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白 >

第77章

将白-第77章

小说: 将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齐使团的正使是一个高冠长袖的文人,名叫吕梁,面对着项岐的挑衅,他未置一辞,只是闭目养神,不为所动。

    项岐嗤笑一声,指着北齐使团对着一旁的属下说道:“瞧,那些人就是平日里整天嘲笑启国软弱的齐人!”

    这些西楚使团的人,都是项岐的属下,闻言对着北齐一方哈哈大笑,整个奉贤殿里都是他们刺耳的笑声。

    严靖脸色有些难看,站起来拱手说道:“大殿下,国宴之上,可否注重一下一国仪容?你西楚也是汉家朝廷,莫非跟吐蕃人打交道打久了,也变得不通礼法了?”

    严靖早上目睹了这位大皇子意欲谋害自家大将军,对这个西楚大皇子颇为不满,言语之间不仅毫不客气,反而有些骂人的味道。

    那北齐的正使吕梁闻言,缓缓睁开眼睛,冷笑道:“严兄这才晓得?这些楚蛮子在国宴之上尚且如此聒噪,跟蛮夷有什么区别?早该定一定纲统,把他们驱逐出汉家!”

    项岐怒目圆睁,喝道:“把我大楚驱逐出汉家?就凭你们北齐也配!”

    由不得项岐不慎重,所谓驱逐出汉家,就是把西楚定义为蛮夷,两家共伐之,西楚亡国不远。

    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西楚亡国,南启也就离灭国不远了。但是现在启国有了雷震子,可以与北齐正面抗衡,于是就有了这种可能。

    所以由不得项岐不慎重。

    严靖冷不丁的咳嗽一声,正准备继续说话,一旁的小太监突然高声唱道:“安亲王赵宗显驾到”

    “安亲王妃项樱驾到”

    吕梁神色一变,睁开眼睛,朝着奉贤殿的殿门看去。

    项岐也闭口噤声,安静的等着赵显的到来。

    严靖暗自佩服,这两个刺头只是听到宗显世子的名头,便害怕了。

    哦不对,是安亲王了。

    一身亲王蟒袍的赵显,伸手拉着衣着华贵的项樱,缓步走进了奉贤殿,他一只手仍旧被布条吊在胸口,另一只手拉着项樱,看起来倒是有些像是项樱扶着他走路一样,因此在座的人也没有说什么有伤风化之类煞风景的话。

    赵显迈步走进了奉贤殿,先是站在殿门口环顾了一下大殿之中的宾客,然后缓步走到高声唱词的小太监身前,眯着眼说道:“你方才唤孤王什么?”

    那小太监被吓得瑟瑟发抖,颤声道:“安安亲王”

    赵显摇了摇头,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郑重说道:“你记着,以后要叫本王肃亲王。”

    赵显又用右手指了指身边的项樱,重复道:“肃亲王妃。”

    “明白吗?”

    那小太监险些哭了出来,颤声回话。

    “知知道了。”

第133章 兄妹() 
虽然目前赵显还未曾正式去宗人府加肃王印,以及在赵家的王册上书名,但是他是肃亲王爵位的唯一继承人,而且他目前已经是亲王爵位,因此说自己是肃亲王也没有什么问题。

    此次的奉贤殿国宴,由于是接待外宾的宴会,政事堂的宰相们只来了一个兼着礼部尚书的门下侍中黄晋,这位黄相看起来不大高兴,只是独自坐在左首边,一言不发的喝着闷酒。

    直到赵显进殿,他才睁开眼睛瞥了一眼,听到赵显跟这个小太监的对话之后,已经年过花甲的黄晋冷哼一声:“安王爷,你何时接过肃王爵位了?以亲王之尊,去为难一个阉人,未免有失风度吧?”

    赵显闻言一怔,抬头看到了满脸不高兴的黄晋,也不生气,伸手拉着项樱,走到了黄晋面前。

    “王妃,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大启的春官尚书,黄晋黄老大人,老大人是我大启三朝元老,今年已经六十有三了吧?”

    项樱甜甜一笑,对着黄晋行了一礼,笑道:“见过老大人了。”

    黄晋吓了一跳,连忙站了起来,抖了抖花白的胡子,侧身避过了这一礼,拱手道:“王妃多礼了,老臣承受不起。”

    然后他又没好气的对着赵显拱了拱手:“见过安亲王,没想到殿下久住肃州十年,还能对老夫的年龄知之甚祥,想来是对朝野诸事了如指掌了?”

    赵显呵呵一笑:“别的人赵宗显或许可以不知道,但是政事堂五位宰相,赵宗显岂敢不知?”

    “敢问黄相,我家的肃亲王爵位是先帝定下来的,黑纸白字写着世袭罔替四个字,眼下肃王一脉只剩我一人,赵宗显为何不能称肃王?”

    黄晋冷着脸说道:“宗人府王侯金册之上,只写了王爷是安亲王,至于肃亲王的爵位,可未见王爷去继承下来,既然还不曾继承,自然就不能称肃亲王。”

    赵显摇了摇头:“真不知道我父早年是如何得罪了你们这些文人,让你们个个见到我,就如同见了杀父仇人一般。”

    他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黄相,赵宗显于国有功否?”

    黄晋闷声道:“有功无德。”

    “何为德?”

    黄晋面容严肃,拱手道:“如今我大启有雷震子这种凶物镇守,几无外患可言,若殿下辞去肃亲王爵位,黄晋担保再给安亲王爵之上加上世袭罔替四个字,从此殿下安享富贵,不理军务,我大启内患也自然泯于无形,这样殿下就是功德齐备,造福万民了。”

    “哦,原来你们这帮笔杆子默认了本王会造反。”

    赵显脸色漠然。

    黄晋这话的意思就是让他放下一切权力,把大启交给文人们来管,这样自然就会国泰民安。

    黄晋丝毫不怕,梗着脖子说道:“不敢臆测殿下,只是我大启立国以来,多有藩王造反,却无一个文臣造反!”

    黄晋这话说的十分赤裸,原本是不应当放在台面上来说的,但是这个时代启国的读书人,讲究一个不要脸,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什么话都说的出口。

    赵显心中腹诽:“狗屎理论,以前没有一个文人造反,以后就没有了么?”

    不过文人确实没有什么造反的可能性,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人士子这一个阶层,生活相对优渥,几乎没有什么活不下去的时候,也就缺少了造反的勇气。

    不过文人误国,文人专权的事情就太多了,喜欢争权不要紧,争权手段厉害也不要紧,如果大权在握又想当然的来治国,那才是祸国大贼!

    有些儒道大家讲究一个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有用吗?

    屁用没有。

    赵显懒得再跟这个腐儒纠缠,他漫不经心的拱了拱手。

    “赵宗显不是读书人,因此不求功德齐俱,黄相慢坐,回见。”

    赵显不等黄晋答复,说完这句话以后他拉着项樱转身便走。

    等到走出了几步,项樱轻声说道:“这老头怎么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这样要权,不怕被人指指点点吗?”

    “你不懂我大启。”

    赵显摇头道:“这帮子读书人,讲究一个文人风骨,黄老头刚才的话说的够露骨自私吧?但是在他心里,觉得自己可了不起了,觉得自己在位天下生民计,为国泰民安计,指不定在心里把自己夸成了圣人模样呢”

    赵显摇头笑道:“这样的人,被一群聪明的读书人用来做争权的枪尖子,一向无往而不利,既不要脸,又不要脸的大义凛然,咱们是惹不起的。”

    项樱低声道:“放在郢都,这老头活不过三天。”

    赵显瞪了她一眼:“说什么呢,黄相可是咱们大启的三朝老臣,难怪别人说你们西楚野蛮!”

    项樱偷偷撇了撇嘴:“不也有人说你们启国懦弱?”

    两人说着话的工夫,已经走到了项岐身前,赵显跟项樱迅速摆出一副甜蜜蜜的姿态,齐齐对着项岐拱手:“大兄安好。”

    项岐哈哈一笑,从座位上起身,一手拉着赵显的手,另一只手要去拉项樱的时候,却被她不动声色的避开了。

    项岐略微皱了皱眉,随即迅速转为笑容,呵呵一笑:“妹夫,早上刚刚分别,现在就又再见了,咱们缘分不浅啊。”

    赵显呵呵一笑:“是有缘分。”

    可不是缘分么?老子跟你们项家的缘分大了去了。

    项岐哪里能想到赵显的心思,他跟赵显寒暄了几句,转脸又对着项樱说道:“阿妹,在临安可好?可有甚不习惯之处?”

    他跟项樱说的是郢都的方言,而且说的极快,赵显完全听不明白。

    项樱微微一笑,说道:“劳烦大兄惦念,临安一切都好。”

    项樱说的是字正腔圆的官话,只是略微带着一些西南口音,赵显可以轻而易举的听明白。

    这个时代的官话,是指前朝“大周”流传下来的官话,大概是中原地区的话音,为了沟通方便,被三国通用。

    这种官话一般老百姓可能不说,但是只要入朝为官,都必须要学会说官话。

    而对于三国皇室来说,这种官话更是必修的学问。

    项岐皱眉道:“你这丫头,怎么到了临安几天,连郢都话也不会说了?”

    项樱拉着赵显的衣袖,甜甜一笑:“夫婿在前,妹妹怕他听不懂郢都话,还请大兄见谅。”

    “那你就教他一些郢都话嘛,以后妹婿去郢都做客,一句郢都话也不会说,多不成话。”

    项樱面带礼貌的笑容,实则已经拒项岐与千里之外。

    “大兄说的是,妹妹一定好好教他。”

    “好,看见你们夫妻恩爱,为兄也就放心了,咱们两家既然定了姻亲,以后便是一家人,要好生亲近才是”

    说着话,他举起自己桌子上的杯盏,自己倒满了一杯,又给赵显倒了一杯。

    “来,妹婿,满饮此杯。”

    赵显还未曾说话,一旁的项樱笑眯眯的接过这杯酒,轻声道:“他受了外伤,不宜饮酒,小妹来代劳吧。”

    她不由分说,直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项岐有些怅然的端起酒杯,跟着一饮而尽,随后看了一眼项樱,叹气道:“妹子,你好像变了许多。”

    项樱嫣然一笑:“在郢都的时候,大兄统共跟小妹说话不超过十句,如何知晓小妹变不变的?”

    “以后还会回郢都么?”

    “谁知道呢”

第134章 太康帝姬() 
项岐的心情有些抑郁,项樱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她不愿意再跟项家有什么交集,项岐没想到自己家养了十几年的长公主,初来临安不过一个多月,就全然忘了项家,忘了皇族。

    项岐没有想过,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西楚轻而易举的把自家长公主丢来临安在前,才导致了项樱离心在后。

    赵显跟项岐打完招呼以后,又转身对着北齐使团吕梁敬酒。

    “齐使一路辛苦了,在临安可还习惯?”

    吕梁受宠若惊,起身还礼道:“殿下客气了,一切都好,一切都好。”

    吕梁虽然客气,但是他身后的那些短打汉子却没有这么和气,大多都是瞪大眼睛,死死的盯着赵显,恨不能一口把赵显吞下去。

    江宁一战,赵显至少杀了五万齐军,其余伤者也在两万有余,军中根系向来盘根错节,这些吕梁的卫队之中,不少亲朋都是死在江宁,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由不得他们不恨赵显。

    赵显身上带伤,不好喝酒,因此只是轻轻抿了一口,对着吕梁笑道:“吕大人,你身后的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啊?”

    吕梁诧异的回头看了看,这才看到自己属下的愤怒表情,连忙板着脸训斥道:“放肆!国宴之上,岂容你等面目狰狞?都给我去殿外等候!”

    “是”

    这些人听了,喘了几口粗气,只留下两三个人仍旧坐在吕梁身边,其余人等一个个转身,走出了奉贤殿,站在殿门口等候。

    吕梁这才对着赵显拱手道:“都是些粗人,不通礼法,惊着了殿下,还请恕罪。”

    赵显呵呵一笑:“怪不着他们,谁叫本王前段时间刚跟你们的八皇子打了一仗呢,这刀枪无眼,免不得伤人,齐人恨我也是应该的”

    “他们恨我我并不害怕,倒是吕大人你一副和和气气的模样,让赵宗显心中有些不寒而栗。”

    吕梁苦笑道:“殿下这是哪里话,我们齐人向来以和为贵,江宁一役,我大齐只是被迫防守,尽管兵败,那也是技不如人。”

    “我们齐人从来都是佩服强敌,下了战场还是朋友,不会在背地里再记恨他人。”

    是么?你们北齐光明磊落,那我父兄是如何死的?

    赵显心中冷笑,但是明面上仍旧一副笑呵呵的模样,对着吕梁挥了挥手:“吕大人慢坐,本王这就要入席了。”

    项樱微微一福,跟着赵显就要转身离开。

    她刚刚行礼起身,一个坐在吕梁身边毫不起眼的人突然发问:“你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