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144章

帝秦霸世-第144章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楚大军奔袭而来,赵国陈余出兵十万对峙上郡,陛下困守河东郡。事到如今,天下格局已是大变。”

    “如何应对,当一体计议,决然不能逞一时之快而误大计。”

    ……

    卫余气得直喘粗气,却只是不说话。他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自然清楚太尉尉缭之言,意义重大。

    尉缭的耿耿直言他虽然大是不满,却也知道不能凭自己的一腔怒火行事,更何况他们虽然同样是大秦帝国巨头,却也有高下之分。

    太尉尉缭,他惹不起!

    ……

    “诸位以为如何?”尉缭一番话已使子婴悚然憬悟,但是卫余的话,也不无道理,故而,他想听听其他人的说法。

    “自古以来,大秦帝国便是中原异物。”陈平神色凝重,在这一刻他收起了笑意:“山东诸国相互征战惨杀,目下冲突远胜于我大秦。”

    “然则,我军东出函谷关,立即引起天下各国大军出动,进逼河东郡,剑指上郡,其余诸国蠢蠢欲动。”

    “而今我大秦帝国东出,西楚龙且,赵国陈余,已经表明山东诸国自来便视我大秦帝国为死敌,必欲灭之而后快。”

    “大秦帝国弱小,他们不放过。大秦帝国强大,他们更不会放过。他们对秦国又蔑视,又憎恨。”

    “而今秦军东出,更是增加了恐惧。由此可以看出,山东诸国是我大秦帝国永远的死敌。”

    “山东诸国与大秦帝国不死不休,势不两立。”陈平喘息了片刻,转而平和,道:“不管是大秦帝国想要收复失地,还是山东诸国意图维持现状,两者都不能共存。”

    “唯其如此,大秦帝国已经面临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须对通盘大计一体权衡,与山东诸国做长期周旋,万不能掉以轻心。”

    “如今大秦帝国本就处于劣势,可谓是一步踏错,便有灭顶之灾。”

    随着陈平开口诉说,大厅之中气氛骤然凝重,狂躁消失了,但是压力却更为沉重了。

    默然良久,子婴轻叩书案:“大秦帝国危如累卵,陛下远在河东郡,目下,计将安出?”

    又是良久沉默,顿弱终于笑了笑:“丞相,太尉,卫署长,检察长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陛下远在河东郡。”

    “上郡有通武候在,别说是陈余率领十万乌合之众,就算是举赵国之力到来,也不过送死罢了。”

    “目下,函谷关与武关之中,有大军五万,足以据险而守。唯一的漏洞,便是率军东出的陛下!”

    “嗯!”闻言,子婴急迫,陈平与尉缭也猛然一齐盯住了顿弱:“快说——”

    “丞相莫急,这一次的重点不在咸阳,更不在关中。”顿弱悠悠然一语,大秦帝国群臣都吃了一惊:“这一次的重点在于河东郡,在于陛下身上!”

    尉缭等人一下子便明白了,若是秦帝胡亥能够挡住西楚龙且的进攻,这纷杂的局势未必就没有破解之法。

    特别是目下出兵的只有赵国与西楚,赵国陈余有通武候王贲阻挡,自是不在话下,只要胡亥挡住龙且,一切大有可为。

    此刻秦帝胡亥手握八万大军,更有函谷关天险为后盾,作拥河东南部,天时地利人和皆有,未必就没有挡住龙且的可能。

    让大秦帝国群臣如此想,最大的原因便是从始至终秦帝胡亥没有向关中求援,这便说明尉缭等人心头有极大的底气。

    子婴刚一开始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过顿弱等人的一番条分缕析,他才悚然醒悟。

    这一次大秦帝国的危机,归根到底还是在秦帝胡亥身上。只要胡亥能够保持不败,镇守河东郡,大秦帝国东出就算是成功了。

    历史往往都是惊人的相似,一如诛杀赵高之时,大秦帝国生死存亡的命运,再一次落在了秦帝胡亥的手中。

    由他来决定,大秦帝国是东出腾飞,还是被山东反秦势力瓜分。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尉缭目光一动:“丞相,由丞相府与太尉府联合颁布文书,征发城卫军向函谷关集结。”

    “与此同时,传令各郡县官府,注意秋收之事!”

    “是!”点头答应一声,子婴眉头皱了皱。

    ……

    尉缭记得很清楚,秦帝胡亥出征之际,征发了十万老秦人民众运粮与兵器。如今秋收之季节已经到了,有的地方开始了收成。

    这十万人迟迟未归,自然是一大麻烦之事。若是不能提前处理妥当,十有八九会引起关中纷乱。

    对于这一点,众人心知肚明。只不过在刚开始的时候,大秦帝国群臣都认为在关键时刻,他们一定来的了。

    这个时候,关中大地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就算是大秦帝国尚有余力,他们也不敢继续征兵。

    先前的五万新军,十万劳役大军,这意味着大秦帝国前前后后,已经征发了十五万大军。

    这导致原本就失衡的人口比例,发生大乱,从而让大秦帝国失去了与山东诸国争雄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当听到继续征兵的话题被提起,众人都脸色大变,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他们都清楚,这一次征兵必然是十万之上。唯有如此,才有资格坚持到援军到来。

    本章完

第293章 秋收才是第一要务() 
到了这一刻,子婴看得大为感慨:“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如今大秦帝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我等老秦人当为国赴死,,为陛下尽忠。”

    从子婴的这一番话一出来,整个大厅之中一下子沉默了,因为他们都清楚,大秦帝国已到了生死存亡之时。

    而大秦帝国的生死存亡,与他们的个人荣辱休戚相关。

    正因为如此,这一刻大厅之中没有人反对。因为只有大秦帝国亘古长存,他们的利益才能长存。

    天下风云变幻,除了大秦帝国之外,没有那一国能够给他们这么多。

    ……

    “陛下远在河东郡,孤立无援。老夫决定在朝野上下颁布文令:宣布举国皆兵,不惜一切代价度过这一次的灾难。”

    说到这里,子婴抬起头看了一眼尉缭一眼:“太尉以为如何?”

    太尉尉缭在大秦帝国之中地位非同凡响,意义大不一样。子婴心里清楚,他想要出手,就必须要得到子婴的鼎力支持。

    要不然只是凭借他,在大秦帝国之中根本无力颁布举国皆兵的文令。

    特别是在秦帝胡亥改革官制以后,不论是太尉还是他,权力都是大幅度下降,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权势滔天。

    正因为如此,下令举国皆兵,这不仅需要他同意,还需要太尉尉缭,以及其他人共同签署命令。

    沉吟了片刻,尉缭一字一顿,道:“老夫同意卫署长的意见,先行下令城卫军向函谷关聚集。”

    “再行征发举国皆兵,毕竟老秦人虽好战不已,却也不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更不能穿上甲胄,踏上战场就是一等一的精锐。”

    “目下大秦帝国之中,除了函谷关与武关守军,再加上十万九原大军之外,城卫军属于大秦帝国内部最有战力的一支力量。”

    “故而,老夫建议召集城卫军与下令举国皆兵的文书同时进行。不仅要进行,更要大张旗鼓的进行。”

    ……

    有道是人老成精,说的就是太尉尉缭这样的人。他心里清楚,不论是下令举国皆兵,还是仓促之间召集城卫军都大为不妥。

    此际正是五月末,正是大秦帝国内部秋收之际。先行征发的十万劳役尚未回来,这本就对秋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如果再一次性下令举国皆兵,必然会让大秦帝国人心惶惶。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陈平幽幽一叹:“如今正是五月末六月初,关中大地以及汉中巴蜀农忙之时。”

    “在这个时候,任何消息都会影响大秦帝国的生死存亡。在这个时候,任何的选择与决定,都必须要对秋收妥协。”

    “在下以为,既然陛下并没有消息传来,那么陛下便是认为河东郡以及天下的乱局,他能够一力应付。”

    “故而,就给我们的不是下令举国皆兵,让关中大地再一次乱下去,而是尽量的保存大秦帝国的元气。”

    “就算是这一次东出受挫折,我们也能够有再来一次的底气。毕竟有十万虎狼之师,就算陛下不能立足河东郡,也能够全身而退。”

    ……

    “嗯!”

    微微颔首,子婴与尉缭等人对视一眼:“既然如此,先行准备抢收,若是陛下求援,再行下令举国皆兵。”

    “好!”

    ……

    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续,它是为政治而服务的。这一点,只要理解了政治二字的含义,就会明白。

    不管是尉缭还是子婴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出类拔萃的一拨人,自然而然,对于政治二字有着极深的了解。

    他们清楚,秦帝胡亥是大秦帝国偏安一隅的精神所在。只要胡亥在,大秦帝国就不会亡。

    故而,这一次东出失利,对于大秦帝国民心士气确实有极大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大秦帝国的处境,并没有太大影响。

    目下的大秦帝国已经处于绝对的低谷,故而,就算是秦帝胡亥如何折腾,只要大秦帝国偏安一隅,山东反秦势力不能攻破函谷关,对于大秦帝国就不算是大事!

    正因为如此,对于当下的大秦帝国,秋收便成了最主要的一件事。只有秋收不受到影响,大秦帝国的底蕴将会得到增加。

    这便是大秦朝臣在一瞬间,决定出来的长策。因为他们已经料定,天下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发生大变。

    中原大地,最后的归属之上,必然会在大秦帝国以及西楚,辽东三国之上。

    ……

    黄河南岸的大道上,一个黑衣骑士向西飞驰,渐渐进入两山夹峙的谷口。

    正是夕阳西下时分,骑士飞入长长的深谷之中,两边幽暗漫长的峡谷仿佛大山之中开出了一个抽屉。

    若是有人看见,便清楚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函谷险道。

    “呜呜呜——”

    沉重的牛角号在城头响起,黑色的秦字大纛旗完全消融在晚霞之中。

    当黑衣骑士风驰电掣般飞到关下时,函谷关城门正在隆隆关闭。那匹神骏的黑色坐骑通灵之极,长嘶一声,从行将合拢的石门中腾越而过。

    “过关者何人?”城头守军看到这一幕,高声喊问。

    “陛下特使——!”一声长长的回答飘在身后,骑士早已飞出一里之外。

    函谷关对于大秦帝国的国门咽喉,而对于时下的大秦帝国,更是如此。若不是秦帝胡亥率军东出,天下诸国不可能到来。

    对于的盘查绝对不会如此松懈,城头守军见入关者是大秦帝**士装束,又报号陛下特使,也就没有派飞骑追赶盘查。

    因为他们清楚,秦帝胡亥率军东出,等同于一下子将函谷关附近封锁,没有胡亥的同意,任何人都入不了关。

    特别是战争大起之际,大秦帝国内部就连山东商贾都软禁监视了起来。

    秦帝胡亥对于这一场战争,抱有极大的期望。自然而然,不会让任何人捣乱。

    在夕阳落下的余晖中,骑士手中马鞭狠狠抽下,战马撒丫子狂奔,疾驰的战马一路向西掠过空旷的原野和滔滔的河流。

    渐行渐西,遥遥可见绿意盎然的原野上矗立着一座黑色巨城。

    本章完

第294章 一切如常() 
这座黑色巨城,便是大秦帝国帝都咸阳——!

    这是天下第一大城,拥有着别的城池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它是这个天下唯一的帝都,骨子里拥有着老秦人的霸气与铁血。

    从远处看,这座城堡只能看到一个隐隐的轮廓。在夕阳余晖中,城堡的剪影像一只巨大的黑色巨兽。

    自商鞅变化以来,这座咸阳雄城,就一直耸立在关陇平原之上。与此同时,这座雄城见证着,秦国由王国到帝国的成长。

    ……

    随着黑衣骑士的骏马飞驰,渐渐可见背向夕阳的东门箭楼上有黑衣甲士游动,猎猎飞动的黑色大纛旗上大书一个白色的秦字。

    ……

    大秦帝国帝都,防守冠绝天下!

    就算是如今的重兵防守的函谷关,以及彭城防守森严,壁垒层层,都不及函谷关万一。

    当初商君建造新都咸阳之时,全部用大石条砌成,城墙也比寻常城墙高出三丈有余,连箭楼也是石板垒砌的。

    可谓是坚固非常,也就是说,整个城堡的外部防御构造没有一寸木头,寻常的火攻根本无用,伤不了城墙分毫。

    同样的,这座巨城的城墙和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