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父亲叫韩馥 >

第116章

我的父亲叫韩馥-第116章

小说: 我的父亲叫韩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了。

    公孙止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顿时不知所措。由于没有预料到这个消息如此骇人听闻,所以他事先并没有做好预防措施,直接在城头听取了探子的汇报,于是这个消息迅速在守军当中蔓延开来。

    主将战死,幽州沦陷。

    这样的打击几乎令原本就苦苦支撑的幽州将士们瞬间崩溃,在公孙止的威压之下,虽然不至于真的立即溃散,但是士气尽失却是必然的。公孙止苦苦镇守居庸关这么多天,自然也在军队中建立了些许威名,虽然不足以和公孙瓒相提并论,但在这样危机的时刻,所有人都将希望寄托到了他的身上。

    “我大哥战死之后,那韩枫如今在何处?”公孙止强自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冷冷的喝问道:“还有我那可怜的嫂子、侄儿他们人又在何处?”

    探子急忙禀报道:“启禀将军,主公已经厚葬在易京,主母和公子被韩枫送到冀州,连主公身在易京的亲眷都一同被送了过去。那韩枫还向单经将军保证。尽快向朝廷上书。让公子尽快承袭主公的爵位。”

    “这小贼倒是会邀买人心啊!”公孙止冷笑了一声,回头朝自己的几员部将说道:“诸位,如今我们前有乌桓人叩关,后有冀州大军肆虐渔阳,前有强敌后无退路,我们该何去何从?”

    该何去何从?这个选择题可是事关上万将士的死活,几个部将都不敢轻易置喙,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将所有将士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沉默了许久,终于有一个部将嗫嚅的说道:“既然如今渔阳已失,这居庸关守之何益?再要留驻关上与乌桓人拼死战斗,不过是便宜了那帮冀州人罢了。不如……我们干脆放弃关隘,让那帮乌桓人入关与冀州人打去吧。”

    公孙止还未曾言语,另一个部将已经断然否定道:“此言差矣!你我皆是幽州将领,拼死镇守关隘不是为了任何人,乃是为了保幽州一方平安。放开关隘让异族人入关,确实可以给冀州人造成一点麻烦,可是渔阳百姓何辜?我幽州百姓何辜?若是因此让百姓遭受战火。你我如何对得起主公在天之灵?如何对得起战死在居庸关的众将士?此议万万不可。”

    “对啊!主公生前就一力主张抵御外族侵袭,如今尸骨未寒。我们就要放开关隘让乌桓人入关,岂不是让主公失望吗?此举不妥。”在场的将领都是幽州出身,自然深知乌桓人的危害,所以纷纷出言反对道。

    “好,既然大家都觉得不该放弃关隘,那我们就坚守下去吧。”公孙止虽然没有几个兄长的文韬武略,但是没有野心却有赤胆忠心。所以他斩钉截铁的说道:“就让我们为幽州的万千百姓,将居庸关牢牢守住,人在关在,人亡关亡。”

    “人在关在,人亡关亡!”所有的部将都齐声应和道。

    “人在关在,人亡关亡!人在关在,人亡关亡……”整个居庸关上的守军,纷纷齐声高呼,声势震天,气势如虹,因为公孙瓒的死而跌落的士气,瞬间满血复活。

    ……

    居庸关外,刚刚做好准备再度攻城的苏仆延,听闻城头喊声如雷,士气如虹,顿时郁闷的对左右说道:“这些汉人真是奇怪,没事喊几声口号竟然就变得士气大振,莫非使用了什么巫术不成?”

    苏仆延身边的一个汉人幕僚说道:“大王多虑了!这并不是什么巫术,而是主将用言辞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在同仇敌忾之下,士气自然大振。此番,定然是那公孙止用了乌桓与汉人之间的仇恨激发了他们,所以才会令他们如此激愤。”

    “可是,如今汉人士气正盛,似乎于我军攻城十分不利啊!”苏仆延有些犹豫的说道:“可是连续攻打了这么多天,原本正是幽州军疲累不堪之时,若是不趁势攻城,似乎又有些太过遗憾了。先生何以教我?”

    “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那汉人轻捋胡须,悠然的说道:“公孙止既然要靠激发斗志来维持战斗力,定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否则不会轻易如此,所以我们根本无需急躁,依旧是小股部队不断袭扰,让他们疲于奔命便可。待他们士气衰竭之时,便是我军发动总攻的最佳时机。”

    “好,先生果然大才。”苏仆延意得志满,连连大笑着回头朝一员猛将说道:“巴拉虎,你给我继续袭扰居庸关,务必不能让幽州人有任何喘气之机,却又要尽可能的减少我军将士的伤亡,明白了吗?”

    “末将领命。”那乌桓将领答应一声,便开始调集汉人扈从军准备袭扰居庸关。

    经过了这么多天的攻防战,乌桓军和幽州军双方都已经摸透了对方的虚实,所以就连汉人扈从军都已经可以和幽州人打得有声有色。幽州守军因为箭矢、檑木等器具消耗殆尽,也根本无法再轻易的对乌桓人施以重大的杀伤,只能凭借地利死死守住城头,双方就在城头上来来回回的展开争夺拉锯战。

    这样的拉锯战,使得人数已经屈于劣势的幽州人只能全员皆兵,一直死死的镇守在第一线,根本没有任何补充或者休整的时间。很多人干脆连吃喝拉撒都只能死死钉在岗位上,为的就是不能给乌桓人任何可趁之机。

    一万余幽州将士看似很多,但是其中却有接近半数是失去战斗力或者没有多少战斗力的伤员,这让公孙止早就已经捉襟见肘了,若不是有那么一股信念,居庸关早就已经不保了。(未完待续。。)

    。。。

十八、一致对外() 
战斗在持续,虽然只是袭扰但是如果有机会,乌桓人还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杀上城头的机会。因为一旦突破了城头,他们就有可能占领一块前沿阵地,进而将幽州守军一举击垮。为了不给乌桓人任何机会,公孙止身边的部将们都已经亲自披挂上阵,哪里有危险他们就第一时间冲到哪里。

    “报……”

    就在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探马飞也似的冲上城关,迅速冲进敌楼里拜倒在公孙止面前,口中说道:“启禀将军,城外有冀州使者求见,他说是奉冀州军师田丰之命前来,希望能和将军接洽。”

    “什么?大敌当前,谁有时间去见他?”公孙止没好气的牢骚了一句,但是随即又喝止了想要退出的探子,无奈的说道:“算了,你把他带到这里来见我。”

    “喏!”探子微微错愕,随即躬身退了下去。

    很快,冀州使者就被带到了公孙止面前,他一见到公孙止,便悠悠然的笑道:“公孙将军,别来无恙啊!”

    “景山兄?怎么会是你?”公孙止见到来人顿时大吃一惊,随即释然道:“原来景山兄终于被韩车骑慧眼识英才了?我不明白的是,家兄一再征辟先生,先生都坚辞不受,此番却又为何会应了那韩枫的征辟?莫非先生也觉得他是你所期待已久的明主?”

    徐景山,有名徐邈,是幽州的名士。燕国蓟人。虽然此时年方二旬却已经在幽州之地享有赫赫声名。曾屡次被公孙瓒所征辟。但却一直不肯出仕。公孙止也曾多次随同兄长们前去拜访,加上两人年纪相仿,所以一来二去倒也算有了几分交情,所以才会这般直言问道。

    徐邈微笑着点点头,说道:“其实,我一直不愿出仕并非因为公孙使君不是明主,而是因为幽州向来重武轻文,只修武功不兴文治。虽然这样也许能够逞一时威风,可终究难以成就大业,所以我并不看好他。吾主虽然年幼,但却天纵其才,如今不但坐拥冀州数十万精锐,更有公与、元皓等智谋之士倾心辅佐,当可成就一番霸业。”

    “韩枫确实声势不小。”公孙止也不由赞叹了一声,满是遗憾的说道:“只可惜,我公孙世家与他之间已经注定要成为敌人,不然我倒是很有兴趣去见他一见。能让景山你如此倾心相投,想来也是妙人一个啊!”

    公孙止已经明了徐邈此行的目的。所以故意如此言语,只为了婉拒对方劝降之意。谁料,徐邈却是丝毫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笑道:“公孙止将军应该知道,令兄并非死于吾主刀下,而是为全名声自刎于阵前,也算是求仁得仁。至于汝兄公孙太守,在听闻幽州之变仓促撤军之时,也遭逢鲜于银、鲜于辅的伏击,兵败身死。如今,你公孙家四兄弟这一脉就只剩下你一人独活,续公子年幼,几位公孙将军留下的孤儿寡母无人照顾,难道将军就如此狠心坐视不理?”

    “这……”公孙止闻言顿时犹豫了。

    公孙世家在幽州算是豪门望族,但是公孙瓒四兄弟不过是庶出,真正掌家族牛耳的却是辽东太守公孙度一脉。这也是公孙瓒虽然号称幽州刺史,却始终无法将势力发展到辽东的原因,襄平公孙家族自己都不支持,何况别人?如今三位兄长相继战死,若是公孙止再一心求死,那公孙瓒一脉可就真的名存实亡了。

    徐邈见公孙止终于动容,便继续语重心长的说道:“公孙兄,你我虽说不上相交莫逆,也可算是推心置腹,我也不怕跟你明言。其实,原本元皓先生并没有打算进军居庸关,因为他认为你一定会第一时间撤军,所以早就在关外张网以待。就连那探马,都不过是他故意放给你的一个诱饵罢了。”

    公孙止忍不住微微错愕,随即冷笑着问道:“哦?那元皓先生却又为何改变了主意?莫非是被我居庸关将士的精神所感动,终于决心不顾一切要来拯救我们了吗?”

    “没错!”虽然名知道公孙止是在暗讽冀州军,但是徐邈还是一本正经的回答道:“元皓先生对于将军能放下个人恩怨,率领幽州将士死守居庸关的行为,甚是敬佩,所以才希望我能劝服将军,为了幽州百姓抛下芥蒂,让我冀州军能入关支援。”

    说是入关支援,其实就是要接收居庸关。田丰麾下统领着龙骧、虎贲以及铁骑三军,共计十万余人,一旦进入居庸关哪里还有可能让公孙止自成一军?要么接受收编,要么放下兵器成为阶下囚,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公孙止虽然对此心知肚明,但是对此也丝毫没有办法。他当然可以拒绝冀州人的“支援”,可是这样就使得麾下幽州士卒要独力对抗来势汹汹的乌桓兵马,可能因此而令那些将士损失惨重,甚至会致使居庸关陷入乌桓人之手,令渔阳腹地大开,无险可守。

    想到这里,公孙止只能便只能无奈的说道:“景山兄,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容我考虑一番。虽然我早已熄了与冀州为敌之心,但是要我就此缴械归降,心里总是感觉对不起我的几位兄长,还请见谅。”

    所谓夜长梦多,这公孙止本就是个优柔寡断之人,徐邈哪容得他仔细去思量?当即冷笑着说道:“我们等得,只怕乌桓人等不得,你麾下那些部曲也等不得。要知道,若是你不肯合作,我们是去了这一座居庸关也没有什么,有我十万大军在也不会让乌桓人入渔阳半步,而且我们还可以和阎柔合作,前后夹击将苏仆延彻底困死在这座雄关之中。只是可惜了这上万幽州儿郎,只因你的一时私心,就要枉送了自己的性命。”

    公孙止自然知道徐邈所言非虚,乌桓人虽然凶悍但终归人数不多,仅凭那几万扈从汉军哪里会是十万冀州精锐的对手?若是自己一意孤行,恐怕只会连累上万幽州将士枉送性命,最后连只能沦为诱饵。

    上万条人命拿来当诱饵,而且还是为冀州人当诱饵,公孙止就算再铁石心肠也狠不下心来。想到这里,他无奈的叹息一声,不甘的说道:“没想到冀州军竟然与阎柔那叛贼早有联系,难怪那帮叛贼在我幽州铁骑轮番攻击下,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愈发壮大,原来竟是得到了冀州的大力支持。”

    徐邈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反而正色的说道:“早前,冀州与幽州处于敌对立场,自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如今面对外族的入侵,自当团结一致抵御外敌。我泱泱华夏,就算彼此间有所嫌隙那也不过是兄弟阎墙,岂容外人轻易欺凌?公孙将军,令兄此生最大的功绩便是抵御外敌,让乌桓、鲜卑都不敢轻易犯我边陲,相信他若是还在也希望你能协助我们,将苏仆延一网打尽。”

    “景山兄果然好口才。”公孙止只得无奈的打趣了一句,然后说道:“没错,若是家兄在世岂容此等宵小在我幽州恣意横行?既然冀州军有心诛除此獠,那我幽州自当竭力配合。只不知,贵军有何计划要我们配合?”

    “元皓先生早已经有计划,只需将军悄悄放开门禁让我铁骑军入关,趁着乌桓人全力攻城之际,一举杀出,定然可以大获全胜。”徐邈胸有成竹的说着,旋即又有些犹豫的说道:“只不过,为了吸引乌桓人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