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142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142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奔雷骑突进敌军阵中之后,关羽也挥军掩杀了过来。相比第一次和李儒对战的奔雷骑,此前遭遇了三连败的关羽一众部下们,心中的怒火更盛,现在有了马超这个精神支柱的到来,以及奔雷骑令人热血沸腾的冲杀,他们也将怒火倾泻了出来,一个个奋力嘶吼着,扬起手中的武器向着敌人疯狂的砍杀着。

    这一切,看在李儒的眼里,却是另有一番感受。

    西凉锦马超,果然名不虚传!作为董卓的首席智囊谋士,李儒其实并不惧怕和武将交战,哪怕是号称天下无双的吕布,在李儒的眼里,也只不过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而已,一人之勇,相比三军用命,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可是马超和吕布不同,论武艺,马超即便比不上吕布,可也绝对逊色不了多少,就算是有差距,也仅是一线之间而已;但若论起谋略,吕布可就比马超差得远了,就是十个吕布绑在一起,怕是也抵不上半个马超。

    马超这样的对手,才是最令李儒头疼的。

    不过,李儒可也不是全无后手。他能以一己之力连挫关羽、徐晃、郑泰和庞德着四人,可见绝非等闲之辈。

    早在出营之前,李儒就已经安排了三路伏兵,准备再施连环计,诱杀关羽所部。因此李儒倒也并不慌张,指挥着部众且战且退,如果实在不能顺利退走的话,能将马超引诱到伏兵的地点,也是扭转战局的契机,到时候鹿死谁手,可就不一定了。

    就这样,两方的兵马在激战中,不断地移动着战场,不知不觉间,李儒已经率部退却了十余里之遥,同样,马超和关羽也率部追击了十多里的距离,在这十余里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双方军士倒在地上的悲凉身影,残肢断臂到处都是,甚至整条路上,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战况胶着且残酷。

    在退出十里之遥后,李儒搞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儿了。按理说,他提前埋伏的伏兵,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出现了,可是眼前却根本看不到援兵的踪迹,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马超也提前布下了伏兵,而且刚好也是三路,将自己的三路伏兵给拦截住了。

    同一个想法,也在马超的心头盘旋着。两侧的徐晃和庞德并非无名之辈,寻常人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若无特殊的缘故,他们绝不会延误战机的。如今迟迟未到,肯定是遇到了数量较多的伏兵,一时之间无法击退敌军而赶赴主战场。

    马超和李儒都在心中快速的思索着,思考着该如何才能将战况从胶着中彻底掌握到自己的手中。

    思来想去,马超和李儒,竟是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外力的依靠了,单靠战场中的兵力,短时间内很难决出胜负,这样一直胶着下去,最后获胜的一方,即便是能笑到最后,但损失也必定是惨重的,现在正是两军用人之际,谁也不愿意将兵力消耗在这样一场没有太大意义的战斗中。

    斩杀李儒的决心,马超从未动摇过。李儒是董卓麾下为数不多的能看清大局势的几个人之一,更是董卓的心腹之人,是必须要铲除的,但是眼下却并非是最佳的时机。因为为了行踪的隐蔽,马超只带了一千名奔雷骑前来,奔雷骑是精锐没错,可是仅仅一千人,是不足以完全改变一场数万人之间的混战的,若是再有五千名得心应手的奔雷骑在,马超绝对有把握将李儒永远的留在这片战场上。

    而李儒,在亲眼见到了马超的能力之后,对马超有了新的认知,心中也清楚今天这一战,是绝对不可能战胜马超的。况且对于李儒来说,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守住这条通往长安的要道,遏制住马超所部西凉军的进兵路线,粉碎马超分进合击、围困长安的战略意图,自然更不愿意和马超继续无谓的缠斗下去了。

    在两方的主将都没有激战到底的心思之后,双方的人马渐渐从战斗中分离开来,扔下一具具的尸体,草草结束了这场战斗。

    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战场一般都是由胜利者来清理的,战场上所遗留的一应物资、军械,都将归胜利者所有。这场战斗并未分出胜负,按理说,双方都有清理战场的权利,在以往的惯例中,这种情况下,都是各家收拾各家的物资,在清理战场的时候划清界限,双方秋毫无犯。

    可是李儒却一反常态,连清理战场都顾不上了,将诸多的器械、军资,甚至是受伤未死的伤病,统统丢给了马超。他在撤出战场后,只是回头深深地看了马超一眼,随即便引兵离去了。

    西凉军这边,虽然未能一战而竟全功,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止住了三连败的颓势,而且因为马超和奔雷骑的加入,在战损的比例上还要少于李儒的军队,又收获了不少的战利品,严格来说算是小胜半筹的,这对于关羽的部众们而言,绝对是值得欢欣鼓舞的。

    且不说马超率部清理战场,李儒在率部回到大营之后,并未闲着,接连派出了数十名探马,严令他们务必探听到其余三路伏兵的消息,然后飞马回报。这次李儒也是发狠了,一改文人的作风,下定决心这些探马若是在敷衍了事,便拿他们的人头来祭旗,给其他各级将士们敲一敲警钟,借此整顿一下军中松散的风气。

    李儒的发怒,收到了效果。没让李儒等待太久,便纷纷有探马回报,其余的三路伏兵确实遇到了马超部下的兵马,双方见面后便厮杀到了一起。战斗中,因为李儒部下的三支军队没有名将率领,比不了关羽、徐晃的统帅力和武勇,在经过一阵厮杀之后,被杀的溃不成军,两翼的伏兵分别被关羽和徐晃击溃,将士们大部分被斩杀,只剩下一些散兵游勇侥幸活了下来,正在回归大营的路上。

    至于最后一路的伏兵,在和胡车儿所部的对阵中,也处于绝对的劣势。不过胡车儿擅长的是个人的武勇,在指挥层面上还是有着较大欠缺的,加之胡车儿率领的人马并不多,只有一千多人,比李儒提前派出的伏兵少了数倍,因此这一路兵马,才勉强和胡车儿所部战了个不胜不败,在丢下数百具尸体之后,大部队得以安全撤离战场。

    一条条的坏消息传来,令李儒惊怒交加。他没想到马超这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之势,险些将主动权从他的手中夺走。

    痛定思痛之后,李儒连忙唤来部下众将,安排他们按照自己的命令连夜去加固营防,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意欲将马超牢牢地牵制在这里,令马超无法脱身去进攻长安。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斗智(下)() 
按照李儒的安排,他麾下的将士们连夜搬运来许多的石头,按照石头体积的大小,用黄土、沙泥搅和成黏土,把石头挨着营墙堆积了起来,里外两层石头,将木制的营墙密不透风的保护在了中间。

    营地中的所有营帐顶上,也都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牛皮。每个营帐的附近,都放着十个木桶,里面盛满了清水;储藏粮草的地方,李儒也刻意加派了人手,进行重兵布防,还毫不吝啬的用多余的铠甲遮盖在了装运着粮草的马车上,并且还调了一队盾牌兵过来,做好了对视保护粮草辎重的准备。

    营中的将士们,不管是轻甲兵还是重甲兵,不管是长枪手还是弓箭手,李儒命令他们一律将牛皮甲替换下来,换上了制式的铁甲。营地中一切可以被点燃的存在,李儒也都命将士们做了处理……

    李儒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为了在防备马超。根据李儒对马超的了解,他知道马超善用火攻,尤其是在战局僵持不下的时候,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马超往往最喜欢用火攻给敌人造成不可扭转的伤亡,从而彻底将主动权掌控在他的手中。

    现在,正是马超准备进攻长安、急于击溃李儒的时候,为了防止马超再次用火,李儒为了稳妥起见,阻止马超前往长安,便从内部着手,杜绝了一切营地中起火的可能,即便有引火之物落入营地内,也绝不会将火势烧起来。而且有了石墙做屏障,马超的抛石机就失去了应有的杀伤力,只要营墙不破,马超便绝对没有击溃李儒所部的可能。

    不得不说,李儒对马超的了解,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远比有勇无谋的吕布强多了。吕布先后三次败在马超的火攻之中,输了个一无所有,只身亡命天涯,却还是不知悔改,李儒可绝不会向吕布一样,提前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从李儒的防范上来看,他不亏是董卓手下的首席谋士,能够做到料敌先机,提前将对手最有利的手段扼杀在萌芽中。

    距离李儒的大营数里之遥的一座山头上,马超坐在龙象宝马上,正在凝视着李儒营地内的状况,脸上的神色,带着明显的困扰。他没有想到,李儒为了针对自己惯用的手段,将整个营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石头城,这一做法固然会令他麾下的将士们劳累异常,在第二天白天的时候,战斗力降低到冰点以下,但却是最一劳永逸的办法,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李儒的这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高超的智慧,当真令人佩服。

    至少,李儒的办法,让马超感到有些束手无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受到了极大地阻碍。

    “主公,李儒把军营弄得铁桶一般,龟缩不出,我军短时间内怕是攻不破了。”马超身边的徐晃,在观察完了李儒的布置之后,忍不住皱起眉头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徐晃最擅长的,就是防御战,他所布置的防御,堪称无懈可击。如今李儒的布置,让善守的徐晃都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来,可见是有多么的稳固了。

    马超心中也是一筹莫展,轻轻叹了口气,转头询问道:“其余诸位,可还有什么建议吗?”平心而论,马超是很不愿意发起强攻的,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长久以来,马超都秉承着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得最大胜利的宗旨,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部下在不是特别有必要的攻坚战中血流成河,更不愿意拿将士们的性命,去获得最后的胜利,可眼下若是没有其他的办法,马超也只好发起强攻了。

    关羽和庞德对望了一眼,均沉默了下来。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攻破乌龟壳一样的李儒军营。

    倒是一旁的郑泰,捻着胡须细细的查看着李儒军营的布局,良久未曾发话。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绝不是因为束手无策而没有出声说话,倒似是正在筹谋着什么。

    不知不觉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郑泰的身上,希望他可以想出一个完美的对策来。

    良久,郑泰忽然转头问向了徐晃:“公明将军,在西边数里之外,是否有一条河水?”

    不等徐晃答话,胡车儿抢先说道:“没错!昨日主公令俺去抄李儒的后路,俺确实见到那边有条河!”

    “河水之中,水流如何?”郑泰转向胡车儿,追问道。

    “呃……”胡车儿伸手挠了挠头皮,讪讪答道:“俺只知道有条河,倒是没注意水流如何,先生若想知道,俺这就去看看。”

    徐晃笑着接口道:“不必了。那条河水流不强,但是水深足以没过膝盖。只是因为附近的地势平缓,所以没有湍流。用于取水是个好去处,却无法用于防御。”说到这里,徐晃忽的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的说道:“无法用于防御是没错,可若是用来进攻……”

    “公明将军所想,与吾不谋而合。常言道,利于火者,必不利于水,反之亦然。”郑泰笑呵呵的说道:“李儒深悉主公喜欢利用火攻,因此将大营布置的固若金汤,断绝了一切可引火的因素;但若是能引水以攻之,营内无半片木板的敌军,必然大乱,等到敌军军心大乱,我军乘势发起猛攻,则一战可定矣!”

    郑泰的话,让马超的眼眸瞬间明亮了起来!没错!火攻既然行不通,为何不用水攻呢?相比火攻,水攻需要足够的地理条件,战场必须是在有水流的地方,还要敌人出现的地点,恰好是水流的下游……总之,水攻是需要诸多条件的,远比发动火攻要困难的多。所以马超最喜欢的使用火攻,反而忽略了水攻的计略。

    现在经过郑泰的提醒,马超醒悟了过来:李儒选择营地的地点、附近的地理位置、营中的各种布置等等,都有一个假设的前提,那就是马超会发动火攻。一旦这个假设的前提不成立了,或者是马超反其道而行之,李儒所布置的一切,非但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还会将他自己置于险境之中了。

    或许是马超以往依靠火攻所取得的战绩太过辉煌,以至于连足智多谋的李儒都忽略了,他所选择的安营扎寨的地点,其实是存在着很大隐患的——对于水攻而言。

    决定了进攻的大策略,马超也就不愿意在继续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