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55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55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身为大将军,身边自然是有智囊团为其出谋划策的,他此番所说的话,其实便是他身边的智囊们提前拟好的稿子,再由何进亲口说出来的,不然以何进的水平,是说不出这样一番正义凛然的话来的,更不会将出发点立足于维护大汉江山的高度上。

    这一点,袁绍几人心中自然十分清楚,可谁也不会道破,反而还以恭敬的神色看着何进,以神色表态对何进所说话语的支持。不管怎么说,何进再怎么不济,毕竟是当朝的大将军,由何进掌握朝政,总比让江山社稷落到几个阉人宦官的手里去要强多了。因此袁绍三人这一次选择了站在何进这边。

    “大将军,先帝驾崩,太子之位空缺。若想名正言顺的接管朝政,还需在太子之位上下手,方为上策。”袁绍神采飞扬的说道。

    这个袁绍,出身名门,袁家四世三公,自汉章帝时期开始,便时代有人位居三公之要职,至今日为止,袁家在三公的位置上,已经先后有五人成为三公中执掌朝政的重臣了。在家族的熏陶下,袁绍的政治嗅觉很是敏锐,一语便道破了其中的紧要关节。

    一旁的曹操转着眼珠看了袁绍一眼,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却没有开口说话。在曹操看来,十常侍不值得依附,眼前的何进同样也不值得依附,所谓飞鸟尽,良弓藏,何进的性格,只能和人同患难,却并不能与人共享乐。此刻迫于形势,何进不得不放低姿态,寻求自己等人的帮助,可是一旦十常侍被剿灭,届时何进必定会翻脸无情,根本不会让曹操等人掌握半点的朝政。

    这一点,曹操比袁绍看的透彻,这也是他并没有开口献策的原因。当然,还是那句话,不管怎么说,朝政是决不能落入十常侍这些阉人宦官手中的,否则的话,堂堂的大汉,岂不是要成为后世的笑柄了吗?

    这个年龄的曹操,因为经历的风雨还比较少,自身的阅历也不算太丰富,所以对大汉还是比较忠诚的,心中所想的,还是以大汉的江山社稷为重的。当然,曹操也并不介意,在维护大汉江山的同时,为自己捞到足够多的好处,这也是他选择与何进合作的另一个目的。

    袁绍的话,让何进眼中一亮,转头看向袁绍,赞许的说道:“袁家不亏是四世三公,本初出身名门,这眼光,却是独到。”顿了一顿,何进继续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本初,吾命你率领五千御林军,火速赶入宫中,保护先帝的灵柩,控制住局面,吾随后便到!”

    袁绍站起身来,风骚的一甩身后的披风,大声领命:“袁绍得令!”随即转身大踏步而去。

    待袁绍走后,何进的目光又落在了曹操的身上,道:“孟德,稍后吾前往宫中,为防止十常侍那些奸诈小人作祟,便请孟德率领本部兵马,驻守宫城的正门之外,如何?”

    曹操连忙站起身来,低头行了一礼,口中说道:“曹操领命!”

    何进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对一旁的淳于琼说道:“淳于将军,便请你率部前往南门,与孟德遥相呼应,封锁出入宫廷的要道。”

    淳于琼五大三粗的身体在座椅上站了起来,宏声答道:“领命!”

    安排好了一切之后,何进与身边的主簿陈琳对视了一眼,在见到陈琳微微点头之后,何进立刻便放下心来,长笑一声,随即起身令部下将官挑选五百精锐猛士,准备稍后进入宫廷。

    其实何进的脑筋并不灵光,今日的安排其实都是出于陈琳之手,因此何进唯恐自己的安排有什么遗漏,所以才会以眼神征询陈琳的意见,见到陈琳没有异议之后,也就放下了心来。

    何进与陈琳之间的眼神交流,未能躲过曹操的观察。曹操心中这才恍然大悟了起来,难怪今日何进的安排井井有条,原来是陈琳在为何进出谋划策啊。曹操深深地看了一眼陈琳,将他的样貌记在了心里,等待着日后若有合适的机会,一定要把陈琳挖到自己的麾下来,这样的人才,留在何进的麾下,那岂不是暴殄天物了么?

    且不说何进这边挑选精兵猛士,袁绍召集起本部的五千兵马,一路长驱直入,沿着官道进入宫廷,直接率部来到了宫中存放刘宏灵柩的殿堂,然后直接下令,指挥部下将殿堂围了起来。之后袁绍率领数十名亲卫,直接步入了大殿。

    大殿之中,何太后,也就是何进的妹子,正跪在刘宏的灵柩之前低声哭泣,在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年幼的皇子,年长一些的皇子既是何太后所亲生的,名为刘辩,现已十四岁;年幼的皇子不过七、八岁,名为刘协。

    见到袁绍步入大殿,何太后抬起婆娑泪眼,询问道:“袁将军,你这是做什么?”

    袁绍跪倒在刘宏的灵柩前,借着叩拜行礼的机会,低声对身边的何太后说道:“末将奉大将军之命,前来保护先帝灵柩,请太后安心。”

    听闻袁绍是奉了自己哥哥的命令前来的,何太后似是意识到了什么,原本婆娑的泪眼中,忽而显露出了一丝明显的窃喜之意……

第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 
铮铮铁甲摩擦的声音中,何进很快便率领着部下五百精壮猛士来到了存放刘宏灵柩的大殿。

    “妹子……呃,太后休要难过,末将来了。”何进在进入大殿之后,便对着何太后大声说道。

    见到何进到来,何太后心中一阵激荡,内心中充满了欢喜,可却不好表露在脸上,只好假作哽咽的说道:“大将军请为哀家做主啊。”

    何进来到何太后的身前,蹲下身子来看着自家的妹子,怜惜的说道:“太后放心,末将已经通知朝中重臣们了,稍后文武百官便会赶来,到时,我们大家一起为太后和大皇子做主!”话语中,何进特意将为大皇子做主几个字咬的特别重,何太后自然听出了何进话中的含义,风韵犹存的一双美目中,顿时激起了无限的涟漪。

    大皇子刘辩是何太后所亲生的,若是能在大哥的帮助下,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帝的宝座,何太后便再也不用为以后的生活发愁了,哪里还有心情为刚刚死去的刘宏悲哀?

    从来只有新人笑,哪里容得下旧人哭?宫闱之中,勾心斗角和冷酷无情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甚至有的时候,宫斗比沙场之上的厮杀还要残酷无情。

    时间不长,接到何进通知的文武大臣们,便先后赶来了。

    最早来到大殿中的,是刘宏生前最信任的一批老臣:司空张温、太傅袁隗、京兆尹盖勋、两朝老臣王允尽皆在列。

    由于在一年之前,刘宏还活着的时候,听从太常刘焉的建议,重置了州牧制,所以朝中以刘焉为首的一大批汉室宗亲,都被分封成了各州的州牧,到各地任职去了,所以朝中留下来的老资格大臣们,也就只剩下这么些人了。

    “大将军,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司空张温率先开口问道。

    何进在脑子里快速的回忆了一下陈琳给他提前准备好的稿子,然后开口说道:“诸位都是我大汉的栋梁,现如今陛下驾崩,江山失重,我等自然理应肩负起支撑江山社稷的重担来。诸位,如今我大汉群雄无首,方今之计,本将建议,还是先在两位皇子中,推选出来新皇的人选为上,各位以为如何?”

    张温沉吟了一下,道:“大将军所言甚有道理。可是先帝未曾言明太子的人选,两位皇子,该由谁继承帝位为宜?”

    何进听张温这么说,心中一阵激荡,刚要开口提议由自己的外甥刘辩继承帝位,他身后的陈琳却是低低的咳嗽了一声,阻断了何进即将说出口的话。

    得到了陈琳的提醒之后,何进醒悟了过来,以退为进的说道:“先帝膝下只有两位皇子,新帝自然是在这两位皇子之中选出了,诸位以为,由哪位皇子继承大宝更合适呢?”按照这个时代的习俗,正统的继承人,都是从嫡从长,意思便是要从嫡出的儿子中,选择年长的儿子成为继承人。

    何进是刘辩的舅父,自己不好明说支持刘辩,不然便会落人话柄了。现在以退为进,将新皇继承人的人选问题丢给诸位大臣来决断,这样非但显得何进遵循法度、心胸宽广,更加不会落下意图通过立刘辩为帝进而掌握朝政的口实。

    两朝老臣王允在两位皇子的身上转了一圈,开口说道:“皇子辩,乃是长皇子,先帝随未曾言明太子人选,可是按照从嫡从长的惯例,故老臣以为,皇子辩乃是最适合继承大宝的皇子了。”

    王允身边的盖勋也附和道:“没错。废长立幼,自古以来便是大忌,引起祸乱无数。为大汉八百年江山着想,吾亦赞同由皇子辩接任大宝。”

    张温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道:“两位大人言之有理,吾亦赞同。”

    见到三位重臣都同意由刘辩来继承帝位,何进忍不住心花怒放,脸上的神色精彩纷呈,就差笑出声来了。至于剩下的那位太傅袁隗,何进是不怎么担心的。这个袁隗也是出身袁氏,乃是袁绍的叔父,袁绍既然肯与何进合作,想必也是获得了家族中长辈的首肯的,所以何进并不担心袁隗说出什么反对的话来。当然,这一点,也并非是何进自己想到的,而是陈琳提醒于他的。

    正如陈琳所料的那样,在场诸人中唯一未曾发言的袁隗,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反对的意思,显然已经是默认了。

    众人商议妥当之后,安心等待了顷刻时间,先后又有数十位接到何进通知的大臣们,赶到了大殿之中。当下,何进为了避嫌,便由众人中威望最高的司空张温,向后来的大臣们讲述了刚才他们所商定的,意欲拥护皇子辩登基称帝的事情。

    后来的数十位大臣,也都没有表示反对,毕竟,从嫡从长,可是这个时代的定律,轻易是不能被打破的,既然刘辩是嫡长的皇子,他们自然也不能进行反对。

    见到众人都不反对,激动不已的何进再也无法忍耐,甚至连陈琳的暗示都已经阻止不住他了,他大声说道:“既然如此,先帝的灵柩也在这里,我等便在先帝面前,拥立皇子辩为新皇,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言罢,何进大踏步来到刘辩的身前,将他从跪着的姿态中搀扶了起来,然后拉着刘辩的手来到了众位大臣们中间,宏声说道:“请皇子辩登基!”

    眼看何进得偿所愿的时候,一个阴柔的声音忽然在大殿之外响起:“且慢!大将军,这件事,你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吧?”

    随着这个阴柔的声音由远及近,张让的身影出现在了大殿的门口处。在他的身后,十常侍中另外的九人一个不少,悉数到来。

    “大将军,先帝龙葬的事情,尚未安排妥当,此时此刻,岂是拥立新帝登基的时候?”十常侍之首的张让,阴阳怪气的说道。

    何进紧紧的拉着刘辩的手,不屑的看了张让一眼,冷哼道:“我等大臣们,再此商议朝政,何时轮到你这个宦官来插嘴?自古有训,宦官不得参与朝政,张常侍,你僭越了吧?”

    张让又如何不知道,宦官是不得参与朝政的?可是如今形势危急,何进的动作太快了,大大的出乎了张让等人的预料,他们若是再不来,一旦被何进得逞,拥立了刘辩做了皇帝,以后还有他们的好日子过吗?

    最可气的是,张让等人的势力原本也不小,可是却慢了一步,被何进提前派曹操和淳于琼二人封锁了宫门,张让在宫外的势力一时半刻之间,无法赶到宫中来,自然也就找不到替他们说话的人了,不可奈何之下,张让他们也只好亲自出面来阻拦了。

    不过,十常侍中个个都是狡猾奸诈之人,他们此次前来,到也并非是一点依仗也没有。至少,宫中的西园八部校尉军,有一大半还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

    见到何进问责,身为八部校尉军总统领的蹇硕站了出来,怒道:“大将军莫不是忘记了,蹇某身为八部校尉军大统领,还是有权过问朝中之事的。”

    前文提过,这个蹇硕虽然是个太监,可是体格健壮,倒也有些带兵打仗的本领,丝毫没有阉人应有的萎靡之气,此刻发起怒来,倒也有些气度。

    何进本来就不善言辞,先前的种种,都是根据陈琳事先拟好的稿子背出来的,此刻事发突然,何进顿时便哑了活,纵然心中明明知道蹇硕是在强词夺理,可却偏偏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见到局面陷入僵持,司空张温站了出来,朗声说道:“先帝昔日组建西园军,用意乃是拱卫宫廷,无论是从礼制而言,还是从编制而论,西园军都属于内卫的范畴,朝廷有法度,内卫的职责是护卫宫闱的安全,似乎并没有权利参与朝政吧?你说是么?张常侍?”

    张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