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59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59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庸芰私鸪巧袒幔沓脖憬孪瘸锉负玫奈锲非宓ヒ徊⒔坏搅搜钔穸氖种校伤卸邸⒎峙渥霸说染咛宓南附诎芽亓恕

    此外,为了杨婉儿的安全着想,马超特意从破军阵中抽选了一百名精锐,调拨给了杨婉儿,任由杨婉儿驱弛。

    三日之后,杨婉儿换上了一身白色的狐裘,在马超的亲自相送中,带领着数名丫鬟和五十名破军阵精锐,以及几名商会的得力助手,踏上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从金城到西域,一路上并不太平,好在马超父子与杨奉的势力连成一线,可以确保杨婉儿一行在出关之前不会遇到什么危险,至于出关之后,马超相信,以破军阵的精锐和杨婉儿的聪慧,即便遇到什么问题,也是都能够顺利解决的。

    其实马超在内心中,是不愿意杨婉儿亲自运送货物到西域去的,可是作为未来金城商会的大掌柜,杨婉儿必须要切实的了解西域的风土人情以及这一路之上可能出现的风波,日后才能最大程度的进行风险规避和进一步的商业开发,所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端坐在龙象宝马的马背上,目光一直注视在杨婉儿的身上,直到她靓丽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马超依旧不肯收回目光,有生以来第一次,马超尝到了一种叫做儿女情长的滋味……

第八十章 董卓的野心() 
话分两头,先不说马超在金城励精图治,且说董卓自离开陇西,一路东进,不一日来到了洛阳城,率军驻扎在洛阳城外十里之处,随时等待着何进召唤他进入洛阳。

    因为董卓所部的到来,洛阳城中的形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张让等宦官们,心头的沉重一日胜似一日,他们清楚,碍于外官进入京城必须得到当朝天子的允准,所以董卓才未能马上进入洛阳,可一旦何进假借刘辩之手,以刘辩天子的名义宣召董卓入城,那就意味着张让等人的好日子也就彻底走到尽头了。

    生死一线间,张让等人铤而走险,事先在宫城的城门内埋伏下了大量的人马,然后谎称是何太后想要召见何进,请何进入宫议事。

    何进在接到假消息之后,日益骄狂的他已经失去了往昔采纳谏言的好习惯,自认为京城的局势已经完全被自己掌控在了股掌之间,张让等人已是瓮中之鳖,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了,于是何进不顾袁绍的劝阻,只带了数名护卫便进入了宫城,结果却被张让等人事先埋伏好的猛士们,三下五除二的给解决了,只把何进的人头,隔着高高的宫墙给扔了出来。

    可怜何进眼看着就要完全掌握大汉江山了,却在最后的关键一步上,因为自大和愚蠢,被已日渐式微的宦官们给翻了盘。何进这一死,立刻成了宫廷大乱的导火索,宦官们试图重新将朝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袁绍等人则是奋力反抗,想要夺回先机;另一边,驻扎在城外的董卓,在得知何进被诛杀的消息之后,仰天大笑了三声,随即指挥部下兵马趁乱入城,联合自己时任奉车都尉的弟弟董旻、何进原部将吴匡等人联合攻杀了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趁乱将何进的大部分兵马收归己用,进而观望朝廷的动向。

    等到八月二十五日,袁绍等人与宦官之争,以宦官与袁绍两败俱伤之际,董卓拥兵而上,其野心在这一刻显露无余。

    袁绍见董卓势力庞大,不敢与其争锋,只好暂时避让;宦官们自知董卓是冲着刘辩这个小皇帝来的,所以便胁迫着刘辩与陈留王刘协逃往了洛阳城外的北邙山,但是很快便被董卓部下的兵马给追了上来,将他们团团围困在了山上。

    随即董卓率大部人马赶到,诛杀了张让等人,随后虚情假意的请刘辩回宫。

    在回宫的路上,董卓曾问及刘辩,被张让等人胁迫的细节,刘辩因内心恐惧,竟是语无伦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事情清楚的陈述出来。倒是一旁比刘辩还要小几岁的陈留王刘协,条理清晰的将事情讲了一个大概,惹得董卓对刘协没来由的生出了几分喜爱之意。

    或许是因为董卓没有儿子的缘故,亦或许是董卓从这一刻起便包藏祸心,一路之上,董卓对刘协关爱有加,在和刘协的攀谈中,得知刘协并非是何太后所生,而是董太后所生之后,董卓自认为董太后与自己乃是同族本家,刘协乃是自家的外甥,因此对刘协更多了几分关照。

    等回到了洛阳之后,董卓便有心要废除刘辩的帝位,扶持刘协登上大宝。无奈的是,此时在洛阳城中,还有一支武装力量,牵制着董卓的野心,让他不能随心所欲。这支部队,就是并州刺史丁原的并州军。

    其实董卓倒也不怕丁原和他的并州军,但是董卓在内心中深深地畏惧丁原的义子——飞将吕布!

    这位吕布又是何人?因何被人称为飞将?

    吕布字奉先,乃是并州九原人,现为丁原账下的骑都尉,丁原视吕布,如同己出。在此时此刻,还没有达到后来闻名天下的程度,可这并不会减少吕布的武勇。

    早在丁原驻守并州的时候,吕布便已经是名声鹊起了,凭借着手中的方天画戟和一身高超的武艺,吕布在与胡人的战斗中,势不可挡,令胡人闻风丧胆。除了自身的无人能敌的武力之外,吕布还擅长指挥骑兵作战,部下直属的三千并州铁骑,在战场上往来如风,在吕布的率领下,屡屡于闪电奔袭之中破阵杀敌,创下了赫赫威名,因此在提起吕布的时候,胡人都发自内心的尊称其为“飞将”!

    自出道以来,吕布大小近百战,无一战败,可谓是百战百胜!因此成为了董卓眼下最为忌惮之人。

    为了解决掉丁原这个心腹大患,进而掌握整个洛阳城,董卓听从了李肃的建议,定下了欲杀丁原,先从吕布下手的战略方针。

    李肃与吕布昔日曾有旧交,因此李肃深知吕布的为人,知晓吕布虽勇,可是刚愎自用,性情反复无常,于是劝说董卓拿出了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宝马赤兔,以及整整一斗的金珠,由李肃拿着去贿赂吕布,劝说吕布反水。

    在李肃的劝说下,吕布果然被策反,手持那杆杀人无数的方天画戟,毫不犹豫的斩下了对他情如父子的丁原的人头,然后拿着丁原的首级,骑着赤兔宝马,来到了董卓的面前投诚。

    董卓见吕布当真来投效自己,心中喜不自胜,又觉的吕布的武艺以及其麾下的势力,对自己是一个绝强的助力,因此当场便认吕布做了干儿子,升吕布做了中郎将,对吕布麾下的张辽、高顺等大将也一一给予了封赏。

    至此,何进残部的数千人马,以及吕布麾下的近万并州军,都成了董卓的部下,再加上董卓带过来的八千西凉军,三股人马合在一起,使得董卓成为了洛阳城中目前实力最大的人,由此董卓的底气也便足了起来,正式将废除刘辩帝位,改立刘协为帝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但是,董卓乃是西凉人,对洛阳城中这些达官显贵、士族世家们的那些弯弯绕,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别看平时他们一个个的都和缩头乌龟差不多,可是当董卓真的要欲行废立,触及到他们的利益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抵抗,竟是远远超出了董卓的预料。

    为了震慑住这些人,董卓与女婿李儒商议出了一个对策,董卓下令让部下的西凉兵们,在临近傍晚的时候换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悄悄的出城,然后在次日的上午,又换回西凉军的制式铠甲,拿起武器大张旗鼓的进入洛阳城,如此循环往复一连数日,令搞不清楚董卓到底带来了多少部下的达官显贵们,心中充满了狐疑,唯恐董卓当真带来了大股的兵马,仗着这些兵马为所欲为,因此,对董卓的反对声音,便逐渐减弱了下来。

    反抗的声音减弱,并不代表就此彻底消亡,为了进一步控制洛阳城的局势,残暴的董卓利用酒宴之际,竟是残忍的杀害了当朝的司空张温等数名重臣,然后站立在张温等人的血泊之中,当众将刘辩从龙椅上扯了下来,然后把刘协按在了龙椅上,随后又逼迫刘协发布了天子第一诏,由董卓接替刚刚被其杀死的张温,担任司空的职务,一跃而成为了当朝的三公之一,顷刻之间便位极人臣。

    摄于董卓的淫威,太傅袁隗、两朝老臣王允等人,不得不承认了董卓的合法地位,董卓权倾朝野的时刻,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当然,董卓心中还是清楚的,朝中的大臣们不过是怕了自己的武力,因此才向自己让步的,但是董卓此时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一旦被这些大臣发现,自己手中的兵马其实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多,他们一定会奋起反抗的。

    于是,董卓暗自传令自己的西凉老巢,令自己的女婿牛辅继续镇守西凉,令部下四大中郎将中的李傕、郭汜、徐荣三人火速率军前来洛阳。

    九月十二日,早已整装待发的李傕等人来到了洛阳,分别率军屯驻在洛阳城外的西、南、北三个方向,令朝野震动,使得朝中的大臣们,对董卓的畏惧变的更深了。

    借着这个机会,董卓胁迫刘协再次发布诏书,明面上是表彰已经被分封到各地的刘虞、刘焉等人,实际上却是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在这道诏书中,刘协册封刘虞为大司马,兼任幽州牧,其他被分封到各地的汉室宗亲们,也都获得了一些虚名,但是董卓自己,却假借刘协之手,将自己封为了太尉、兼任大将军之职,爵位也晋为了郿侯,进一步掌控了洛阳的军、政要务。

    为了获取天下士族们的信任,董卓大量征召天下的名士进京为官,蔡邕、荀爽等名士尽皆在列;同时,董卓还借刘协之手,给洛阳周边的一些小诸侯们加以封赏,用以拉拢人心,袁绍、曹操等一些人,因此而官位得到了晋升;董卓更是对部下的众将官大加封赏,即便是最近才投到他麾下的吕布,都被封为了温侯的爵位。

    不足两个月之后,十一月一日,欲求不满的董卓又自封为相国,效仿大汉之初的相国萧何,享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即在登上殿堂的时候,不必除去脚上的鞋子,不必解除腰间的佩剑,一时之间,董卓手中的权利达到了其人生的巅峰,权势如日中天。

第一章 天怒人怨() 
自董卓自封为相国以来,仗着手中的权势,内心中潜藏的欲望日益增长,残暴的性格,也开始赤裸裸的展露了出来。

    逼死何进的胞妹何太后,并不许公卿大臣们为之披麻戴孝;在下葬何太后的遗体时,借机掘开刘宏的陵墓,盗取其中陪葬的珍宝;因为一些小事情,寻找借口残杀那些不肯彻底臣服于自己的朝中大臣;放纵士兵在雒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妇女;至次年正月十二,也就是刘协当政的初平元年,董卓指使李儒毒杀了刘辩,致使朝野一片怨怒,暗中反对董卓的声音,也在这一刻攀升到了顶峰。

    豪门袁氏出身的袁绍,在一片对董卓的口诛笔伐之声中,寻找到了捞取利益的机会,以董卓授予他的渤海太守的身份,率先站出来公开反对董卓执掌朝中大权,大肆发布檄文,诉说董卓的暴行,并积极的联络各地诸侯,大有要纠集各路诸侯,对董卓实行讨伐的架势。

    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刻,袁绍这一举动,很快便获得了人们的强烈反应,一大批人认为袁绍能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是其胸襟和气度的体现,于是乎,一批卓有才干之人,便在这个时候纷纷投效到了袁绍的麾下,甘为袁绍驱使。袁绍也由此得以使自己的势力大规模的迅速扩张,借机组建了先登营和大戟士两支精锐部队,地盘一再扩张,几乎是在一夕之间,便占据了以渤海为中心的半个青州之地。

    在迅速扩张势力的同时,袁绍还让麾下的一众谋士们出谋划策,接连不断的发布檄文,保持对董卓的声讨之势,为自己树立起了正义的形象,抵消了他借机扩充地盘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他四世三公的出身,为他捞取到了足够的政治资本,一时之间,大有成为救世主的迹象。

    在初平元年的正月底,袁绍感觉自己的力量已经可以和董卓掰掰手腕了,于是便正式发布了讨伐檄文,自封为车骑将军,汇合了河内太守王匡、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等人,共同起兵准备讨伐董卓,算上袁绍自己,共计是十二路诸侯,每路诸侯少则起兵四、五千,多则兴兵三万余,合计二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的集结在酸枣,声势滔天。

    在各路诸侯率部抵达了酸枣之后,袁绍再次命人发布了一道讨伐董卓的檄文,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