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79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79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吕布率领部下人马和联军将士激战,同时等待郑泰率军前来形成合围之势的时候,却浑然不知郑泰正慢悠悠的策马徐徐而行,丝毫没有着急的意思。

    “大人,我们……就这样缓慢的前行吗?”一名郑泰的贴身侍卫,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小声问了出来。

    郑泰看了一眼身后的五千步骑,回头笑道:“你懂什么?董卓倒行逆施,暴政祸乱天下,我等身为朝廷命官,纵然无力杀贼,可暗中助一助各路讨董联军总还是能做到的。”

    “可如此做,日后若是吕布责问起来,大人该如何应答?”那名侍卫有些担心的说道,毕竟吕布的威名,那可是天下皆知的。

    郑泰的面色逐渐变的郑重了起来,大声说道:“董卓何人?国贼也!吕布为虎作伥,乃是自取灭亡,似此不忠不义认贼作父之辈,吾又有何惧于他?!”

    “说的好!”

    一个刚胆中略带青涩的声音,在不远处毫无征兆的响起,令郑泰大吃了一惊,急忙转头向声音的来源处看去。

    进入郑泰视线中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将军,面容如玉似锦,英俊异常,双眼如同暗夜中的星辰,褶褶发光;额间倒竖着一道两寸长的伤疤,好似一只竖眼;身上披着瑰丽的狮盔蛮铠,一条粗大的白狼尾在脑后随风飘荡;手中握着一杆沉重的紫金色重枪,枪刃龙舌虎牙,闪烁寒光;坐下一匹丝毫不逊色与赤兔马的白色宝马,通体雪白,无半分杂色,颇为神骏。

    在这员少年将军的身侧,左边一员红脸大将倒提宝刀,端坐在一匹红色战马上;右边一员黑如铁塔的高大壮汉,拄着一根恐怖的狼牙大棒站在地上。在他们的身后,数千精神抖擞的精锐骑兵依次排开,呈半月形将少年将军拱卫在了中间,便如众星捧月一般。

    仔细的观察了一番眼前少年将军的样貌,郑泰忽然想起一人来,忍不住开口问道:“阁下可是勇冠三军的冠军侯?”

    以眼前这个少年的年龄来推断,各路诸侯中也就只有马超一人如此年轻了;更何况郑泰也从未听说过除了马超之外,还有哪家的少年,能有如此照人的风采了,故此开口询问。

    “正是本侯,未知阁下何人?”马超淡淡一笑,反问道。

    郑泰闻言,连忙翻身下马,向着马超的方向揖手施礼,口中说道:“尚书侍郎郑泰,拜见冠军侯。”

    “噢?原来是郑大人。”马超对郑泰的名字,颇有些陌生,只是隐约记的,在历史上,确有郑泰这么一位人物的。在马超的印象中,郑泰似乎颇有才学,可却未能在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因反对董卓暴政,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便因董卓的缘故而英年早逝了,也是典型的被历史长河埋没的人物。

    “郑大人此行,意欲何往?”马超没有在记忆中找到有关郑泰的太多记忆,索性也就不再想了,开门见山的问向了郑泰。

    郑泰直起腰来,正视着马超,答道:“臣受命于董太师,与温侯一起前来虎牢关,与冠军侯为敌。”言罢,郑泰的双眼一瞬不瞬的盯在马超的脸上,时刻注意着马超脸上的神情变化。

    “呵呵,郑大人便不必再试探本侯了,自董卓乱政以来,本侯率领义兵,于西凉将董卓的老巢连根拔起,毁了他在西凉的基业,早已是势如水火;更何况,本侯也绝不会置天下苍生的安危于不顾,与董贼沆瀣一气的。”马超面带笑容,不疾不徐的娓娓道来。

    经过马超的提醒,郑泰才想起来,马超现在已经是西凉刺史了,早已和董卓正式撕破面皮了,自己确实也没有必要再顾忌什么了,于是便也敞开了心扉,道:“冠军侯,今日吕布暗藏了四路兵马,然后独自率领一小股骑兵前往汜水关挑战,君侯难道没有遇见他吗?怎地来了这里?”

    马超笑道:“遇见了,还稍微的较量了一下。”话锋一转,马超直视郑泰,接着说道:“想必郑大人的兵马,也是吕布事先布置好的一路伏兵吧?前面的战事想必已是如火如荼了,怎地郑大人还在此踌躇不前?”

    郑泰也笑道:“适才下官试探君侯,如今君侯却试探起下官来了。实不相瞒,下官对董卓的暴政,早已是满心愤懑了,只恨力量有限,不能亲手击杀董贼,因此才隐忍至今!如今董贼令下官为随军参谋,与吕布一起来攻打各位诸侯,可下官也是读过诗书,知晓礼仪的,又怎能行此叛国背君之事?因此下官便想暗中放水,助各位诸侯一臂之力。”

    结合郑泰前后的言语和态度,马超推测郑泰所言不假,便纵马来到了郑泰的身前。

    胡车儿连忙甩开两条大长腿,寸步不离的跟在身后,一起跑下了山坡。

    “郑大人,如今国家危难,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正是需要我等挺身而出的时候,未知郑大人可有胆量,与本侯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马超在纵马来到郑泰的身前之后,压低声音但却郑重无比的说道。

    郑泰眉毛一扬,脸上的神色一肃,认真的说道:“君侯,下官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只要能拯救大汉江山,救出落入虎口的天子,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君侯旦有所命,下官无不遵从!”

    “好!”马超一拍大腿,抬头望向洛阳的方向,口中对郑泰说道:“郑大人久居洛阳,想必对洛阳周边的路径十分熟悉吧?若是本侯想奇袭洛阳,未知郑大人可否能指引出一条捷径来?”

    “什么?!”郑泰被马超的话吓的着实不轻,甚至差点咬到了自己的舌头!奇袭洛阳?洛阳现在可是有董卓的大部队在驻守着的,单以马超身后的这数千人,便想要奇袭洛阳?再说,从虎牢关道洛阳虽然不远,可沿途来来往往的,却都是董卓的眼线,一旦被董卓的眼线探知马超的动向,别说奇袭洛阳了,怕是还没赶到洛阳,就要被董卓拍出来的人马给包了饺子了!

    “怎么?不敢?”马超低头看向郑泰,淡淡的问道。

    郑泰眉头一横,答道:“并非是下官不敢,不知下官可否斗胆问问君侯,君侯打算如何靠近洛阳?”

    马超端坐在马背上,向着郑泰身后的一众兵将虚空一指,道:“换上你部下将士的衣甲,以你的名义,返回洛阳,若何?”

    听闻马超并没有打算硬碰硬,而是要借用自己的名义进入洛阳,郑泰这才暗中松了一口气,在心中快速的盘算了起来。郑泰是有心除掉董卓不假,可是马超此举,实在是太过冒险了一些,而且前提条件,是将郑泰的全族老幼都押了进去,若是一旦失败,郑泰到不惧死,可是若因为他一人,而令董卓迁怒与他的全族,那必定是要株连九族的啊!

    反复权衡了许久,郑泰猛地一跺脚,大声说道:“罢了!罢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下官虽是一届文弱,可也愿押上全族老少的性命,助君侯锄奸!”

    看着郑泰这样一个斯文的人,说出如此豪放的话语来,马超心中感到有些好笑,可也为郑泰耿直的心思和胸怀所感动,当即便说道:“郑大人放心,本侯保你全族老幼不会有任何人受到丝毫的伤害!”

    不久之后,马超部下的数千精锐都已换上了郑泰所部的衣甲、旗号,然后随着郑泰兜转马头,绕开虎牢关,从最近的道路,向洛阳的方向疾驰而去。

第二十七章 奇袭洛阳() 
由于郑泰未能按时率部投入战场,吕布与各路诸侯的交锋,在激烈的进行了两个多时辰之后,便各自草草收兵了,只留下数千具尸体,横七竖八的倒在旷谷之中而无人问津。

    回军的路上,吕布暗自咬牙切齿,恨得差点咬碎了一口钢牙!

    本来他已经对各路诸侯形成了合围之势,并且仗着自身无双的武艺和部下精锐的并州狼骑以及陷阵营两支部队,在战斗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将占据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只要郑泰能率部进入战场,必定可以杀的各路诸侯血流四方!

    可偏偏郑泰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直到现在还不见个身影,令吕布不得不在大好的局势下,迫不得已的收兵,未能一战而竟全功,毕竟,并州狼骑和陷阵营虽然精锐,可在人数上还是不占什么优势的,而且双方交战的山谷距离汜水关又很近,曹操更是去而复返,从汜水关带来了上万的援军,这对吕布而言,更是致命的威胁。

    “郑公业究竟在何处?为何不见他率部来援?”吕布阴沉着脸,沉声问向身边的诸将。

    几个大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是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他们都是吕布的部下,对吕布的命令自然是彻力执行;可是郑泰却是朝廷命官,只是暂时由董卓调拨到吕布的麾下听命而已,并非是吕布的直属,论品级又不再吕布之下,即便郑泰未能如约前来,可吕布也是对他无可奈何,只能等到回到洛阳之后,再向董卓告状,治罪于郑泰了,至于眼下,吕布虽然气恼,可也不敢贸然处置郑泰。

    在吕布质问郑泰身处何处之际,浑然不知郑泰已经带着马超所部绕过了虎牢关,正在前往洛阳的途中。

    “君侯,我们只有五千人,奇袭洛阳,还是人单力薄了些啊。”郑泰策马跟在马超的身边,有些担忧的说道。

    马超微微一笑,看向郑泰,淡然说道:“郑大人不必担忧,在我们相见之时,我们的友军便已经从另一条路出发了,想必等我们赶到洛阳的时候,他也距离洛阳不远了。”

    “噢?却不知是哪路将军先行出发的?”郑泰闻言,这才放宽了心,随即又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马超看了一眼正东方,淡笑道:“长沙太守,孙文台。”

    听闻另一路带兵的诸侯,是江东之虎孙坚,郑泰更加放心了。素问孙坚也是一员虎将,而且智勇双全,有他配合马超,郑泰越来越觉得,突袭洛阳,并非没有可能了。

    对于孙坚的能力,马超是没有丝毫质疑的,这不光是因为孙坚带兵打仗的能力在十八路诸侯中首屈一指,更因为在历史上,便是孙坚率先攻破洛阳,率部第一个攻入洛阳城的!而且孙坚还在攻入洛阳之后,找到了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

    正是因为这一点,再加上孙坚为人耿直、豪爽,又受过马超的恩惠,所以马超才会和孙坚达成共识,化整为零,兵分两路去奇袭洛阳。

    至于拿下洛阳之后,能不能救出刘协,马超并不太关心。根据历史的记载,刘协似乎也并不是一块儿当明君的材料,如果届时结缘巧合,那便顺道救下刘协,不管怎么说,现在大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都还在,刘协毕竟是大汉天子,见死不救倒也说不过去;如果没有机会救出刘协,马超也不在意,反正他此次奇袭洛阳的真正目的,并不在刘协的身上,而是为了洛阳城中那些珍贵的书籍史册以及武器库中的神兵利器。

    在历史上,董卓撤出洛阳的时候,带走了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却烧毁了大量带不走的珍贵典籍,直接令大汉的文化发展倒退了十余年,这是马超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因为马超清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朝代,知识都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文化知识的传承,何来的国力发展?马超对教育的重视,那可不仅仅只是用嘴说说而已的。

    至于武器库,那就更不用说了。大汉先后历经了八百年,武器库中收藏了许多的神兵利器,足以让马超将麾下的众将重新武装一遍了,更何况,董卓视珍宝如命,在有限的运输空间下,他一定会尽可能的多带一些珍宝,而绝不会将武器库搬空的,那里面存储着的大汉精兵的制式武器,恰好可以补充到马超的军中,满足他部下日渐庞大的西凉军所需的军需。

    洛阳城分东、西两城,书库和武器库都在西城,因此马超才选择了从西边向洛阳城进发;而让孙坚从东边奇袭洛阳的。孙坚虽然已经和马超达成了共识,可那也只是暂时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铁板一块,一旦孙坚发现马超要伴奏武器库中的诸多东西,说不定便会很阿超反目,这并不是马超希望看到的,而且打算半空武器库这件事情,多少有些不符合礼法,所以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之后便赖到董卓的身上去,事后也不会有人多说什么。

    而根据历史记载,在传国玉玺所出现的地点,是在洛阳的城南,依照孙坚的进军路线,他必定会从洛阳的延兴们入城,那里虽是东门,可进城之后的区域,却并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地方,孙坚必定会通过这里转向洛阳城南,到时就会和历史上一样,发现传国玉玺了,一旦得到了传国玉玺,孙坚还会和马超计较其他的东西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都被这个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