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171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171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夜,陶谦抱病而亡。

    次日清晨,消息传递到了徐州的各地,同时传来的,还有陶谦临死前的一封手书,大概意思是将徐州之主的位置,传给了刘备。

    这封手书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谁也不知道,可是陶谦的两个儿子却主动站出来,声称陶谦在生前却有此意,只是经过再三的谦让,刘备始终不肯接受陶谦的这份好意,所以陶谦只好写好了遗书,在遗书中将自己的心愿表达了出来,昭告天下。

    在看到这封手书的时候,刘备心中早已知晓,但脸上却带着诧异的神色,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后来在徐州各级官员数十人的联名上书之后,才算是勉为其难的接过了徐州的州牧大印,坐到了徐州之主的位置上。

    进行仪式的这一日,刘备摆出一副谦和、仁德的模样,接受了徐州州牧的印信,之后发布告示,昭告徐州各地,进行民心安抚的工作。之后,待各级官员散去,刘备和身边的几个亲信之人,来到了州牧府的议事大厅之中。

    看着高高在上、象征着徐州最高权力的州牧宝座,刘备眼中难以掩饰的迸射出了无数朵火花!十多年了,他终于结束了四处流亡的生活,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了,而且是如此宽广的徐州之地!这,怎么能让他不心花怒放呢?

    在刘备的身后,左边是陈登、糜竺、孙乾和简雍四个谋士,右边则是管亥、张飞、赵云和糜芳四个武将,这八个人,共同构成了此刻刘备势力的主力框架,此刻,正注视着刘备的背影,脸上的神色,大多是欣喜的。唯有赵云,依旧是一片平静,看不出任何的神色变化。

    转过身来,刘备的脸上像是变戏法一般,又换上了平日里那副仁德满满的神色,对着身边的八个心腹,缓缓开口说道:“这徐州之主的位置,我可坐得?”

    “大哥乃是汉室宗亲,不要说是徐州之主了,便是天下之主,那也是坐得的!”张飞扯着嗓子喊了起来,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十分坚定地站在刘备这边的。

    “休得胡言!”刘备心中虽然十分受用,口中却是厉声的斥责着张飞。

    陈登和糜竺也走上前来,异口同声的说道:“陶公之遗命,玄德公之仁义,加诸一起,此位,理当由玄德公来坐。”

    “好!”刘备再也无法按捺心中的欲望,大声说道:“那备就暂且坐了这个位置吧。”言罢,刘备再次转身,一屁股做到了徐州州牧的宝座之上。

    “参见主公!”在刘备坐下的一瞬间,立于厅堂之上的八个人,立刻拜倒在地,口中恭恭敬敬的齐声呼喊着。

    看着手下人的参拜,听着那一声声恭敬的话语,刘备的心不由得飘了起来。

    曾几何时,他在梦中,曾无数次的幻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方诸侯,接受部下们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如今梦想成真了,他反而觉得有些不太现实了。

    暗中狠狠地掐了自己的大腿一下,那真切的痛楚,立刻传到了刘备的心头,让他真实的看到,自己此刻并不是身处梦中。梦境中那些经常出现的、只能隐藏在他心中无法对任何人诉说的美妙画面,如今真的一一实现了。

    双手抚摸着州牧宝座两侧的扶手,刘备的野心,在这一刻开始无限的膨胀起来。以前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也不敢太过奢望。可是此刻,有兵有将有地盘了,刘备的心中的欲望洪水,便瞬时冲毁了他的心理防线,无可遏制的泛滥起来。

    坐在州牧位置上的刘备,甚至已经开始想象,自己将来便可以将徐州作为大本营,四处东征西讨,一统天下进而封王称帝的美好场景了。

    人的劣根性本就如此,原本以为遥不可及的东西到手之后,狂喜之余,便会无法控制的想要得到更多。宛如赌徒,赢了一笔钱,便想着再赢一笔,再赢之后,又想着再再赢一笔,循环往复,永无休止之时。

    在刘备春风得意,不费吹灰之力坐拥徐州之际,曹操却是忙的焦头烂额。

    两个多月来,在和吕布的交战中,曹操所部固然是败少胜多,可拥有了陈宫之后的吕布,就像是打不死的蟑螂,部队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一次被打散了,很快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形成一次反扑,而且往往出乎曹操的预料,完全是采用了以战养战的战略,搞得曹操不胜其烦。

    但是吕布的顽强,还不是最令曹操心烦的。

    当刘备接管徐州的事情,传到曹操的耳中时,曹操才是真的怒了!

    数月之前,曹操集结了十万大军,一路攻城拔寨,尚且未能将徐州彻底收入囊中,而这该死的刘备,什么劲儿都没费,就如此轻而易举的当上了徐州之主,两相对比之下,曹操怎能不怒?

    可是怒归怒,曹操此刻却是分不出身来去和刘备争夺徐州。他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要彻底的击溃吕布,让自己吾后顾之忧。

    无可奈何之下,曹操带着恼怒的心思,用平和的口吻给刘备写了一封书信,恭喜他坐上了徐州之主的位置,并且勉励他治理好徐州,追查杀害曹嵩的元凶,并在书信中承诺刘备,朝廷对刘备这个徐州牧的正式册封,不久之后便有天子诏书送到。

    没有人知道曹操究竟是如何写完这封信的,他的心情,是如何的复杂。但是对曹操较为熟悉的身边之人都知道,以曹操的性格,刘备的好日子,怕是不会太长久了。

第十五章 子龙之怒() 
刘备在接手徐州之后,在外人面前依旧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但是私下里,他那颗被欲望逐渐填充的心,开始在无人之际慢慢地展露了出来。

    比如说,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歌姬的容貌越来越挑剔;饮酒时非金城商会出产的西风烈外加解忧饮之外,一律不能入口……

    这种微妙的变化,只有刘备身边最亲近的人才能看得出来。可谁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大家都很理解,刘备之前一穷二白,现在有了富庶的徐州,生活条件自然也要变的好上一些了,试问一个一夜暴富之人,怎么可能还像之前一样的吃糠咽菜呢?

    在徐州的各级官员中,只有赵云一个人,对刘备的这种微妙变化,感到有些失望。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若是之前赵云没有遇到过马超,如今跟随刘备,也不会对刘备的变化出现什么反感的情绪,可是和马超一对比,刘备暴发户的劣根性,那就完全显露出来了。

    当初,马超一路拼杀,一步步走到西凉刺史的位置上,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封疆大吏,可马超贪图享乐了吗?没有!非但没有,马超还励精图治,把省出来的钱粮都用于打造奔雷骑和破军阵这两支精锐上了,刘备和他一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对此,赵云也曾找机会私下劝谏过刘备,劝他把精力重新放回到军政大事上,把财富节省下来,用于对军队的训练、改造。对此,刘备满口答应,连声称赞赵云说的对,可一转身,却又浑然忘记了赵云的提醒。

    赵云无奈之下,也就闭口不再重提此事了,反正他也不会跟着刘备一辈子,等到期限届满,他是一定要回到马超身边去的,此刻也只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口上不再多说什么,可不代表心里就此认同了刘备的做法。赵云的心里,其实还是很憋屈的。他很想就此离去,可是素来注重承诺的他,却不能违背自己当初的诺言。在徐州的每一日,对赵云来说,都是异常煎熬的。

    这一日,赵云闲来无事,想起近来刘备的种种变化,他便倍感烦闷,索性骑着马,带着几名亲随到徐州城外去打猎散心。

    接连射杀了几只野兔之后,赵云策马向着更远的地方跑去,跟在他身后的几名亲随不敢怠慢,连忙也催动战马追了上去。这几名亲随,乃是出自公孙瓒精心训练的精锐骑兵白马义从,当初公孙瓒答应刘备,将赵云借给刘备的时候,特意命这几名精锐跟随着赵云,照顾赵云日常的饮食起居,同时担任贴身护卫的职责,这些年来,赵云对待他们,就像是对待自家兄弟一样。

    策马狂奔中,一名白马义从忽然发现路旁的草丛轻微的拨动了一下。此刻无风,显然不是风吹所致,但若是草丛中有野兽的话,也绝不会只动一下便恢复平静。于是,这名白马义从连忙抽出战刀,向着那堆草丛喝问道:“谁在那里?速速现身!”

    听闻身后亲卫的呼喝,赵云勒住战马,以目视之。那名亲随连忙将刚才的发现小声对赵云说了一遍。赵云知道自己身边的这几个侍卫,都是百战精锐,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既然他们有所发现,那边一定是不合常理的。

    “草丛中人,可愿现身相见?”赵云用较为温和的口气说道。

    草丛里的人见躲不过,只好拨开身前的草丛,在一阵细细索索的声音中,从草丛中走了出来。这个人,是一个五旬左右的男子,身上穿着一身粗布缝制的布艺,肩上还背着一个药箱子。此人再看到赵云之后,用惊恐的眼神偷偷的瞄着,显然是心中充满了惧怕之意。

    “汝是何人?因何畏惧?”赵云从这个人的神态中,判断出了他的心里变化,开口追问道。

    那人闻言,突然打了个冷颤,十根手指纠结的交叉到了一起,嘴唇哆哆嗦嗦的,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最先发现他的那名白马义从,在旁冷声喝道:“大胆贼人!可知俺家将军是谁吗?他便是常山的赵将军,你可曾听闻过白马银枪赵子龙的威名?在俺家将军面前,你还不据实说来!”

    听闻眼前的少年将军竟是赵云,那医者打扮的人,吓的噗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连连磕着头,口中结结巴巴的说道:“将军,将军,那件事,我可是从来没对任何人提起过啊,将军饶命啊——”

    “究竟是何事?令汝如此惊慌?”赵云不解的追问道,他不明白,这个上了些年纪的医者,为何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竟是比之前更加的畏惧了。

    跪在地上的医者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就是……就是给陶公下毒之事,小的真的没对任何人说起过啊……”

    下毒?!陶谦不是死于伤寒吗?这个医者所说的下毒,又是怎么回事?

    一连串的疑问在赵云的脑海中浮现,令他疑惑不已。

    在赵云的逼问下,那个医者最终将他心中所隐瞒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部说了出来。这个医者,本是陶谦府中专门给州牧府亲眷诊治病症的医者,说起来在陶谦的府上供职也有些年头了,深得陶谦的信任。

    后来陶谦换了伤寒,这个医者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也未能将陶谦的病治愈,就在他发愁之际,糜竺找到了他,说是有个偏方说不定可以治愈陶谦的重病,但是这个偏方中,有一味药物乃是猪肚。猪肚自古以来除了食用之外,确实可以做药物使用,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效,主治咳嗽脾虚,对陶谦的病症而言,也算是对症的。

    因此这个医者便没有多想,在检验了糜竺给他的偏方,确认不会出现副作用之后,便照着配方熬了一剂汤药,给陶谦服用了下去。若是仅仅如此,倒也罢了,偏巧当天刘备到府中探望陶谦,也给陶谦带来了一些治疗伤寒的药物。后来刘备告辞之后,陈登和糜竺又接踵而来,并劝说陶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服用了刘备送来的药物。

    当时这个医者也没有多想,可是当晚,陶谦忽然暴毙而亡,就令他感到有些不对劲儿了,按理说,陶谦的身体再虚弱,也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便一命归天的,心存疑虑的他便查阅了最近陶谦服用的所有药物,他发现一切都没有问题,便也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后来在陶谦下葬这天,这个医者无意间发现,陶谦的口鼻之间隐隐有淤血溢出,若非是心细如发且懂得医术之人,是很难发现的。这一发现,令医者震惊莫名,在他看来,这可是中毒身亡的迹象啊!原本就心存疑虑的他,在震惊过后,仔细的回想,终于被他想到,或许问题就出在刘备给陶谦送来的那些药物之中。

    于是乎,这个医者便找到了刘备送来的药物的残渣,经过仔细的分辨,他赫然发现其中有一味药物乃是莲子!莲子也是常用的药材之一,有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乍一看,倒也没什么不妥之处,可问题是,莲子是不能和猪肚同时食用的,两者融合到一起,那便是致命的剧毒了!

    莲子叫猪肚,会形成剧毒,这个药物反应,只有对各种药物十分熟悉的人才会知晓,恰好这名医者早年跟随师父学医时,曾经听师父讲述过。得到陶谦死亡的真正原因之后,这个医者顿时感到手脚冰凉,他意识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