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娘三国 >

第119章

娘三国-第119章

小说: 娘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吞反纫彩且涣辰粽拧

    “先生,我等和匠人数日来反复烧灼数百种,今日终于得到先生所说之物了。”赵云有点兴奋的说道。

    “哦?真的成功了?”陈涛也是一阵高兴,急声说道:“快拿来涛看看。”

    赵云应声将木盒捧到陈涛面前的桌案上,随即小心翼翼的将叠在一起的木盒挨个分开。一旁众女也被吸引过来,大大小小的围着桌子上这些古怪的东西观望。

    只见八个木盒中紧密的排列着拇指大小的“石块”,上面似乎刻着一些什么东西,但又和平时所见不同,让众人寻思半天,也未得到答案。

    “此物似乎乃是文字反写?”荀彧看了半天,得到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文和果然聪慧,正是反写之字。”陈涛得意洋洋的说道。

    “切。”小吕布不满的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反写的字,还那么难看,有什么用。”

    “哈哈,待涛演示,你等便知此物的妙用。”陈涛伸手从哪些石块中挑选出自己所需的文字,随后又将它们排列中其中一个空着的木盒中,以制作好的条木压紧。最后,从印泥中挖出一团,小心的刷在石块上,拿起一张白纸就按了上去。

    待陈涛翻转白纸后,只见纸面上有清晰的一行大字出现:“我家奉先,贪吃天下第一!”

    “主公,你欺负人!”小吕布的嘴巴立刻撅了起来。然而,周边的众人却是目瞪口呆。

    “主主公”贾诩双手小心翼翼的拿起一枚石块,像是捧着珍宝一样,颤抖着说道:“有此物,有此纸,从今之后,天下何愁书籍稀少。百年,千年,万年,万万年之后,天下的读书人皆感主公之恩!”

    除了管亥和小吕布之外,其他众女皆已知晓这活字印刷的妙用。古往今来,天下才子何其多,可那些因家境贫困而被埋没的人才,则如繁星般多不胜数。当初,陈涛说要改变大汉的教育,众人还以为是一句雄心壮志。但如今,有成本低廉,质地上佳的陈相纸,又有这活字印刷之术,虽不能说天下人皆可读书识字,但要向学的门槛却是大大降低。

    “先生,云尚且记得,涿郡之时,先生对云说,‘幼有所教,老有所依’。如今,先生仅仅几年,就已做到其一。云能辅佐先生,实乃是云之福!”赵云抱拳动情的说道。

    “幼有所教,老有所依”贾诩、荀彧、太史慈等人皆低声嘀咕这句他们从未听过的话,片刻之后,这群美丽的女子们,就像是看到美人的色狼,目光炯炯的盯着陈涛,双眸之中尽是狂热之色。

    “子龙谬赞了,这不过是第一步罢了。”陈涛摆摆手说道:“还要让工匠们尽快研究出适合印刷的油墨,另外,这种印石也许继续改进。开始,可以小小的试着印刷一批,等到成熟之后,涛便要在司隶、凉州各地兴办义学,让那些寒门子弟,也能读书识字,为国尽忠。这些事情,就还是劳烦子龙、子义,你们去做吧。”

    “诺!”赵云和太史慈异常郑重的沉声回应道:“必不负主公重托!”

    陈涛笑了笑,正想要说些什么,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胸口一阵热量涌来。心知有异的陈涛,低头拉开自己的衣衫,只见三卷天书中最小一卷,竟又爆发出金色的光辉。

    “这是”将那卷天书捧在手掌中拿出,众人也是目瞪口呆。只见此刻的天书光华流转,像是通体黄金所铸,陈涛只是平摊手掌托住而已,它便悬浮在空中,微微回旋。

    更奇特的是,摆在桌案上的白纸和印石上有阵阵青气浮现,宛如一条小龙,盘旋而上,被那天书悉数吸入。

    陈涛定定的看着天书,丝毫没有感到不适。但是周围的众女却觉得热浪滚滚,身体最弱的荀彧和贾诩不得不退开两步,这才好过了一些。

    这种奇景,足足持续了一炷香时间,那白纸和印石上的青气才逐渐消失,而天书的光华也慢慢散去,最终由恢复成了原本的样子。

    “大恶人,快看看,里面是不是又多了一些什么?”曾经见识过天书第一次变化的赵灵儿,反应最快,立刻开口喊道。

    陈涛回过神来,将天书缓缓打开,只见原本只有一行文字的天书内侧,果然又多了许多看不懂的文字。只是,这一次却多了很多,足足写满了七八行。对于总共也不过能写十四五行文字的天书来说,已经有大半被写满。

    仔细看了半天,发现还是一个字都不认识,陈涛只能轻叹一声,将天书丢给了好奇的赵灵儿:“当初拿着天书去给蔡大家辨识,最终也没有结果。看来这天书,是与涛无缘。”

    “主公也无需如此。”已经看过一遍,但很快放弃辨识的贾诩,笑着说道:“此物本就不凡,我等连靠近都无法做到,主公却能不受影响,足以说明此物乃主公之物。眼下不知,也许是时机未到罢了。”

    陈涛想想也有道理,而且本来他也没觉得一定要靠天书做点什么,便不在意的点点头。等到众女传阅一遍之后,陈涛便无所谓的将天书收入怀中。此刻,他发现天书似乎又小了一些,携带身上更为方便。

    天书的插曲让众人啧啧称奇,但陈涛却很快将其抛之脑后。今日,不管是那白纸还是活字印刷,都不是陈涛召集众人的目的。即便他再骚包,也没习惯用偷来的东西显摆一番。

    让众人落座之后,陈涛正色说道:“今日召集你等,是涛有一事宣布。司隶、凉州的屯田之策,涛已经完成,今日就让众位参阅,查漏补缺!”

第一百六十二章 陈涛的步伐 下() 
早已经准备好的亲卫们,将一叠叠的蔡侯纸送到众人的眼前。这些纸上,皆是陈涛规划已久的屯田之策。当然,如此多份,自然是他的亲卫,帮忙抄上几遍的成果。

    荀彧和贾诩早就已经知道陈涛在策划屯田之策,只是陈涛言明等全部完成之后再给她们参详,因此,这也是两人第一次看到这份计划书。

    仔仔细细的一页页看下去,当陈涛喝完第二杯差时,荀彧长出一口气,抬头对陈涛说道:“主公安置的屯田之法,与古法有相似之处,但细细看来却又有天壤之别。”

    贾诩接口说道:“自古以来,屯田皆归朝廷所有,种多少收多少,都是朝廷的责任,主公这只收五成之策,诩不明其意,可否请主公明言?”

    陈涛笑着说道:“若是无论收成多少,皆交由朝廷,再由朝廷分拨给百姓,不光多了手续,浪费了人力,更重要的是,收成多少与百姓无关,只要能够交出粮食就行,横竖都是靠朝廷下拨的粮食吃饭,又有几人愿意尽心尽力的为朝廷耕种?”

    陈涛的话,让众人一阵深思,他也不急,待了片刻之后才说道:“若是将固定的下拨粮食,改成按照产量征收,那么若是收成越多,百姓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如此一来,自然是百姓更愿意种好,多种粮食!”

    “确实,人人皆有惰性,若是如论努力与否,得到的都是一样,确实让人越来越没有干劲。”贾诩认同的点点头。

    “主公,这里的耕牛集中,农具贷用,谷种欠赊是何意?”仔细看完的赵云,指着一处问道。

    “对于一般的平民来说,养一头牛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一些。虽然耕牛确实可以从根本上减低耕作的强度,提高效率,但高昂的费用可不是一般农户可以承受。但是,如果是朝廷的耕牛呢?比如,每个十户人家配给一头耕牛,饲养的费用由朝廷来承担,而农户要使用时则问朝廷租借。如此一来,朝廷可以从租金上收回养殖耕牛的费用,甚至有所盈利,而农户则可以大大提高耕作效率,岂不是一举两得?”陈涛很认真的解释道。

    “好主意!”贾诩双眼一亮说道:“朝廷甚至可以将耕牛交给指定的农户负责饲养,除了一次性购买耕牛的投入之外,便不需要再有任何其他的费用,简直是绝妙。”

    陈涛点点头继续说道:“农具贷用其实也是差不多,一些比较大型,使用较少的农具,完全可以由朝廷负责制造,然后租借给农户使用。至于谷种欠赊,则是说让那些贫困到连种子都买不起的农民,可以先赊给他们,待到收获的时候,再按比例扣除回来。”

    “若真是实行这样的政略,那么就算是一无所有的赤贫农户,只要勤劳肯干,一样可以维持生计。主公此政,乃是造福万民之策。”荀彧很显然完全同意陈涛的方略。

    林林总总的施政纲要里,陈涛几乎把能够想到的全部都写入其中。在座众人又各抒己见,将一些这个时代中常见,但陈涛却不了解的细节补充进去。最后,在一切商讨结束之后,陈涛决定由荀彧来负责屯田的实际操作。

    很久以前,陈涛就想开始对洛阳的民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其中的阻力非常大。一方面是汉少帝不配合,陈涛虽然可以统领朝政,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需要汉少帝亲自用玉玺签发圣旨,才能得以执行。汉少帝那种什么事情都要对着干的性格,自然让陈涛十分头痛。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司隶大多数地区还在李儒手中,西凉又有马腾跳出来威胁,类似于民生改革这方面的事情,绝对不能在当时执行。

    如今却是完全不同。朝政上下不但在陈涛手中,军权更是牢牢把握,而曾经的威胁都已经不复存在。即便是现在诸侯尽起天下兵马讨伐陈涛,只要能够稳稳守住虎牢关,司隶之地也会安若泰山。因此,由陈涛主导的民政改革开始逐一推行。

    首先,陈涛在司隶各地,挑选了一批并无门第之见的老学究,拨出一部分钱粮由朝廷聘请他们担任官学讲师,又安排军人的家中弟子进入官学。如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世家门阀的反弹,虽然反对声并不是没有,但比起正大光明的声明要对寒门子弟试教,要好上很多。这也是荀彧的建议之一。

    其次,免除司隶、凉州全境的关卡税,并昭告天下,洛阳将会作为大汉第一个不征收城门税的城市。但凡在洛阳城中交易,只需要货主按照货物的交易价格缴税,而不需要再向从前一样,不管你的货物在不在洛阳交易,凡是进了城门就需要缴税。如此一来,一般的商人若是从凉州运送土产到洛阳贩卖,如果没有卖出去,运回凉州,并不会缴纳任何的商税。甚至于周边的蜀中、冀州、并州等地,只要进入司隶或是凉州地界,就可以畅通无阻。从预期上来说,这将会使洛阳成为整个大汉的商业中心,只不过这一点现在还看不出来,需要更多的时间。从目前看,唯一带来的结果,就是陈涛失去了一大笔税金,也是荀彧最为反对的根本。

    再次,洛阳地界上,开始出现一种近乎雪白的纸张,价格仅有蔡侯纸的两成。不要说是那些世家门阀,就算是富裕一些的洛阳居民,都能够有钱购买这种纸张用于平日生活。只是,这种被称为陈相纸,据说由陈涛改进的纸张,目前的产量还很低,完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另一件让大汉轰动的事情就是,洛阳开设了全天下第一间书局。自古以来,但凡典籍尽皆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偶尔有外流之物,也是手抄居多。不但竹简残破,而且经常会缺文少字,让那些寒门向学士子揪心不已。如今,洛阳却开设了一家书局,虽然所售的种类还很少,仅有论语、春秋等一些较为常见的书物,但无论是谁都可以每种限购一册,且价格低廉,顿时让洛阳附近的学子们蜂拥而至。由于每天书局销售的数量极为有限,于是在这家书局附近开始出现了连续几天排队,为买一书的局面。

    最后,几乎动员整个司隶力量的屯田法开始实施。但凡是流民,无论是老弱妇孺还是青壮,只需要去各城官府中专门开设的衙门登记造册,便会被官府统一安排。在人数过百之后,便会被划分到城市附近的某块荒地。用官府租借的工具、耕牛开垦荒地,挖渠造屋,安家落户。来年所得,官府与百姓五五对分,百户为村,千户为镇,万户为县。每县民屯附近则有军方安置的军屯。一来负责当地的治安,二来战时也将疏导农户进城躲避战火。

    几乎不需要自身付出任何实物,甚至开始等待划分的时候,官府还会按人头发放口粮,直到来年有所产出。并且有精良的工具,甚至是大型耕牛可以使用。这种好事,立刻口口相传,仅仅三个月时间,各地的流民蜂拥向司隶而来。甚至周边冀州并州等地普通百姓,都拖家带口的来到司隶。如此大的移民潮,无疑给了荀彧极大的压力。所幸,由于之前陈涛就提到过可能出现移民潮,因此准备还算充分,再加上诛灭袁氏势力时,得到的大笔财富,才让荀彧不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