的手中!”

    “陛下!”典客顿弱眼中泪光闪闪:“老秦人誓死捍卫大秦,捍卫陛下!老臣决然不辱使命!”

    说到这里,顿弱对胡亥深深一躬:“老臣告辞了!”

    “典客且慢!”胡亥对着顿弱吩咐,道:“典客,朕再派遣三十名特使跟你一起出发,沿途城池各留一名。”

    “宣读朕的诏书,搜捕拘禁传播谣言者。与此同时,颁布诏书,以稳定民心!”

    顿弱老谋深算,他自然清楚胡亥此话的含义。也分明感受到了胡亥将稳定关中各地的重任,像山一样压在了他的身上。

    “是!”顿弱恭敬的接过诏书,向胡亥双手一拱,大步走出书房。

    ……

    “驾——!”

    胡亥正想要前去咸阳宫正殿,却听闻一道马蹄声大起,如同黑色闪电般袭来。来人翻身下马,拱手高声,道。

    “左相嬴婴,晋见陛下!”

    “王叔?”惊讶一下,胡亥:“好,朕正要找你!”

    四更天突然有内侍传来诏书,作为大秦帝国左相,子婴自然清楚事非寻常,连忙放下一切赶了过来。

    这一刻,胡亥有些高兴。虽然大秦帝国风雨飘摇,但是大秦三公九卿却也忠心耿耿。

    两个人进得书房,胡亥将咸阳城中发生的一切以及自己的部署,匆匆的说了一遍。

    子婴听完,眉头皱了皱:“臣在治栗内史处得到消息,后又见内侍相召,马不停蹄而来。”

    “嗯。”

    微微颔首,胡亥忍不住苦笑了一声:“王叔,流言四起,整个大秦帝国人心惶惶。”

    “此事的严峻,直逼刘季破武关,项羽决胜巨鹿!对于此事,王叔有何高见?”

    闻言,子婴肃然正容,道:“陛下不必忧心,先使国中安定,再行追查背后煽风点火之徒。”

    “如今消息不过是动荡大秦帝国,尚未传出关外。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咸阳与关中一带,老秦人居多,不易大乱。目下应急之策,当在追查谣言散布者,即刻派出数十名文吏,到城中国人中宣读诏书避谣!”

    “同时火速核实各地灾情,另一方面,丞相府与治栗内史联合,准备救灾的一切准备,以求最快的安定人心。”

    “我老秦人久经风浪,一经朝廷避谣,必将会人心自安。”

    ……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胡亥:“王叔所言甚是,此事关系到大秦帝国的未来,必须要即刻部署。”

    “由王叔选出左相府文吏十数名,半个时辰后到民众中宣读诏书,务必保证人心安定。至于巴蜀汉中,以及北地等郡,朕会另派特使星夜前往。”

    说到这里,胡亥起身,郑重的一拱手叮嘱,道:“王叔,此事事关重大,不管是为了大秦帝国,还是嬴氏一脉,务必不要假手于人。”

    子婴肃然拱手:“陛下放心,臣当亲率文吏到城中宣读诏书!”说完,大步匆匆出门走了。

    胡亥送走了左相子婴,站在书房中沉思良久,对黑六,道:“通知国尉,不用来咸阳宫了。给朕换一身平民衣服,朕要去城中走走,亲自感受一下流言传播的程度。”

    “陛下,如此紧张的时局。你一人肩负大秦帝国的未来,老臣以为不可冒然出宫!”黑六终于忍不住轻声劝谏。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胡亥笑了笑:“大秦帝国风雨飘摇,当下关中流言蜚语四起,北地郡等地国人颗粒无收。”

    “如此种种,都可以说是逼迫大秦帝国走向灭亡。在这样的情况下,朕又怎么会坐的住!”

    ……

    “老臣拜见陛下——”尉缭深深一躬,一身布衣,就像是一个邻家老伯。

    “国尉,你也去么?”看到一身平民衣服打扮的尉缭,胡亥顿感惊讶。

    尉缭点了点头,对着胡亥深深一躬:“先辈曾留下老话——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刹那之间,胡亥眼眶湿了。这一刻,他有一丝的感动了。大秦帝国的群臣若都是尉缭如此,巍巍大秦又何至于沦落到这一步。

    胡亥默默无声,良久之后一摆手,声音暗哑地说了一句:“国尉,走!”

    当胡亥一行人走出咸阳宫的时候,雄鸡打鸣,高高耸立的咸阳城箭楼上,出现了一丝微弱的光芒。

    ……

    “陛下,如今咸阳城中国人躁动正盛,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化解,恐怕将会对民心产生巨大的冲击!”走了一段路,尉缭幽幽一叹。

    “朕派遣左相,安抚国人。等到天大亮,应该会有效果!”胡亥心头有一丝不确定。

    他清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件事本来就难做,不能动用武力强行解决,必须要用口舌化解。

    ……

    不知不觉间,胡亥一行人走到了诏书张贴的墙壁附近。

    ……

    这时,一道高亢的声音传来:“陛下诏书到——”

    只见左相子婴带着三名文吏,四名甲士,大步赳赳而来。早已经有了经验的咸阳国人,嚷嚷着,抱怨着向着子婴围拢。

    子婴神色凝重,一摆手命令文吏:“张挂起来,挂高点——”

    “是!”三名文吏站在大石上,将写在羊皮上的诏书高高挂起。

    本章完

第149章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子婴站在大石上,肃然正色,道:“一夜之间,流言蜚语四起。咸阳城中国人人心惶惶,大秦帝国风雨飘摇。”

    “对于此事,陛下下旨严查。与此同时,陛下早已派遣特使快马出城,向着北地郡,九原郡等地核实情况。”

    “另一方面,朝廷在陛下的指挥下,组成救灾指挥中心。一旦灾情核实,咸阳仓,灞上仓,甚至于蜀仓都会在第一时间开放。”

    “朝廷也会派遣官吏巡视地方,以核实赈灾情况。是以,请国人相信朝廷决心,相信陛下的决心。”

    “这一次,巴蜀,关中平川,汉中等地,尽皆大丰收。所以,请广大父老国人相信,朝廷有实力亦有能力庇护一方。”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随着子婴吟唱而出,顿时大秦帝国国人纷纷呼应:“西有大秦,如日方升。国耻民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最后,所有人齐齐大呼:“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

    人群愣怔片刻,随及猛然炸开,轰雷般高呼:“陛下万岁,大秦万年——!”

    ……

    “陛下,有了左相的这一番动作,咸阳城必安!”看到这一幕发生,尉缭脸上掠过一抹光彩:“咸阳安定,巴蜀之地安定,安关中安定,如今只剩下了北地。”

    胡亥笑着摇摇头:“北地各郡,才是这一场流言爆发的中心,最难的当是北地各郡。”

    作为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胡亥眼界不一样。由于后世的一系列见识,他自然清楚救灾的核心在灾难爆发地。

    由上而下的救灾,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最难的。

    这其中不仅包括朝廷上下执行力上,更因为朝野上下官吏的清廉与否,等等一系列上。

    从一开始,胡亥就清楚救灾,将会是一大难题。

    这绝对不是喊喊口号,事关数十万人,甚至于上百万的死活。无数家庭的困境,都可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救灾亦不是粮食问题,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朝廷的大事!”胡亥眼底有一丝凝重,喘息了一声。

    闻言,尉缭感到惊讶。他第一次听到救灾的首要不是粮食问题,而且第一次一个朝廷如此重视灾难。

    以往以来,北地各郡若是发生了灾难,颗粒无收。县令必然会第一时间禀报郡守,郡守亦将会在第一时间传达朝廷。

    然后再由朝廷做出决定,开仓救民。

    可是这一次,胡亥直接大动干戈,根本就是想要以举国之力,抗衡这一次的冰雹灾难。

    尉缭对这个时候的胡亥非常有信心,但他依旧忍不住,道:“陛下,一旦举国救灾。”

    “项羽等人兵临城下,大军出征,将会需要大量的粮草……”

    作为个举世瞩目的大兵家,尉缭提出了疑问。对于当下大秦帝国而言,军队才是一切的支撑。

    胡亥沉吟点头,道:“流言蜚语四起,这件事极为耐人寻味。如今天下皆王,诸国并立。”

    “目光盯着至尊之位的人不到少数,当下刘季远在辽东,项羽在彭城。两人距离咸阳尚有十万八千里。”

    “特别是辽东三郡,本来就是属于贫瘠之地。天高皇帝远,刘季就是一个土贼。在天下诸王中实力不弱,但也不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