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62章

帝秦霸世-第62章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商君秦法,重铸根基!”一时间,咸阳宫广场之上,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山呼声。

    “请商君镇秦法剑——”老内侍再一次大呼。

    接过内侍捧在手里的青铜古剑,胡亥高举头顶:“巍巍大秦,以法立国。秦法刻于太庙,悬于国门。”

    “今日朕以商君镇秦法剑,悬于太庙之上。以告大秦朝野上下,自今日起,大秦帝国之中秦法高于一切!”

    “大秦帝国之中,一切事物皆以秦法论断!”

    “秦以法立,以法决断!”数百人高呼,声势浩大,一时间,震动了整个咸阳。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双手一压:“当时商君徒木立信,开始变法。今日朕在此,重铸秦法公信,当以血祭之,以警醒后世。”

    说罢,一摆手:“掀开帷幕,朝野上下,以血祭刻石,永立咸阳广场!”

    ……

    “哗啦——”

    大秦朝野上下,自然看到了中间,黑色帷幔下的大石。当初只是有些讶异,却不料在这一刻,被胡亥祭出。

    国耻!

    黑色帷幕被揭开,大石耸立。铁画银钩,杀气冲天的国耻二字就这样出现在了大秦朝野上下眼前。

    一时间,咸阳广场上的老秦人泪眼婆娑:“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今日我等愿血祭国耻刻石,以重铸秦法根基。”

    数百人猛然跪倒,向国耻石叩头不止。

    “秦人国耻!”骤然间,这一幕的发生,胡亥语音哽咽,一摆手,道:“秦法根基尽失,关东之土尽失,国耻昭昭,大秦当自强。”

    大秦朝野上下众人流着眼泪,高呼,道:“有陛下石上两个字,更有陛下高瞻远瞩,大秦帝国席卷天下的日子,不远了!”

    默然良久,胡亥走下高台:“诸位说得好,老秦人终究会雄起,大秦帝国终究会再一次一统天下。”

    “这片中原江山,迟早还会姓嬴!”

    ……

    走向国耻石的途中,胡亥目光变得越发坚定。带着一往无前的无畏,商君镇秦法剑徒然出鞘,剑光一闪而过。

    “滴答!滴答!”

    掌心被割破,鲜血落下,正中国耻二字之上。一时间,咸阳宫广场之上,血腥味弥漫。

    这一刻,胡亥挺立一如刺破苍穹的长枪,手掌之上沾满了片片点点的鲜血。身前五步之外,立着一座高高的石刻,石上的血迹在沉沉大厅中发着幽幽红光。

    “陛下!”一声大呼,大秦朝野上下一时轰动了。

    这一幕,似曾相识。

    尉缭站在刻石前一动不动,这一幕,拉开了久违的记忆。他清楚当年孝公执掌秦法,正值百年国耻之时。

    孝公刻国耻石,发求贤令。这才有了商鞅入秦,二十年矢志不渝的坚持变法,建立了一个令天下闻之色变的虎狼秦国。

    大石中央是触目惊心的两个大字——国耻!大字槽沟里的鲜血还没有凝固,细细的血线还在蜿蜒下流。

    大石右上方是一行蝇头小字,尉缭清楚那是秦军的战歌,亦是老秦人的誓言。石上血迹斑斑,血线丝丝,令人不忍直视。

    “噌——”

    长剑徒然出鞘,尉缭同样划破手掌滴血于国耻二字之上。

    从来没有那一刻,让尉缭如此重视胡亥。在这一刻青年皇帝的身上,他看到了孝公的坚毅与能忍,看到了始皇帝席卷天下的锐气。

    “有此陛下,若有二十年时间,大秦未必不能重铸江山!”心头翻滚,尉缭让开了位置。

    接下来左相子婴,典客顿弱,廷尉张苍一一滴血于石刻之上。随后八大郡守各县县令,乡下三老,数百人一一滴血。

    一时间,国耻二字之上,全部全部被鲜血染红。有的甚至于凝结,太阳光下,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光芒。

    本章完

第126章 风云激荡的咸阳城【新书上架,求首订】() 
国耻石前,大秦朝野上下以血祭之。太阳光照射而下,殷红的血迹斑斑点点,血腥味弥漫开来。

    血腥味散开在空气中,逐渐席卷整个咸阳宫广场。淡淡的血腥味,让大秦朝野上下心头猛然收紧。

    这一刻,众人心头压抑。有一股气诞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心思涌起,激荡心头。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大秦帝国的誓言,在耳边回荡。如同百万秦军高呼着誓言,浩荡而出函谷关。

    ……

    胡亥眼睛直视国耻石,等到最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滴血祭之。终于,脸上的乌云散开,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渐渐地,大石之上的血迹干枯,结成血痂。胡亥猛然举起商君镇秦法剑,大喝一声:“好!我大秦朝野上下一心,必能再造大秦帝国!”

    “今日朕与诸位在国耻石前盟誓:秦法长存,朝野一心,强我大秦,埋头练兵,荡平中原。”

    ……

    “秦法长存,朝野一心,强我大秦,埋头练兵,荡平中原。”数百人纷纷拔剑,长剑指天,对着国耻石与胡亥一起盟誓。

    其声浩荡,仿佛有特别的韵律。在大秦朝野上下斩钉截铁的誓言中,大秦河山永蔚。

    ……

    “诸位,此去郡县当榜示国人,朕立法,守法的决心。大秦帝国之中,秦法浩荡,高于一切人,高于一切事。”

    “此举关系大秦帝国未来,嬴胡亥在此拜托了——”胡亥转身,对着大秦朝野上下深深一躬。

    胡亥清楚,他虽是至尊之身。位高权重,但是值此山河破碎之际,一切尊严,都不及国家存亡重要。

    始皇帝在李信惨败项燕之手,也不得不亲自向王翦赔罪,更别说是此际的他了。

    为了巍巍大秦,为了皇位,该做的秀还是要做。有人说,政客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

    以前胡亥不解其意,以为是贬义。来到大秦帝国以后,他才发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褒奖。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咸阳宫广场之上,大秦帝国朝野上下纷纷对着胡亥深深一躬。

    胡亥一摆手,道:“大秦帝国危如累卵,片刻也容不得耽搁。若诸位没有它事,朕会令相府安排诸位起行。”

    “为陛下分忧,为帝国赴死,我等之荣耀!”这一刻,数百人齐齐大呼,整个咸阳宫广场上响起一道震撼人心的声音。

    “自当如此。”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一挥手:“内侍上酒!”

    “是!”

    ……

    老内侍一招手,准备好的内侍们纷纷抱来一坛坛秦酒。为在场的每一个一一倒满,置于长案上。

    “来,你我共干一碗老秦酒,为诸位壮行。”说着胡亥端起大碗,一饮而尽,酒水顺着嘴角流下。

    “干!”只听一声脆亮的回答,数百多人,齐齐端起酒碗一饮而尽,山呼一声:“我等万死不辱使命,宣扬陛下决心,为我大秦效死!”

    ……

    胡亥叮嘱:“老秦人贫瘠,诸位治理地方,当刚柔并济,切莫一味刚猛无俦,激起民变。”

    “臣等明白。”

    ……

    “臣等告辞。”以八大郡守为首,大秦朝野上下众人对胡亥深深一躬。

    “走吧,朕看着你等上路。”胡亥肃然拱手:“此去山高水长,任务艰难,诸君当一往无前。”

    “陛下万年!”

    ……

    旌旗展现,在天空中飘荡。咸阳广场的高台上,国耻石侧,胡亥遥望着渐行渐远的密密麻麻人群消失在皇城之外。

    一时间,广场之上鸦雀无声。只剩下胡亥与尉缭四人,面色凝重。

    默然良久,胡亥喟然一叹:“大秦有此忠臣官吏,何愁不能复兴。诸位爱卿,摆驾招贤馆。”

    “是!”轰然点头,尉缭等人齐齐跟随。

    他们清楚,大秦帝国内部大事皆决,只剩下稳定发展,休养生息了。接下来,大秦将要将要面临求贤令了。

    ……

    十名铁甲骑士护卫着胡亥的青铜帝车辚辚驶出了咸阳广场,车上的胡亥却感到不是滋味。

    “礼贤下士么?”胡亥立于青铜帝车之上,再想起自己将要去的地方,心中复杂无比。

    礼贤下士,他胡亥做到了。西巡陇西,只为请顿弱入朝。作为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姿态他已经做出去了。

    只是求贤令颁布,三月有余。山东入秦士子一个没有不说,就连关中士子亦是寥寥无几。这一幕的发生,让胡亥有一种愤怒,更有一种悲痛。

    安然立于帝车,也不说什么,听凭帝车向招贤馆驶来。到得车马场帝车未停,直接驶入西偏门,进入幽静的跨院。

    老内侍在跨院石门前下车,向胡亥深深一躬,道:“到了,陛下请下车。”

    胡亥跳下车来,打量着豪华的招贤馆,心头叹了一口气。这便是赵高的府邸,豪华程度都快比得上咸阳宫了。

    有如此奸臣,大秦帝国不亡,都没有理由。

    “末将拜见陛下——”

    就在胡亥心下感慨万千之时,石门前肃立的军吏肃然一躬,随及军吏退后一步:“陛下请——!”

    “免礼!”胡亥一摆手:“左相,国尉,典客到了,让他们直接入跨院!”说罢,两人进入幽静的庭院。

    “是!”

    ……

    “臣等见过陛下!”胡亥未走几步,尉缭等人匆匆赶来。

    胡亥笑道:“诸位爱卿,随朕看一看这招贤馆如何?”

    “好!”尉缭等人一直知道,却也从来也没有来过。听胡亥之言,不由得心头兴起。

    打量了一眼招贤馆,尉缭悠悠一叹:“久闻赵高府邸比肩咸阳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大秦中丞相,自古以来只有那么一个。以一介内侍之身,把持大秦朝政。就连丞相李斯都不是对手!”

    胡亥诡异一笑:“赵高不是一个阉人,而是一个不世出的全才!”

    ……

    胡亥的这一番话,没有半点虚假。赵高能够以一介内侍之身,登临三公之首,在大秦朝野之上兴风作浪,又岂是是一般人。

    特别是胡亥作为赵高的弟子,这种感触更深一点。

    求首订,求首订,求首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本章完

第127章 赵高不仅是一个阉宦,更是一个全才。【求首订!】() 
“陛下此话怎讲?”心头微动,左相子婴接口,道:“赵高不过一介阉宦,若非陛下重用,岂有上跳下窜之能!”

    “若不是大秦帝国功勋大将连续惨死,赵高不过一跳梁小丑而已!”

    ……

    子婴对胡亥的怨念很深,至今也没有消散。对于这一点,胡亥并不意外。毕竟没有前身这败家子,大秦帝国纵然纷乱,处境也比此刻强上数倍不止。

    如果蒙恬,蒙毅等人尚在。大秦帝国可以说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谋士有谋士,何需一国之君亲临战场。

    ……

    面对子婴此言,尉缭等人目光望来,却没有插话。这番话,子婴可以说,但是他们却不可以。

    因为子婴除了是大秦帝国左相之外,还是皇室子弟,二世皇帝胡亥的王叔。

    身份地位的不同,便决定了有些话改说,有些话不该说的分别。

    ……

    察觉到尉缭等人的惊讶,胡亥微微一笑:“这些年来,大秦帝国就像一辆构造精密的巨型马车,在父皇的一手驾驭下高速奔走。”

    “三年前,帝崩于沙丘。父皇突然驾崩,使大秦帝国这辆马车顿然失去了驾驭,留下了巨大的政治权力空白。”

    “冥冥昊天之下,不安开始浸润。在这个人世间对这种不安的感受,基于距离皇帝身边的远近。”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将蒙恬远在九原,兄长亦然,这便说明天时已失。而赵高手握朕这个具有皇位继承资格的十八皇子,又有父皇遗诏在手。”

    “从天时地利人和上,此时的赵高,已经比丞相李斯以及北地军主将蒙恬,胜了不止一筹!”

    说到这里,胡亥幽幽一叹:“朕还记得当初赵高前来找朕的场景与对话——陛下驾崩,遗诏只有只言片语,以兵属蒙恬,会以咸阳葬,公子以为如何?”

    “朕当时的回答干脆利落,明君知臣下,明父悉亲子。父皇驾崩,不言封赏诸子,我无话可说!”

    “当时赵高先以父皇立储之意未明,残诏不全,以及二世皇帝贵有天下,同为皇子,其余诸人却无尺寸之功诱惑。”

    “其后徐徐推进,言及父皇笃爱朕。兄长出京于上郡,父皇立朕为假子同巡天下,已经宣示了以朕为继嗣的决心。”

    “最后抛出父皇驾崩,天下权位悬而未定,取决在于朕,赵高以及李斯三人手中……”

    “更是进言:大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