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争鸣 >

第131章

华夏争鸣-第131章

小说: 华夏争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骆清瑶回身对宇流明解释道:

    “‘机关格物’流派的始祖乃是战国时的公输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鲁班。这一流派专修工匠技法和制造工艺,时常能够创造出各类机巧之物。昔年三国时魏国给事中马钧便是该学派的杰出代表。蜀汉丞相诸葛武侯之妻黄月英同样亦是出自该学派,其所制的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可是当时汉军的两大军中至宝。”

    宇流明闻言禁不住赞叹道:

    “汉明,真是想不到你竟是身怀大家传承,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面对宇流明的称赞,许汉明却表现得非常腼腆,口中说道:

    “哪里哪里,大人谬赞了,就是些乡下人把式,上不得什么台面的。”

    宇流明则是呵呵一笑,拍了拍许汉明的肩膀,说道:

    “你这‘乡下人把式’对于我来说可是有大用啊,你每多造出一辆水车,便能使更多的田地得到灌溉,秋天就能收获更多的粮食,进而言之就能够有更多的百姓在大旱中活下来,你说你的作用大不大,能不能上的了台面?”

    听见宇流明的称赞,有些木讷的许汉明露出了憨厚的微笑。而一旁的许汉明也同样为哥哥高兴不已。

    三人又是一番寒暄,期间也聊到了许汉明自会泽县前来一路上的见闻,各地赈济灾民的状况,也说到关于宇流明就任建宁郡赈灾总指挥的轶事。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宇流明突然神色肃然的说道:

    “许汉明,本官问你,你可愿再为南疆百姓多做些事情?”

    许汉明先是愣了愣,随后便神色坚定的躬身答道:

    “草民愿为大人效劳!”

    “你身怀奇技,而今南疆大旱却正是用武之时。我意再调拨给你三十名工匠,并安排民团对你一行人进行全程护卫。你的任务便是在我建宁郡所有适合的地方都建上你所研制出的‘翻车’,让更多的农田得到灌溉,让更多的南疆百姓能够吃上粮食,你可愿意?”

    许汉明没有丝毫的犹豫,口中说道:

    “草民的性命是大人所救,如今大人有所差遣,草民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更何况,这是为了拯救更多和我当初一样在饥饿边缘挣扎的灾民,我又怎能推辞。”

    宇流明郑重的向着许汉明鞠了一躬。许汉明见状,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口中说道:

    “大人,您这是”

    宇流明悠悠的说道:

    “南疆地处蛮荒,这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百姓们每时每刻都在为了活下去而挣扎。但是,这里同样是一片孕育着坚韧和顽强的土地,每到关键时刻都会有人站出来救黎民于水火,成为南疆百姓的英雄。凡是这样的人,都值得我去尊敬,我代南疆百姓谢谢你!”

    当宇流明离开的时候,许汉明和许汉文兄弟两人站在原地久久的凝望着宇流明渐渐远去的身影。弟弟许汉文说道:

    “哥,我记得家父在世时曾经叮嘱过,我‘格物之技’世代不为官府所用,为什么你”

    许汉明答道:

    “这一次是为了南疆百姓,还有宇流明大人是个好官。”

第251章 林青的身世() 
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南疆四郡涌向建宁的灾民潮已经渐渐开始消减,现在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大量灾民如蝗虫般一窝蜂涌向建宁的情形。这说明在目前的情况下,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四郡已经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而建宁郡则是不需要再承担更多灾民所带来的压力了。

    当建宁郡的官员们将全郡容纳的灾民数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统计之后,他们惊讶的发现本郡之内竟然容纳了五十余万灾民,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建宁郡原住民的总数。而更让建宁郡官员惊讶的却是,如此数量庞大的灾民竟然真的被建宁郡有序的容纳下来,自宇流明全面接手郡内赈灾事务以来,建宁郡内便再没有发生过百人以上的民乱。现在‘移民就食’和‘以工代赈’两项赈灾政策已经成了建宁郡官员和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宇流明本人更是被建宁郡的灾民们口口相传,称之为‘宇流救命’。

    正当建宁郡上下开始逐渐的陷入到一种乐观的情绪当中时,宇流明的内心深处却怀着深深的忧虑。因为直到现在,南疆依然没有丝毫要下雨的迹象。现在的局势虽然从表面上算是基本平稳下来,但若是这种干旱的天气一直持续的话,到了秋天建宁郡内的粮食收成必然会大大减产,而此时郡内的人口已经猛增了一倍以上,到时候郡内势必出现巨大的粮食缺口。

    面对这样的情形,这一日,宇流明将郡丞韩飞和长史程潜二人找来商议。当宇流明提出自己的忧虑后,长史程潜率先说道:

    “总指挥的忧虑很有道理,如今局势虽然表面平稳,但是这种平稳实则脆弱不堪。我等确实需要提前想好办法应对秋季缺粮的问题。仓促之间,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我郡内尚有不少的富户商贾,我们不妨从这些人身上筹措一笔钱,然后派人前往各地先收购一批粮食,通过马帮运回建宁。这样应该能解决一部分粮食缺口。”

    宇流明闻言,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程潜的想法。而这个时候,一旁的韩飞则是说道:

    “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向益州刺史杨雄请求援助?我南疆虽然素来与蜀中不和,但是毕竟头上都是一个朝廷,我想”

    这时一旁的程潜却是摆了摆手,口中说道:

    “不可不可,此举定然徒劳无功,他杨雄恨不得我南疆五郡乱成一锅粥才好,哪里还会有什么好心援助我等粮草。”

    宇流明此时却是心中一动,略作沉思然后说道:

    “我看此议未必没有成功的希望。”

    程潜有些疑惑的注视着宇流明,问道:

    “总指挥的意思是?”

    宇流明微笑着答道:

    “我等投书蜀中请求粮草援助,若是他杨雄一毛不拔,我等正好可以将此事向各郡公示,到时候他杨雄势必失尽南疆的民心,我倒要看看还会有多少人心向巴蜀?”

    此事韩飞也拍手道:

    “妙啊,杨雄若是支援我等粮草,我们却不已其名义赈济灾民,若是不支援粮草,则定会失尽南疆五郡的民心,如此对于我等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如何不能做?”

    三人一番大笑之后,此时便算是定了下来。当程潜和韩飞离去之后,书童杜云来到屋内向宇流明禀报说:

    “公子,林青在外有事求见。”

    宇流明随即让杜云带着林青进来。林青进屋一番客套之后,便即对宇流明说道:

    “明哥儿,你可知道如今建宁局势虽然表面上已然平稳下来,但是暗地中却是危机四伏,不可不谨慎应对。”

    宇流明闻言顿时笑了,口中说道:

    “那你说说,目前有何危机?”

    林青正色道:

    “如今我郡容纳灾民五十余万,已然超过了我郡原有人口总量,如此短时间内或可无虞。但是而今南疆旱情却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若是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我郡秋收粮食必然大幅减产,如此下去只怕到时会有巨大的粮食缺口。”

    宇流明欣赏的看了看林青,此人不仅打仗是一把好手,对于政务的眼光也颇为独到,适才自己才与程潜、韩飞讨论此事,想不到他也已经看出了目前建宁郡潜在的危机。随即宇流明便说道:

    “你既已看出潜在的危机,那么想必已有解决之法?”

    林青沉默半晌,然后答道:

    “我可以在甘陕一带筹集粮食,并且长期供应南疆,足够确保四郡灾民之用。”

    此言一出,宇流明震惊了。要知道,如今建宁郡内的灾民足有五十万之巨,能够确保这些灾民长期吃饱肚子,这需要数量多么庞大的粮食,想想都让人觉得恐怖。但是林青却说他能够提供如此庞大的粮食供应,折让宇流明如何能够不惊讶。眼前这个年轻人背后的势力是如何的庞大,宇流明心中始终在暗自打鼓。

    虽然内心震惊得无以复加,但是宇流明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的说道:

    “那么这些粮食如何从陕甘地区运到南疆来?”

    林青说道:

    “陕甘、蜀中、南疆的贸易主要是依靠马帮商队实现运输。我私人可以调集十余支商队”

    林青话说到这里却戛然而止,因为他发现宇流明此时正目光深邃的审视着自己。在宇流明灼灼的目光之下,林青突然有些慌乱,禁不住低下头不敢直视宇流明的目光。

    “林青,在你的背后究竟有多么庞大的势力?”

    林青沉默了。宇流明则是继续说道:

    “我们在一起经历了这么多,我想你是时候告诉我一些东西了。我不可能平白无故接受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如此大的恩惠。”

    林青闻言,抬起头来有些惶急的说道:

    “明哥儿,你要相信我”

    “那你更应该相信我!”

    林青闻言,又一次沉默了。这一次,他沉默了很久一直没有说话。宇流明就这样静静的站在原地,目光灼灼的注视着林青,等待着他的回答。

    良久之后,林青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然后他说道:

    “明哥儿,我本是庆凉王宁焕清的儿子,我本名唤作宁青。”

第252章 一条大鱼() 
良久之后,林青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然后他说道:

    “明哥儿,我本是庆凉王宁焕清的儿子,我本名唤作宁青。”

    宁焕清,乃是当前朝廷中有数的几个异性王之一,现任凉州总督,麾下西凉铁骑二十万,乃是朝廷军方当中举足轻重的大佬,其地位仅次于帝国元帅兼领大将军的段擎天。

    十多年前,在大楚帝国的江南地区因为接连的天灾,造成大面积的粮食歉收,而江南素称鱼米之乡,有俗语称‘苏杭熟天下足’的美誉,其出产的粮食支撑着整个帝国百分之六十左右的粮食供应,所以这次江南地区的粮食歉收,直接就导致了整个圣斯罗帝国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饥荒,当时的圣斯罗帝国由于和北方的东胡、西辽两国正打得不可开交,那时国内连最基本的粮食储备都已经耗尽。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次的天灾无疑给这个圣斯罗帝国一个致命的一击。

    数月之间,因为饥寒交迫,在圣斯罗帝国的版图上接连爆发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五斗米教’,‘白莲教’,‘天地会’,‘黄巾军’各种牛鬼蛇神纷纷跳了出来。北国的硝烟还未散尽,中原大地又再一次烽烟四起。尽管如此,当时的圣斯罗帝国内部却仍然保留着一大批身经百战的军队,要扑灭各地的农民起义倒也可以办到。但是,当帝国元帅段擎天率领帝国的百万精锐四处平叛的时候,在帝国西北面的‘水氏部族’却突然间不宣而战,近五十万精锐铁骑悍然挥师南下,仅仅五天的时间,水家的铁骑夺甘泉,克洛川,破潼关,直逼帝都长安,仿佛在一夜之间,大陆上最强大的圣斯罗帝国就要土崩瓦解。那时,算得上是当朝天子赵天宇一生中最为危急的时刻。

    正是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候,坐镇西北的宁焕清,时任凉州提督,毅然率领十万凉州军星夜驰援京师,在渭水河畔阻击了大陆最强部队绝代名将‘冰川天女’水柔冰率领的‘冰霜龙骑’军,渭水之战凉州军损失达七万之众,宁焕清更是身负重伤十余处,但是此战却大大的挫败了水氏部族的锐气,连水柔冰也不禁感叹:

    “大楚此时竟还有可战之兵!”

    水家攻势受阻之后,段擎天率大楚百万大军回师帝都,采取坚壁清野之计,最终逼得水家回师漠北。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水家收兵返回阴山以北,而圣斯罗帝国则最终承认水氏部族立国。

    而宁焕清则成为了解救了大楚帝国建国史上最大的一次危难的首席功臣,史称‘血色冰霜’。可以这样说,没有‘渭水之战’就没有现在的圣斯罗,而坐在龙椅上的人也不会是当朝天子赵天宇了。

    而在‘血色冰霜’事件之中,宁焕清在帝国和皇室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惜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家底‘凉州军’精锐全部投入渭水战场,挫败敌人锐气,为圣斯罗赢得了喘息之机,他的忠诚得到了当朝天子赵天宇的最终认可。此役之后,宁焕清虽然本部兵马损失殆尽,但其在军中的声望已经可以与战功赫赫的帝国元帅段擎天比肩,而宁焕清则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相反却是力挺段擎天为军方第一人,如此忠躬体国之心,更是让人敬佩。因此,赵天宇为表彰宁焕清的忠诚,特赐封宁焕清为‘庆凉王’,除镇守西北凉州外,更可以调动京畿兵马。历来帝王对于臣子的表彰,忠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