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158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158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曹操,他拿下兖、豫两州之地时间并不长,势力还不算十分稳固,而且这两州虽然是大汉的十三州其中的两个,可是地域却十分狭小,人口相对也并不算多,曹操想要快速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借助刘协这个大汉天子的东风,无疑是绝佳的选择。

    说白了,曹操的野心不比董卓小,但是他比董卓更懂得什么叫韬光养晦!郑泰已经预见到,刘协去了兖州之后,被曹操玩弄于股掌之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场景了。郑泰还能想到,曹操对待刘协,一定会在表面上恪尽礼守,绝不会像董卓那样僭越,以落天下人口实的。

    这个曹操,当真是不世出的枭雄!难怪之前在和马超谈论起曹操时,马超曾引用昔日曹操年少时,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来概括曹操的本性了。

    大脑中思绪飞快的运转着,郑泰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对着刘协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禀陛下,我家君侯曾千叮咛万嘱咐,责令臣等若是发现陛下的龙驾,一定要尽臣子之谊。陛下要去哪里,臣不敢过问,但是还请陛下稍等片刻,容臣尽速筹措出西凉今年的赋税,纳献给陛下。”

    听闻郑泰如此一说,刘协立刻便动心了。不是说刘协就此相信了马超是个忠臣,相反,对于西凉出身的马超,刘协的直观印象是很难改变的,在他的眼里,西凉人都是只知道好勇斗狠、残暴无礼之人,可刘协很清楚,自己就这样离开长安,日后想要重振大汉的江山社稷,是很困难的,这个时候,能令马超心甘情愿的被敲一笔竹杠,也是好的。再说了,在刘协的眼中,他是天下万民的天子,马超再怎么强大,缴纳一些赋税,那也是理所应当的。

    在刘协等人的耐心等待中,郑泰很快筹措出了整整十五大车的金银珠宝,交给了国舅董承府中的私兵,当做是马超上交给朝廷的赋税了。其实这些金银财宝,郑泰也只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原本驻守在长安外城东门的董卓部将,和内城那个黑了王允全部家当的家伙,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两人的脾气秉性如出一辙,都是贪财好色之徒,借着镇守东门的便利条件,他在来来往往的商队和黎明百姓的身上,可没少搜刮钱财,没想到如今这些钱财,全都被郑泰送了出去,当成了政治利益交还的筹码了,而且还是一份重量不轻的筹码。

    郑泰心中很明白,刘协选择出逃,去曹操的地盘,而不是留在长安城中等待马超的解救,这就已经说明刘协从本质上是不相信马超的。可是这并不是重点,郑泰也没想着凭着区区十五车的金银珠宝,就能赢得刘协的信任,他只是想借此来堵住天天众人悠悠之口罢了。西凉在马超的统治下,每年都向朝廷按时缴纳超额的赋税,以供刘协的日常用度,这一点,全天下还有谁能做到?单凭这一点,那些恶意中伤马超之人,便失去了立足的论据了!

    至于刘协对马超是什么样的印象,那就不是郑泰所关心的事了,好也罢,坏也罢,难道还能影响到马超什么根本的利益吗?还能影响到西凉集团的稳定发展吗?既然不能,又何苦去在乎刘协的想法呢?

    得到了郑泰奉上的十五车珠宝,刘协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对郑泰还算和煦的说道:“冠军侯的忠心,朕已知晓了。你回去告诉冠军侯,就说朕日后必定予以嘉奖。”

    嘉奖?刘协这个空头司令,能嘉奖出一些什么东西?郑泰心中一阵好笑,但脸上却是露出欣喜的神色,对刘协再次行大礼拜道:“臣代我家君侯谢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愿意在和郑泰消磨时间,刘协在王允和董承的搀扶下,骑上了一匹高头大马,在数百名私兵的保护下,从外城的东门出了城,一路向东而去了。

    除了十五车珠宝,郑泰还给刘协等人准备了五百匹战马,以供骑乘之用。这一做法,倒是令王允等老臣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甚至令他们有些怀疑,自己等人之前对马超的揣测,是不是有些太过极端了,从郑泰今天的所作所为来看,马超倒也不像是乱国奸雄啊,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曹操的军队已经等候在城外不远处多时了,现在就是想留下来,也为时已晚了。更何况刘协是铁了心的要到曹操那里去,其他的老臣们,自然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目送刘协等人出城东去,郑泰的脸上忽的展现出了一丝轻松的笑容来。刘协名义上是大汉的天子,实际上就是个烫手的山芋,就让他去和曹操斗法吧,如此一来,西凉军再无任何的后顾之忧,可以光明正大以剿除国贼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占据下长安城了。想来到了兖州之后的刘协,也不好意思再把长安当做帝都了吧?只要他废除了长安帝都的称号,那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之地,就将悉数被马超收入囊中了。届时,西凉军的势力,必将攀升到新的台阶!

    郑泰已经预料到,自家主公的未来,是无限辉煌的了。

    且不说郑泰派人将刘协离去的消息报告给马超,单说刘协等人离开了长安,一路向东放马狂奔,在马不停蹄的奔出一个多时辰之后,终于遇到了曹操派出的先遣部队,在互相通报了信号之后,先遣队连忙引领着刘协去面见曹操。

    等赶到曹操主力部队驻地的时候,刘协已经累的身体都要散架了。他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像今日这样的惊心动魄,亦从未体验过如此劳累的感觉。但是在他看到曹操率领着十几位大将,以最隆重的礼节列队迎接自己的时候,刘协发自内心的感觉,自己冒着风险,不辞劳苦的离开长安,绝对是自己一生中最明智的选择!

    而在看到刘协的那一瞬间,曹操的脸上,也露出了无限欢喜的神色。嘴角处隐晦的弧度,宛如一个精心设置好了陷阱、然后眼看着猎物一步步掉入自己险境的猎人一样。

    一甩身后的披风,一身戎装的曹操跪倒在地,口中大声呼喊着:“臣曹操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在曹操的身后,上万名将士齐刷刷的跪倒了一片,万众一心的发出同一个声音:“请陛下赎罪!”

    久居深宫,且被董卓如同软禁一般的生活中,刘协何曾见过如此激荡人心的场面?面对上万人的顶礼膜拜,刘协很快便迷失了。他眯着眼,仿似自己此刻置身于权利的最巅峰,就像是俯视众生的神明一样,那种内心迅速膨胀的欲望以及虚荣心,令他难以自持。

    在向刘协见礼之后,曹操将身边的十几个武将一一引荐给了刘协和王允等人,看着曹操部下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等大将的风采,刘协更是忍不住心花怒放了起来,他恨不得立刻指挥着这些精兵悍将杀回长安去,将董卓残部和马超一网打尽!浑然忘记了,这些大将是否愿意听从自己这个仅仅是名义上的大汉天子的调动了。

    幸好,刘协并不傻。他知道在长安城中交战的两部人马,加起来有二十余万之众,绝不是曹操带来的一万轻骑可以解决掉的,所以刘协还是压制住了心中的冲动,打算等到了曹操的根据地,全面接管了曹操的兵权之后,在调集兵马,杀马超一个回马枪!

    有一种人,在自以为春风得意的时候,往往会目空一切,生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来,甚至会认为天下地上唯我独尊。殊不知,此类人的最后的结果,大多都是惨痛的。乐极生悲这个词汇,是描述他们的最佳字眼了。

    此刻的刘协,便是这一种人。他以为自己会将曹操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以大汉天子的名义号令兖、豫两州的雄兵,进而收复江山社稷,中兴大汉,成为像光武帝刘秀那样被后世时代传唱的明君,可实际上,对于刘协来说这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只是他另一段更糟糕的厄运的开始……

第一百三十七章 全据关中() 
翌日,天色大亮之际,马超再次率部对长安的内城发起了总攻。

    此刻,董卓意外身死的事情,还没有传扬开来,马超自然是不敢懈怠的,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这场全面的强攻。

    但是令马超感到意外的是,今日的战斗相比昨日,竟是显得轻松了许多,似乎内城董卓所部将士们的抵抗之心,明显比昨日降低了数个等级,应对起马超各部人马的进攻时,也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开始的时候,马超只是感到奇怪,但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可是随着战斗的进程,目睹了敌军一触即溃的战斗形势,马超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对,连忙派出探马潜入内城打探消息,这才得知就在昨夜,因为董卓强行霸占了董贵妃,引起了刘协的极度不满,竟是从背后一剑将董卓刺杀当场了。

    纸始终包不住火,董卓的部下又并非是密不透风的铁板一块,尤其是董卓死后,他们的军心自然便更为的涣散,再加上马超探子的精明,很快便将这段刚刚发生的秘闻探听了出来。

    得知董卓已然身死,刘协也已出逃,现在的长安城完全就像是一盘散沙的情况后,马超当机立断停止了大部队的进攻,而是改用了围而不攻的政策,准备利用城中饮水匮乏的条件,逼迫内城的敌军主动开城投降,从而减少自己部队的作战损失。马超相信,以董卓残部将士现在的心态,他们是绝对坚持不了几日的。

    果不其然,正如马超所预料的那样,内城的敌军在勉强抵抗了数日之后,便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混乱,许多抵抗不住绝望和恐慌情绪的将士,主动打开了城门,向马超纳降。

    就这样,马超几乎是兵不血刃的便占据了内城,成为了真正的长安之主。

    全面接管长安城之后,马超立刻派出郑泰前往城中给出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并同时给断绝了水源的普通老百姓们送去了定量的饮水,在战争中遭受损失的,全部按照市价予以补偿。

    郑泰本来就是朝中的大臣,多年前便与朝中的一些大臣们相识,他的出面,很快便赢得了跟随刘协一同被迫来到长安,却又遭到了刘协抛弃的大臣们的信赖。以蔡邕为首的一班名士、大臣,也开始频频出现在街头,宣扬着郑泰的纯良以及马超的忠正。在他们的配合下,郑泰很快便完成了安抚的工作,令长安城中无论是大臣们还是普通的老百姓,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发自内心的接纳了马超这个新的主人。

    其间,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董卓生前残暴无道,所以在他的尸身一直被暴晒在烈日之下,遭万民唾弃。可偏偏名士蔡邕却对董卓抱有旧念,在协助郑泰安顿好了百姓们之后,哭着来到了董卓尸体前,亲手为其收尸。对此,马超也是颇有感慨,无论是如何残暴之人,他们的内心深处,必定还是多少会存有一丝情谊的。若非董卓生前对蔡邕另眼相待,怕是以蔡邕之名声,是绝不会哭着来给他收尸的。

    对于蔡邕的举动,马超也没有阻止,任由他去了。

    在安抚民众的同时,马超亲自来到军中,对投降的董卓残部将士进行筛选和整编。董卓部下共有七、八万人之多,在先前的战斗中,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损失,损失最大的是长安城内各个势力的私兵,他们完全被董卓当做了炮灰来使用,因此损失惨重,大部分的势力经此一役,都陷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呈现出一蹶不振的状态。当然,也正是因为董卓当初没有想到马超进攻长安的决心,昏头昏脑的派出这些私兵炮灰,才导致马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攻克了外城,占据了有利的战略位置。

    董卓残部的将士们,在战后还有五万多人。对这些将士,马超依旧是遵循着之前他亲自制定的规则,心存忠义的,录入军中,从最底层的士卒开始做起;而心术不正的,则是予以遣散,令他们去自谋生路;至于心生邪念的,不用说,对待此种败类,马超的做法,从来都是在他们脆弱的脖颈上痛快的赏赐一刀,送他们下地狱去接受惩罚。最后,马超在数万降军中,筛选出了近两万名可用的士卒,编入了自己的军队中,此外还选出了七千名青壮劳力,交给了俄何烧戈,由他带回草原区,充当牧区的劳动力,促进牧区的经济发展。

    借着整编降军的机会,马超还大刀阔斧的对长安城中,已经名存实亡的各个势力进行了整顿。马超以冠军侯之名,以开府仪同三司的权力,将长安城中的士族全部除名,不但废除了他们所拥有的特权,还没收了他们的土地,并对这些土地进行了再分配,让大片的土地重新回到了劳动人民的手中。

    很久之前,马超就想对士族的势力动手了,只是因为士族是这个社会的历史产物,根深蒂固,绝不是一朝一夕之间便能清除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