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54章

帝秦霸世-第54章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栗内史郑国死了,卫尉杨瑞和死了,典客顿弱逃隐了,太扑马兴也逃隐了,少府章邯战死了。

    皇皇九卿,一个人也没有留下!

    望着空出来的坐席,一种无以言说的孤独淹没了胡亥,一种比绝望更为刺心的冰冷席卷心头。

    这些人,都是大秦帝国的顶梁柱。是始皇帝留下,可以稳定大秦,延续国祚的重器。

    “请陛下训令——”韩谈苍老的声音再一次回荡在大殿。

    “诸卿!”胡亥咳嗽一声,面色肃然地环顾四周:“上天垂象,西方帝星暗弱,南有霸星横空出世,光芒大作,一时风光无限!”

    “东北有雏龙之象,天下将要刀兵动荡,一如当年战国,杀伐数载,最后归于一统。”

    “当年始皇帝应天顺命,兵出函谷关席卷关东六国,成就帝皇霸业!朕相信,帝星黯然不落,便是大秦契机。”

    ……

    “大秦帝国巫师占卜天象玄机,此天象对应大秦命中之劫。若是度过,大秦帝国必将万世永存!”

    “今后,我大秦朝野必当振奋,举国求存。我等君臣要上应天心,下顺民意,奋发图强。在有生之年,逐一荡平列国,重铸大秦帝国!”

    这番霸气十足的话刚一落点,左相子婴霍然起身,道:“陛下天纵神武,决意奋发,臣以为乃国之大幸,民之大幸,天下之大幸也!”

    “臣以为当下大秦,首要在于富国强民,稳定人心,训练新军!”

    眼底掠过一抹精光,胡亥不置可否,道:“然则,左相上上之策何在?”

    子婴深深一躬:“自然有长策大计,陛下,臣以为晓喻大秦朝野,为秦法立威,废除陛下登基以来所有苛政,所有工程一律罢停,不管是始皇陵还是阿房宫都停止修葺。”

    “嗯。”

    微微颔首,胡亥默然良久:“阿旁宫停止修葺,至于骊山陵只剩下最后的修葺,此乃帝国脸面不可不顾。”

    “此事由左相负责,从皇室府库出钱,召集关中老秦人修葺。工钱一律高于市面,敢有克扣者,按律惩处!”

    “是!”

    子婴本是不同意继续修葺骊山陵,这样做会影响关中稳定。如今国库入不敷出,容不得一点占用。

    只不过胡亥自己掏钱,他也无法可说。更何况,始皇陵却是大秦帝国的脸面,不能一直放任不管。

    “同时国府商议,根据当下局势,适当调整赋税。记住国不可与民争利,大秦国人若不富,大秦帝国亦不会强!”

    ……

    这是胡亥思谋许久的想法,本来他想祭出三十税一。经过昨夜的查寻,他清楚三十税一在当下局势,根本不可能。

    大秦朝野虽不能与民争利,但是接下来将会有连绵不绝的大战。任何一场战争,都将是旷日持久的浩荡大战。

    大秦十二仓,最主要的敖仓陷落。若是实行三十税一,一旦战争爆发持续一久,大秦帝国粮草必然吃紧。

    作为一个帝王,胡亥清楚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更加了解历史上,有无数次战争就因为粮草不济而改变结局。

    故而,胡亥思谋许久。决定放手让子婴制定出符合当下大秦帝国的最佳赋税征收,即要不影响民众,更要不影响军粮储备。

    编辑大大,让红塔山装逼,胡亥难不成成为下一个逼王?

    本章完

第109章 不抱希望的求贤令() 
十二秦仓,除了咸阳仓,蜀仓之外,就只有敖仓最大。

    由于河东郡是大秦帝国防务重心,一直以来只有敖仓可以一举承担数十万大军的军粮。

    只是河东郡落入项羽之手,如今已属于魏国。这不仅让大秦帝国粮草吃紧,更是让函谷关防务出现了漏洞。

    胡亥不止一次想过夺取河东郡,就食敖仓,邀战天下。只是这只是个想法,在当下并不成熟。

    所以,当前局势下。保证关中余粮,就成了重中之重。军民并进,不论是春耕还是军粮储备,一个都不能落下。

    这一点,不管是胡亥,还是尉缭都心知肚明。所以,对于赋税这一块,看的极重。

    经历过大秦帝国以武力统一六国的他们,自然清楚重铸大秦,唯有依靠强大的武力。

    秦人好战,亦不畏战。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

    “诸卿!”胡亥坐直身子正色,道:“当下大秦朝廷三公九卿只有左相,国尉,廷尉,其余皆缺。”

    “三公九卿不齐,国政无法有效运转。此乃帝国当下迫在眉睫,必须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

    胡亥沉重叹息一声:“而今大秦帝国偏安一隅,山东诸国视帝国如仇敌,国无乾坤大才,国尉虽强,却也显得孤掌难鸣,诸位爱卿,可有何策以解朕忧?”

    ……

    “陛下!”

    尉缭站起身来深深一躬,道:“如今帝国文武凋零,想要充实朝廷,陛下唯有学孝公,向中原颁布求贤令。”

    “老臣以为兴国之道,以人为本,自古皆然。帝国要强大,绝不能只靠老臣等寥寥数人。今机缘已至,当颁布求贤令,以渴求天下之才,强秦!”

    尉缭的话,如暮鼓晨钟在咸阳宫正殿敲响,让在场的大秦文武心头一动。

    ……

    “求贤令……”

    胡亥清楚当初孝公一道求贤令,打破了山东士子不仕秦的偏见。更有商君卫鞅横空出世,变法强秦,一举打破诸侯卑秦的天下格局。

    只是他更知道当下不是战国,当初天下卑秦,却不集体抗秦。孝公求贤,自然是天下士子争相入秦。

    如今暴秦之名传于天下,妇孺皆知。而且天下诸国,对于大秦势必会进行人才封锁,想要求贤,想要强秦,何其难也。

    胡亥沉吟着不说话,只是看着尉缭,等他继续说下去。

    ……

    尉缭收敛了笑容:“以臣思虑,当今天下之才,尽在山东。陛下,想要强秦,只有颁布求贤令!”

    胡亥清楚尉缭只是没有说透,关中之地,乃大秦帝国故土。关中之才,都被自己杀尽,亦或者选择归隐。

    一念至此,胡亥离案,肃然拱手:“国尉拨云见日,以解胡亥心头之惑,朕当不负国尉忠诚谋国。”

    尉缭深深一躬:“臣请陛下,颁布求贤令,整顿吏治,固我大秦根基。”

    胡亥回案,不禁一笑:“国尉所言,正是朕所想。大秦帝国分崩离析,首罪在朕,大秦不兴,朕无颜面见列祖列宗!”

    ……

    默然良久,胡亥收敛了笑容,扫视了一圈朝野文武:“只是国尉,这求贤令如何书写,才能体现我大秦之诚?”

    求贤令颁布,只是一道命令,一个念头的事情。但是求贤令带来的结果,才是当下胡亥最需要的。

    尉缭默然有顷,叹息一声,道:“自古求贤有虚实,奋发图强者求贤,沽名钓誉者亦求贤。”

    “陛下,臣以为重新启用孝公求贤令便可。自古求贤之诚,莫过于孝公者!”

    “更何况有商君与孝公前车之鉴,更能激起士子仕秦之心!”

    ……

    “好!”

    拍案而起,胡亥肃然,道:“就以国尉之言,立即派黑冰台向天下散播求贤令的消息。”

    “是!”

    ……

    最后,胡亥看了一眼各地郡守,笑道:“今日朝会到此结束,各地郡守皆入丞相府,吏治,民情陈于国府。”

    “是!”

    胡亥原本想一并解决八郡琐事,只是此刻他精神疲惫,身体有些不支。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

    以各郡要事备于国府,从而解决。

    ……

    走出咸阳宫正殿,胡亥有一丝疲惫。当下大才,皆入山东阵营。真正能够一如商君者,一人强秦者,只有寥寥数人。

    但是不管是谋圣张良,还是亚父范增,皆与秦有仇。萧何佐刘季,不离不弃。唯一有机会的便是陈平与韩信。

    只是胡亥清楚,不管是陈平还是韩信,此际都是项羽麾下。也许不出月余,两个人都会出现在辽东。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答应尉缭的提议,向天下颁布求贤令。

    ……

    “陛下,对求贤令不抱希望?”韩谈不自觉走近。

    胡亥面如寒霜,铁一样的沉默。良久方才轻声,道。

    “当下大秦有三大弱点,第一,秦法根基受创,秦法威严不如往昔。第二,失去关东各地,民心军心皆背离。”

    “其三,大秦可战之兵不足,朝廷之中,文臣武将皆白发苍苍,青黄不接。”

    “更何况,山东诸国锁秦,天下格局一如战国。列国刚建,非战国之时可比。这个时候,天下士子大有选择的余地,并非大秦不可!”

    胡亥不假思索,道:“这一次颁布求贤令,若是无一士子前来,到时候大秦帝国将会成为中原大地上的笑柄。”

    ……

    “陛下,如今之计,该当如何?”韩谈眉头大皱,他从胡亥的话中听到了艰难。

    “等!”胡亥目光如炬,望着函谷关的方向,道:“求贤令颁布,没有数月之余,恐怕没有动静!”

    ……

    “陛下,该歇息了!”默然良久,韩谈忍不住开口。

    “朕知道了!”

    ……

    连续两天没有休息,此刻胡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胡乱吃下一鼎汤饼,挥退韩谈等人和衣睡下。

    他之所以不睡,那是对后宫的抵触。对于原身的留下的嫔妃,胡亥是一个有洁癖的人,不愿沾染。

    唯一让胡亥心下舒展的便是,原身没留下子嗣。

    ……

    心头念头闪烁,胡亥望着窗外月光,一时间,想到了很多。

    本章完

第110章 礼贤下士的背后更是一种悲哀!() 
正当午后,胡亥才从床榻上起来。昨夜想了太久,以至于有些乏困,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若不是韩谈前来,胡亥也许会一直昏睡下去。连续两天的劳累,让他第一次睡的这么沉。

    ……

    “韩谈,准备一壶老酒,一鼎汤饼!”胡亥洗漱结束,遥遥高喊。

    “是!”

    听到寝室传来的声音,韩谈心头松了一口气。胡亥一直沉睡不醒,他不免忐忑不安。

    差一点都要召唤御医前来诊断,以防胡亥身体出现问题。

    ……

    新的一天要开始了,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如今大秦帝国治国长策已经清晰,由左相子婴一力负责。

    防守函谷关有通武候王贲,训练新军更有尉缭。整个大秦朝野上下,胡亥反而成了最闲的一个。

    ……

    “陛下,用餐了!”韩谈深深一躬,退到了一侧。

    片刻时间,胡亥吃下一鼎汤饼,连饮三大碗猛烈秦酒:“韩谈,去请左相,廷尉,国尉三人前来书房一叙。”

    “是!”点头称是,韩谈默默退去。

    ……

    一刻钟后,尉缭三人到来,立即朝胡亥深深一躬,道:“臣等拜见陛下!”

    胡亥大笑:“三位爱卿不必拘礼,入座!”随及一摆手:“韩谈,添一壶老酒,一盘苦藿菜!”

    “是!”

    ……

    “陛下,这是……?”尉缭微微一笑,道。

    胡亥搁下酒碗,诡秘一笑:“朕昨夜思谋良久,想与三位爱卿刨心一谈!”

    饮下一大秦酒,尉缭喟然一叹:“陛下有何想法,可直言无妨!”

    有道是人看成精儿,说的就是尉缭这种,可以说拔下一根眉毛都是空心的。胡亥刚一开口,就洞悉了他的意图。

    “哈哈……”

    大笑一声,胡亥抬起大碗,环顾三人:“今日启耕大典结束,治国长策出炉,大秦帝国立足关中,共干一碗!”

    “干!”全场轰然,大碗叮当,这一刻没有君臣,只有宾客。

    胡亥撂下酒碗:“国尉,左相,朕打算西巡陇西,走一走大秦故土,观一观老秦人,顺便镇压宵小之辈,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尉缭沉默有顷,道:“陛下,治国长策虽出,但臣有一事不明,请陛下解惑?”

    一摆手,胡亥,道:“国尉有话直说,今日不必在意君臣之别,就大秦而言,你我可以畅谈!”

    尉缭肃然拱手:“陛下既然知道,想要重铸大秦,当用帝道之术。为何自陛下会盟立约以来,一直重修商君法?”

    胡亥眉头一挑,悠悠,道:“大秦以法立国,朕自幼拜师赵高学习【商君法】与【韩非子】。”

    “是以,朕对于法家相知甚深,其弊端在于求治太速,速者易苛,易入富国穷民之途也!”

    “这也是商君卫鞅二十年强秦,一战破河西,令天下诸侯不可无视强秦的根由。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