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特反谍奇战写真-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人力保,始判交付感化 3 年,以“保护管束”为由 开释。因吴教授无法忍受台湾的政治气氛,终至远走国外。尹俊重用政战势力的后果,其结果不同可知。1975 年 4 月 5 日蒋介石病逝时,执掌“京畿”卫戍安全重任的尹俊,竟未随侍在侧,深为当局不满, 终于尴尬下台。第六任“总司令”郑为元:“警总”政治纷扰时代 尹俊下台后,接任者是郑为元。郑为元出身黄埔八期,历任驻意大利“使馆武官”、师长、“陆战队司令”、“副参谋长”、“陆军副总司令”, 1975年 4 月 8 日出任“警总”第六任“总司令。”
郑为元任内,正逢 70 年代中期,台湾整个政治剧烈的变化、政治争攘不 断,党内外的冲突,也日益升高。故郑为元上台后,为防范事故的发生,将 “警总”的权限做了大幅度的调整。
郑为元虽在国民党多方协助下,彻底整顿了“警总”,但他在 3 年多的任期中,所发生的事故都十分棘手,也饱受外界不少的抨击。尤其是“中场 事件”发生后,他与前“调查局局长”沈之岳两人,受到党内元老的责难, 因此,不得不黯然去职。
郑为元这一任“总司令”做得十分辛苦,对内,他须受制于政战势力, 尤其王升做了“总政战部”主任后,政战系统气焰更形嚣张,而出身军统的 “警总”老干部,也在这一时期相继退役,转入“警总”“文职部门”,与 政战系统分庭抗礼,因此,“警总”内部职权的纷争,耗费了郑为元不少的 心血。第七任“总司令”汪敬煦:“警总”多事之秋时代 汪敬照出身黄埔十四期,是何应钦的侄女婿,早年靠搞“情治”发迹,却没有一般情治人员“强烈保守”的心态。由于他本人有文才,能力也比较强,故此一度职权甚大。
汪敬煦担任过台湾“驻外武官”、“宪兵司令”、“情报局长”, 1978年 6 月,他一上台,就制定了“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组织规程”,以明定“警 总”的权责和“法定”地位。其次,他要求“警备研究委员会”将“警总” 适用的“法律”,提出完整的报告,以确定“警总”执法的“法定”职掌。 据悉:汪敬煦布建在各阶层的线民比郑为元任内要多出一倍,它的触须 可延伸至文教界、学术界、新闻界、影剧界,甚至连党外“主要人物”身边的朋友,都是他亲自布的线。 可是他也是历任麻烦最多的“总司令”。因为,从他上任后,党内外的冲突,就不断的发生。从“中山堂事件”、“余登发案”、“许信良事件” 到“美丽岛事件”都是在他任内发生。汪敬煦做事勤快,搜集“情报”十分积极,他广泛布建,几乎无孔不入, 令人心惊。可惜的是,他能控制事件的发展。却无法阻止事件的发生。从林 宅灭门血案、陈文成命案至今悬而未破的过程看来,汪敬煦作为最高负责人, 实在难辞其咎。
第八任“总司令”陈守山:合籍将领出掌“警总”时代
1981 年 11 月 25 日,由于陈文成命案等影响,蒋经国为改善“警总”的 形象,特意拔擢台籍将领陈守山出任“警备总司令”。所以,陈守山上台后, 喊出“大家的警总”的口号,可是,时间证明“大家的警总”,却成为“查 禁的警总”,这是陈守山“力不从心”还是有违诺言呢?陈守山的女儿,嫁给台湾大富豪王永庆的儿子,因而与王家归姻亲,但陈守山的儿子因倒闭而卷进债务丑闻。陈守山能有今天的地位,他心知肚明。 所以,他上任后,只能无为而治——“对上负责、对下服务”,造成“政战 势力”与“科员政治”再度崛起,而当局有意剥夺“警总”的权势,将原先 “警总”承办的业务,尽予分割给其他单位,使陈守山难以插手过问。事实上,从陈守山上任后,“警总”成员多半是听命于“副司令”刘弋仑指令行事;或一切以政战部主任马首是瞻。如 1932 年 3 月,陈守山上任不 久频频与外界的沟通之际,“警总”政六处却邀集部分右翼人士及线民,发 动围剿陶百川的计划,此事件经王宠钧披露后,舆论大哗;事后陈守山查办 有关人员,并向陶百川道歉了事。从这事件可看出,陈守山在“警总”内部 的地位是相当的脆弱。
陈守山 5 年的任期,可谓是“警总”挑战不断的时代。在他任内,“小案”不断,如查禁杂志风波,取缔结社风波,拘捕党外人士等问题时常波折 迭起,当局心目中,虽能肯定他在军方的”地位”,却无法让他放手一搏, 尤其在李亚苹事件处置不当,又被美国“将军”后,他似乎从公开场合中消 失了,有人说他善于“明哲保身”,也有人说他在“韬光养晦”以待晋升, 可是以陈守山所处地位而言,“有职无权”,正是具体写照。
附录二
神秘的“军事情报局”
据台湾有关资料披露,现制的“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是个新机构,它是 1985 年 7 月 1 日成立——由原来的国民党“国防部情报局”及“国防部特 种情报室”合并而成。这两个机构合并时的“情报局”局长是汪希苓,中将 衔,而“国防部特情室”主任是张健人少将。合并后,第一任的“国防部军 事情报局”局长由汪希苓担任,张健人为副局长。不久,汪希苓因“江南案” 受囚,张健人则退休,继任局长是黄世忠中将。
“国防部情报局”乃是由“军统”系统演变面来,它的前身为“军统局” 和“保密局”,至于“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则是赖名汤当“参谋总长”时 所成立。据说,曾任“警备总司令”、“参军长”的汪敬熙是第一任“国防 部特情室”主任。“情报局”与“特情室”这两个单位的工作内容完全相同, 都是“敌后情报作战”,分为两个机构的原因乃是以往情报特务“双轨制” 的传统所致,俾使其内部竞争,达到内部的制衡。但自两者合并之后,“军 事情报局”的权力已开始集中于“参谋总长”手上。
作战单位分为 9 处 目前的“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所在地仍是芝山岩老“国防部情报局”的旧址,其内部组织架构如下:(一)作战单位:主管均为少将衔。
(1)一处:政策规划以及总体情报作战计划。
(2) 处:情报研整与指导:研整之情报资料分别发送及呈阅“总统”、 “总长”、各军种。(3)三处:主管海外地区基地的发展、人事、作为、指导等。
(4)四处:“敌后”情报人员的发展与派遣。
(5)五处:主管“敌后武力”组织之发展。
(6)六处:主管心战策反及谋略。
(7)电子作战处:主管电波侦测、通讯截听、防制“匪波”、破解密码 等。“电子作战处”在台湾许多地方都设有军事情报专门电台。(8)交通中心:主管与“敌后”及海外基地的联络事项,包括联络办法的制定、通讯材料的送达、情报人员的进出等。
(9)情报研究室:主管专门作战计划之研究、情报资料之研整与汇编等。(二)行政支援单位:主管亦均为少将衔。
①人事室。
②军法处。
③后勤处。
④主计室。
⑤军事情报学校:由原“情报局干部训练班”扩大而成,校址在阳明山 碧湖农场附近。“军事情报局”的局长为中将衔,有两名副局长,分管政战及后勤支援。 除此之外,从 1988 开始,各军种强化作战业务,所有情治系统(包括安全、情报、治安警政)均纳入政战范围,因而各机构原来的“督察室”相继改隶, “军事情报局”的督察室也改名为“政战部”,其人员由“国防部总政战部” 统一调派,亦为少将衔。
在“国军”的军种分科里,有所谓“步”、“炮”、“装甲”、“政战”! 等兵科,但“军事情报”却没有专科,而是纳入“通讯”兵科,因此,“军 事情报局”的人如果穿军服,佩戴的军科徽章均为“通讯”。专业的军事情 报人员来源则有下列几类:①“情报局”时代的各期“干部训练班”,招考高中毕业生,受训期间 为一年半至两年半不等。②“国防部特情室”时代的“基干班”。
③“情报局”时代以迄目前的“军事情报学校”,为大学毕业生所办的 “文职班”、“军官班”、“特别班”等。④“情报学校”成立后所办的各种班次,基本干部受训两年,有专科毕 业学历。军事情报工作,由于接近权力核心,加以传统深远,各种班次种类杂多, 这个系统多年来一直有几个特色:①内部斗争剧烈,历任局长几乎都是干到局长之后即仕途结束,主因即 是被斗垮台。②军事情报工作由于机密度甚高,因而父子相承、夫妻相随等情况特别明显,据称,“军事情报局”内的“父子档”、“夫妻档”、“兄弟档”为 国民党一切机构之冠。③“军事情报局”在台湾的“权力等级”上排名极高,因而蒋介石和蒋经国对这个机构都甚为重视,局长任命均由他们自行选择,除此之外,他们 更是经常巡视这个单位。与美情报合作极多 六、七十年代初期,是“情报局”的黄金时代,当时仍是冷战时代,“敌我对峙”严重,台湾军队突袭活动亦经常进行,这些活动并非正面的军事作战,而是试探对方防务并藉机从事情报支援的情报作战的一部分,因此,这 些突袭,差不多都由情报局策划兼执行;除此之外,当时美国与中国关系尚 未解冻,美国的“中情局”、“国家情报局”等军事情报机构也都需要以台 湾作为军事情报搜集的重心,因而情报局与美国的情报合作极多,除了 U—2 高空侦察机的合作之外,尚有广泛的情报合作、人员代训、情报交换等。台 湾当局也曾意欲在大陆发展所谓的“敌后武力”。根据原则自行布建 不过,由于中国本身的稳定,以及后来美国与中国关系的解冻,上述的许多工作都逐渐有了改变。据透露, 80 年代以来,“军事情报局”的工作,主要的内容已变为:(1)由于两岸关系已趋向缓和,台湾军方已奉命不得挑起紧张,因而“军 事情报局”几乎已不再派遣自己的专业人员进入大陆,以免这种被称为“基 本同志”的自己人失风被捕,造成两岸关系重现紧张。
(2)由于“直遣”停止,对大陆的情报工作,主要是依赖电子作战,包 括截听、破密等。近年来,“军事情报局”大力强化“电子作战处”,可以 经由卫星、载波电话的截听等搜集到极广泛的军事情报。
(3)强化“海外基地”的建立。据了解,由“军事情报局”在差不多的 国家都有这样的据点,这些据点不透过外交途径建立,也不请求地主国同意, 纯粹是“军事情报局”根据“地下工作”的原则自行布建,因此,有时候失 风,会被地主国发现而遣返或驱逐,香港即是个例子,“情报局”时代,它 的地下组织曾多次被查获而驱逐。这些“海外基地,除了在当地搜集中共的 军事情报资料外,另一重要工作即是吸收大陆人士作为(情报细胞)。”(4)对大陆的情报工作,目前以吸收大陆人为主,“海外基地”以及金 马“情报局”工作站的人员,在吸收到了之后(金马主要以吸收大陆渔民为 主),一般都就近施以两个星期左右的训练,训练重点不外军事情报的搜集 方法以及未来联络的方式等。除了特别重要的情况外,双方未来的联络都以 通信为主。“军事情报局”在某些地点也找到了一些“敌后志士”,设立了 “情报电台”,但因电台发报极易被侦测,危险度太高,因此,这些电台设 置了之后,一般都只联络一次,用以证实可以联络得上,然后即停止发报, 开始潜伏,以备将来有特殊需要,他们才能拍发“预警情报”,发挥作用。(5)据透露,自开放探亲后,常理上,“军事情报局”必然藉机大量派遣情报人员进入,或者利用探亲人士来发展情报组织,其实则否。一位“军 事情报局”高级人士表示,一个未受过专业情报训练的人进入大陆工作,由 于心理负担,行为必然怪异,很容易被大陆的反情报人员识破,因此,情报 局极少利用探亲人士从事情报工作;同时,利用探亲人士从事情报工作,被 捕获后,很容易造成政治后遗症(例如大陆停止对台胞开放等)。但这并不 表示近年来“军事情报局”从未直接派人进去过,“情报局”直接派人大都 是找一些绝对安全的人士(例如华侨等)。
(6)早年,“情报局”曾试图在大陆发展“敌后武力”,但几乎全无效果,甚至没有意义,因此,此种“敌后武力”的工作已告停止。 根据一位娴熟情报工作的人士表示,“军事情报局”已吸收大陆人从事情报工作,再由这些人发展组织。不过,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