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父亲叫韩馥 >

第158章

我的父亲叫韩馥-第158章

小说: 我的父亲叫韩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甚好!”荀彧见公孙度如此合作,自然心情愉悦,当下毫不迟疑的说道:“听闻太守与高句丽常有来往,就请康公子以乐浪之地作为诱饵,诱使高句丽出兵辽东,届时我冀州大军一到,趁机剿灭高句丽的精锐,进而全取高句丽全境。”

    荀衍刚刚从韩枫取消“士农工商”的构思中清醒过来,就听到荀彧要谋取高句丽的大计,顿时惊道:“文若竟要谋夺高句丽?岂不知高句丽一向为我大汉藩属,宗主之国对藩属刀兵相加,岂不有失我大汉天威?”

    “大将军欲为大汉开疆拓土,正是扬我大汉军威之举,兄长岂不知耶?”荀彧满面笑容的说道:“不知公孙太守以为如何?”

    公孙度此时反抗的心思已经淡了,自然对此毫无异议:“文若先生此计甚妙,只是我辽东一向与高句丽不合,时常还会爆发冲突,只怕他们不肯施以援手啊!”

    荀彧满脸自信的说道:“太守放心,那高句丽并不知晓我冀州军介入了辽东的战争,康公子只须说是乌桓人偷袭便可。高句丽人一向自视甚高,又有割让乐浪郡的诱惑,相信他们不得不上当。”

    公孙度这才拜服道:“先生果然妙计,无怪乎能令大将军倚为左右手,老朽这就作书一封令我那犬子依计行事。听闻大将军身边有一支精锐亲卫,我那次孙公孙晃自幼勇武,若是能得大将军不弃……”

    “公孙太守放心,若是此番康公子立下大功,彧作保将晃小公子送入大将军的亲卫精骑之中。”荀彧拍着胸脯保证道:“还有太守和康公子,虽然不能留在辽东为官,但是到了冀州,大将军也不会亏待功臣。”

    “多谢文若先生,多谢文远将军。”公孙度急忙连连称谢,然后才在亲卫的押送下,退了出去。

    待公孙度离开之后,荀彧这才从怀中取出一份将令,宣读道:“奉大将军令,敕封张辽为征北将军全权处置北疆之事,荀衍为高句丽太守,协助征北将军处置高句丽郡政事。这可是为大汉开疆拓土之盛举,请兄长莫要推辞。”

    “这……”荀衍十分犹豫,他有心不为韩枫效力,可是这开疆拓土扬名青史,是每一个士人最大的梦想,实在令他难以拒绝。

    “兄长,这高句丽郡乃是大汉之疆域,非是大将军一人所有,还请兄长暂且放下私怨,为国镇守边疆。”荀彧适时的在一旁鼓吹道:“这份开疆拓土的殊荣,非兄长一人所有,亦是我颍川荀氏之荣光,还请兄长莫要推辞。”

    “既如此,那为兄就接下这太守之位。”荀衍终于下定了决心,不过他还是顺口提出了他的要求:“若要我为这太守之位,就需请越兮将军为司马,为我镇守一方震慑群小。”

    “准,大将军对于越兮将军并无封赏,但是可以先给他一个下军校尉之职,协助兄长稳定治安。”荀彧毫不迟疑的答应道:“不过,越兮终究是曹孟德的心腹爱将,未免他趁机在北疆作乱,高句丽守备郡兵不得配备骑兵。”

    辽东一带地广人稀,骑兵运动作战尚且需要长途奔袭,步兵除了镇守城池之外就几乎没有其他的用处。越兮若是想作乱,也顶多是在高句丽一带搞搞破坏,冀州军随时可以前来平叛,而根本不需要担心他将战火引向辽东。

    “好,一言为定。”荀衍其实就是想给越兮寻求一条活路,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让他反叛,或者趁机作乱,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未完待续。。)

    。。。

十九、高句丽出兵() 
高句丽,丸都城。

    故国川王正召集他的文臣武将商议对策。

    故国川王伊夷谟谓左右道:“众位爱卿,那辽东公孙度昏聩无能,竟然被乌桓人夜袭襄平城,连自己都落入乌桓人之手。如今那公孙康遣使前来求援,情愿割让乐浪郡与我高句丽,以求我出兵相助,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大王,这正是我高句丽中兴的大好机会,万万不可错过。”高句丽大将木华黎(书友木華黎客串)跳将出来,大声呼喊道:“末将愿领一支偏军前去辽东,驱逐那些乌桓人,为大王收取乐浪。”

    “且慢。”莫离支(相当于宰相)乙巴素迟疑的说道:“大王,这辽东公孙氏一向十分强势,就算半个辽东陷落也应该犹有余力予以反击,而且他们一向与我高句丽不和,如今不向扶余人求助反而向我国求援,未免太过可疑了。”

    “这有什么可疑之处?”此时,乙巴素刚刚就任莫离支没有多久,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威信,木华黎自然不会惧怕他一个泥腿子:“莫离支大人久在乡里田间,也许不知道,这辽东公孙氏一向与冀州不合,而如今扶余人刚刚攀上了冀州军的大腿,自然就不会理会小小的辽东了,公孙康不向我们求助,难道要向弱小的三韩求援不成?”

    乙巴素,农夫出身的一代名臣,被认为是高句丽历史上最杰出的宰相。在他执政期间,利用故国川王的信任,不顾贵族反对。进行了很多大胆的政治改革。其中尤其以公元194年实行的贷赈法尤为出名。他规定农民可以在春季粮食不足时借贷。秋天收获时节再返还,此举为农民生活稳定作出巨大贡献,也一举成就他一代名相的威望。

    只可惜,如今他刚刚就任宰相没有多久,还没有进行这样的改革,自然也就没有能建立起那样的威望。尤其是在军事上,他作为一个文官,发言权并不是很大。

    乙巴素虽然心中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是毕竟没有获得更多的讯息,一时间也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说道:“纵是如此,那乌桓人能够打败辽东军,想必数量和实力都是不俗的,如今我们尚未探明虚实就贸然出兵,岂不是太过儿戏了吗?”

    “莫离支大人确实过滤了,料想那乌桓人能有多少兵力?不过是趁着辽东春耕之际,一时不备才得以侥幸取胜罢了,我料那茹毛饮血之辈能有何本事?”高句丽大将军王高虎出班禀奏道:“王兄。臣弟愿亲率大军前去辽东,为我高句丽开疆拓土。那乐浪是三韩门户。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辽东、玄菟富庶也合该是我高句丽休栖之所,若有机会臣弟一并为王兄取来。”

    高句丽此时还是大汉藩属,弱小的高句丽人十分仰慕大汉天朝的威仪,所以高句丽上流社会都以取汉名为时尚,而高姓就成为了高句丽的国姓。比如故国川王伊夷谟就叫高武(其实很长,我忘了就叫高武吧),而他的弟弟就叫高虎。

    高虎乃是故国川王伊夷谟的亲弟弟,自幼勇武好战,在哥哥就任国王之后更是统领全国兵马,号称大将军王。身为一国亲王,高虎并不喜欢政治的相互倾轧,反而更喜欢战场厮杀,是个狂热的好战分子,也正因如此才各位受到故国川王的信任。

    听了弟弟那一席话,伊夷谟不禁怦然心动。辽东和玄菟两郡可不是乐浪那样的穷乡僻壤可比,不但土地肥沃而且人口众多,想想那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就足以令如今尚显弱小的高句丽垂涎三尺。

    “王弟,要夺取辽东、玄菟两郡可不是一间容易的事,那公孙氏在辽东四郡经营多年,实力不容小觑,吾弟可有把握?”伊夷谟虽然心中十分迫切,但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能够实现:“那公孙度这些年一直与我高句丽对峙,虽然未能从我们身上讨得好处,却也从未落于下风,想要趁机夺取他们的基业,只怕还需好好筹谋一番。”

    “大王请放心,此番攻打辽东乌桓,想必那公孙康心中比我们着急,毕竟他的父亲还在那些乌桓人手中,这样的奇耻大辱想必他难以忍受。”高句丽的大司马晏留胸有成竹的说道:“正因如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保存自己实力的同时,尽可能的消耗乌桓和辽东的实力,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后,我们就完全有机会坐收渔人之利了。”

    “此计甚妙!”伊夷谟两眼放光,似乎已经十分动心,但还是十分谦虚的朝乙巴素问道:“莫离支以为如何?大司马的计策尽善尽美,应该没有任何可以错处了吧。”

    “能消耗辽东军的实力自然是很好,但是这其中的把握还需十分小心,不如就请大将军王亲自挂帅,大司马副之,两人同心协力一起打好这一仗吧。”乙巴素既然找不到阻拦的借口,只能尽量让一向小心谨慎的晏留一同出征,希望他能够查遗补漏,不至于造成太大的过错。

    “好。”伊夷谟终于大喜过望,立即高声宣布道:“钦命大将军王为帅,大司马晏留为副,统兵十万进军辽东,为我高句丽开疆拓土。”

    “大王万岁!”满朝文臣武将都齐齐拜伏道。

    ……

    三天后,大将军王高虎统兵十万誓师出征,整个高句丽最精锐的部队全部随行,最骁勇善战的武将也都跟随左右听命行事。而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回了辽东襄平,整个辽东顿时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荀彧虽然劝服了公孙度,但是冀州大军一日未曾就位,他就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公孙康此时也拥兵数万,一旦他真的临阵反戈,和高句丽人相勾结,那仅凭这五万乌桓骑兵根本就不足以应付。

    所以在接到高句丽人出兵的消息之后,他不但没有任何兴奋的表情,反而立即派人前去催促冀州援军加快步伐,务必尽快就位。(未完待续。。)

    。。。

二十、强势反击() 
公元194年春,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这天,整个襄平城都张灯结彩,迎接新一代河北王的莅临。

    是的,河北王。如今韩枫掌握河北四州,原本的冀州军也早已经更名为“河北军”,在横扫辽东四郡之后,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北王。在襄平这个苦寒之地,自从大汉立国数百年来,还从来没有过一个当朝一品大员莅临过,所以当韩大将军要来的消息传出,襄平的百姓无不弹冠相庆。

    韩枫的大军并没有进城,而是留在城外安营扎寨,他只带着他那三千亲卫骑进入城中。同行的除了他那三大亲卫统领之外,还有太史慈、张燕这样的大将,而坐镇城外大营的则是郭嘉、徐晃和鞠武。

    此番为了进军高句丽,韩枫可谓是精锐尽出,不但出动了铁骑军、狼骑军,而且将最得力的将领谋士差不多都带了过来。毕竟开疆拓土这样的盛举,是可以载入史册的,韩枫希望跟着自己的这帮将领谋主,都能青史留名。要不是冀州的基业还需要守备,他甚至想连高览、张颌等人都带过来。

    三千亲卫精骑在数万夹道欢迎的襄平百姓面前,将自己最威武雄壮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直威武之师,自然是令襄平百姓心折不已。当然,河北军的将士们也近距离体验到了辽东百姓的热情,这种军民鱼水情的感觉令他们十分自豪。

    韩枫一路上都笑容满面,不停的朝街道两边的民众频频挥手致意,以至于来到太守府的时候。他都感觉脸都笑得有些僵了。

    “文若。这辽东百姓很热情嘛。看来这些日子你在襄平没少辛苦啊,既然能在短短半个月之内,让襄平百姓对我河北有了如此归属感,真是令人欣慰啊!”进入太守府,众人分别就位之后,韩枫满面笑容的朝荀彧说完,又朝荀衍道:“这位想必就是休若先生吧?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不想今日方得一见啊!”

    “主公过奖了。襄平百姓皆是仰慕主公大名,自发前来欢迎,非彧之功也。”荀彧急忙谦逊道。而荀衍只是不置可否的朝韩枫颔首致意,并未多作言语,显然对于韩枫用高句丽太守之位引他上钩之事,还颇有怨念。

    韩枫对此也不以为忤,转而对张辽问道:“文远,你如今可是征北将军,此番对高句丽用兵要以你为主导,你可想好该如何部署了吗?”

    “启禀主公。辽自受命以来未敢稍有懈怠,连日与军师诸位将领商议之后。总算有了初步构想,还请主公斧正。”张辽急忙起身回报道:“据锦衣卫探报,高句丽此番挥师十万南下辽东,准备联合公孙康一举扫平我乌桓精骑。为了出其不意,我乌桓游骑和锦衣斥候全部出动,严密封锁了主公率领大军前来的消息,如此就可在襄平张网以待,以逸待劳给予高句丽人迎头痛击。”

    “张网以待,以逸待劳?”韩枫眉头微微一皱,略显有些不高兴的说道:“如此确实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全歼高句丽大军,不过也未免太过小心谨慎了,况且辽东、玄菟两郡百姓俱是我大汉子民,莫要说公孙太守已然归附,就算是他们尚未归附,这也是我大汉内部的纷争,由不得他高句丽人插手,更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残害我大汉子民。”

    公孙度急忙起身说道:“大将军深明大义,度代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