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21章

帝秦霸世-第21章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坦然入座,没有片言谦让。见到这一幕,王贲又是深深一躬:“敢问陛下此行,有何指教?”

    “通武侯不必慌张,项羽于新安坑杀二十万刑徒军,朕必须要给关中老秦人一个交代。”

    “要不然朕愧对天下,愧对于老秦人,愧对于嬴氏列祖列宗!”

    胡亥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书房,注视着墙壁上的《大秦帝国山川图》随之是一声叹息。

    “大秦帝国支离破碎,只有关中故土尚存,不管是为了报仇雪恨,还是重铸大秦,关中都是唯一的根基。”

    “如今项羽率军三十余万,挟坑埋刑徒军之杀气,浩浩荡荡,由新安经渑池,陕县一路直逼函谷关。”

    “这关系大秦帝国生死的一战,朕要亲眼目睹通武侯大展身手,击败楚贼项羽,为二十万老秦人冤魂送行!”

    ……

    王贲热泪盈眶伏地叩头,道:“陛下有此雄心与决心,我大秦必将会再一次扫平天下,成为这片江山的唯一主人。”

    愣怔之间,胡亥连忙快步走来,将王贲扶起,眼中含泪,道:“有通武侯在,朕相信足以挽救危局,重铸大秦。”

    “臣愿披肝沥胆马革裹尸!”

    ……

    “既然陛下亲至,天问就请陛下保管!”

    天问剑乃始皇帝的配剑,它在大秦帝国的意义并不寻常,甚至于历代战神所佩戴的镇秦剑都略有不如。

    镇秦剑,天问,传国玉玺,兵符!

    这便是大秦帝国的支柱,传承之物。传国玉玺传其国,兵符控其军,天问象征着皇帝的尊崇,镇秦剑则是大秦军中第一人的配剑。

    王贲渴求名剑,但他只想要镇秦剑,不敢奢望天问。若非当初为了统兵南下,号令三军,他绝不会佩戴天问。

    胡亥看了天问一眼,伸手接了过来,他清楚天问非臣子可佩戴。在王贲身上,并不是好事。

    “天问非朕不可佩戴,不过将军放心,大秦还有一柄长剑,缺一个主人!”

    略一思付,胡亥断然:“等到击溃楚贼项羽,解了大秦灭国之忧,镇秦剑就是通武侯的配剑,朕相信朝野无人不服!”

    此话出自胡亥之口,不吝于平地惊雷,王贲顿时心如潮涌,扑地拜倒一声哽咽,一句话再也说不出来。

    对于王贲来说,镇秦剑的意义远大于天问,他的大父王翦就曾佩戴镇秦剑,统率六十万秦军南下灭楚。

    曾经,王贲做梦都想有朝一日,他也能佩戴镇秦剑,率领数十万大军,纵横天下,无人能敌。

    没有人能理解,王贲心中的复杂感受。这一刻,他对胡亥的怨念消散,产生了一丝好感。

    镇秦剑,是大秦军魂的传承,只有大秦帝国最强的统帅,才有资格佩戴。

    武安君白起,他的父亲王翦以及三十万北地军的统帅蒙恬,都曾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无敌统帅。

    今后他王贲也将会是!

    ……

    秋日苦短,不知不觉已经天黑。在帷遮掩的幽暗书房中,胡亥与王贲不知疲倦的谈了许久。

    关于大秦,关于平叛,关于函谷关,关于天下……

    ……

    血红的晚霞中,胡亥猛的一个激灵儿。

    “子恒,传令大军,函谷关中多备河水,如今秋高气爽,草木枯黄,谨防楚贼火攻!”

    “是!”

    点头称是,嬴恒转身离去。胡亥望着血红晚霞,眉头紧皱。

    在不久的函谷关,恐怕会被鲜血染成同样的颜色,城中十万九原大军,不知道还能留下几人。

    胡亥记得清楚,当初项羽入关,就打算使用火攻,方才逼得刘季大军开关放人,改写了战局。

    “陛下,你在想什么?”

    通武侯王贲站在胡亥身后,他明显感觉到皇帝情绪的变化,迟疑了片刻,忍不住开口。

    “通武侯,朕颁布告大秦子民书,宣布举国血战,是不是太过了?”

    王贲浑厚的声音在函谷关城墙上回荡开来,:“陛下,若是大秦亡了,老秦人亡国灭种,下场恐怕比任何时候都惨!”

    “更何况身为老秦人,就应该有为大秦死战,为嬴氏死战的信念,这是老秦人的精神,也是他们的信念。”

    “当年大秦偏安一隅,正是靠着这种不畏艰难,敢于厮杀,敢于死的老秦人精神,大秦才能崛起于诸国之上。”

    ……

    王贲组织了下言辞,沉默了一会儿:“陛下听过:《秦风·无衣》吧?”

    ……

    “《秦风·无衣》是秦军的军歌,老秦人的战歌,朕虽然顽劣,才疏学浅,却也知道!”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一字一顿,道:“《秦风·无衣》是武公所作,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

    “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是老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

    本章完

第41章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

    胡亥一阵愣怔,恍然醒悟,通武王贲这是在开导他。老秦人为大秦而战,为嬴氏赴死,乃天数。

    念头闪烁,胡亥深深的看了一眼王贲,道:“项羽大军三十万,直逼函谷关而来,通武侯以为如何才能保的关中不失,为老秦人留下一片净土,为大秦留下一线生机。”

    胡亥的声音虽轻,脸上却没有一丝笑意。很显然,他也没有好办法。

    ……

    王贲目光突然锐利的逼视着胡亥,冷冷,道:“若非陛下赐死大秦功勋,逼死蒙恬,大秦帝国何至于此!”

    胡亥大是惊讶,他没有想到王贲突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沉声,道:“通武侯慎言慎行,皇兄之死,蒙将军之死乃赵高伪造父皇诏书。”

    “当时朕不过弱冠之年,在朝中尚无根基,远不如皇兄有蒙氏兄弟鼎力支持,大秦功勋为之后盾。”

    “就算朕想要皇位,诛杀皇兄,先不说做不做到,朕就算再傻,也不会诛杀蒙氏兄弟。”

    “蒙氏世代忠于嬴氏,忠于大秦,并非忠诚于皇兄!”

    说到这里,胡亥冷笑:“只要朕登上皇位,成为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朕不愁蒙氏兄弟不忠。”

    ……

    王贲沉默良久,不禁大是宽慰,他之所以突兀发问,为的正是出其不意地试探试探胡亥的真心。

    寻常人,都会在这种非常时候暴露内心深处的真实。王贲清楚,这一次跟随他南下的大军,清一色的北地军。

    甚至于可以说是蒙家军,他们对于二世皇帝,心存芥蒂。

    ……

    “通武侯,不思如何退敌,无端试探朕,究竟何意?”

    王贲肃然一躬,略带歉意地苦笑,道:“陛下,臣非是试探,实在是别无他法。”

    “十万九原大军都是蒙恬将军的门生故吏,在当时三十万北地军,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蒙家军。”

    “蒙恬在三十万北地军中,影响极深……”

    ……

    “哎……”

    胡亥叹息了一声,久久不语。他清楚这是一个死结,三十万蒙家军,对自己心存芥蒂,怪不得王贲如此。

    胡亥默然片刻:“通武侯不必说了,朕清楚是怎么回事,方才朕的语气重了,通武侯不要在意。”

    王贲肃然一躬:“当此之时,辅佐陛下化解与十万北地军的芥蒂,些许言语,孰能计较!”

    胡亥思付,道:“通武侯,如今蒙恬将军死不能复生,朕又恶名昭彰,你可有办法?”

    王贲一阵默然,焦躁地走来走去,终于站在胡亥的面前一字一顿,道:“臣以为陛下手持天问,给于蒙恬将军一个公道,足矣!”

    “好!”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转头,道:“事不宜迟,通武侯随朕前去大营,朕要训话。”

    “是。”

    ……

    通武侯王贲在前,胡亥在后,一行人向着秦军大营走去。秦军大营坐落在函谷关东南,经过一条寻常不过的街巷,就可以到达。

    函谷关大营,并不繁华,与各地秦军大营一样,通体的黑色,就连街巷也是长长的青石条,铺的整整齐齐。

    走进这座外表极其寻常的大营,胡亥被一种奇特的风貌深深的震撼了。

    一色的青石条铺路,什么都没有,空旷无比,只有北面六级台阶上八开间的正厅,高高耸立。

    门额正中镶嵌着四个杀气逼人的大字——秦军幕府。

    ……

    “子车,擂鼓聚军!”

    “是。”

    ……

    “咚,咚,咚……”

    三通战鼓声响起,十万秦军除了坚守岗位之外,其余大军皆到大营。

    战鼓声越发凛冽,声贯九天,整个函谷关都可闻。

    胡亥佩戴天问,一步一步踏上了将台,与此同时,八十面战鼓同时敲响,鼓声汇集,达到了顶点。

    此刻胡亥刚刚踏上将台站定,浑身气势暴涨,他望着底下八万九原大军,拔出了腰间天问。

    秦军令行禁止,天问出鞘,战鼓声骤然而止,八万秦军瞬间鸦雀无声,只有浅浅的呼吸声传来。

    “将士们,朕便是大秦帝国二世皇帝胡亥,蒙家军统帅蒙恬,监军扶苏,因朕而死!”

    胡亥振臂高呼,道:“告诉朕,尔等可曾怨恨,可曾不满?”

    ……

    “敢问陛下,蒙将军何罪,长公子何罪?”

    ……

    八万大军齐吼,声音贯穿长空,激射天心。这一幕的发生,让王贲脸色狂变。

    胡亥摆了摆手,制止了王贲,他清楚今日想要摄服八万大军,绝不能靠王贲,只能靠自己。

    手执天问,胡亥高声,道:“扶苏无罪,蒙恬无罪,罪在赵高,罪在李斯,罪在朕,罪在父皇!”

    这一刻,整个军营鸦雀无声,众士卒瞠目结舌。在大秦帝国,始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神。

    今日胡亥居然张口闭口始皇有罪,这份冲击,着实震撼人心。

    哪怕是王贲,也是心惊胆战,望着胡亥的身影,心中念头纷乱。

    ……

    “父皇在位,以一己之力盖压天下,未明立太子,以至于天下纷乱,阴谋迭出。赵高,李斯假传父皇旨意,逼杀扶苏,蒙恬。”

    “朕当年在朝中毫无根基,朝中丞相李斯一家独大,甚至越过朕处理天下政务,皇城内外,皆是赵高党羽。”

    “朕的命令,出不了寝宫。”

    ……

    胡亥举剑,怒吼:“在尔等南下之前,赵高指鹿为马,朝中文武皆言鹿为马,朕有心杀贼,却步步惊心。”

    “今日朕告诉尔等这些,不是为了推卸罪责,只是为了让尔等明白,赐死扶苏,逼杀蒙恬,非朕本意。”

    “朕作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以至于大秦分崩离析,叛乱四起,这本就是万死难赎其咎的罪行,不差这一条。”

    “今日朕不在咸阳宫,而亲至函谷关,只是为了大秦帝国,只是为了老秦人不至于亡国灭种。”

    ……

    “刺啦!”

    天问染血,鲜血顺着剑身流向剑柄,胡亥伸出染血的左手:“今日朕以大秦帝国二世皇帝之名明誓: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王贲立即慨然一躬:“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本章完

第42章 忠肝义胆、勇武传魂!()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八万北地军振臂,高亢的声音响彻云霄,贯穿整个秦军大营。

    胡亥站在将台之上,背依秦军幕府,手中天问染血,气势汹涌澎湃而上。

    ……

    这一刻,秦军将士气势如虹,心中的芥蒂早已消散。与大秦虎狼之师的荣耀相比,任何委屈都可以不计。

    更何况胡亥身为大秦二世皇帝,地位之尊,天下无人与之比肩。

    对于他们的问题,胡亥做出了解释,此刻蒙恬死不能复生,身为大秦军人,理当保家卫国,为大秦帝国而战死沙场。

    八万大军,齐齐吼出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一幕的画面十分震撼。

    ……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看到这一幕,胡亥心中深为感动。他清楚不是他说的有多好,有多悲惨。这些上过战场,经历过厮杀的老兵,绝不会三言两语被蛊惑。

    强大的铁血杀伐,冰冷如刀的律法,让他们性格极为坚韧,轻易不会被外物所动。

    ……

    八万九原大军如此,只因为他们忠诚于大秦,忠诚于大秦皇室嬴氏。

    唯有如此,八万九原大军,才会放下心中的芥蒂。但是要认可胡亥,绝非一时之功。

    看到这一幕,王贲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