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父亲叫韩馥 >

第119章

我的父亲叫韩馥-第119章

小说: 我的父亲叫韩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尬,一面策马缓缓而行,一面直言不讳的说道:“不知道先生尊姓大名,还望赐教。”

    郭鸿自然不会见怪,忙欠身回礼道:“太史将军不用如此多礼,在下郭鸿,忝为锦衣卫校尉之职,按照军衔而论,正是将军的部下。”

    “哪里,哪里!锦衣卫见官大一级,这是主公定下的条例,你我并无上下之分。”太史慈又狐疑的看了看郭鸿那似曾相识的脸孔,有些好奇的问道:“我看先生十分面善,是不是郭公则先生如何称呼?”

    郭鸿苦笑一声道:“我便是郭图那不成器的兄长,要不是借着他身为锦衣卫统领之便,我这校尉还不一定能当下来,真是让将军见笑了。”

    “岂敢岂敢?”太史慈却是由衷的敬佩道:“先生身为校尉,却能孤身入北疆异族以身犯险,为我冀州立下如此奇功,真是令慈钦佩不已啊!先生如此忠勇可嘉,莫说是一个校尉,就算是就任锦衣卫裨将也是绰绰有余的。”

    “将军过奖了。”

    ……

    顺利全歼乌桓峭王所部,生擒了峭王苏仆延,田丰当即下令让阎柔领兵来投,并且命令鲜于银、鲜于辅二人率兵将苏仆延部的老弱妇孺尽皆迁到幽州境内安置,彻底将苏仆延这一支乌桓人消灭掉。

    阎柔早就已经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出任幽州刺史之职,所以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便和弟弟阎志兴冲冲地领着本部兵马来投。倒是鲜于银、鲜于辅对于投奔冀州军并没有心理准备,可是面对阎家兄弟的离去,让他们独力对抗冀州军,又显得势单力孤,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鲜于兄弟有些正在犹豫的时候,田丰的命令便已经下达到了他们面前。将乌桓人部落全部迁入幽州安置?这个命令顿时令他们吓得魂飞魄散。那苏仆延所部精锐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也足足有一万带甲骑兵,就连那些扈从军都比他们麾下将士不枉多让,可是这样一支骑兵连一天都撑不下来,就这样被打没了。

    这样的打击,对于他们兄弟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雳。原本还想拿捏一下,给自己挣点地盘、兵权什么的,如今哪里还敢有这个奢望?万一真个惹恼了田丰,那他们兄弟俩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忙不迭的调集兵马,前往代郡边境捉拿乌桓部落妇孺去了。

    至此,整个幽州西部便不再有任何势力可以对冀州军造成威胁,就连最靠近幽州边陲的乌桓部落,也都被冀州军随手扫平,幽州西部也正式并入冀州大军的版图之中。(未完待续。。)

    。。。

二十一、军政分离() 
渔阳、蓟县。

    这个幽州的治所虽然比不上邺城那么繁华,但却由于年代久远,给人一种别样的历史厚重感。韩枫从驻军在此地之后,便整日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里打转,美其名曰:浏览古城,可是那副贼兮兮的模样,总是让周仓觉得是想到处偷看大姑娘、小媳妇。

    其实,韩枫确实是在浏览古城。虽然在后世这蓟县只是天津最北部的一座小县城,可是放在这个时代,却是整个幽州少有的名城。蓟县古称渔阳,连渔阳郡都是因此而得名,可见这座小城在幽州的超然地位了。

    花了好几天将整个蓟县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韩枫意犹未尽的对陪同自己的新任幽州刺史阎柔说道:“阎刺史,这幽州虽然地处北疆苦寒之地,但也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可以作为我军最大的军马养殖场,源源不断的为我冀州大军供应优良的战马,所以希望你能尽快重新将幽州的民生搞起来。”

    阎柔也正色的保证道:“主公放心,阎柔身为幽州人,自然希望能为家乡父老做些实事,只是苏仆延此番兵败被俘,恐怕会引来乌桓人的报复,边境又要不安了。”

    “边防之事无须担心。”韩枫胸有成竹的说道:“乌桓人如今也并非铁板一块,那蹋顿无时无刻不想除掉楼班,取而代之,如今苏仆延败亡使得楼班实力削弱,我就不相信他还会不动心。一旦乌桓人爆发内乱,至少短时间内是无暇南下了。”

    “主公英明!”阎柔虽然对乌桓人的情况也十分明了,但是此刻自然不会说自己早就猜到了。而是恭维着说道:“既然乌桓人内乱已生。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苏仆延以及乌桓那些俘虏又该如何处置?”

    韩枫微笑着转脸问田丰道:“元皓先生以为如何?我们该如何应对才好?”

    田丰不假思索的说道:“自然是坐山观虎斗。待乌桓人斗得两败俱伤,我们再寻机强势出击,一举将他们全数荡平。至于苏仆延和他的部下,如今冀州到幽州的驰道破损严重,很多地段都已经崩坏了,何不趁此机会重修驰道?”

    田丰也是蔫坏,居然打起了拿乌桓俘虏当苦力的主意,不过这个主意韩枫还是很满意的。反正需要人做苦力。不用那些俘虏难道还要征调民夫不成?如今冀州治下子民虽众,但是韩枫依旧不愿意轻易征发徭役,那种劳民伤财的事情,只会损及冀州的根本。

    “元皓先生言之有理!”韩枫忍不住赞叹道:“不过,蹋顿和楼班如今实力悬殊,若是坐山观虎斗恐怕难以看到他们两败俱伤,所以我们要适当的给楼班一些支持,让他可以有实力和蹋顿对抗。只有他们斗得越激烈,我幽州才越安全,不但能牵制乌桓人的注意力。还能极大的消耗他们双方的有生力量,为我大军随时发动的攻击创造有利条件。”

    “喏!属下明白了。这就安排人去做好这件事。”阎柔和乌桓人打了很多年交道,自然知道如何能悄悄的为楼班送去一些支援,当即回答道:“苏仆延手下的战俘拉去做苦力倒也没有什么,不过他本人又该如何处置?”

    田丰对此显然也很好奇,韩枫只好自己回答道:“我马上上书朝廷,为峭王苏仆延请封乌桓王之位,借用他的名头去招揽那些乌桓人,尤其是那些沦落在外的乌桓百姓,让他们迁移到我幽州来安置。”

    田丰眼中顿时异彩连连,急忙问道:“主公可是准备将乌桓人‘融合’到幽州来?”

    “没错,‘民族大融合’嘛!我大汉文化博大精深,自然可以包容一切外来族群。”韩枫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正义凛然的说道:“想想那些乌桓人在北疆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我们又岂能坐视不管呢?乌桓一族归附大汉已有百年,也该让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主公果然宅心仁厚,心怀天下。”阎柔身为幽州刺史,自然是要问得清楚一点:“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安置那些乌桓人?是要单独划分一块区域来安置,还是将他们完全打散,安置到各个地方,杜绝他们再次形成战斗力的机会?”

    韩枫此刻终于显出了一丝枭雄的本性,将方才那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彻底掀翻:“当然是全部打散,虽然我相信泱泱华夏能够将所有外族包容,但是终究有些人是养不熟的狼。我们不但要包容一切愿意融入华夏的族群,也要防止一些心怀叵测的人蓄意破坏。”

    “主公所言极是。”阎柔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请主公放心,我一定小心安置那些乌桓人,不让他们危害幽州安定大局。”

    韩枫顿时忍不住侃侃而谈道:“不是‘安置’是‘民族大融合’,阎刺史要记住鼓励通婚,区域限制,从小教授汉语、学习耕作,让那些乌桓人从衣食住行上变成汉人,要不了几代就可以完全‘融合’了。”

    田丰也乐呵呵的说道:“此计甚妙!以我华夏博大的胸怀去包容、融合,这天下有哪一个民族可以抵挡?两三代之后,恐怕那些乌桓人的后裔连骑马牧羊都忘却了,还如何能牢记自己是什么‘草原雄鹰’?”

    原来这才是主公一直所说的“民族大融合”,分明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嘛。阎柔在草原上长大,自然知道草原上的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大部落打败小部落进而吞并,这样的事情那几乎是天天都会发生,所以自然不会对韩枫的政策有任何抵触,反而有一种各位亲切的感觉。

    也幸亏在韩枫身边没有孔融之类的腐儒,不然韩枫的耳朵又要遭受一番“天朝上国之气度”这类的摧残了。虽然田丰是一个性子执拗、不知变通的文人,但是骨子里也有着离经叛道的思想,不然怎么会直言斥责袁绍的不是?要知道在这个尊卑等级森严的年代,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

    一面闲谈一面不断游走,很快一行人就登上了蓟县城头。

    登高望远,苍茫的大地一览无遗。这种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总是让所有的男儿为之热血沸腾。韩枫也正值青春年少,自然也是神采飞扬,颇有几分俾睨天下、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在心中激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心情激荡之下,韩枫脑袋不由抽了一下,一句后世经常背诵的诗句脱口而出。

    “好诗,好诗啊!这诗句破陈出新颇有一番气象啊!”阎柔虽然觉得韩枫这诗句格式有些怪异,但还是忍不住由衷赞叹了一句,毕竟是自家主公所作,只要不是太狗屁不通,那就忍了吧。

    好湿,好湿?

    韩枫想到后世网络恶搞用词就忍不住满头黑线,加上自己无意间又剽窃了一句伟人的诗句,心中暗觉有愧忙转过话头说道:“好了,也就是顺口胡诌罢了,不过这幽州大地确实是人杰地灵,而幽州百姓千百年来又确实遭受了太多的天灾**,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我的希望,还幽州百姓一个安定祥和的家园。”

    此时,和阎柔有所嫌隙的单家兄弟也到了城头,听了韩枫的话自然都跟阎柔一起拜倒,口中称道:“属下等定不负主公厚望,请主公放心。”

    韩枫沉吟了一下,然后命令道:“早前已经说了让单家兄弟重组幽州铁骑,驻守易京威慑乌桓、辽东,那阎志就作为幽州郡兵都督,总领一州兵事,但不得干涉铁骑兵事务。至于鲜于银、鲜于辅两兄弟,就驻守代郡一代,防止南匈奴进犯幽州。我知道你们彼此之间都有嫌隙,平素里如何明争暗斗我不管,但若是在战时,胆敢为了一己私欲、贻误战机,我定斩不饶。”

    “属下不敢。”见韩枫瞬间就黑了脸,吓得阎家兄弟和单家兄弟都噤若寒蝉。

    韩枫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朝阎柔等人警告道:“日后军、政要完全分开,阎柔你身为幽州刺史不可过多的过问军务,地方上的郡兵也会慢慢变成治安兵种。单经、单通你们身为军官,更不可与地方有太多牵涉,这是我冀州的禁令,任何人不可违背。”

    韩枫来自于后世,自然知道军政不分的严重后果,那就是会造就出一个个割据各地的军阀,就算他现在的将领都值得信任,但是此风却不可长,谁知道日后会不会造就出一个司马懿出来?要不是曹魏为了对抗蜀汉而轻易将关中的兵权和政权都交给司马懿,司马家又如何能一统三分国?

    既然要争霸天下,韩枫自然要将一切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就连钟繇在并州都有张辽、张燕作为牵制,更不要说眼前这个刚刚归降的阎柔了。(未完待续。。)

    。。。

二十二、悲天悯人的刘大耳朵() 
刘备没有想到冀州军的报复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

    原本,他也没有想要再去挑动冀州军的怒火,可是这过万骑兵穿州过郡,昼伏夜出的奔行了那么久,身上带着的那点补给早就不足了。面对突然而至的冀州运粮队伍,他们又岂能无动于衷?

    记得当时,心怀怨愤的张飞在知道自己带不走那么多粮草之后,还曾想着将剩余的粮车全部烧毁,给冀州人一点颜色看看。可是心知韩枫睚眦必报的刘备,生怕遭到冀州人的忌恨和报复,才没有让他这么这样做。

    刘备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到韩枫的注意,可惜他显然低估了自己那对大耳朵拉仇恨的能力。韩枫在得知他的行踪之后,便立即着手布置大军对他进行围剿,虽然此时冀州没有一个主持军务的人物,但是渤海新任太守荀谌却毫不犹豫的接过大权,指挥着张雷公、孙轻等人对他们发动攻击。

    逃,只能拼命的奔逃。

    黑山军虽然都是骑马步兵,但是毕竟不是真正的骑兵,所以在行动上并不如青州骑兵那么迅速,所以倒也不虞会被他们追上。只是身在渤海境内,刘备终于知道什么叫做“人民战争”。无论他们逃得有多快、多远,只要稍露行迹,就马上会被当地居民禀报官府,甚至点燃狼烟示警,很快就要面临黑山军和当地郡兵的围剿。

    “他娘的,这也太憋屈了。”又一次被黑山军追得灰头土脸,好不容易才逃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